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重言词的医理_第1页
《伤寒论》重言词的医理_第2页
《伤寒论》重言词的医理_第3页
《伤寒论》重言词的医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重言词的医理

重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组成的词。重言词在《伤寒论》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蕴藏的内容丰富,结构精美,堪称《伤寒论》语言技巧之一绝。本文以《伤寒论》(《医统正脉》本)的语言材料为依据,对重言词所表述的医理加以考察探讨。1偏,指牛为,则色反汗例1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6条)例2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例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127条)例4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221条)例5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然。(185条)例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14条)例7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96条)例中“郁郁”,闭结、郁滞的样子。“啬啬”,畏缩怕冷之状,形容比较严重的恶寒。“淅淅”,如冷水浇身,不禁其寒。形容恶风之状。“翕翕”温和之意,形容如羽毛覆盖之温和发热。“温温”同“愠愠”,郁闷不舒的样子,形容欲吐不吐之状。“愦愦”,心烦不安之状。“然”,热而汗出,连绵不断,形容汗出的状态。“几几(jin)”,意义为拘强不舒,“强几几”形容太阳病初起项背强硬拘禁而不舒服,俯仰不能自如,系项强之重者。“嘿嘿(mò)”形容表情沉默,不欲言语。以上七例重言词都是形容词重叠,仲景在描摹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时,借助重言词将症状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可知可感。2“”与“蒸蒸发热”例8头项强痛,翕翕发热(28条)例9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248条)以上两例都是论述“发热”这一症状的,但是具体表现形态不同。前一例论太阳中风症发热是“翕翕发热”,以“翕翕”形容如羽毛覆盖在身上温温发热之状,说明热度低,程度浅。后一例论述阳明腑证发热。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主燥,邪入阳明,易化热化燥,所以阳明病的发热,不象太阳病的“翕翕”发热,而是“蒸蒸发热者,属胃也”。以“蒸蒸”形容如热气蒸腾,从内达外的热甚之状,说明热度高,程度深。热已入里,表证已解,故发热而不恶寒,与太阳病的发热恶寒迥异。可见,细心体会文中重言词,有利于我们确切掌握某些症状的表现特征,为准确诊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3“表现”的次数例10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132条)例11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168条)例12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231条)例13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297条)以上四例都用重言词“时时”是强调某一症状发作次数的频繁,提示其症情的严重性。“时时下利”,说明脏结者中阳大虚,脾肾阳微,虽饮食如常,但运化无力,故下利频繁。“时时恶风”,说明阳明汗多,津气两伤,表气不固所致,非太阳中风之“淅淅恶风”,故以“时时”加以强调。“时时哕”,强调“哕”非一般的呃逆,而是由于阳明邪热郁闭,呃逆频频发作。“时时自冒”,说明少阴病下利止,反而出现头目眩晕,不时有耳鸣目花,神志昏蒙之象,其下利止并非阳气来复,而是阴津已竭,阳亡于上的危重症候。例14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48条)此条之文论述太阳病发汗不彻,阳气不能发越,故生烦躁,或有面赤之象,特别提示指明,面红的发作特点是“缘缘正赤者”。“缘缘”,持续不断,即满脸持续发红,与阳明腑证之潮热面赤,阳证之面红如妆等相比较,则判然有别。4身体不安,则产品“了”例15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条)例16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254条)例17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396条)上三例中的“不了了”,用法不尽相同。例15预测了太阳病缓解后至痊愈的大致日期,说明易患太阳中风的病人,若服药后表邪虽然基本消除,但正气一时尚未完全恢复,故身体仍“不了了”,即病症缓解而未彻底痊愈,病人仍觉身体不爽,一般需静养五天,待五脏元气恢复,到十二日,精神爽而告痊愈。例16“了了”,清楚、明亮。“不了了”指眼睛视物不清,即阳热亢极,真阴欲竭,邪热深伏于腑的危重症候。例17“了了”,了结,“不了了”即大病初愈,脾肺受伤未复,脾虚则运化失职,津液不布,故唾沫或痰涎不止。例18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条)例19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条)上两例中的“振振”,皆指振战身摇,步履不稳,欲摔倒之状,皆为阳虚,不能温养经脉,也不能发散津液以濡养筋脉所致。例18“振振”,描摹患者身体战抖不能自主之状。例19“振振欲擗地”为身体较“振振摇”之重者,不仅仅是身体振颤不稳,而是欲倒地之状,显然程度重于前者。5从“少少”服药法例20少少温服之。(29条)例21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251条)例22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166条)例23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312条)例24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313条)上五例中皆选用“少少”服药法。“少少温服”、“少少与微和”均强调如有正气不足表现者,承气类方药不可恣意妄用,用药剂量宜小,以免损伤胃气。“少少加”说明服瓜蒂散后不吐者,再加服时应减少用量,以病人得吐为度,勿使太过,以免损伤胃气。“少少含咽”、“少少咽之”,说明用苦酒汤和半夏汤治疗咽痛,剂量宜小,其目的除了为使药效持续作用于咽部外,亦寓有卫护正气之意,因半夏生用有毒,不可多服,以免损伤胃气。《伤寒论》中的服药方法有多种,颇具临床实际意义。其中用重言词“少少”加以强调的竟有多次。古人行文简洁,且忌重复,而仲景却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少少”这一服药法,其道理何在?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服药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仲景保护胃气的学术思想。因此,正确理解仲景服药法中“少少”的含义,对当今临床用药亦不无指导作用。6不同的护理措施《伤寒论》非常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的作用,认为护理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其论述具体护理目标或措施,有时用重言词加以强调说明。例25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71条)例26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244条)例27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12条)。前两例论述太阳病汗后,外邪虽解,但因发汗太过,损耗津液,以致胃中干燥,渴而欲饮,此时宜因势利导,“少少与饮之”、“少少与之”。以重言词“少少”强调护理措施的要点是:给予少量的饮水以滋润胃燥,使津液恢复,切不可让病人恣意饮水,因汗后胃气尚弱,多饮则易生停水之患。最后一例强调发汗护理的具体目标,“絷絷微似有汗者”,遍身微微汗出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