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案设计_第1页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_第2页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_第3页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_第4页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1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默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戏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简单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快乐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妙,他想起亲人伙伴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默寞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喜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具预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同学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相互沟通,依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肯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技能,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制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盼,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依据拼音、说明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争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知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开了机械的分析,着重同学的情感体验。同学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同学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敬同学性格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爱好。〕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争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开展联想,凸显同学的性格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说明”。〔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亮的图画激发了同学的制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当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同学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同学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尝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同学朗读爱好及热忱,避开涌现“朗读疲惫”。〕

2.齐背诗文。〔着重合作精神的培育,让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同学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留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精美的现代诗。

〔着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激发同学对文字的爱好,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同学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同学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沟通。〕

板书: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2

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热忱,重视培育同学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在教学中重点培育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采纳多种方法让同学理解诗中的词句,开展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着重引导同学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让同学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体味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控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说明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育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预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说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爱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预备:

1、PPT课件。

2、同学课前查阅古诗及的有关资料。

3、同学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

1、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2、为什么总是想家?

3、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4、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课件: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是怎么惦念家乡和亲人的。先齐读题目。

5、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6、“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7、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8、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晰。再齐读一遍题目。

9、“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10、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诗人到底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课件出示:全诗】。自由默读,留意有拼音的字。

2、【课件出示生字】谁来拼拼音?

3、【课件出示生字:“促、深”】这两个字要特别留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那就不要加点!

4、这首诗的左下角有【课件出示:“说明”】,它是援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说明,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

5、这首诗都能通读了。能背吗?谁来?

6、现在,同桌的相互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7、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背一次。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究竟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课件出示:前两句】先学前两句,认真默读,仔细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2、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认真想想,【课件出示:“秋风、落叶、寒冷,江上刮来秋风??”】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仔细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3、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课件出示:孤独、默寞、苦闷。】

4、对,诗人这时的确感到孤独、默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的心情就会很简单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很简单想家、想亲人。〕

5、对,对!很简单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简单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课件出示: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客情”就是作客的思乡之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课件出示:前两句】

6、现在来学后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课件出示插图】边读边看看说明。

7、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兴奋吗?

8、你们兴奋,我也兴奋。诗人在这深夜里突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兴奋吗?

9、是的,诗人肯定会兴奋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10、【课件出示:“知”】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说明?〔料定〕

11、这些说明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确定的意思,要准确些。请再读全诗。

12、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快乐呀,他自己当然也很兴奋!可是,诗人这时究竟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兴奋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13、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惦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

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14、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上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课件出示:全诗】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15、你们都在仔细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独、很苦闷,思乡心切,心情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16、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课件播放: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末两句“捉蟋蟀”场景的确令人兴奋,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17、〔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18、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妙的诗篇的,好不好?

19、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独单的,多默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家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越睡不着,越兴奋。〕

20、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21、你们看:“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

22、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现在我们依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争论,看哪组表达最好?【课件出示:诗意】

四、拓展阅读

1、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