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在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的卫鼎、卫蚕的铭文中记录了在王朝官员审定和主持之下完成的一次土地交易。后来出土的西周中后期文物中,金文对土地田产买卖兼并的记录更加频繁。这些记录()A.反映出井田制出现松动迹象 B.说明周王室的地位已严重衰落C.表明市民阶层得以迅速壮大 D.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自西周中期开始,出现了土地交易,并且是在王朝官员审定和主持下完成的,说明土地买卖得到了王朝的允许,土地买卖和兼并的发展破坏了井田制,A项正确;周王室地位的衰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壮大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材料没有体现此类信息,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土地买卖,不是正常的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如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是基于汉代()A.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B.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 D.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扩散,这是因为汉武帝时代,北伐匈奴,复取河南地后,从内地迁去近百万的汉族人民安置在北部沿边诸地,设置了大批郡县,A项正确;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与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无关,排除BC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载:“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A.繁荣诗歌艺术 B.改革选官制度C.打击门阀政治 D.发扬光大儒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可知,唐代社会大体上推崇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由此可知,科举考试更加注重个人的文学才能,打击了旧的门阀士族,C项正确;繁荣诗歌艺术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唐政府的目的,排除A项;唐朝实行科举制,没有改革选官制度,排除B项;唐高宗、武则天并没有发扬光大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4.“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围包括盐、茶、酒、醋、铁等,其禁榷范围之广、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财政的紧张 B.重农抑商的强化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社会治理的完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禁榷范围广,是因为政府财政紧张,需要从中攫取商品利益以增加财政收入,A项正确;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紧张,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了禁榷范围,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治理的完备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5.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助推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多地桑树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物产为家庭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为商贾提供了商品,B项正确;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是否被改变,本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体,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已完成,排除C项;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6.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发现中国境内的区域贸易网络,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输入,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D项正确;英国人发现的是中国内陆的贸易网络,并不是窃取商业情报,排除A项;此时列强还没有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十九世纪末《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这些新发现和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如图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图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认识的深入 B.国人盲目排外情绪不断高涨C.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至1921年(中国)。根据图表可知,对于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中,正面评价与中性评价减少,负面评价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知识分子对于民主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对于救亡图存,救国之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A项正确;从图表无法看出国人的盲目排外情绪,排除B项;成立于1921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年份19391940194119421945公营贸易收入6.032.72—13963.2075999.53财政收入660.03973.101960.5134867.50161007.43百分比0.91%0.28%—42%47.07%A.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C.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 D.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称增长趋势,尤其是抗战后期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抗战需要,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改革财政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确立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边区的币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C.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D.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通过改造将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变革了农村生产关系,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创造了条件,所以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B项正确;1954年并未“基本实现农业机器化”,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54年是以“工业”为中心,并非“农业”,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从1958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是中国两种经济项目定价方式的占比情况统计表。较1978年,1996年的巨大变化()项目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产品收购总额定价方式政府定价经营者定价政府定价经营者定价1978年97.0%3.0%94.4%5.6%1996年6.3%92.5%16.9%79.0%A.说明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B.根源于非公有制经济壮大C.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有利于激发经济发展潜能〖答案〗D〖解析〗从图表材料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行政府定价的比例越来越低,相反经营者定价的比例已经达到9成以上;而农产品收购总额的情况与前者相似,政府定价越来越少,经营者定价的比例越来越大,已超过七成。这会极多在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了经济发展潜能,D项正确;材料难以看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根源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壮大,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叙述:“每一个法律和习俗规制下的人不仅要遵守自己的法律,还要遵守人类的普遍法。人们自己制定的法律是独特的,被称为市民法,这种法律适用于他们自己的城邦;由自然理性为全人类建立的法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被称为万民法,这种法律为所有国家适用”。这一论述产生的背景是A.习惯法被贵族任意曲解 B.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C.万民法保护了人类发展 D.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罗马法发展为适应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B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排除A项;万民法维护的是罗马帝国自由民的利益,不能说保护人类发展,排除C项;自由民和奴隶之间并不平等,不是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A.使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 B.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C.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有利于推动社会向近代过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城市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治,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推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D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城市获得一定自治权,但仍需交税,排除B项;C项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生后,排除C项。故选D项。13.18世纪,法国思想家梅里叶无情地揭露封建教会和封建国家的罪恶,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这一思想()A.体现了初期资本主义的要求 B.深受巴黎公社革命的启发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 D.