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_第1页
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_第2页
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_第3页
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_第4页
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女乐演出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女性歌曲和舞蹈的发展往往被忽视。在病态的封建社会里,歌伎们被视为“烟花贱质”、“妇人小物”,历代史学家在编写正史时,也素有“倡优不录”的惯例,即使偶尔提及,亦加以鄙薄。到了现代,人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但对于“女乐”问题的研究仍非常稀少,即便提及,也只是做简单的介绍。实际上,这些歌伎们是一群不甘屈辱、富有艺术才华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对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追溯到“女乐”文化的起源(一)传统的妇女地位,女性也有“乐”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对从事歌舞活动的女性称谓冗杂。我们很容易在“乐妓”(或“乐伎”)、“歌妓”(或“歌伎”)、“倡优”等名称中迷失方向。因此,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将以“女乐”来统称每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从事音乐活动的女性”,并且将与之相关的称谓试作区分。在“女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衍化出多种概念范畴,如“妓”、“伎”、“娼”、“倡”、“花”、“倡优”、“俳优”等。古汉语中,当涵指声色娱人的女性时,“娼”通“倡”,“妓”通“伎”,而“娼(倡)”、“妓(伎)”、“花”又具有同一性。宋《集韵》说:“倡,乐也。”明《正字通》说:“娼,俗倡字,倡,倡优女乐。”可见,倡优指从事音乐歌舞之艺人。《说文解字》亦曰:“倡,乐也。”段玉裁注曰:“汉有黄门名倡、常从倡、秦倡,皆郑声也。东方朔传有幸倡郭舍人,则倡即俳也。”《说文解字》又曰:“俳,戏也。”段注曰:“以其戏言也,谓之俳。以其音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由此可见,在汉代许慎及清代段玉裁看来,“俳”与“倡”本有分别,一个突出“戏”,一个突出“乐”。只是在清代时二者已经不再有明显之区分。不过在性别方面讲,倡优艺人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而俳优艺人似乎只限于男性(非本文考虑之对象)。妓,在指女性时有四种含义:1.《说文解字》:“妓,女子小物也。”2.《华严经音义(二)》:“妓,美女也。”3.《正字通》、《康熙字典》、《辞源》、《释名》:“妓,女乐也。”4.后世为卖淫女子。“伎”和“倡”都有歌舞艺人的意思,尤指女性歌舞艺人。综上,娼妓的源头主要是“女乐”,其他两种对“妓”之源头的解释“女子小物”及“美女”,是不能够明确其职业特点的说法,作为对女性的指称,其实都能被“女乐”这一解释所涵盖。另根据《汉语大词典》:伎:指以音乐歌舞为业的女子。(第7义)妓:歌舞女艺人。(第1义)娼妓,卖淫的女子。(第3义)倡: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第1义)娼妓。(第2义)娼: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后亦称被迫卖淫的女性。娼,本作“倡”。花:旧时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第20义)在单词上它们是可通的,而在由其构成的复合词的词义上也有相通性。清初以前,娼妓群体主要是以艺为本、声色娱人的,歌舞技艺是她们的首要职能,其次才是以色娱人的功能。