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乙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水肿4.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环境一致,达到不被天敌发现的目的。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A.北极狐白色的毛皮 B.秋末的蝗虫呈黄褐色C.非洲人皮肤呈棕黑色 D.夏季的雷鸟羽毛呈棕褐色5.如图为豌豆根细胞中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③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发生了基因突变B.如果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C.①中发生基因突变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如果②中缺失了20个碱基对,则属于染色体变异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时,其增长是最快的C.同一群落各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D.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D.某山区的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8.(10分)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B.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图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二、非选择题9.(10分)图甲为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_____。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功能。(2)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_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3)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但这个过程中没有ATP提供能量,请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推测能量的来源可能原因_____。10.(14分)最近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美国等多国确诊病例数明显增加,钟南山院士指出:奥密克戎让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疫情防控做法是对的。下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I~VII表示不同的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郁”,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2)人体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后,机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填免疫方式)同病毒作战,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III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释放病毒,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激活图中V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毒和V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___________,同时在d的作用下,V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填名称),并分泌g,g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3)钟南山院士认为,当前为了更快地控制疫情,当务之急要做好三点:一是通过接种___________实现群体免疫,通过接种加强针来提高___________水平;二是继续加大药物研究;三是呼吁全球合作,科技战胜疫情。11.(14分)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人体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___________。(2)若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流表,如图甲所示。表1两电极分别在膜外a、b处,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应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丙所示。表1记录得到图___________所示电位变化曲线,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___________点。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___________电位。12.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两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1)从题图可知,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2)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_____和_________等。(3)蝗虫与真菌、蛙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相关信息,从种间关系和环境改变角度两方面说明预防“蝗灾”的措施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整个小岛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B、小型益鸟以虫为食,虫为第二营养级,故小型益鸟为第三营养级,B正确;C、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该是最短的食物链,即草→鼠→猫头鹰,C错误;D、这个小岛上营腐生生活生物是分解者,D正确。故选C。2、D【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图1中甲为静息电位,乙为动作电位,图2中A点为静息电位,B点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详解】A、图1中乙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装置乙测定的是动作电位的电位差,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B、图2中的A点表示静息电位,而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不会下移,B错误;C、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钠离子通道打开,C错误;D、图1中甲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因此装置甲测定的是静息电位的电位差,而装置乙测定的是动作电位的电位差,神经纤维的状态由图1中的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即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D正确。故选D。3、C【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各种器官、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B正确;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各种理化性质以及各种组成成分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4、C【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详解】A、北极常年白雪覆盖,北极狐白色的毛皮是保护色,A正确;B、秋末气温下降,植物死亡呈黄褐色,秋末的煌虫呈黄褐色,是保护色,B正确;C、非洲人皮肤呈棕黑色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不是保护色,C错误;D、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夏天羽毛呈棕褐色,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是保护色,D正确。故选C。5、C【解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详解】A、整个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而基因突变中改变的是碱基,A错误;B、②③发生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C、该细胞为豌豆根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①中发生基因突变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C正确;D、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6、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从而提高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C、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C正确;D、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故选B。7、B【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垂直结构是由于不同植物对阳光利用的不同而出现的分层现象。【详解】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错误;B、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C、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体现,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C错误;D、随着地形的变化,高山由低到高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等存在明显差异,故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呈现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B。8、D【解析】由图可知,①可释放神经递质,故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可以引起Y的兴奋。【详解】A、根据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可知,①是突触前膜,A正确;B、MAOID能够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积累,故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细胞Y会兴奋,膜内电位会由负到正,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磷脂双分子层②.载体蛋白③.催化(2)①.自由扩散②.乙(3)①.主动运输②.丙③.Na+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Na+的浓度差或Na+浓度梯度)【解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题图分析,图甲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乙可表示自由扩散的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主动运输转运物质的相关曲线。【小问1详解】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微绒毛增加了细胞膜的面积,即微绒毛依然是细胞膜的结构,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D能促进双糖的水解,该现象说明膜蛋白还具有催化功能。【小问2详解】气体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该运输方式符合图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即表现为随着物质浓度的上升,物质运输的速率逐渐上升。【小问3详解】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为钠离子的梯度势能,即钠离子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该运输方式可用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表示。【点睛】熟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种类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和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免疫器官(2)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②.细胞毒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④.浆细胞⑤.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①.疫苗②.抗体【解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据图可知:I~VII表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基因B细胞、浆细胞;g表示抗体,c、d、e、f表示细胞因子,a、b表示抗原。【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图中显示了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没有显示免疫器官。【小问2详解】病毒侵入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阻碍它的传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因此人体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后,机体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病毒作战,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据图可知,III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能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因此III细胞的名称是细胞毒性T细胞。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V细胞即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大部分)和记忆细胞(小部分),浆细胞能产生抗体g,抗体的作用是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3详解】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兔疫;通过接种加强针来提高抗体水平。【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免疫系统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学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1)①.脊髓②.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①.丙②.④③.正【解析】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小问1详解】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人体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图中表1两电极都在膜外,静息电位时,膜外都是正电位,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对应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