初中语文 八大山人 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 八大山人 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 八大山人 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 八大山人 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 八大山人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孟頫:为元朝效命的宋室后人,功过留与后人评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尤以绘画和书法成就最高。身为南宋皇朝宗室,他为元朝效力,死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这在当时无疑等同于“叛国”,这种没节气的行径受到当时以至后世文人的唾弃,也成为他受到猛烈抨击的一点。赵孟頫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之后,他的四世祖是宋孝宗的哥哥,这一串关系顺下来,人家可是如假包换的皇亲贵胄。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皆效忠于宋室,按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走向,顺理成章赵孟頫也会一直为南宋朝廷效力的。可偏偏现实比话本更加的曲折离奇,元人的铁蹄踏碎了南宋山河,一时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此后很多南宋名士纷纷选择隐居避世,誓不归附元朝。元朝这些窃国的贼人,占据他们的家园,此仇不共戴天。跟许多名士一样,此时的赵孟頫避世在家,致力于学问的研究。元朝建立后,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元朝马背上打天下的本领毋庸置疑,但是涉及到国家建设方面,人才就逊色很多,所以皇帝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南宋浓厚的学术氛围,能人异士辈出,恰好弥补了元朝的不足。所以在国家建立之初,皇帝就命人遍访宋代遗臣以期能为国家所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贵为皇室宗亲,又在名士之间是个中翘楚的赵孟頫首先成了目标。但宋朝忠君爱国的思想尤为浓厚,南宋破灭之初,既有慷慨赴难的异姓忠臣,也有很多赵姓宗室成员,即便没有壮烈殉国的赵姓宗室,在南宋灭亡后,也有不少人选择了隐居,很多非赵姓的南宋旧人也选择不与元朝合作,以保持自己的气节。但在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选择了出仕。他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竟坐上了兵部郎中的位置(兵部相当于在今天的国防部)。他的这一行为在南宋遗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将他的举动视为叛国,很多人开始唾弃他。他们难以理解,身为宗室受尽皇恩,却在国家覆灭之初,给敌人效命。自此对他的征讨的声音不断。虽宋元之际,接受元朝官职的赵姓宗室成员并非只有赵孟頫一人,但赵孟頫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我想他心里一定是异常难受的。身为赵姓宗室,从小忠君爱国的思想比其他更来得根深蒂固,一边是昔日的同胞子民,一边是灭国的刽子手,夹在中间的他必定是两相受气的。同胞的声讨,新东家同僚间的排挤,这对他来说尤为的痛苦煎熬。未有在封建社会生活的经历,对这种家国的思想理解没有那么的深刻。但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衡量,赵孟頫的行为是不地道,可以说是没有气节的。但在当年为皇帝遍访名士的官员第一次对他提出入仕邀请时,第一次是委婉拒绝的,他表示自己愿做隐士,第二次他才答应入仕。这说明他内心是有过挣扎的。我想促使他效命元朝的原因可能一是为保命,元世祖求贤若渴不假,可若是惹恼了上位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形势,不得不低头;二是不甘心,不想一身的才华无处施展。大丈夫在世总想有番作为的,不想总寄情在诗情画意上;三是元朝初建,百废待兴,国家早日步入正轨,百姓才能有安居乐业的日子。上位者不论是谁,能让百姓吃饱饭对他们来说就是好皇帝。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吃饱饭,倘使这些有治国之才的人为了所谓的节,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才是最大的不忠。我忠于的是百姓,而不是一个姓氏。撇开政治因素,他是个货真价实的才子,艺术上的成就不可抹灭。有人说他在艺术上统治了元朝。在绘画领域,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无疑道出了赵孟頫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在书法领域,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自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书风遒媚、秀逸。