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董仲舒思想研究的特点日本学者关于《春秋繁露》的论争评析
本文的目的是对日本董仲舒研究的特点和不足进行评论。关于两岸董仲舒研究的特色与缺点,李宗桂先生曾经说过:“大陆研究者注意探讨董仲舒思想与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之间的线性关系……其方法由阶级论、板块论、到圆圈论、协同论、系统论,虽然显示出日见多样的趋势,但每一论者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往往不自觉地受固有的思维态度的影响,落脚于政治作用的层面。……台湾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方法。一般说来,它们不强调方法论的问题。较之大陆,它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反而不那么多样化。它们不如大陆研究者注重理论分析,而乐于客观的描述。”那么,日本董仲舒研究的特质为何?我们可以回答:如邓红先生所指出的——日本董仲舒研究的特质在其文献研究,尤其《春秋繁露》真伪问题之研究。于是,我打算透过评述日本董仲舒研究的文献研究部分,以说明日本董仲舒研究的特质与我们研究上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文献研究形成了日本董仲舒研究的一个特色,不过因为日本的研究者太重视“《春秋繁露》真伪问题”之故,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日本出版的董仲舒专著仅止邓红1995年出版的《董仲舒思想の研究》一本,在此前后完全没有出版过关于董仲舒研究之专著。《春秋繁露》一书的真伪,确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学者或以有力的根据视某篇为伪作,视某篇为董仲舒亲笔,至今仍众议纷纷。对于《春秋繁露》真伪的评断,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在这样的研究环境下,自然造成日本学者无法建构董仲舒思想体系与研究之落后。不过,日本学者并非一开始就频繁讨论《春秋繁露》真伪问题的。其实至1959年为止,日本学者也与台湾、中国大陆学者同样根据《四库提要》大体上视《春秋繁露》为董仲舒之著作,并将其视为研究董仲舒思想的主要资料。但是到了1959年,金泽大学的庆松光雄教授发表《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伪作考-董仲舒の阴阳、五行说との关联に于て-》一文,提出了《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为伪作的明确证据。其要点如下:现本《春秋繁露》虽然有五行诸篇,①不过除了《汉书·本传》之外,《汉书·五行志》中并未见董仲舒的五行说。《汉书·五行志》是集西汉五行学说大成之作,在如此性质的《五行志》里也不见董仲舒五行说,实在奇怪!这明示《春秋繁露》五行诸篇是后世的假托,不是董仲舒的著作。从庆松教授的研究作为起点,至今为止日本学者提出过有关《春秋繁露》真伪问题及有关文献成立共16篇的论考。笔者确认的范围之内,1959年以后的董仲舒研究论考中讨论“天人论”者29篇、“春秋学”者13篇。与这两种论考相比,此数量可说并不少。台湾的戴君仁教授也在1968年基于跟庆松教授同样的分析,指出《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不是董仲舒的著作。不过,我认为日本学者与两岸学者对此两位学者研究的反应不一样。两岸学者对戴先生说法的反应并不是那么大,再说似乎徐复观先生在《两汉思想史》(台北:学生书局,1976年)当中试图反证就得到此结论而提及此问题已经结束的样子。②相对地,日本学者对庆松先生研究的反应比较大。几位学者继承了他的研究观点,或者再探讨五行诸篇,或者探讨其他各篇以及《汉书·五行志》等等。因此,从《春秋繁露》真伪问题的议论以及文献研究作为起点,来探讨日本董仲舒研究的特色,也并非不可能。此次报告,我整理主要的日本学界对董仲舒文献研究,介绍其特色之一隅与目前面对的要解决问题。一、《春秋繁露》并非董仲舒所见“本”,而是书本,或书《本开始进入本论之前,必须先简介“《春秋繁露》伪作说”。现在传世的《春秋繁露》,是研究西汉董仲舒的主要资料。但是,《春秋繁露》的成立过程有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汉书·董仲舒传》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差异。