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968-2021 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_第1页
DB63-T 1968-2021 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_第2页
DB63-T 1968-2021 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_第3页
DB63-T 1968-2021 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_第4页
DB63-T 1968-2021 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020CCS B

41DB

63 DB

63/T

1968—2021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63/T

1968—2021 本文件按照GB/T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孙生祯、游潇倩、张晓英、王晓婷、邓梅、才加、陈继勇、索南斑久、马丽娅、马艳萍。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

63/T

1968—20211 范围记录、样品保存、样品包装、样品运送、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安全防护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开展野生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所需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送。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NY/T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DB63/T

1652 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寒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家畜和家禽的传染性动物疫病。3.2样品采集况的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收集、处理及整理的过程。4 采样对象高寒地区常见陆生野生动物主要包括:a)

豺、猕猴等、狐狸、猞猁、荒漠猫、旱獭、野兔、青海田鼠、高原鼠兔、蝙蝠等。b)

鸡、雪鸽、岩鸽、原鸽等。5 采样原则DB

63/T

1968—20215.1 活体野生动物以捕获方式采样,主要采集血液、口鼻、粪便拭子和体液样品等,采样前要有正确物尸体疑似感染炭疽时不应剖检。5.2 野生动物发生异常死亡时,应调查了解异常死亡情况所涉及的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死亡数壤、植被等环境样品,以及其他被认为对死亡产生作用因素的样品。5.3 宜使用一次性器皿,玻璃、陶制等器皿以及刀、剪、镊子等采样器械使用前应煮沸或高压灭菌。6 采样前准备6.1 采样工具采血器、采血管、离心管、无菌棉拭子、样品袋、剪刀、镊子、解剖刀、酒精灯、酒精棉、平皿、玻片、探杯、试管架、冷藏箱、冰袋、采样单、签字笔、记号笔、不干胶标签、记录本等。6.2 保存液根据采样需要,准备PH7.4磷酸盐缓冲液、50%甘油盐水缓冲液、阿氏液、10%福尔马林固定液、无水乙醇等保存液。6.3 防护及消毒用品手套、口罩、防护服、防护帽、护目镜、防水胶鞋、酒精、消毒洗手液、喷雾器、消毒药等。7 安全防护7.1 在进入采样现场前,应充分了解周围环境、气候条件、野生动物活动和异常情况等,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做好预防措施。7.2 采样人员和密切接触野生动物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具,结束后要按正确的程序脱掉防护用品,并做好洗手消毒。7.3 采样期间不应进行饮水、进食、吸烟等活动。避免徒手捕捉,防止被动物咬伤、抓伤。野生动物疫病采样和检测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8 样品采集8.1 血液样品8.1.1 采血部位采血采用心脏采血或剪端尾尖部采血。鸟类在翅静脉采血或采用心脏采血。8.1.2 血液样品处理心、肺、脑等组织样品,大小约1

~2

心、肺、脑等组织样品,大小约1

~2

。进行病原分离所需样品须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2

h~4

h或置4

℃冰箱过夜,待血液凝固大部分血清析出后,轻轻吸取上层液分离血清。必要时可低速离心分离血清。将抗凝血血细胞自然下沉或离心分离血浆。8.2 口、鼻、泄殖腔拭子及粪便分并盖紧瓶盖。野生动物粪便须采集新鲜粪便并置于含保存液的采样管或样品袋中。8.3 组织样品8.3.1 病原学检测样品剥离动物皮肤后用消毒器械依次打开腹腔、胸腔以及头骨,采集淋巴结、肝、肾、脾、胃、胰腺、2 28.3.2 组织病理学检测样品采集病健交界处的组织块,置入10倍于组织块的10%的甲醛溶液或多聚甲醛中固定。组织厚度不超过0.5

㎝,组织块不应挤压、刮摸和用水洗。8.3.3 皮肤样品8.3.4 肠道及内容物在灭菌的30%甘油生理盐水缓冲液中保存。或将带有内容物的肠管两端双线结扎并剪断保存。8.4 体液样品8.4.1 精液及尿液的容器直接接取中段尿液,或从死亡动物膀胱中抽取尿液。8.4.2 子宫阴道内分泌物和外生殖器包皮内分泌物冲洗液注入无菌容器中。8.4.3 胃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集咽喉或气管内分泌物,沾取分泌物后将拭子浸入保存液中。8.4.4 脑脊液膜下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或点滴状流出,盛入消毒容器中。8.4.5 其他液体DB

63/T

1968—2021用接种环经消毒部位插入,提取病料直接接种到培养基或涂布到玻片上。8.5 胚胎及胎儿选取无腐败的胚胎、胎儿或胎儿的实质器官装入无菌塑料袋。8.6 其他监测环境样品,可从遗弃物、巢穴、洞穴等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9 样品记录9.1 对样品用记号笔在样品袋或器皿上进行连续性编号,样品编号须与送检(采样)单中编号一致。制成的涂片、触片上注明编码并另附说明。9.2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附有送检(采样)单,并备份存档,参见附录

A。9.3 样品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编号、动物名称、样品种类、样品数量、采样地址(坐标)、动物发病死亡时间、临床症状、预检项目、采样日期、送检单位等。10 样品保存10.1 采集的样品在无法及时送检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和所需温度分类保存于冰箱中。10.2 血清放-20

℃冻存,全血暂时放

4

℃冰箱保存。血液样品要尽量减少反复冻融。10.3 细菌检测样品应

4

℃保存,病毒检测样品应在

0

℃以下低温保存。11 样品运送和包装11.1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检,需低温保存的样品送样时用放有冰袋的冷藏箱或车载冰箱。11.2 样品的包装用主容器、样品袋、冷藏箱三重包装的方式,要保证防水、防漏、密封性良好。11.3 底层和最上层涂面向内,用细线包扎好。11.4

NY/T

12 无害化处理12.1 一次性采样器械应进行生物安全无害化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应先清洗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12.2 DB63/T

1652

执行。13 环境消毒次氯酸钠、生石灰等。DB

63/T

1968—2021AA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