毕竟已时隔上百年,当时具体的情形和原因我们也无从得知,只能从文史记录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历史毕竟是人而非机器书写,多少会夹杂些许个人情感。艺术上的成就不可否认,政治上功过是非谁也不能盖棺定论,看官心中自有一杆衡量称。八大山人:国破身未死,深渊看浮沉八大山人,是明末著名画家朱耷的名号(1626—约1705),明末四僧之一。“四僧”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八大山人这批人是明朝遗民,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最后辉煌。朱耷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一、到此偏怜憔悴人明亡之后,为躲避追杀,朱耷剃发为僧,改名雪个、个山、个山驴,六十岁后改名八大山人。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喜欢饮酒,穷人向其索画,有求必应。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三十六岁时改信道教,把一处道观改造为“青云圃”,从此至六十二岁,基本上留在道观。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这段时间,朱耷云游、访友,是朱耷创作旺盛时期。后来寺院被当地知县捣毁,方丈被杀,朱耷在南昌郊区沙洲上建了草屋,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享年80岁。相对被杀的同宗,朱耷是幸运的,但反清复明无望的孤寂和忧愁,伴随一生,八大有一首诗是大师之写照: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二、白眼看世界八大山人的画多属主观发泄,所以,毫不顾及所要表现的对象在视觉上的外观形态。他笔下的花鸟木石,形态都几乎是变态的、畸形的。如《牡丹孔雀》图,本来美丽的孔雀,在他笔下变为“丑八怪”形象,孔雀站在两块危石上,三根秃了尾的羽毛。画中题诗:“孔雀名花两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谢稚柳先生解释这首诗和画时说:这里的“三耳”是典故“藏三耳”故事,“藏”指奴才,三只耳朵的奴才就是马屁精。……孔雀立于危石之上了,讽刺当时统治者站脚不住,有垮台的危险。八大山人画鱼、鸟,喜欢在画眼睛时作夸张表情,把眼睛画得特别大,有时甚至是方的。怒张白眼的鸲鹆,敛羽拳足的翠鸟,僵直身子似在呐喊的桂鱼,徘徊的游鱼。在落款署名时将名讳写成直的,把八大山人,写成“哭之笑之”模样,寓意他哭笑不得。八大山人的画运用了高度概括的手法,创造出一种超出于真实的美。他画的鱼都翻着白眼,故称“瞪眼鱼”。他画的鸟样子很伤心,故称“伤心鸟”。画家把花鸟人格化,借水鸟、孤石、败荷来抒发自己的痛苦心情。如《荷花水禽图》,笔墨异常简练,有一种抽象美的意蕴。他的画常常是笔不周而意周,堪称国画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在《孤禽图》中作者以写意手法,表现鸟的桀骜不驯,遗世独立。画题款为“癸昭阳涉事”,借楚国将军昭阳的事迹,暗藏楚虽三户能亡秦的心志。在《松树双鹿图》中山崖上一株松树旁逸而出,有苏轼枯木怪石的风格,崖下一公一母两只梅花鹿亲密相吻,少见的表现温馨、团聚的主题,恐怕是八大内心的真情流露。在《古木双鹰图》中不用勾勒,表现立于石上的雄鹰,大气磅礴,直抒胸臆,有吕纪、林良之风,少秀润之气,多豪迈之风,雄鹰之桀骜不驯,昂首向天,正是作者不向异族低头的写照。八大山人,前承古人,后启来者。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具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三、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八大山人在画中题诗“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思肖,即南宋郑思肖,以南宋之亡国,不仕胡元,作者此处以郑思肖自比。采薇,既有《诗经》之采薇之诗,讲周宣王时期北伐猃狁之事,作者以自己不能光复山河而惭愧。应该说,朱耷生前是相当绝望的,看不到梦想实现的一丝可能,哀莫大于心死,只能寄情佛老,即便如此,也有发狂的时候。明末中国出了李卓吾、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这些大思想家,出了八大、石涛、髡残、弘仁、陈老莲这样的具有革新意识,狂飙突进的艺术家,有方以智、宋应星、徐霞客、孙元化、徐光启这些热心科学的知识分子,中国本可以有一个黄金时代。但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彻底埋葬了这一切,然后是三百年的黑暗,然后是一百多年的折腾。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而八大作为一个没落王孙,穷困之人,却能青史留名,可谓不朽了,其桀骜不逊,忠于故国,更是后人的楷模。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1、谏君和臣:梁晋隔河对峙,郭崇韬因军中伴食人员过多,要求裁减闲散者。唐庄宗大怒道:“我连为效命者设食的自由都没有吗?那还是让三军另择主帅,我返回太原好了。”他当即命冯道起草文书,宣示三军。冯道犹豫良久,不肯下笔,庄宗在旁催促。冯道徐徐进言道:“如今大王屡建大功,正待平定南寇。郭崇韬所言并不过分,顶多不听便是,何必大动肝火?如让敌军知道,认为我们君臣不和,对我们大为不利。”庄宗醒悟。