《汉书·董仲舒传》明示董仲舒著作“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与“《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两种。③不过,记载先秦到西汉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儒家类》仅言《董仲舒百二十三篇》而已。根据“百二十三”的篇数,《董仲舒传》所载的“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与《艺文志》所载的《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是相同的。那《董仲舒传》所载别的著作“《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与《董仲舒百二十三篇》之关系为何?第二个问题,是《春秋繁露》与《汉书》所载著作的关系。如前所示,《汉书·艺文志》著录《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此书名也见于《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明德马皇后纪》云:“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由此可见,董仲舒的著作从前叫做《董仲舒书》。《春秋繁露》的书名是到《隋书·经籍志》才出现的,《隋志》云:“《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隋志》虽然未录篇数,不过据后代图书目录可以知道《春秋繁露》有“八十二篇”。④相对地《汉书·艺文志》则云《董仲舒书》有“百二十三篇”。《春秋繁露》比《董仲舒书》少了四十一篇。而《春秋繁露》有《玉杯》、《竹林》之篇,此篇名跟《汉书·董仲舒传》所见“《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书名《玉杯》、《竹林》相同,并且《春秋繁露》的“繁露”之名,应由《汉书·董仲舒传》所云“蕃露”而来。那《春秋繁露》与《董仲舒书》,以及“《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的关系到底如何?再加上,从颜师古到王先谦补注都认为“《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本来是“书名”。那本来独立为成书的“《玉杯》、《竹林》”,何以变成《春秋繁露》书中的一篇,而改以《蕃露》作为全书之名?如上所示,《春秋繁露》成立情形相当复杂。连最早的资料《汉书》里也有矛盾的地方。再加上,现本《春秋繁露》的成立过程也不清楚。因此学者们皆不免讨论《春秋繁露》之文献问题。在历来对《春秋繁露》评论之中,最有可看性的是宋程大昌(1123-1195)《书秘书省繁露书后》(《演繁露》附录)、楼钥(1137-1213)《攻愧集》所载《跋春秋繁露》、黄震(1213-1281)《黄氏日抄·卷56》,以及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共四本。⑤首先,程大昌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试图证明《春秋繁露》不是董仲舒的著作;其后,黄震则试图从思想的角度证明《春秋繁露》并非董仲舒所撰。程大昌的论点如下:《通典》、《太平御览》及《太平寰宇记》所引《春秋繁露》文本,都未见于程大昌的《春秋繁露》文本,所以程氏认为他所见的《春秋繁露》是后代的伪托。不过,程大昌其实是根据十卷三十七篇的残阙本来探讨《春秋繁露》的真伪问题;而后来楼钥得到潘氏八十二篇本,一一检证之后便发现程氏找不到的都找到了,因此程氏的推论就站不住脚了。黄震从思想角度主张《春秋繁露》非董仲舒所撰,因为《春秋繁露》所展开的议论是“至于理不驯者”,不可看作董仲舒的真笔。不过,其实黄震的讨论并未公平地理解董仲舒。他所犯的错误可整理为两点;第一点,不了解汉代《公羊》学,也不了解董仲舒思想源自于《公羊传》。比如说;“如云‘宋襄公由道而败,《春秋》贵之’,襄公岂由道者耶?”,黄震认为宋襄公不是可尊敬的国君;而徐复观先生已说明这是基于《公羊传》的议论,黄氏因为不了解而加以批判。⑥第二点,是迷于后世以“董仲舒”为“纯儒”之评价。⑦黄震也认为董仲舒是个“纯儒”。⑧因而,如此的评价组成“纯儒”董仲舒应有的思想模式(或者范畴)。