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中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已知分解反应2N2O5(g)4NO2(g)+O2(g)的速率方程式v=k·cm(N2O5),k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实验测定340K时的有关数据及根据相关数据做出的图像如下:依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340K时,速率方程式中的m=1B.340K时,速率方程式中的k=0.350min-1C.340K时,c(N2O5)=0.100mol·l-1时,v=0.035mol·l-1·min-1D.340K时,压强增大一倍,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2、乙烷、乙烯、乙炔共同具有的性质是()A.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能够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分子中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D.都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3、可用来鉴别己烯、苯、甲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氯化铁溶液、浓溴水 B.碳酸钠溶液、浓溴水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溴水 D.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4、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A)∶n(B)∶n(C)=1∶3∶2。保持温度不变,以1∶3∶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平衡不移动C.C的体积分数减小 D.化学反应速率减小5、将质量为a克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灼烧后,分别插入到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丝质量不变的是A.盐酸B.氢氧化钠C.无水乙醇D.石灰水6、将等体积的0.1mol/LAgNO3溶液和0.1mol/LNaCl溶液混合得到浊液,过滤后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Ag+B.②的现象说明该温度下Ag2S比Ag2SO4更难溶C.③中生成Ag(NH3)2+,促进AgCl(s)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也可以出现白色沉淀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铁与盐酸反应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反应8、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说明Fe3+一定比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好C.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1kJ·mol-1②2C2H6(g)+7O2(g)=4CO2(g)+6H2O(l)ΔH=-3119.6kJ·mol-1③C2H4(g)+3O2(g)=2CO2(g)+2H2O(l)ΔH=-1411.0kJ·mol-1④2C2H2(g)+5O2(g)=4CO2(g)+2H2O(l)ΔH=-2599.2kJ·mol-1⑤C3H8(g)+5O2(g)=3CO2(g)+4H2O(l)ΔH=-2219.9kJ·mol-1现有由2mol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kJ热量,则下列组合中不可能的是()A.C2H4和C2H6 B.C2H2和C3H8 C.C2H6和C3H8 D.C2H6和CH4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C2H5OH(g)+3O2(g)=2CO2(g)+3H2O(l)△H=-1499.0kJ/mol(燃烧热)B.NaOH(aq)+HC1(aq)=NaCl(aq)+H2O(1)△H=+57.3kJ/mo1(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1(反应热)1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3YZ3 B.X2YZ2 C.XYZ2 D.XYZ3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时,反应的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反应热B.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D.在稀溶液中,1mol酸跟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13、下列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中,将液体蒸发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的操作是A.结晶B.蒸馏C.萃取D.过滤1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15、一定条件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中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c1<0.14mol/L16、下列名言名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木已成舟C.蜡烛成灰D.水落石出17、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a极流向d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B. C. D.18、在含有大量NH4+、CO32-、SO4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H+B.Cl-C.Ba2+D.OH-19、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20、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1、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刻前,A1片的电极反2A1-6e-+3H2O===A12O3+6H+B.t1时,因A1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1继续反应C.t1之后,负极Cu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D.烧杯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2NO3-+H2O2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氯元素的质量数为35.5 B.的结构示意图:C.Na2O的电子式: D.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22、下列关于下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银电极是负极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1)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__;系统命名法名称是___.(2)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3)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①下列关于水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单选)。A.与互为同系物B.水杨酸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C.水杨酸既能表现出酚类物质性质,也可以表现出羧酸类物质性质②将水杨酸与___________溶液作用,可以生成;请写出将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4、(12分)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B、C、D都是含碳化合物。(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③、④的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请用①~⑤填写化学反应中乙醇的断键位置Ⅰ.与活泼金属反应,键______________断裂Ⅱ.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键______________断裂25、(12分)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有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注意:设计实验时,必须控制只有一个变量!试剂:4%H2O2溶液,12%H2O2溶液,lmol/LFeCl3溶液仪器:试管、带刻度的胶头滴管、酒精灯(1)实验l:实验目的: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5mL4%H202溶液,再分别加入3滴1mol/LFeCl3溶液,待两支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甲放入5℃水浴中,将试管乙放入40℃水浴中。实验现象:试管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____________。(2)实验2:实验目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向试管甲中加入5mL4%H2O2溶液,向试管乙中加入5mL12%H2O2溶液。实验现象:试管甲、乙中均有少量气体缓慢产生。该实验现象不明显,你如何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现象支持“浓度改变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理论预测____________。(3)实验3:实验目的:________。实验步骤:在试管甲中加入5mL4%H2O2溶液,在试管乙中加入5mL4%H2O2溶液再加入lmLlmoFLFeC13溶液。你认为方案3的设计是否严谨?__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26、(10分)某同学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氢氧化钠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5.0g含有少量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1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填字母)称量。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2)滴定时,滴定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放在锥形瓶中,用0.1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则盐酸应该放在_______(填“甲”或“乙”)中。可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A.甲基橙B.石蕊C.酚酞(3)若该同学选用酚酞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颜色变化:________。(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L-1,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标准酸体积滴定前的刻度(mL)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10.000.4010.50第二次10.004.1014.00第三次10.002.5014.00(5)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平视,滴定终点俯视,则滴定结果______。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结果________。③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则滴定结果__________。27、(1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同时获得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根据要求填空:(1)A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CH4与Cl2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3)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4)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收集气体B.吸收氯气C.防止倒吸D.吸收氯化氢(5)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A.CH4B.CH3ClC.CH2Cl2D.CHCl3E.CCl4(6)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可用于燃料电池。下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若正极的反应式为O2+4e-+4H+=2H2O,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的下列溶液:(1)①NH3·H2O②FeCl2③NaHSO4④KOH⑤Ba(OH)2⑥H2SO4,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填序号)___。(2)写出氯化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3)写出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2: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4)将氢氧化钾与氯化亚铁溶液混合,现象___。依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氯化亚铁保存时为何加少量铁粉___,若保存硫酸铁溶液时应向溶液中加入____。(6)如何利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检验氯化亚铁溶液中的Fe2+,写出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和对应现象__。29、(10分)CuSO4溶液是一种较重要的铜盐试剂,在电镀、印染、颜料、农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某同学利用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1)下图是根据反应Zn+CuSO4===Cu+ZnSO4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①该原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______,其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___极(填“Zn”或“Cu”)流出。②电解质溶液乙是_____________(填“ZnSO4”或“CuSO4”)溶液,Zn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③如果盐桥中的成分是K2SO4溶液,则盐桥中向左侧烧杯中移动的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2)下图中,Ⅰ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①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电解前CuSO4溶液的浓度为1mol/L,当线路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则此时电解液CuSO4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阴极增重_____________g。②b处通入的是_____________(填“CH4”或“O2”),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依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在340K,反应开始时,v=k·0.16m=0.056;第2min,v=k·0.08m=0.028,所以,所以m=1,k=,当c(N2O5)=0.100mol·l-1时,代入公式得v=0.035mol·l-1·min-1。若压强增大一倍,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均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要增大。综上所述,只有D不正确。本题选D.2、A【解题分析】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乙炔中含碳碳三键,均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均可发生加聚反应,而乙烷不能,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乙烷、乙烯、乙炔均为烃,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