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可知,当时的法国处于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之下,人民没有自由,贫富分化悬殊,梅里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抨击,渴望人人平等,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C项正确;梅里叶主张人人平等,倡导公有制,这些思想是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巴黎公社时间是1871年,时间晚于18世纪,排除B项;材料只是梅里叶一人的思想,无法说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时间大事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答案〗C〖解析〗材料展示了英国在不同时期对待奴隶贸易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到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展开了黑奴贸易;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可见,奴隶制的状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是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9~1932年,苏联政府多次通过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和提高质量的决议,并加强了对出口任务监督,完成出口计划成为苏维埃的关注中心。1931年,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作出决议:把国家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划归企业支配,以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苏联的这些举措()A.应对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C.筹集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 D.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在工业化期间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并且将出口外汇收入一般划归企业支配,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这体现了国家通过出口产品获得外汇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几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没有冲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外出口的情况,不能体现其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苏联采取敌对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1年,金砖国家之间贸易额比2006年增加300%,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发动机。同时,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占比约世界总量的40%。这一趋势的发展()A.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实现振兴 B.使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D.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结合所学,这一趋势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遏制国际强权政治,推动国家关系民主化,C项正确;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然落后,未普遍实现振兴,排除A项;多极化目前只是一种趋势,金砖国家未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排除B项;金砖国家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水利兴修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卒数万人在瓠子(今河南濮阳附近)修治被冲毁的黄河堤坝。自此黄河回归故道之后,80年没有造成大的灾害。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曹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积渠、成国渠等,形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京畿之外的关东地区,也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当时,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都饮黄河水及川谷之水,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东海郡引钜定泽,泰山郡引汶水,都穿渠溉田各万余顷。各地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更不可悉数。——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玄宗开元年间,以裴耀卿为相,兼江淮都转运使,对漕运系统加,在黄河与汴河交汇处设置河阴仓,与原有的太原仓、永丰仓形成枢纽,连接柏崖、集津、三门以及含嘉、龙门各仓,实行水陆并举、节级运输。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谓诸仓递进,水通则行,水阻则止,宜于陆运则陆运,便于水运则水运。改革之后,漕运能力大增,最高额达到每年运米250万石,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分布的概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兴修和开元年间漕运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答案〗(1)概况:范围广,遍及各地;主要集中在关中、关东等地区(或黄河流域发达地区)江南偏远地区相对较少。(2)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改善了财政状况;充实了京师和关中地区;增强了中央集权力量;对开启强盛局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任意四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概况:根据材料“在关中”、“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关东地区”可分析出范围广,遍及各地;根据材料“在关中”、“关东地区”可分析出主要集中在关中、关东等地区(或黄河流域发达地区),江南偏远地区相对较少。【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唐朝的中国。作用:结合交通的便利可分析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根据材料“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可分析出改善了财政状况,充实了京师和关中地区;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增强了中央集权力量;结合开元盛世的史实可分析出对开启强盛局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任意四点)。18.【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在抗战中进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家国观念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型国家的内涵,并分析其得到认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由君权至上到人民主权。(其他合理表述亦可给分)。(2)内涵: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整合利用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实现民族复兴。(任意两点)。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自古形成的浓厚家国情怀(若:抗战期间高等教育西迁推动思想解放;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鼓舞和推动;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材料二“惟君民共治……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可知,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由君权至上到人民主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三“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可知,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根据材料三“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可知,整合利用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实现民族复兴。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在抗战中进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结合所学可知,自古形成的浓厚家国情怀。19.【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材料二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今天,类似的移民潮正在出现,不过是反方向的一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现在,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是发达世界的两倍,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期里,大量涌向发达国家。在美国,人口调查局1995年的一份调查透露,8.7%的人口(即2260万人)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生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迁移产生的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近现代移民的历史性因素。〖答案〗(1)影响:改变了世界各区域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的扩张和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任意四点)。(2)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人类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任意三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世界。由材料“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可得出改变了世界各区域的人口结构;由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及所学可得出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的扩张和传播;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人口迁移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由材料“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由材料“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及所学可得出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由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及所学可得出人类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20.