比如说;“如云‘志如死灰,以不问问,以不对对’,恐非儒家之言”,黄震认为“纯儒”董仲舒不应采儒家以外的学说。不过,鉴于当时的思想情况,如此的怀疑不是可靠的。因为,如重泽俊郎先生之言,汉武帝需要国君独裁的权力。此类近似法家的言论,乃是应汉武帝之要求而生。总之,程大昌、黄震的立论不能证明《春秋繁露》非董仲舒所撰,亦即:无论从文献学的角度还是思想的角度来看,都找不到证明《春秋繁露》为伪作的积极性证据。顺此,《四库提要》也没有提出明确的结论。《四库提要》云:考仲舒本传,《蕃露》、《玉杯》、《竹林》皆所著书名,而今本《玉杯》《竹林》乃在此书之中,故《崇文总目》颇疑之,而程大昌攻之尤力。今观其文虽未必全出仲舒,然中多根极理要之言,非后人所能依托也。的确,《春秋繁露》的来历存有很多仍不明白的地方:现本《春秋繁露》经过了怎样的整理过程?由谁整理成立?这样的疑问仍然没有解决。不过,“来历不明白”不能成为“伪作说”的积极性根据。并且从思想方面来探讨《春秋繁露》,可发现很多合于《汉书·董仲舒传》以及汉代儒家思想的部分。因此先看程大昌、黄震的议论,再研究《春秋繁露》的话,我们就知道《四库提要》的见解相当合理。于是,后代大多数学者基本上根据《四库提要》的看法,有时候也参照凌曙与苏舆的注解,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日本学者也不例外。二、残阙与本研究的内容1959以前日本学者对《春秋繁露》有三种态度。至今我能见范围之内,整理此时期所发表有关董仲舒的主要论考,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类:宇野哲人:《支那哲学史讲话》。东京:大同馆,1904年。松本文三郎:《支那哲学史》。东京:文盛堂书店,1907年。渡边秀方:《支那哲学史概论》。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24年。狩野直喜:《中国哲学史》。东京:岩波书店,1953年。属于此类之学者,因为找不到《春秋繁露》伪作说的积极性根据,而采取跟《四库提要》一样的态度。他们都用《春秋繁露》与《贤良对策》来组成“董仲舒”一章。其中,狩野直喜有关《春秋繁露》的说明最准确。狩野先生简介《春秋繁露》来历,之后说明现本《春秋繁露》是《汉书·艺文志》所载《董仲舒百二十三篇》的残阙,经过后代好事者的整理而成立的。第二类:中江丑吉:《公羊传及び公羊学に就いて》。私家版,1932年。重泽俊郎:《周汉思想研究》。东京:弘文堂,1943年。属于此类之学者,基本上据《四库提要》,有时候参照诸注的态度,而就某一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而问题之焦点,是苏舆《春秋繁露义证》所指出的《离合根》、《立元神》、《保位权》、《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各篇。中江先生对《春秋繁露》有比较强的疑义,认为:“严密地说,连大家都认为比较确实亲笔的部分也无法知道此真伪”。不过;(1)没有《春秋繁露》全篇是伪作的积极性的根据;(2)汉人所引董仲舒说,在《春秋繁露》中找得到,而且合于《贤良对策》内容的部分很多。所以,《四库提要》的见解可从。但是,他又认为《离合根》、《立元神》、《保位权》、《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各篇,显然不是董仲舒的著作,排除于资料之外。⑨重泽先生探讨《离合根》、《立元神》、《保位权》三篇。因为这三篇大部分采法家理论,所以苏舆非常怀疑此三篇之真伪。不过,重泽先生不认为此三篇是伪作。因为,汉武的时候儒家一方面要控制君主权力,以不让国君做放荡为目的,一方面也面对整理君主独裁理论之必要。因此,《离合根》等三篇,就是整理君主独裁理论的著作,反应出董仲舒当时政治的特色。⑩第三类:远藤隆吉:《支那思想发展史》。东京:富山房,1903年。津田左右吉:《前汉儒教と阴阳说》,收入《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6号,1930年。属于此类之学者,完全怀疑《春秋繁露》,只据《汉书·董仲舒传》来探讨董仲舒思想,以及合于《汉书·董仲舒传》的部分。远藤先生根据《五行对》有“温城董君”的记载,而知道《春秋繁露》不是董仲舒自笔。因此,非常怀疑《春秋繁露》的可信度,认为《春秋繁露》大部分是伪书。因此,远藤先生只用合于《贤良对策》的部分来进行论述。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远藤先生虽然用合于《贤良对策》的部分,不过对五行诸篇却不曾怀疑,反而使用后来成问题的《五行对》来探讨董仲舒伦理思想。相对地,津田先生的怀疑比远藤先生激烈;他完全不相信《春秋繁露》,只用《贤良对策》来进行探讨。