这与今天所谓“娼妓”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二)“女乐”发展的繁荣“女乐”一词可追溯到先秦。《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晨操于端门,乐闻于三衢。”这是目前所见文献对“女乐”的最早记载,意思是说夏桀有三万“女乐”,早晨在端门操练队列,伴奏的乐声在三衢之外也可听到,反映了桀王的荒淫生活。可见,先秦女乐最早起源于夏桀时期。纣王“使师涓作新淫声,百里之舞,靡靡之乐”,“妇女倡优、钟鼓管弦流曼不禁”,统治阶级普遍作乐享受。这些女性歌舞奴隶就是最早的“歌伎”。秦序《中国音乐史》指出“女乐”正式产生于商代。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女乐”是阶级社会中剥削制度的产物,女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被统治者当作礼物随意送人,甚至还要与乐器一起陪葬在死去的统治者的坟墓中。“女乐”在周代经历了冷落的阶段,直到春秋战国时才结束。吴钊、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中以曾侯乙墓的“钟鼓”乐队的考古发现为例,证明了当时“女乐”发展的复兴。墓内共有东、西、北、中4个墓室。东室放有墓主人棺木一具和陪葬侍妾的棺木八具。经鉴定,陪葬者均为年轻女子,此外东室还有乐器,这些乐器可能就是在墓主人起居时演奏“房中乐”使用的。西室中放有陪葬棺木十三具,均为女性。其中一人约25岁,其余均为13~20岁之间。这些发现都充分说明这些人可能就是这个“钟鼓”乐队的演奏者或为墓主人表演歌舞的“女乐”,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女乐”发展的繁荣。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歌、舞、器独立发展又能结合在一起为清商乐演奏的新的艺术时代。《中国音乐史》中提到秦始皇每灭一诸侯国,便在秦都咸阳仿建其宫室,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后宫列女万余人,气冲于天”,中有“幼妙宠丽”的宫女侍者千余人“作倡优戏”,每日弹唱歌舞。及至唐宋,歌伎制度则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与以往的倡乐和乐户相比,唐宋歌伎与当时的音乐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教坊的女艺人中间,依着色艺的高低,分成等级。平民家的女儿,因容貌美丽,被宫廷选进去的,要学习弹奏琵琶、三弦、箜篌等器乐技术,也要学习歌舞,这样的女艺人,被称为“搊弹家”。教坊中一般女艺人,被称为“宫人”。最高级的女艺人,是属于宜春院,因为她们常在皇帝面前表演,所以被称为“内人”或“前头人”。宋代的歌妓,作为一种制度它是汉唐歌妓制度的因袭,大致可以分为官妓、家妓和私妓。二、元代女子的分官妓元代都市存在着一支庞大的艺妓队伍。据《青楼集》、《全元散曲》等书的统计,有名有姓的艺妓共有159人,其中《全元散曲》载有54名,《青楼集》收录92名。她们以演杂剧为主,也兼唱词曲,被称为“歌儿”。在良家妇女不能抛头露面的元代,她们的文学艺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代杂剧、散曲等通俗文艺的繁荣,成为古代女性文学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元代艺妓的地位既卑贱又尊荣,处于政治上、生活上受压迫和艺术上受赞赏的双重地位。政治上,她们受制于官府;生活上,则受鸨母和宾客的欺凌,在种种恶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元代妓女分官妓和私妓两种,官妓指编入乐籍的妓女,由各级官府直接或间接管理。官妓在经营上采取义务制和买卖制,义务制为无条件应召到官府表演歌舞或为官府的客人侍寝,称为“应官身”。“应官身”必须随叫随到,若迟来或表现不佳则要受罚。元剧《谢天香》的钱大尹叫艺妓谢天香唱柳永的《定风波》词,有意为难她:“他若念出可可二字来,便是误犯俺大官讳字,我扣厅责他四十。”剧作写的是宋时故事,实质反映元代现实。买卖制则为官妓向平民卖身。元剧《对玉梳》中商人柳茂英以“二十载绵花”向艺妓顾玉香买笑。