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核电站癌(hc)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肿瘤。这是中国常见的肿瘤之一。本病具有高度分散、进展迅速、易转道复发、生存期短等特点。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死亡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肝癌归属中医学“肝积、积聚、癥瘕、黄疸”等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肝癌复发、转移及改善中晚期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1肝为本,病之“本”古人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一般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而形成的。肝癌的病因病机总的来说是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毒邪为标。于尔辛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肝癌的“标”在肝,而病之“本”在脾,认为“脾虚”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所在。邵梦扬认为肝癌病因病机复杂,指出虚为本病的根本病机,并认为肝癌的发生与感受湿热邪毒、长期饮食不节、嗜酒过度以及七情内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有关,感受邪毒、饮食损伤、脾气虚弱、肝气抑郁是肝癌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则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张赤志认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外乎瘀、毒、痰、虚,或因肝郁气滞,乘侮脾土;或因气滞血瘀,瘀毒蕴结;或因气滞湿阻,湿毒内蕴,着而不去,日久痰、湿、瘀交合蕴结,损伤正气,导致肝癌的发生,病机在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2主要用于中医药的治疗2.1从辨证分型法角度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特点,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核心。它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情况,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归纳分析,找出病因并进行治疗,其特点是既保持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特色,又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性,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长。但由于肝癌的病机复杂,国内学者对肝癌辨证论治的认识不尽相同,尚未制订出一套公认的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因此大多按各自的认识角度辨证分型,然后组方用药。王沛将肝癌分为4型论治:肝郁脾虚型,常用逍遥散、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气血瘀滞型,常用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加减;湿热蕴结型,常以茵陈蒿汤、五苓散、五皮饮等加减;气阴两虚型,常用一贯煎、大补阴丸、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刘应柯等认为晚期肝癌出现恶病质的患者由于肝病日久、肝木乘脾,以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故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为主治疗,结果显示对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症状及肝功能、纠正贫血、降低AFP含量、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曹振健等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型:湿热毒邪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柔肝、清热解毒,方用一贯煎加减;脾虚湿困型,治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主用异功散加减。纵观文献中各类肝癌的辨证分型,虽各有特色,但大同小异,在各种分型中较常见的基本证型是: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和湿热蕴结型。2.2肺癌保乳手术后ap值和血清厚度,以补虚化毒颗粒治疗家庭暴力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诸多医家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配方及多种剂型的药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刘朝霞等以肝积方(柴胡、莪术、半夏、陈皮、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党参等)治疗36例中晚期肝癌,结果病情稳定24例(66.67%),治疗后体重及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AFP值明显降低。章永红等采用补虚化毒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100例,主要成分为灵芝孢子粉、虫草菌丝、七叶胆、全蝎等中药提取物,观察结果在癌灶稳定、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缓解及延长生存期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且无毒副反应。陈孟溪等观察扶正解毒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25例,并与25例大黄蟅虫丸治疗对比,结果瘤体稳定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临床症候改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80%,对照组分别为56%、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扶正解毒胶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确切。2.3静脉和观察方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中药新制剂,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剂型有胶囊剂、片剂、冲剂及注射剂等,有单味药制剂也有复方制剂,常用的有金龙胶囊、康莱特注射液、岩舒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鸦胆子油注射液等。卢艺涛等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肝癌患者32例,并设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生存期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顾小侠等在肝癌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岩舒注射液清热解毒,抗瘤抑瘤,同时配合中药煎剂,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地抑制或缩小肿块,明显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2.4倍子散配合华浚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癌肝区疼痛及腹水、腹胀不适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常易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外治简便易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在缓解上述症状方面有独特疗效。邵世祥等采用五倍子散配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51例,结果提示五倍子散配合华蟾素注射液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五倍子散处方:仙人掌(鲜品去刺,用时捣泥状)、五倍子、大黄各50g,冰片10g,用法为上药共研细末备用,与仙人掌汁和为薄饼外敷。陈洪国等采用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30例,中药内服加味复元活血汤,外敷肝癌止痛膏,药用柴胡、生白芍、川芎、青皮、炙山甲、山慈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0g,生鳖甲15g,干蟾皮、三棱、莪术各9g,乳香、没药、白芷各12g,麝香5g,制成膏剂外敷肝区痛处,每7天换药1次,疗效满意。3其他特殊治疗现代肿瘤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综合治疗的轨道,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除手术以外,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TACE)、PEI、PREA等微创治疗,免疫生物治疗,放疗,化疗以及一些新的药物等都在临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不论何阶段均可配以中医药治疗,起到增效减毒、改善并发症的作用。