尤其他对《汉书》有关董仲舒部分没有五行说,已经怀疑过。不过,对他而言,《春秋繁露》本身就不可相信,所以缺少五行说似乎不成问题。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前四年”的研究庆松光雄先生的论考《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伪作考-董仲舒の阴阳、五行说との关联に于て-》,是第一次对《春秋繁露》五行诸篇显然表明疑义的论文。庆松先生在此论考中曾指出过,《汉书·五行志》是整理西汉五行说;不过在此篇看不出董仲舒的五行说;再加上,《汉书·五行志》云:“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没有董仲舒与“五行说”相关的描述。相对地,《五行志》云:“孝武时,夏侯始昌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夏侯胜”。夏侯昌是与董仲舒同时的《尚书》家,夏候始昌却有“五行说”的描述。根据这两点庆松先生认为,董仲舒思想里根本没有“五行说”,从而《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胜》、《五行相生》、《五行逆顺》、《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也应是伪作。他以前提出过的伪作说根据,并不那么具有积极性。比如说,《离合根》等三篇基于法家言,不似董仲舒应有的思想;《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的描述不似董仲舒之语;《五行对》有“温城董君”的记载,所以可知《春秋繁露》不是董仲舒自笔之类。不过,庆松先生所提出的疑义都有所据。下文对庆松先生的见解提出一些反证与探讨。对庆松说的第一次反证,是田中麻纱巳先生的论考《〈春秋繁露〉五行諸篇についての一考察》。田中先生整理董仲舒以前的五行说,而指出了当时的五行说有《吕氏春秋·十二纪》的“时令说”、《吕氏春秋·应同》的“五德终始”、以及《尚书·洪范》的五行思想,以上三个系统。就《春秋繁露》五行诸篇各篇而言,《春秋繁露》的五行说可以整理为“前四篇”与“后五篇”这两类。“前四篇”的特质,基本上基于“五行相生”、“五行相胜”的逻辑,跟董仲舒之前或者同时期文献《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的逻辑系统比起来,不算特别复杂。于是,他认为“前四篇”的五行说并不晚至《淮南子》。就“后五篇”的特质而言,“后五篇”也基于“时令说”,且合于《汉书·五行志》中《尚书》家所说的“说曰”、“传曰”的五行说。《五行志》所说的“传曰”指伏生《洪范五行传》之说,“说曰”指欧阳、大小夏侯《尚书》系统之说,是跟董仲舒五行说不同系统的五行说。根据以上的分析,田中先生认为《春秋繁露》五行诸篇“前四篇”,算是董仲舒相关资料。然而“后五篇”不能看做与董仲舒有关。接下来,他也探讨“五行诸篇”之外有五行说的各篇;就是《官制天象》、《天地阴阳》、《十指》、《人副天数》、《天辨在人》、《阴阳终始》、《循天之道》、《阳尊阴卑》一共八篇。其中《官制天象》、《天地阴阳》一部分、《十指》、《人副天数》只有五行的排列,《天辨在人》、《阴阳终始》、《循天之道》用五行说来说明四季变化,《阳尊阴卑》以五行说来说明“忠”、“孝”概念;如此的说明属于《五行对》、《五行之义》的系统。《天地阴阳》一部分以五行说来说明官职的布置,属于《五行相胜》、《五行相生》。总之,田中先生认为,除了五行诸篇以外的各篇,也用到如“前四篇”的五行说。所以,在《春秋繁露》中只有“后五篇”显现出差异。边土名先生《董仲舒における五行说受容の问题性》,是继承庆松、田中说而发表的论考。他的结论大概与田中先生相同。对于田中先生所谓的“前四篇”(据五行相胜、五行相生说),没有积极性的关系,在《汉书》本传中可找到有关联的文章。但是,对于“后五篇”—讲“五行灾异”—与《汉书》中的董仲舒思想,不见相关理论。边土名先生认为,庆松说有相当大的说服力,不过这还不成为五行诸篇伪作的积极证明。因为《汉书·五行志》将灾异发生的缘故归于五行之气,然而《春秋繁露》五行诸篇,除了一部分例外,五行说的展开都与五官、时令相关。《春秋繁露》与《汉书·五行志》的五行说完全不同。接下来,跟田中先生同样地,边土名先生探讨《淮南子》、《吕氏春秋》的五行说,指出董仲舒前后时期的思想界没有据五行气的灾异说。因而董仲舒五行说里根本没有《汉书·五行志》可取的五行说。所以,就是《汉书·五行志》没有董仲舒五行说的事情,也不是董仲舒没有五行说(因而以《春秋繁露》五行说为伪作)的积极性证据。还有,边土名先生也探讨“后五篇”,尤其它的灾异说与董仲舒关联。