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在线粒体中产生CO2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运输O2,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2.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153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多巴胺分泌异常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3.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是()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配制细胞悬液B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C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培养基区别麦芽糖是离体组织细胞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A B.B C.C D.D4.如图为DNA复制可能的两种方式,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将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下列有关甲、乙两组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A.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B.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C.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可确定复制方式D.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5.有人食用甲壳类动物过敏,出现胃肠炎、鼻炎等症状,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刺激产生抗体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体液免疫B.抗体与肥大细胞结合,使之致敏并增殖分化C.非过敏反应人食用甲壳类动物不会产生抗体D.组织胺、白三烯等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7.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该突触可能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据图乙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体内X激素、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减少、增加C.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D.由图乙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高,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8.(10分)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_________表示。(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________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_____________(填“生物因素”)加剧,种群数量增加的阻力会越来越大。(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依据以下两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斗争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5)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6)就新物种的形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新冠肺炎由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2020年12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在对重点人群的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4例无症状感染者,我国已进入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尽量不要揉眼睛、抠鼻子,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回答下列问题:(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该病毒更容易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前两道防线被称为人体的______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病毒通过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主要依靠两个信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是______________。B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小部分形成____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产生专门抗击新冠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一旦病毒进入细胞,_______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相应的靶细胞。(2)为帮助新冠病人康复,需要给部分患者注射新冠康复者的血清,原因是__________。(3)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12.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工具酶。(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呼吸作用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氧,无氧呼吸不需要氧,在有氧条件下受到抑制。2、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错误;C、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D、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正确。故选D。2、C【解析】A、据题意可知,多巴胺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故其“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的说法是错误的;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B错误;C、多巴胺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而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C正确;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为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有相应的受体,故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故选C。3、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而不是葡萄糖,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大量实验表明,蔗糖能支持绝大多数植物离体培养物的旺盛生长,因此被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标准碳源而广泛应用,大多数合成培养基也均以蔗糖作为唯一的碳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①同样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维持培养基内的低渗环境。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②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适合的是葡萄糖,而较少利用蔗糖,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③从能源供应来说,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蔗糖比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多。详解】A、植物细胞工程中通常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而动物细胞工程中用胰蛋白酶处理健康动物剪碎的组织块获得单细胞,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A正确;B、在植物细胞工程中促融的方法分为两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促进融合;动物细胞促融的方法与植物细胞促融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即化学、生物和物理的方法,B正确;C、植物细胞工程典型的应用为人工种子(植物组织培养)、种间杂种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C正确;D、由分析可知,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所用的糖类是蔗糖,而不是麦芽糖;而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动物血清是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故选D。4、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假如是全保留复制,则一半是重带,一半是轻带;假如是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全部是中带。根据题意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假如是全保留复制,则重带:轻带=1:3;假如是半保留复制,中带:轻带=1:1。【详解】A、甲中DNA都用15N标记,在离心管中处于重带,在含14N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合成的DNA的两条链的标记情况为15N和15N、14N和14N,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分别为重带、轻带、宽度相同,A正确;B、15N(无半衰期)无放射性,无法通过观察放射性来判断复制方式,B错误;C、乙组实验无论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离心管中的条带都是两条,C错误;D、15N(无半衰期)无放射性,无法通过观察放射性来判断复制方式,D错误。故选A。5、C【解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属于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免疫功能失调症是指由于外来的抗原物质与体内特异性抗体结合后由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大量过敏介质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侯群,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平滑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强等。2、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详解】A、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其产生抗体的过程与体液免疫相同,A错误;B、肥大细胞属于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分化,B错误;C、非过敏反应人食用甲壳类动物不会发生体液免疫,不会产生抗体,C正确;D、组织胺、白三烯等物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故选C。6、A【解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详解】A、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A错误;B、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B正确;C、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C正确;D、细胞外的O2(即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故选A。7、B【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题图分析,图甲中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可被胞吞后进入细胞并分解,未被胞吞的受体也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那么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会减少,功能丧失,结果导致兴奋无法传递;乙图中,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Graves氏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详解】A、由图甲可以看出,左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后被胞吞并分解,右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但受体未被胞吞,从而无法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重症肌无力,因此,该突触可能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B、据图乙分析可知,X激素为甲状腺激素,Y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结合分析可推知,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体内X激素、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增加、减少,B错误;C、由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即自身产生的抗体与自身的抗原发生结合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由图乙判断,Graves氏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进而产热量上升,因而其体温往往比正常人高,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B。8、C【解析】皮肤里有感觉神经末梢,为感受器;此外皮肤中还有汗腺,毛细血管等,在体温调节中为效应器,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抽样检测②.N0(1+n)t(2)①.S②.种内竞争(斗争)(3)①.不变②.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小问1详解】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由于酵母菌每天增加n倍,则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n倍,即增长倍数λ=1+n,则种群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λt=N0(1+n)t。【小问2详解】依据“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对于“S”形曲线而言,随着种群数量越来越多,资源、空间越来越不足,种内竞争将加剧。【小问3详解】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量增加一倍,由于培养基总量没变,所以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菌种量增加一倍,可能会影响达到K值所需时间,但不影响K值的大小。【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1).种群(2).D(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共同进化(4).基因库(5).33%(或1/3)(6).突变和基因重组(7).自然选择(8).隔离【解析】分析材料: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和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都说明种群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分析题图: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缺少基因型VaVb)。【详解】(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故选D。(3)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4)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Va在A种群中的频率=(200+50×2+100)/600×2=0.33,即33%。(6)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点睛】题结合材料和题图,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及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它们的共同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出种群中Va的频率。11、(1).非特异性(2).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3).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4).记忆B细胞(5).浆细胞(6).细胞毒性T(7).康复者血清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8).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解析】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具有阻挡并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它具有溶解和吞噬病原体的作用;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1)前两道防线被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病毒通过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主要依靠两个信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是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B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