不久,郭崇韬向庄宗道歉,经过冯道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而人们也开始敬重冯道的胆量。2、贵而不骄:梁晋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住在茅草屋中,连床席都没有,就睡在一捆喂马用的干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禄备办饮食,与仆役们同锅吃饭。有的将领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退却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然后再寻访她们的主人,将其送还。冯道在景城守父孝时,正逢灾荒。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亲自耕田砍柴,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受。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为其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3、讽喻明宗:后唐明宗年间,连年丰收,朝廷无事。冯道趁机进言道:“臣以前在太原时,曾奉命前往中山,路过地势险要的井陉关,臣担心马匹失足,都会谨慎的抓住缰绳。但是等到平坦大路,不再小心抓牢控制,却被马匹颠倒在地。臣所说虽是小事,但也能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清闲丰收,便放纵享乐,应该兢兢业业,更加小心谨慎。”唐明宗深以为然。后来,唐明宗又问冯道:“如今天下丰收,百姓是否富足?”冯道答道:“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常理。臣记得近代有个叫聂夷中的举子有《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唐明宗便命侍臣将此诗录下,经常诵读。唐明宗得到一个玉杯,上写“传国宝万岁杯”,并给冯道观看。冯道道:“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义便是帝王之宝,因此有‘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说法。”明宗出身武夫,没听懂他的意思。冯道走后,明宗又问侍臣,这才知道冯道是说守住皇位要靠仁义。4、事当务实:潞王造反时,唐闵帝弃京城而逃。冯道正要入朝,闻听闵帝出逃,便欲返回家中。李愚道:“天子出走,我们并未参与谋划。如今太后还在宫中,我们应到中书省,让小黄门去探取太后意见,然后再回自己宅第,这是人臣大义!”冯道道:“主上失守社稷,国家已无君主。我们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君主便入宫城,恐怕不合适。再说,潞王已经到处张贴榜文,大事如何,尚不可知,我等不如回去听候命令。”说完便回府而去。冯道刚行至天宫寺,安从进派人告知:“潞王已急速而来,马上就要到了,相公应率百官到谷水迎接。”冯道便在天宫寺停下,就地召集百官。中书舍人卢导到后,冯道让他起草劝进文书。卢导道:“潞王入朝,百官列班迎接便可。就算有废立之举,也应听太后教令,怎可由我等仓促劝进。”冯道只说了四个字:“事当务实。”意思是说,办事应从现实出发。卢导反驳道:“自古哪有天子在外,大臣便对他人劝进的道理!如果潞王不想做天子,以君臣大义责备我们,我等何言以对?”冯道未及回答,而安从进又派人前来催促,他便连忙出城迎接。但潞王尚未到,冯道便与宰相刘昫、李愚在上阳门外歇息。这时,卢导从他们面前经过。冯道再次提及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初。李愚叹道:“卢舍人说的很对,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擢发难数。”5、出使契丹: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当时正在政事堂,获悉此事,便在纸上写下“道去”二字,并命书吏草拟出使敕令。书吏闻之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冯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别,当晚便住在驿馆中,准备出使。晋高祖担心他的安危,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冯道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冯道为此赋诗纪念:“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冯道在契丹两年,他将获得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还扬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准备。”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他在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方才启行南下。冯道走后,每到驿站都要停留,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能肋生双翼,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6、痴顽老子:耶律德光攻入晋都汴梁,灭亡后晋,冯道到汴京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指责冯道,认为他效力后晋,却毫无功绩,冯道无言以对。