他认为董仲舒的灾异说的特色,是(1)阴阳的不调和引起灾异。(2)臣下的某种行为引起阴阳不调和。如此的灾异说,在《五行志》中也明显地展开。于是他认为,“后五篇”从“五行灾异说”角度来说明灾异的部分,不合于董仲舒思想。不过,《汉书·董仲舒传》云:“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白鱼”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五行相生”的改朝换代理论。在此提到的“白鱼”该如何解释才好?边土名先生认为,虽然“白鱼”的话让我们想起“五行相生”的改朝换代理论,但是,这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积极性的证据。因此我们不能主张在董仲舒思想中有五行灾异思想。斋木哲郎《《春秋繁露》伪书说について》,算是前人提出的论点的总论。斋木先生指出;现行本《春秋繁露》,是以《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与“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为原形。接下来,按照赖炎元的论考,概述从梁阮孝绪《七录》到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的《春秋繁露》的来历。然后,整理由程大昌“春秋繁露书后”、楼钥“跋春秋繁露”、黄震《黄氏日抄》提出过的有关《春秋繁露》真伪问题之论点,再按照徐复观的分析,主张这些疑义其实没有根据。次之,他讨论庆松光雄先生与戴君仁先生所提出的《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伪作说。庆松先生、戴先生的根据,只在《汉书·董仲舒传》与《五行志》中没有董仲舒的五行说这一点。斋木先生亦参考徐复观先生的反驳,主张五行诸篇伪作说也不能成立。于是,斋木先生认为;如果《春秋繁露》有可疑之点,只是对“蕃(繁)露”的篇名。“繁露”本来不过董仲舒著作之一篇,然而现在以《繁露》为书名。但是,对此斋木先生认为;如此的情况与曾经《史记》称为《太史公书》,《淮南子》称为《淮南王书》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也不是特例。因而,他完全否定《春秋繁露》伪作说。他如此的解释与立场,在日本是非常特别的。坂本具偿《〈春秋繁露〉の伪书说に关する私见》,是继承斋木说的论考。坂本先生重新探讨齐木先生所据的徐复观先生的见解。首先,坂本先生也从《汉书·董仲舒传》与《汉书·艺文志》以及《隋书·经籍志》等来整理《春秋繁露》一书的来历。然后,就每一个都探讨庆松、戴、田中先生的见解与徐复观先生的反论。据他的整理,徐复观先生对五行诸篇伪作说的反论有两个根据;第一是“《贤良对策》,主要言任德而不任刑;《春秋繁露》中,凡以德与刑对举的,皆只言阴阳而不言五行。”。第二是《盐铁论·论灾》所引董仲舒说云:“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阴阳,四时相继,父生之,子养之,母成之,子藏之。”。徐先生认为,《盐铁论》所引董仲舒说的四时与德目的安排,合于《五行对》所说的五行与德目的安排。坂本先生肯定第一的根据。不过,就第二点而言,坂本先生《盐铁论·论灾》与《春秋繁露·五行对》比较起来,导出了一个结论。《盐铁论》所引的董仲舒说,如下所示:春=父生之夏=子养之秋=母成之冬=子藏之同样地,坂本先生也整理《春秋繁露·五行对》的五行说:木=春=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火=夏=父之所长,其子养之土=季夏=父之所养,其子成之金=秋=父之所成,其子藏之水=冬=父之所藏,其子生之《五行对》与《盐铁论·论灾》的董仲舒说比起来,是明确不同的。《盐铁论》的关系,是“春(父生)→夏(子养)→秋(母成)→冬(子藏)”的连续关系。相对地,《春秋繁露》的关系是“春(父之所生,其子长之)”、“夏(父之所长,其子养之)”、“季夏(父之所养,其子成之)”、“秋(父之所成,其子藏之)”、“冬(父之所藏,其子生之)”,各自独立的关系,也跟《盐铁论》不同。于是坂本先生认为:徐先生所示的《盐铁论·论灾》的董仲舒说不能证明《五行对》乃真笔,反而证明了《五行对》是伪作。四、董仲舒“天谏说”的主要内容是“神”众多辨别五行诸篇真伪的议论方法,也应用在别的方面,形成了日本董仲舒研究的一个特色。一方面继续在文献研究方面,产出相当程度的成果;一方面也在思想研究方面,产出了跟台湾、中国大陆不同的研究成果。文献研究方面,有田中麻纱巳先生与岩本宪司先生,以及坂本具偿先生的论考。