3.1降低术后转移率,提高患者免疫状态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其复发和转移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长期低下和肝癌的生物特性决定的。文献报告术后长期免疫力低下与肝癌复发密切相关,表现为免疫抑制期越长,则术后复发时间越早,复发率越高。由于肝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合并肝硬化,即使能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也相当高,所以术后的巩固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中医药在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免疫状态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苏小康等收集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显示健脾化瘀法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残余肝脏功能。陈锐深等报道了采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例,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还促使HB-sAg转阴,并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肝癌未见复发和转移,基本药物为党参25g,蜈蚣3条,莪术、半枝莲、溪黄草、茵陈、布渣叶、虎杖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枳实、三棱、九姜虫各10g。张鑫采用疏肝健脾中药(基本方为:柴胡、炒黄芩、黄柏、全当归、金钱草、垂盆草、炒白术、延胡索、车前草、虎杖等)配合西药补液及能量合剂治疗肝癌术后腹泻患者,结果能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胃肠道内环境,增进营养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功能。3.2化疗药物的应用中药与化疗合用,发挥中西药物各自长处,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使绝大多数接受化疗的患者能顺利完成疗程,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及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同时具有抗癌作用。练祖平等用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吉西他滨加顺铂治疗27例失去手术及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机会的晚期原发性肝癌,结果CR2例,PR9例,有效率(CR+PR)40.7%;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66.7%;提示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损害情况对比对于有巨大肿块而无法化疗的患者,或极度疼痛的患者,应选择放疗以缓解病情或症状。但全肝放疗,尤其是当剂量>30Gy时,常并发放射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肝癌放射治疗的疗效有所提高,并发症有所降低,放射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受益。邓国忠等对56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进行局部放疗,同时配合服用参苓汤,与39例单纯放疗的对照组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包块缩小和AFP阳性率的下降相近,但肝功能损害加服中药组为28.6%,低于对照组的64.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7个月,说明中药参苓汤有减轻射线对肝脏损伤和延长生命的作用。黄常江等采用健脾化瘀合剂联合全肝移动条放射治疗30例肝癌患者,并与30例单纯应用全肝移动条放射治疗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认为健脾化瘀合剂联合放疗能改善中晚期肝癌症状,减轻放疗毒副作用,保护机体正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3.4u3000治疗组固本抑瘤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随着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以及肿瘤局部治疗设备的日益丰富,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治疗地位日显突出,成为肝癌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介入治疗存在缺乏整体疗效、肝功能损伤、栓塞后综合征等问题,中医药配合肝癌介入治疗可减少肝功能损害,缓解栓塞后综合征。张青等将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58例、对照组(化学药物动脉灌注)54例,3~4周灌注1次,每组患者至少完成3次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稳定率为89.7%,1年生存率为68.9%,2年生存率为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保护肝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岳正等以中药辨证配合介入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分为3个证型:气郁血阻型,以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加减,药用金铃子、元胡各12g,蒲黄、五灵脂、郁金各10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料姜石各30g;瘀血内结型,以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五灵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元胡各10g,鳖甲、牵牛子各15g,半枝莲、半边莲、牡蛎、料姜石各30g,乌药、甘草各6g;正虚瘀结型,八珍汤加减:川芎、三棱、莪术、当归、芍药、玉片、白术各10g,茯苓、党参、地黄各15g,瓦楞子(先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料姜石各30g。4中医药与分子靶向药物肝癌治疗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可降低肝癌的侵袭性、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和远期治愈率。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的治疗中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受到高度的关注。主要包括:(1)抗EGFR药物,如厄洛替尼(Erlotinib,特罗凯)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2)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3)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如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4)多靶点抑制剂,如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等。总体而言,分子靶向治疗针对性强,毒性小,在控制HCC的肿瘤增殖、预防和延缓复发转移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未来治疗肝癌最有潜力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但中医药与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是否有协同及增效作用鲜有文献方面的报道,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纵观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报道,无论从辨证施治、辨病施治还是中药制剂介入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不仅仅是只起到西医辅助治疗的作用,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己经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医药及中西结合对肝癌的治疗方法缺少规范化,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和诊疗常规,缺乏具备高水平循证医学依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目前的临床文献看,各医家的个性经验较多,处方较大,还含有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用量的差异也较大,学习应用者不易把握,造成难于推广。有学者做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方、药的统计学分析工作,发现使用频度较高的为补气、理气、活血方药,其次是清热、滋阴及祛湿方药。当然,中医药的有效处方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不能以某方某药的出现频度高低来证明有效无效,临床疗效的最终关键还是在于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扶正和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