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逻辑的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厘清概念,找准逻辑——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放暑假了,老爸说:“三张卡都给你,随便刷,没密码!”我以为我拼爹拼成功了,马上就要进入富二代行列。低头一看……一张公交卡,一张地铁卡,一张门禁卡概念出了问题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何为“概念”“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比如“美”的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美的外延比如“爱”的内涵: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爱的外延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1、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外延完全重合AB“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

“红楼梦”和“石头记”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2、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真包含关系:学生和

高中生真包含于关系:华为手机和手机ABBA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3、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也有不同高和帅;青年和作家AB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4、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

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男人”与“女人”

“生”与“死”。AB任务1:厘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5、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外延没有任何重合,

且不非此即彼“大学生”和“小学生”

“红色”和“蓝色”AB

我来试一试: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全同关系演员和歌手

包含关系中国的母亲河和黄河

反对关系愤怒和情绪

矛盾关系罪犯和圣人

交叉关系《创新设计》大本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逻辑错误:混淆或偷换概念和混淆或偷换论题。①混淆或偷换概念:例1: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大文:“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例2:我们不要歧视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个样子。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①混淆或偷换概念:②混淆或转移论题: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交警问:“你为什么喝酒驾车?懂不懂交通规则?”

驾车人:“我以前从未酒驾过,这是第一次。”《创新设计》大本

任务设计1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请分析姑娘所违反的逻辑错误。【答案】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上述答话的姑娘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创新设计》大本

任务设计2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请分析这段话中的逻辑错误。【答案】这段话的逻辑错误是:偷换论题。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2、“不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例如:隔壁老王开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们家的1.3倍至2倍,优势明显。学以致用:运用逻辑的不矛盾律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创新设计》大本

任务设计4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请分析这里面包含的逻辑矛盾。

【答案】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只有两种情况:不给自己刮,或者给自己刮。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就构成逻辑矛盾。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也是一个逻辑矛盾。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3、“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模棱两可。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

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

第三组同学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不矛盾律。

第四组同学都两个命题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违背了排中律。《创新设计》大本

在一次讨论、评价《红楼梦》的学术会议上,出现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名著;另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说不上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名著。主持会议的人最后表态说:“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但也不同意第二种意见”。

主持会议的人对两种相互矛盾的意见都“不同意”,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创新设计》大本

任务设计5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答案】

甲的说法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断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小麦”和“不应该种小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针对甲的说法,乙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4、“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它有如下要点: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干的。强加因果:显然理由不充足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任务设计6请分析下列各种说法的正误。(1)蝙蝠属于鸟类,因为蝙蝠拥有翅膀,而拥有翅膀的都是鸟类。(2)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所以凡闪光的都不是金子。【答案】(1)“蝙蝠拥有翅膀”是真的,但“拥有翅膀的都是鸟类”却是假的。因犯有“理由虚假”的逻辑错误,所以结论“蝙蝠属于鸟类”也就难以成立。(2)给出的理由“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虽然都是事实,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凡闪光的都不是金子”这一结论,这就是论证的过程有问题。出现了论证上“推不出来”的错误。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4、“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理由虚假例如:陆步轩北大毕业都在卖猪肉,不读书也能卖猪肉,看来读书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推不出来(以偏概全)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干的。推不出来(强加因果)任务3:合作探讨,分析下面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任务3:合作探讨,分析下面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5、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6、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违反不矛盾律

违反排中律任务3:合作探讨,分析下面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7、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8、《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9、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10、唐代以后,古体诗尤其是唱片古体诗转韵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

违反排中律

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不当预设(偷换话题)

转移话题

任务4:探究和研讨谬误与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的区别。1、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2、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但既保守了秘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带来的尴尬。任务4:探究和研讨谬误与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的区别。3、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林文庆又提出要克扣一笔经费,教授们纷纷反对。林文庆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林文庆话音刚落,鲁迅一下子站了起来,从口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