岩本宪司先生说明《春秋繁露·俞序》之伪作,坂本具偿先生试图分《汉书·五行志》中的“董仲舒、刘向以为”等的两说为不同原始资料加以讨论。田中先生在《〈春秋繁露〉离合根等三篇について》中探讨苏舆等所怀疑的《离合根》、《立元神》、《保位权》三篇。此三篇思想的特色,是要君主法天的运行而达成“神”的状态。“神”的特质,是通过隐匿自己的想法、意图而发布命令,同时也掌握臣下的特质。隐匿自己的想法、意图的办法,不是与“无为”无关。笔者瞩目《离合根》等三篇与同时代的类似文献。例如;《韩非子》《喻老》、《解老》、《主道》、《杨权》四篇,马王堆古佚书《经法》等,《淮南子》《主术》。《韩非子》也要君主成“神”。“神”的内容也与《离合根》等三篇大致相同,不过《韩非子》再主张补充“神”的“刑法”之价值,与君主不“神”,则臣下会如“老虎”伺机而行。马王堆古佚书也有“神”或者“神明”,古佚书要君主法“天”,否则的话君主会失去“神”。“神”的意思,是为了在内也能够正确地掌握外界情势的根据。虽然思想内容很像,不过《离合根》等三篇没有“神明”的用例。《淮南子》也有类似描述。不过,《淮南子》只要“清静”、“因循”而已。总之,《离合根》等三篇与同时代的类似文献比起来,可见类似性与独自性。《离合根》等三篇另一方面保有儒家思想。此思想主张君主积极行动,合于董仲舒《对策》的内容。不同的是,《对策》所开展的思想与《离合根》等三篇比较起来,在有关掌握臣下能力、刑德价值的几点比较复杂。简言之,《离合根》等三篇所开展的儒家思想,不合于此篇的核心思想。根据《离合根》等三篇与《对策》不同,以及《离合根》等三篇思想的未熟性,笔者认为《离合根》等三篇是董仲舒年少期的著作。董仲舒年少的时候是黄老思想隆盛期,并且在《汉书》中看得到董仲舒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因而此不同性是由董仲舒在年少期受到的黄老思想与法家思想影响所导致的。接下来,探讨《离合根》等三篇所见的“神”。笔者认为《离合根》等三篇所见的“神”概念成了董仲舒“天谴说”的核心。“天谴说”的“天”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因此君主按照儒家理念可推知“天”的意志。相对地,《离合根》等三篇的“神”重视隐匿自己的想法、意图。两个思想之间虽然有如此差别,不过笔者认为,此差别可能从“神”概念发展到“天谴说”的过程所形成的。岩本宪司先生《汉代春秋学に关する二、三の问题―〈春秋繁露〉兪序篇と〈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从跟五行诸篇不同的观点,来试图证明《春秋繁露·俞序》之伪作。岩本先生着眼于“素王说”、“五始说”、“空言”、“行事”几点。首先,探讨“素王说”。在《春秋繁露·兪序》中的孔子“素王说”,是孔子自己称王,如“吾因其行事而加乎吾王心”。不过,在《汉书·董仲舒传》所说的孔子“素王说”里,孔子未称王。孔子自己称王的描述始见于《纬书》(《太平御览》卷六百一十引《孝经钩命决》:“子曰:”吾作孝经,以素王无爵之赏、斧钺之诛,与先王以托权”)。据此可知,《春秋繁露·俞序》的“素王说”并非董仲舒说。关于“五始说”:“五始说”是在何休《公羊解诂》所提出,由“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五个概念看出“天地之始”、“岁之始”、“人道之始”、“政教之始”、“一国之始”的意义,赋予“元之气”→“天之端”→“王之政”→“诸侯之即位”→“竟内之治”的秩序意义。《汉书·董仲舒传》,没有“五始说”;虽然有“春”、“王”、“正月”三个概念的关联,但没有“岁之始”、“人道之始”、“政教之始”的概念。相对地,《春秋繁露·兪序》有“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岩本先生认为,这是“五始说”的片断,何休“五始说”说基于《纬书》说,是宣帝时期才能成立的。最后关于“空言”与“行事”;《兪序》曰:“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史记·太史公自序》也有同样的描述:“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一般而言,“空言”理解为“抽象的言事”,“行事”理解为“具体行为的足迹”。其实,就《史记·太史公自序》的部分而言,津田先生已经提出那是西汉末窜入的疑义。岩本先生对《俞序》的描述,也是按照津田先生的议论来探讨。津田先生对《史记·太史公自序》有怀疑的根据,因为是在《汉书·艺文志》中有关《春秋》部分所说的“空言”其实指《公羊传》,而“行事”指的是《左传》。岩本先生则认为《俞序》其实是根据《汉书·艺文志》的用例而作的。