【历史上的重大时刻】材料要在过去500年间挑出一个最重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刻,一定就是1945年7月16日上午5点29分45秒。就在这一秒,美国科学家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多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这时开始,人类不仅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不同的人对历史上的重大时刻有不同的认识。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以来中外历史上某一个重大时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历史的重大时刻——1921年的成立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工人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彻底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中国近代社会最革命的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一成立,就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攻克难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顺应人民的愿望,通过一系列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百年救亡。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综上,的成立使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道路,这说明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时刻。其它论题论述亦可,如:世界经济史上的重大时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史上的重大时刻——罗斯福新政等。〖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选取20世纪以来中外历史上某一个重大时刻,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过去500年间挑出一个最重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刻”可得出中国历史的重大时刻——1921年的成立;其次,结合成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敌后抗战、解放战争、建设社会主义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在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的卫鼎、卫蚕的铭文中记录了在王朝官员审定和主持之下完成的一次土地交易。后来出土的西周中后期文物中,金文对土地田产买卖兼并的记录更加频繁。这些记录()A.反映出井田制出现松动迹象 B.说明周王室的地位已严重衰落C.表明市民阶层得以迅速壮大 D.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自西周中期开始,出现了土地交易,并且是在王朝官员审定和主持下完成的,说明土地买卖得到了王朝的允许,土地买卖和兼并的发展破坏了井田制,A项正确;周王室地位的衰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壮大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材料没有体现此类信息,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土地买卖,不是正常的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如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是基于汉代()A.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B.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 D.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扩散,这是因为汉武帝时代,北伐匈奴,复取河南地后,从内地迁去近百万的汉族人民安置在北部沿边诸地,设置了大批郡县,A项正确;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与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无关,排除BC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载:“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A.繁荣诗歌艺术 B.改革选官制度C.打击门阀政治 D.发扬光大儒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可知,唐代社会大体上推崇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由此可知,科举考试更加注重个人的文学才能,打击了旧的门阀士族,C项正确;繁荣诗歌艺术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唐政府的目的,排除A项;唐朝实行科举制,没有改革选官制度,排除B项;唐高宗、武则天并没有发扬光大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4.“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围包括盐、茶、酒、醋、铁等,其禁榷范围之广、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财政的紧张 B.重农抑商的强化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社会治理的完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禁榷范围广,是因为政府财政紧张,需要从中攫取商品利益以增加财政收入,A项正确;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紧张,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了禁榷范围,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治理的完备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5.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助推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多地桑树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物产为家庭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为商贾提供了商品,B项正确;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是否被改变,本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体,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已完成,排除C项;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6.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发现中国境内的区域贸易网络,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输入,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D项正确;英国人发现的是中国内陆的贸易网络,并不是窃取商业情报,排除A项;此时列强还没有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十九世纪末《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这些新发现和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如图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图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认识的深入 B.国人盲目排外情绪不断高涨C.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至1921年(中国)。根据图表可知,对于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中,正面评价与中性评价减少,负面评价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知识分子对于民主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对于救亡图存,救国之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A项正确;从图表无法看出国人的盲目排外情绪,排除B项;成立于1921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年份19391940194119421945公营贸易收入6.032.72—13963.2075999.53财政收入660.03973.101960.5134867.50161007.43百分比0.91%0.28%—42%47.07%A.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C.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 D.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称增长趋势,尤其是抗战后期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抗战需要,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改革财政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确立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边区的币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C.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D.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通过改造将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变革了农村生产关系,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创造了条件,所以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B项正确;1954年并未“基本实现农业机器化”,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54年是以“工业”为中心,并非“农业”,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从1958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是中国两种经济项目定价方式的占比情况统计表。较1978年,1996年的巨大变化()项目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产品收购总额定价方式政府定价经营者定价政府定价经营者定价1978年97.0%3.0%94.4%5.6%1996年6.3%92.5%16.9%79.0%A.说明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B.根源于非公有制经济壮大C.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有利于激发经济发展潜能〖答案〗D〖解析〗从图表材料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行政府定价的比例越来越低,相反经营者定价的比例已经达到9成以上;而农产品收购总额的情况与前者相似,政府定价越来越少,经营者定价的比例越来越大,已超过七成。这会极多在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了经济发展潜能,D项正确;材料难以看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根源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壮大,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叙述:“每一个法律和习俗规制下的人不仅要遵守自己的法律,还要遵守人类的普遍法。