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梨园春秋_第1页
第11课梨园春秋_第2页
第11课梨园春秋_第3页
第11课梨园春秋_第4页
第11课梨园春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梨园春秋教学设计大连市中山高中郭冰教材分析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艺术成就。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到京剧的产生,记录了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本课介绍了我国戏曲史上最古老戏剧源头之一—傩戏的形成;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成熟阶段的标志——元杂剧;地方戏的高度繁荣——“国剧”京剧的形成。学生分析学生对戏曲不甚了解,但通过前四课关于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古代诗词歌赋的学习,加上平时耳濡目染,对课程的掌握不应困难。教师应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影音资料等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分析、总结。通过感性的声音图片上升到知识的理性升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傩的含义及其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分析“南戏”和元杂剧兴起的原因,列举剧作家及代表作,知道元杂剧是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探究京剧形成的过程,认识其国粹地位。过程与方法了解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理解南戏与元杂剧形成的背景,认识到戏曲这种艺术形式与社会政治、经济相应发展的关系。分析地方戏曲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京剧形成的影响,中国戏曲的相承与创新保证了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戏曲,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京剧在内中国戏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魅力,它在维系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艺术传统的同时,不断借鉴、吸收当代其他艺术的精华。是研究中华传统与文明的重要依据。通过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戏曲魅力的了解,增添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弘扬国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戏曲的产生——傩戏宋代的南戏元杂剧及代表人物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形成发展难点:戏曲产生发展的原因京剧在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文化中的地位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教师提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由教师归纳。教学用具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包括:系列春晚京剧剧照,傩戏面具及舞蹈图片,关汉卿及《窦娥冤》图片,梅兰芳《西施》独白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探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戏曲的发展做初步了解,了解《窦娥冤》梗概,知道一些京剧名段、名家。导入新课情景营造:大屏幕展现一组春晚京剧表演剧照。戏曲和古老悠长的中华文化一样延续千年。戏曲小舞台,人生大舞台。记录了多少风流人物的悲欢离合,它不仅娱乐教育着古代人也陶冶升华了现代人。那么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名词解读:梨园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戏曲的起源——傩戏情景营造:大屏幕展现傩戏面具及傩戏舞蹈图片设问:这是哪种戏曲形式?怎么产生的?提示:傩戏,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源于上古社会的图腾信仰,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后发展为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设问:后又经历怎样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在先秦时代,民间的傩逐渐为国家礼仪所吸收,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传人越南半岛和日本,至今在农村依然很流行。它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成熟——南戏与杂剧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资料材料一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一带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最初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体制比较自由,剧本结构可长可短,各个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多种形式。材料二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这时,“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遂毙之于狱。”这便是南戏作者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现实撰为戏文上演,以此伸张正义的一个例子。(设计意图:通过提供较多的背景资料,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加深对南戏兴起原因的认识)设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南戏在宋代繁荣的原因?提示: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通俗文化繁荣;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许多民间艺人的努力。设问:根据材料二,南戏有哪些特点?特点: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比较贴近百姓生活;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的作品。情景营造:大屏幕展示关汉卿图片、《窦娥冤》剧照。(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新知)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还有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但它更接近于戏剧。(设计意图: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元杂剧上面来,并通过“戏剧”一词,重点提示元杂剧是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设问:为什么它更接近于戏剧呢?提示: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设问:它在元代出现并流行的原因是什么?情景营造:大屏幕展示王国维“至蒙古灭金,而科举之废,垂八十年,为自有科目来未有之事。”郑思肖“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设计意图:原始资料的解读,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再现历史原貌。)提示:蒙古灭金的过程,北方文人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加之元代科举制度中止了几十年,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一大批“书会才人”毕生致力于杂剧的创作,促进了杂剧创作的繁荣和兴盛。此外,元代疆域扩大,交通发达。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较广泛,对杂剧的兴盛起了促进作用。设问:谁为元杂剧的兴盛做出了贡献?大屏幕打出作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教师适当的增加知识)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窦娥冤》图片,故事情节简介,学生小组探究,这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设计意图:通过对元杂剧作品的解读,进一步领会元杂剧产生的社会背景)提示:冤狱、高利贷、妇女卑微的地位、社会无赖盛行、封建礼教严苛。后来随着科举考试的恢复,文人地位有所改善,而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固定模式过于呆板僵化,越来越不受欢迎。中国的戏曲发展到另一段高峰。(三)高峰——京剧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俏花旦》等京剧剧照。设问:是哪种戏曲的什么角色?提示:京剧,旦角。设问:你知道还有其他角色划分吗?提示:生、净、丑。情景营造:展现其他角色剧照京剧有角色的划分、背景的切换、情节的制造,以虚写实。在农业文明较落后的生产力下,它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各种技术的需求,迎合不同人群的欣赏口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到完备阶段。设问:京剧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它经历怎样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提示:首先,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客观环境。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各种艺人聚集北京,为京剧提供融合发展条件;同时北京还是休闲中心,为京剧准备市场。其次,(弘历观剧图)徽班进京是它形成的关键。清代乾隆年间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昆曲多为上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乾隆和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湖北的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之为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妆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设问:你知道有哪些京剧名段?京剧表演家?(设计意图:通过影音资料,切身感受京剧魅力)提示:(学生随意回答)《群英会》、《霸王别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京剧名旦。尚小云:刚劲挺动飒爽威严;程砚秋:娴静凝重外柔内刚;荀慧生:柔媚娇婉嗓音甜媚;而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梅兰芳大师在《西施》中的独白。整段表现西施怀抱国仇,复思及前尘的心绪。首段,透着牺牲自己达成目的的一种严肃,第二段“男为人臣,女为人妾”念得催人泪下,“他君臣上下,立志图报,将来之报仇血恨之日”语气一转,字字掷地有声,把西施爱国之心作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四分半钟时间里充分抓住观众的心。通过情景营造,教师讲解声情,分析京剧的特色: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综合性:京剧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且是唱念做打的有机结合;脸谱化:京剧根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并根据不同脸谱的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作用;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或形式都以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小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因环境的变化戏曲在创新、转型中走到颠峰。京剧的出现就是一次继承、创新、转型的结果。当希腊戏曲和古印度的梵剧早就随着岁月的风尘消亡时,中国的戏曲维持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艺术传统。然而,当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信息社会转型,它也面临衰落的挑战。课堂教学总结本课第一目“大傩之舞”,讲傩仪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指出傩戏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第二目“南戏与杂剧”,讲在宋代南方南戏开始流行,在元代杂剧得到空前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第三目“徽班进京”,讲徽班进京之后,各种地方剧种不断融合吸收,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贯穿本课的线索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过程,京剧的形成是古代戏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目之间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梨园春秋梨园春秋南戏与杂剧南戏与杂剧徽班进京大傩之舞徽班进京大傩之舞 (起源)(成熟)(高峰)拓展研究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政治、宗教因素:第一,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第二,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第三,政治黑暗成为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第四,京剧产生的关键是为给乾隆祝寿的徽班进京。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文化因素:第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第二,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第三,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方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总之,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了重要作用。(提示:任何文化艺术形式都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是文化本身的相互作用和戏曲的通俗化、大众化特点的结果。)练习戏曲的源头()A傩戏B南戏C杂剧D傀儡戏宋代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D民间艺人的推动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主要是指()A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生活B不断融合吸取,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C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D将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个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的是白色,包拯的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下列内容与南戏有关的是()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由贵族创作,是贵族文学主要灾难民间流行,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的作品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满足市民要求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融合并吸收多种剧种和曲调的优点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D其他剧种的衰落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