根据以上的探讨,岩本先生认为;《春秋繁露·兪序》,是成立于西汉末期,而非成于董仲舒之手。坂本具偿《〈汉书〉五行志の灾异说―董仲舒说と刘向说の资料分析―》,藉探讨《汉书·五行志》中的“董仲舒、刘向以为”,而区分原来的资料。在《五行志》中的董仲舒说,是以三个不同形式提出的。就是:(a)董仲舒以为……、刘向以为……。(41条)(b)董仲舒、刘向以为……。(31条)(c)刘向以为……、董仲舒指略同。董仲舒以为……、刘向以为……、指略如董仲舒。(12条)首先,坂本先生探讨(a)与(b)的资料群。(b)的资料群:坂本先生提出区分刘、董说的基准。(1)“天戒若曰”:这是发现有刘向个人的解释,董仲舒的个人解释却一个也没有。(2)立足《洪范五行传》的解释:与(1)相同,发现有刘向个人的解释,董仲舒却连一个也没有。(3)《公羊》说与《谷梁》说;如果内文不出现“天戒若曰”或基于《洪范五行传》时,采用的第三个基准就是《公羊传》说与《谷梁传》说。因为,董仲舒是习《公羊传》的学者;相对地,刘向是习《谷梁传》的学者。(4)《左传》的引用:因为董仲舒是《公羊》专家,所以不根据《左传》立说。而刘向兼修《春秋》三传,所以会根据《左传》。根据以上4点,坂本先生就一一试图划分出董仲舒资料与刘向资料。但是唯有与日食有关的解释,由于没有判定的标准而无法分辨,所以他保持存疑。接下来,探讨(c)“刘向以为……、指略同董仲舒”的资料群。(c)是“董仲舒说大概跟刘向一样”或者“刘向说大概跟董仲舒一样”的资料群,很难区分董、刘两说。坂本先生探讨(c)资料群时,关注的是对于《春秋》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日有食之”的解释(《五行志下之下》中华书局本1992页)。这里出现了“董仲舒以为……、刘向以为……、指略如董仲舒”此一极为特殊的形式。对此坂本先生指出:虽然董说与刘说大略一致,但是有关具体的人事、事件的描述,连一句也没有重复。由此推之,即使是“指略如董仲舒”,也不必表现思想上的同一性。所以,坂本先生认为,根据刘向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他部分也可以分开。因而他用与(b)同样的角度来试图划分董仲舒与刘向的资料。不过,因为与(b)不同的是明确的根据不多,所以坂本先生止于“可能推测”的可能性。田中先生用新出土资料来探讨《离合根》等三篇在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地位;岩本先生从纬书思想的观点来分析从来没探讨过的《俞序》;坂本先生着眼于《公羊传》、《谷梁传》,以及《洪范五行传》灾异思想的不同,试图分开董仲舒与刘向的学说。虽然此三位学者所探讨的部分与目的不同,不过它们的研究方法都是藉比对较董仲舒早出及晚出的思想,进行分析《春秋繁露》或者《汉书》所见的董仲舒学说,算是在讨论《春秋繁露》真伪问题之中渐渐地培养的。五、日本学者对于《春秋繁露》采取“发展趋势”以上,我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来介绍日本学者对董仲舒的看法。就五行诸篇而言,提出过依思想系统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规范格式员工解聘协议范本
- 2024年培训学校业务承接协议典范
- 2024年资格认证代理挂靠服务协议
- 2024年简化场地租赁协议范例
- 2024年水产养殖协议范本及条款详解
- DB11∕T 1694-2019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节能规范
- 2024年设备分期付款购销协议典范
- 2024年房产租赁业务协议参考
- 2024年停车场租赁模板协议
- 2024年度定制墙体租赁服务协议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糖尿病专科护士考试试题
- 录音行业的就业生涯发展报告
- 人工智能概论-人工智能概述
- 乡村旅游财务分析策划方案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1
- (中职)ZZ030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7月19日更新)
- 2024年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甾体类抗炎药课件
- 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
- 内科医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