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_第1页
公共事业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_第2页
公共事业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_第3页
公共事业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_第4页
公共事业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一)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形成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主要推力(1)政府应结合农村中小学经常对农民工子女家庭进行家访工作,对特别困难的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新的寄宿制学校,制定一个好的寄宿机制,改善寄宿条件,真正落实到他们的利益上去。在最大限度上,提供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保障制度,让他们在不同体系上享受生活的福利,比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及义务教育。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为家长和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2)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系统,扩大农村就业信息范围,为农民工工作提供便利,可以方便照顾孩子。此外,国家应针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颁布相关政策,让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得到一定的保障,允许农民工在工作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回家探望孩子。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爱。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可以在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地方建立一个基金会,建立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还可试办农民工子女儿童寄宿学校,对他们的各方面进行细心的辅导。(3)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儿童实施公平教育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农民工的担忧,让他们把孩子带到城里,孩子带在身边,农民工子女的数量相对就会减少。如果有条件的话,积极为农民工争取权利,比如农民工可以在所务工地方获得居住权,保障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上学也可以享受与城市孩子的平等教育,而不是户籍限制,这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核心。改革一下制度,涉及群体十分广泛,因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从长远上来打算,立足长远,建立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引起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原因。所以,得需要政府的得力,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二)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1)学校和老师作为除家长之外陪伴农民工子女最多的环境和身边人,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应该根据各自环境的农民工子女情况,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可以组织和学生关系较为亲密的老师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不断学习有关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有关知识,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其性格和行为习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辅导还是孩子提供生活指导的父母。(2)学校、教师应多多关注农民工子女,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尽量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针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主动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解决问题,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可以为农民工子女建立独立的档案,方便对他们的生过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追踪,更大用处的帮助他们。同时,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农民工子女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农民工子女对老师有别样的情感,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比较容易能接受,因此,教师必须多多关注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在生活给予关怀,学业给予指导,情感上给予理解。最后,尽可能针对农民工子女来设置一些课程,对其进行辅导,以弥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学校方面应该仔细研究,针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应该设置安全教育课程,让孩子有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设立道德教育课程,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设立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孩子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通过这些,尽可能的降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三)充分发挥各方积极力量,使社会各面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在社会这个方面,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关爱农民工子女,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帮助。(1)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关于很多农民工子女的政策,响应号召,为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落到实处。各政府部门,学校团体和各社会组织已经为成为关爱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先行者,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为农民工子女成长首先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组织下乡观察,物质支持,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更应加强电视,广播,报纸和期刊。诸如此类的媒体组织应加强自律,并将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各部门的经济利益,它们不应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思想。(2)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组织一个青年志愿者,让青少年也参与进这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来,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培养友爱情感,可共同促进农民工子女和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年纪比农民工子女大不了多少,容易达成心灵的共识,与他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也为开展这项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四)家庭家长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1)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家长,家长如果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的话,那么农民工子女的很多缺点就不会产生。父母在决定外出时,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话,而身边有没有合适的人帮忙监管的话,最好留一个在家陪伴孩子,陪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经常与孩子进行真正心灵上的沟通,最好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同时监护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减少家庭长时间分离带来的影响,此外,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2)建立家长培训机制,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质,加上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与行为教育,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对家长进行培训,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让他们从各方面去了解孩子,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五、结语“农民工子女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型产物”,社会必须要高度关注起来。未来可以清晰可见的是,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这一问题会是一直持续不下的现象,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要保障他们的利益,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规模就会缩小,因此也需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经济负担的降低来有效的解决。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现,不是单一方面的力量,就能解决,还需要多方配合。

参考文献[1]肖成虎.贫困县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贫困县阜南县乡镇农村学校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0.[2]林畅,司永秀.新时期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8(07):11.[3]梁玉珍.微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01):156-157+195.[4]任嘉威.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1):37-42.[5]郭启朋.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144-145.[6]张芳林.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甘肃教育,2019(01):32.[7]郭方涛.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J].教育评论,2017(10):25-29.[8]段乔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其突围[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24-29.[9]杨剑,胡乔石,杨环.政府购买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服务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8(03):106-111.[10]王靖涵.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重庆市R县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88-190.[11]胡晓瑶.您的爱偏离了初衷——浅析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33):112-113.[12]张学浪.新时期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纽带构建:现实困境与破局之策[J].农村经济,2016(06):124-129.[13]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7-41.[14]李艳红.新时期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73-74.[15]余文盛,钟昭会.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双竹镇三所小学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1):96-99.[16]张礼,蔡岳建.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07):63-65.[17]郭晓霞.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02):22-23.[18]秦艳艳,闫军印.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9,21(06):107-110+128.[19]蒋平.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04):79-81.[20]王坤,郑晓边,孔令丽,刘文雯.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干预对策——基于湖北省11市调研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02):12-14+73.

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的不辞辛劳的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渊博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这次写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难忘,我感受到,做论文不用心是不行的,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自己就不可能得到这个研究成果,就不可能完成这个研究,就不会有所收获和突破。希望这个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激励我前进。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时刻关心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时时刻刻为我鼓劲、为我加油,进而促使我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要感谢寝室的室友以及所有关心我的朋友,感谢他们陪伴我走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关心我、帮助我。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最后,因本人水平有限,论文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希望可以有机会继续去完善,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充实自己。

附录访谈提纲访谈对象:实习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父母在哪里工作,多久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待多久?你希望父母出去打工吗,为何希望,为何不希望?知道父母为何要外出打工吗?与父母联系的频率高还是低?你们有心事的时候一般和谁说的,为何不与父母说呢?访谈对象:实习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带孩子多久了,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对农民工子女有何看法和建议。有没有经常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怎样?孩子出现问题时,是怎样教育他的?访谈对象:实习学校老师平时对班上的农民工子女有多关注吗,有没有发现他们与非农民工子女在某些方面有何异同?农民工子女的成绩在班上怎么样?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的沟通频率,主要沟通的问题都有哪些?孩子有没有主动打过电话咨询过问题?访谈结论1.我具体访谈了学校的50名农民工子女,向他们提出了拟订的访谈提纲上的问题,经过访谈之后得出结论,在这50名儿童当中,有58%的孩子对父母不在家的情况还是不适应,他们时常感觉到孤独无助,有心事也不知和谁交谈,最终不愿意开口其他人沟通交流。有36%的孩子适应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但是对于和父母联系频率希望高一点,能更多的得到父母的关爱。2.我访谈了这50名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向他们提出了拟订的访谈提纲上的问题,之后得出结论,88%的家长说他们也希望多陪在孩子身边,但生活压力过大,不得不外出,只能选择这个方式,以后才能过上想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