耶律德光又问道:“你为什么来朝见我?”冯道答道:“我没有地盘,没有兵马,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嘲笑道:“你是个什么老头?”冯道道:“我是个无才无德、愚蠢迟钝的老头。”耶律德光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答道:“此时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7、性情宽厚:后唐时期,工部侍郎任赞曾在背后讥讽冯道道:“冯道如果走得急了,准要从他身上掉下一本《兔园册》来。”《兔园册》是当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内容肤浅,常受士大夫轻视,而任赞显然是在讥讽冯道的学识浅薄。冯道得知后,并未动怒,只是召任赞前来,对他道:“《兔园册》是由著名儒者编撰的,内容丰富,并非浅薄之作。现在的读书人,只知欣赏科举文场的俏丽词句,用以窃取功名利禄和公卿高位,那才是真正的浅薄!”任赞大愧。后晋时期,有人牵驴入市。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冯道得到亲信的禀报,毫不动怒,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8、朝梁暮晋:冯道历仕五朝,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名家评论:欧阳修: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王若虚:冯道忘君事雠,万世罪人,无复可论者。苏辙:使道自附于晏子,庶几无甚愧也。盖道事唐明宗,始为宰相,其后历事八君,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道每以恭俭劝之,在位十年,民以少安。李贽:冯道自谓长乐老子,盖真长乐老子也。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赵翼:张全义媚事朱温,甚至妻妾子女为其所乱,不以为愧。及唐灭梁,又贿赂唐庄宗、刘后伶人、宦官等,以保禄位。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视丧君亡国,未尝屑意,方自称长乐老,叙己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二人皆可谓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矣。然当时万口同声皆以二人为名臣、为元老。以朝秦暮楚之人,而皆得此美誉,至身后尚系追思,外番亦知敬信,其故何哉?盖五代之乱,民命倒悬,而二人独能以救时拯物为念。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风能吹走一张白纸,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国破身未死,深渊看浮沉自先秦始,古代中国朝代更替就未停下它频繁的脚步。但往往,新朝上位之初,“遭殃”最多还是那以文辞为营生的士人。尤当外族入主中原,其统治者一为抚人心,二为纳贤才,多以“招安”之风“降恩”于这批遗老遗少。于这股“媚风”之中,文人脆弱的本质袒露无疑,手上无兵马,徒有腹中诗书,“气自华”由是显得愈发无意义而可笑。于乱世里,这批文人多分为两派。其一走上“二臣”之路,避了锋芒,安度晚年;其二宁死不降,哪怕穷困潦倒,亦不改青云之志。由是,“风”的意义便由此彰显——“媚风”实则是脊梁硬度的测度计。“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番自白说尽了受限时代的悲凉与无奈,而同时又以不事二朝的清新之风提点人心。虽是一只如白纸般不堪一击的蝴蝶,但他仍兀自坚守那一颗高蹈而明清的审世之心。看那“鹤形”签押,实以三月十九永记明亡之期,来寄托故国深情;看那“青云圃”道观,实以反清之志托以道教外化而出,哪怕复明无望,亦拒藏污纳垢;再观那一幅幅笔不周而意周的伤心鸟、瞪眼鱼,实暗藏其誓不向异族低头的心态与遗世独立的节操。正如他那画中题诗“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所言,虽为没落王孙,脆弱不堪,惭愧于光复无望,但他仍保有其内心的桀骜不驯,忠于故国,不改自己蝴蝶会飞的本质,抵住媚风劲吹勾引,虽“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但他却能够以不可“夺”的明朗健秀的风神青史留名。相较白纸,蝴蝶就羸弱这一本质属性并无异同,但缘何蝴蝶能不被吹走,就是“会飞”二字使得蝴蝶由“外弱”转向了“内强”。宋遗民赵孟頫也怀有超世之才,论画被封为“元人冠冕”,论书并列“楷书四大家”,但正由其降了元朝,而被恶其画字有媚骨,自古便少有人学“赵体”。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刘文典以此揭示了保守“会飞”之心对于士人的重要性。虽同为时代遭难者,赵孟頫却没有守好“会飞”二字,最终沦为了于“媚风”中凌乱的白纸,傲骨被折,也再难脱“二臣”之帽。于媚风吹拂下,要想把握自身命运,“会飞”之心不可丢。“会飞”即要守住自我那自由而独立的高蹈灵魂,继而收获澄明而清澈的眼界,至终凝成抵住媚风的“定风珠”,于时代乱流中,才可留下“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的凛傲风姿。而这一点,不仅是对过往士人是否足以称“士”的评判,亦对今天“软骨”风靡的我们具有值得思考的警示意义。