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法浅析
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理论、全体论、运动理论、相关理论等科学思想。中医的治法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四时之气,行于天地之间,人处气交之中,其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皆随气候变化而有差异,故临证疗疾治病也当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确立不同的治法,选用不同的方药。尤其与气候变化有相关性的疾病,临证则必须研究和考虑疾病产生的客观基础,全面分析疾病产生的相关因素,避免以偏概全,主观臆断,造成误诊。做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方能因运制宜,提高疗效。1少阳两水,盛风阴之风木,阴风木治“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太阳寒水司天,必然太阴湿土在泉。寒湿为患之运,治用苦,燥湿土、温寒水。又太阳司天之政,客主加临关系为:逢水运年(运与司天同气,名天符)、土运年(运克司天为大逆)、金运年(运生司天为小逆)、火运不及年(水来兼化)为逆,气候变化大,邪盛病重,故治以燥热;逢木运年(司天生运名顺化)、火运太过年(运太过被抑名平气)为顺,气候变化小,邪弱病轻,燥湿即可。“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阳明燥金司天,必然少阴君火在泉。燥热为患之运,治用咸以润燥,苦以清热,辛以散寒。又依客主加临关系:如“大运有与在泉少阴同热者,则多用司天阳明清肃之化以治之;大运有与司天阳明同清者,则多用在泉少阴温热之化以治之。”例:逢火运不及之年,寒水流行,则用辛味散其寒;逢金运不及之年,炎火流行,则用苦味泄其热。并视其“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风乃暴举……炎火乃流……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少阳相火司天,必然厥阴风木在泉。风热为患之运,治用咸从水化以胜热,辛从金化以平木,风火相煽则用酸收之。利尿、泻便、行水、发汗,随证治之。再结合客主加临关系:如逢火运、木运太过年,同风热,则多寒化,逢水运、土运、金运太过年,异风热,则少寒化。总宜观气寒温轻重来调其过,勿使太过或不及,以求其平也。“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民病寒湿……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则发之泄之……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太阴湿土司天,必太阳寒水在泉,也为寒湿为患之运。一般治法同太阳寒水司天,故治用苦以温、燥之。但如寒湿盛则须加用发散、渗湿、助阳之品,以加大散寒渗湿之功。“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少阴君火司天,必然阳明燥金在泉,燥热为患。治用咸化水制司天火以调上、软在泉金以安下。火甚则用苦发之、酸收之,防司天火乘在泉金,徒生它病也。客主加临同天气者为天符年,气候变化大,热盛病重,治以寒清化,例火运年;同地气者为齐化年,气候变化小,燥者,凉也,病轻邪不盛,治宜温化之。“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厥阴风木司天,必然少阳相火在泉。治同少阳司天,以咸、辛为治。辛从金化平风木,咸从水化平相火,然因少阳司天,气化运行先天,而厥阴司天,气化运行后天,故逢厥阴司天,其治需配合“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因厥阴司天运不及,故赞其不及,勿使所不胜过旺;而少阳司天需配合“抑其运气,赞其不胜。”因少阳司天运太过,故需抑之,为防所胜受邪,故赞之。2辛、金、凉以上治法为运之常而设,然为医当知常达变,治从运转。天地之气,内淫而病则依司天、在泉淫胜之治:“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风为木气,性温,胜之为病则治以辛凉。辛、金、凉同属,金能胜木,防辛过则佐之以苦,假火克金;热为火气,性热,胜之为病则治以咸寒。咸、水、寒同属,水能胜火,防咸过则佐之以甘,假土克水,热浮于外则酸收,郁于内则苦发。湿为土气,性寒,胜之为病则治以苦热。苦、火同属,苦能燥湿,佐酸木以制土、淡渗以利湿,湿胜于上则苦燥之,盛于下则淡泄之。余气同法。司天淫胜之治亦基本同上述在泉淫胜之治,但在泉言治,司天言平,治则有攻去之举,泻客邪之胜气;平则寓调和之意,补己弱之正气。可知在泉以邪胜为主,治宜制其所胜;司天则需更多顾及正气,补己防被乘。扶正祛邪,两相轻重,随证取之。3咸平热为邪之人,则使其“治”“善”上言顺时之治,热司天热邪胜,寒司天寒邪胜。但天道玄远,莫测高深,天气反时,则邪气反胜。邪气反胜之治则依:“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六气化于天,邪气反胜,其治仿此。即风、热、火司天或在泉,寒反胜;湿、燥、寒司天或在泉,热反胜,胜己者为邪,己弱则邪反胜,治则扶己抑邪。例厥阴在泉,风司于地,清反胜之,先以酸泻清邪而扶木,邪退正虚则以辛补己而平之;少阴在泉,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用甘热扶热而抑寒,外寒去则用咸平其内热。补泻之义,余气准此,惟燥之性恶热也畏寒,不宜扶之,但以冷热和平之方为制,以和为利。4胜复乃胜之所,引起胜不结果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许家松教授撰文说:“六气中的任何一气太过,就会成为一种‘胜气’,出现‘亢则害’,但是六气中又总有一种能制约胜气的气,叫‘复气’,使其恢复正常,实现‘承乃制’,这一过程叫作‘胜复’。”六气胜复之治则依“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太过之年有胜无复,不及之年有胜必有复。六气正化胜而无复,对化则胜而有复。其治则复重于胜。例:厥阴之胜治以甘清,而厥阴之复则治以酸寒。木胜则土病治以甘,益土也;木复则以酸收其升发之性,泻其有余也。总令其归依六气所主,更无偏胜为患。“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冀、赞之意皆是告诫医者,胜复之治禁忌助邪也。5知标与本,用之不地标本中气的从化理论是六淫对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概括。风热湿燥寒火为六气之本质,在上;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志,在下;与标气互为表里之气为中气,在中。标本中气互相影响而有非常之变,人生存其间,易感而生病。其治就需明其标本,调其顺逆。百病之起,有的胜于本,有的胜于标,有的胜于中气。因此,在治疗上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一般是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大班消防安全教案
- 传统文化教育
- 2025届青海省湟川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 湖南省湘潭市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25届高考化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的护理
- 中医水肿诊断思维
- 河南退役军人专升本计算机真题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叉车日常维护保养检查记录表
- 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技术标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 全部答案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 (精心整理)小学英语特殊疑问句练习(带答案)
- 旋片泵设计说明书
- 小学一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五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1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