艺妓如不肯服从鸨母或客人的要求,则受到迫害。商道《[南吕]一枝花·叹秀英》说:“随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尽摧挫。奈恶业姻缘好家风俏无些个。纣撅丁走踢飞拳,老妖精缚手缠脚。”道出艺妓的痛苦心声。私妓指那些不隶乐籍而私下卖笑的妓女。《元史·刑法志》载:“诸倡妓之家,辄买良人为倡,而有司不审,滥给公据,税务无凭,辄与印税,并严禁之,违者痛绳之。”可见妓女必须向官府纳税,才能取得营业凭证。但有些妓女为了逃避纳税而不隶乐籍,成为私妓。元剧《救风尘》第三折周舍对店小二说:“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私科子”即为私妓。技艺出众的艺妓因为声名远播,不可能逃税为私妓,而多为官妓,受官府的剥削压迫更为深重。其技艺佼佼者称“上厅行首”,较之平常妓女,“应官身”的任务更为繁重。元剧《谢天香》的上厅行首谢天香说:“咱会弹唱的,日日官身;不会弹唱的,倒得些自在。我怨那礼案里几个令史,他每都是我掌命司,先将那等不会弹不会唱的除了名字,早知道则做个哑猱儿。”元代艺妓对妓院生活的诅咒、对官府的反感情绪,使她们所表演的杂剧、散曲等都透露出一种反抗意识。三、“女乐”对元杂剧和元散曲的贡献(一)关于“子”。《中国历史上,各有所不生在元代,乐妓是杂剧演出的主要力量。元杂剧是很重视“曲”的,反映在文本层面,是对曲词的偏重;反映在演出方面,则是对歌唱的偏重。所以,即使从伎艺的角度考虑,乐妓也应该是杂剧演员的最佳选择。乐妓成为杂剧演出的中坚力量,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元代娼优杂剧的盛行。《青楼集》中列有乐妓近百人,其中擅长杂剧者就有50人之多。王书奴在《中国娼妓史》中称,元代妓女,几无一人不能扮演杂剧。《青楼集》把杂剧分为驾头、绿林、花旦、贴旦、软末泥、闺怨等六种。其中的驾头、花旦、贴旦、软末泥四种,所指均是角色,是按照主要角色的不同来区别杂剧种类的。另外的两种,绿林和闺怨则兼有题材分类的意味。这说明了元代乐妓扮演杂剧的专业化和程式化。《青楼集》载元杂剧中“旦色”的扮演,几乎完全落在了乐妓的身上。扮演“旦色”,已经成为乐妓的专业。除了扮演旦色,乐妓在元杂剧中还扮演其他角色,较为显见的是末泥色。朱帘秀、顺时秀等均是旦末双全的。有的乐妓甚至是专工末泥的。如著名的“忠都秀”壁画,作为乐妓的“忠都秀”,所扮演的官员,在角色类别上就属于末泥。乐妓除扮演杂剧中的正色,即旦、末之外,有的还扮演“外角”,即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角色。《青楼集》“大都秀”条云:“姓张氏,其友张七,乐名黄子醋。善杂剧。其外角供过亦妙。”这里所谓的“外角供过”,应该是针对“大都秀”而言。可见元代乐妓扮演的角色是复杂的、繁多的。(二)元织物上的用乐艺妓对元散曲的题材内容影响很大。艺妓大量介入元散曲的演出和创作,使元散曲的题材出现大量的赠妓之作和酬和之作。据统计,《全元散曲》标明赠妓的小令就有120多首,套数36套。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艺妓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据《青楼集》、《南村辍耕录》等记载,能作词曲的艺妓有朱帘秀、梁园秀、一分儿、小娥秀等。她们文思敏捷,“应声而作”,是一支颇为可观的词曲队伍。《青楼集》载艺妓张玉莲的“侧耳听门前过马,和泪看帘外飞花”,尤为脍炙人口。传统入词的言情之作,在元代多入散曲,与“叹世”和“对景”的曲作三足鼎立,成为元散曲的三大题材之一。元代艺妓对爱情婚姻的理想使得书生妓女的爱情故事入曲。艺妓对元散曲的艺术风格影响也很大。艺妓是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一个特殊阶层。道德上,不受封建礼法约束,思想较一般妇女开放,性格较外向;才貌上,较一般妇女出众,较多体现出女性美。且艺妓们多集中于北方各大城市,受北国雄伟山川和质朴雄豪风气的影响,其女性美中搀入了几许阳刚之气和山野气息。元散曲中的女性形象多美丽聪明而泼辣大胆,快人快语,“野性”十足。这直接影响了散曲的抒情方式,言情作品一改传统言情诗词的含蓄蕴藉特色,而变为直率坦露、通俗明快的风格。艺妓参与散曲创作使部分散曲还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