人们自己制定的法律是独特的,被称为市民法,这种法律适用于他们自己的城邦;由自然理性为全人类建立的法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被称为万民法,这种法律为所有国家适用”。这一论述产生的背景是A.习惯法被贵族任意曲解 B.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C.万民法保护了人类发展 D.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罗马法发展为适应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B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排除A项;万民法维护的是罗马帝国自由民的利益,不能说保护人类发展,排除C项;自由民和奴隶之间并不平等,不是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A.使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 B.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C.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有利于推动社会向近代过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城市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治,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推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D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A项;城市获得一定自治权,但仍需交税,排除B项;C项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生后,排除C项。故选D项。13.18世纪,法国思想家梅里叶无情地揭露封建教会和封建国家的罪恶,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这一思想()A.体现了初期资本主义的要求 B.深受巴黎公社革命的启发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 D.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可知,当时的法国处于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之下,人民没有自由,贫富分化悬殊,梅里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抨击,渴望人人平等,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C项正确;梅里叶主张人人平等,倡导公有制,这些思想是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巴黎公社时间是1871年,时间晚于18世纪,排除B项;材料只是梅里叶一人的思想,无法说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时间大事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答案〗C〖解析〗材料展示了英国在不同时期对待奴隶贸易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到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展开了黑奴贸易;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可见,奴隶制的状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是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9~1932年,苏联政府多次通过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和提高质量的决议,并加强了对出口任务监督,完成出口计划成为苏维埃的关注中心。1931年,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作出决议:把国家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划归企业支配,以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苏联的这些举措()A.应对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C.筹集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 D.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在工业化期间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并且将出口外汇收入一般划归企业支配,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这体现了国家通过出口产品获得外汇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几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没有冲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外出口的情况,不能体现其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苏联采取敌对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1年,金砖国家之间贸易额比2006年增加300%,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发动机。同时,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占比约世界总量的40%。这一趋势的发展()A.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实现振兴 B.使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D.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结合所学,这一趋势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遏制国际强权政治,推动国家关系民主化,C项正确;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然落后,未普遍实现振兴,排除A项;多极化目前只是一种趋势,金砖国家未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排除B项;金砖国家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水利兴修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卒数万人在瓠子(今河南濮阳附近)修治被冲毁的黄河堤坝。自此黄河回归故道之后,80年没有造成大的灾害。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曹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积渠、成国渠等,形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京畿之外的关东地区,也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当时,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都饮黄河水及川谷之水,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东海郡引钜定泽,泰山郡引汶水,都穿渠溉田各万余顷。各地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更不可悉数。——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玄宗开元年间,以裴耀卿为相,兼江淮都转运使,对漕运系统加,在黄河与汴河交汇处设置河阴仓,与原有的太原仓、永丰仓形成枢纽,连接柏崖、集津、三门以及含嘉、龙门各仓,实行水陆并举、节级运输。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谓诸仓递进,水通则行,水阻则止,宜于陆运则陆运,便于水运则水运。改革之后,漕运能力大增,最高额达到每年运米250万石,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分布的概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兴修和开元年间漕运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答案〗(1)概况:范围广,遍及各地;主要集中在关中、关东等地区(或黄河流域发达地区)江南偏远地区相对较少。(2)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改善了财政状况;充实了京师和关中地区;增强了中央集权力量;对开启强盛局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任意四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概况:根据材料“在关中”、“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关东地区”可分析出范围广,遍及各地;根据材料“在关中”、“关东地区”可分析出主要集中在关中、关东等地区(或黄河流域发达地区),江南偏远地区相对较少。【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唐朝的中国。作用:结合交通的便利可分析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根据材料“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可分析出改善了财政状况,充实了京师和关中地区;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增强了中央集权力量;结合开元盛世的史实可分析出对开启强盛局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任意四点)。18.【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在抗战中进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家国观念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型国家的内涵,并分析其得到认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由君权至上到人民主权。(其他合理表述亦可给分)。(2)内涵: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整合利用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实现民族复兴。(任意两点)。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自古形成的浓厚家国情怀(若:抗战期间高等教育西迁推动思想解放;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鼓舞和推动;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材料二“惟君民共治……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可知,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由君权至上到人民主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三“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可知,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根据材料三“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可知,整合利用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实现民族复兴。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在抗战中进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