【一个人要有勇气,オ能不自欺,オ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加此。】孤勇燃雪不甘、不忍、不愿,他终是接受了元朝廷授予的官职。这是莫大的勇气!他知道,迈出这一步后,他将成为后人嘴中、眼中赵宋王朝最不忠不孝的赵孟頫。但他有勇气点燃一时的自尊,不欺骗想要兼济天下的自己直面世人的目光。于是,赵松雪点燃了自己。为百姓发光发热。一腔孤勇从此熠熠。他敢于撕开欺骗自我的束缚。勇气,使他不自欺。他敢于展示那个不甘的自己。他不愿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大丈夫处世当有所作为,不能终日寄情于山水之上。上位者无论是谁,善待百姓就是好皇帝。倘使有才能者仅为忠义尽节,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那才是最大的不忠。他忠于的是百姓,不是一个姓氏。在那个时代,这样想的人或许不少,有勇气这样做的人却凤毛麟角。世人的目光,也因此聚焦积压在赵孟頫的肩上。他们以终生坚守深山不出的顾亭林与他对比,以用鹤形符号“三月十九日”作出画幅签押怀念故国的朱耷与他对比,戳着他的脊梁骨,厉声责问他的人品与良心。被夷族亡国灭种,却奴颜婢膝地俯身仕元,何配赵氏宗亲身份?傅山最无情,他是明的遗民,坚决不任清,鄙夷仕元的贰臣赵子昂,贬斥赵字的“熟媚绰约”为“贱态”。然而,赵孟頫始终受着勇气的鼓舞,无论他人如何辛辣嘲讽,只由他们去,他只需做好自己。仕元期间,他庇护了多少汉人,曾用计使忽必烈杀死蒙元大将,使汉人免受涂炭劫掠,同时,正如杨载所评,他极通“经济之才”,降低税负,为百姓谋求安居乐业。无论世人如何评说,他都有勇气坚守自我,为百姓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而反观那些高高在上,指责他的人呢?那些没有勇气兼济天下,只愿独善其身、博得美名的人中,又有多少任由自己的才华白白耗费,终日踟蹰于故国已逝的优思怅惘中,视责任于无物,弃最需要他们的百姓于不顾。当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亦值得称赞,但愿为生民立命而敢于牺牲一时的自尊去隐忍、前进,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而到底英雄所见略同,顾炎武虽终身未出仕,却终是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代己事清,为百姓鞠躬尽瘁。知死尽节易,忍辱行道难。赵松雪以一腔孤勇点燃的皓皓雪光,终将在江山处处闪耀。【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不倒翁”新论“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相比于冯道历经四朝十帝的戏剧人生,这首《北使还京作》知之者甚少。论及冯道,司空见惯的是“官场不倒翁”的讥语,是司马光的“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是王若虚的“冯道忘君事雠,万世罪人”。中国文人历来以“舍生取义”为信条。他们保持着坚贞高洁的操守,绝不以身之察察去蒙世俗之玷污,宁可枝头抱香死,也绝不吹落北风中。而冯道却是个异类,难怪其人其行饱受诟病。诚然,“觅得恬寂处,闲看远云飞”,那远离官场是非的闲适生活,令人神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那血性的豪言,那横飞的碧血,令人钦敬。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留有用之身将以有为也”的冯道们就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冯道的与众不同,在其初入宦海之际便可窥知一二。同光元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冯道被授予省郎,因父丧回景城守孝。不巧遇上荒年,他毅然将剩余俸禄全部用来赈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草棚中。即使艰苦至此,也分毫不受其他官吏所赠财物。年轻的冯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视民如子,两袖清风地与百姓同甘苦。在“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年代,官员哪个不是只扫自家门前雪,冯道不啻是一股官场清流。也许有人说,初心最难坚持。你看,在社会洪流的裹挟下,李斯变了,元稹变了……焉知冯道不会变呢?是的,冯道变了,他处事变得更圆通,甚至学会了妥协,成了别人眼中的“老狐狸”“不倒翁”。但冯道又没变,没变的是他那颗只为苍生不顾身的初心。大兵压境,满朝文武无一人敢出使契丹。冯道挺身而出,写下“道去”二字,“只为朝廷不为家”便是这趟出使归途所作,正是他保有本性的最好注解。出使契丹,向辽太宗称臣,成了他人眼中屈辱的“汉奸”。但正是这个“汉奸”以类似丑角般逢迎拍马之语让耶律德光放弃了对普通百姓的屠杀,难怪欧阳修说“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后唐明宗兴逸乐之念,冯道作《伤田家诗》讽喻明宗体恤百姓;后汉后周王朝更迭,冯道的左右斡旋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避免了血流成河;后周世宗欲兴师北伐,为免劳民伤财、劳而无功,冯道的讽谏一语惊醒。纵观其一生,这个官场不倒翁,不倒的实际上是他“只为朝廷不为家”的初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