B.乙烷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乙烷中C为四面体结构,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C错误;

D.乙烷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D错误。

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C【分析】氯化铁溶液与苯酚溶液显紫色;浓溴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苯、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己烯使浓溴水褪色;己烯、甲苯、苯酚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碳酸钠溶液只能和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只能和苯酚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题目详解】A.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苯酚溶液,使浓溴水褪色的是己烯,但是氯化铁溶液和浓溴水不能鉴别甲苯和苯,故A错误;B.己烯可使浓溴水褪色、苯酚与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浓溴水可鉴别出己烯和苯酚溶液,但是碳酸钠溶液不能鉴别甲苯和苯,故B错误;C.己烯可使浓溴水褪色、苯酚与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浓溴水可鉴别出己烯和苯酚溶液,苯、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上层呈橙红色,下层无色;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溴水可鉴别,故C正确;D.己烯可使浓溴水褪色、苯酚与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浓溴水可鉴别出己烯和苯酚溶液,浓溴水与甲苯、苯混合后现象相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甲苯和苯,不能鉴别,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侧重于官能团性质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性质的异同,作为鉴别有机物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A【分析】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继续以1∶3∶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相当于增加体系压强,据此解题。【题目详解】A、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则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B错误;

C、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题目点拨】本题应注意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的反应来说,增加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但增加程度不同,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大,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小,最终导致平衡正向移动。5、C【解题分析】A.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盐酸中,发生反应:CuO+2HCl=CuCl2+H2O,Cu2+进入溶液,铜片的质量会减小,A错误;B.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NaOH中,不反应,铜片质量增加,B错误;C.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CH3CH2OH+CuO→CH3CHO+H2O+Cu,又恢复为铜,铜片的质量不变,C正确;D.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石灰水中,不反应,铜片的质量会增加,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及乙醇的催化氧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乙醇催化氧化的原理。6、A【分析】0.1mol/LAgNO3溶液和0.1mol/L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说明生成氯化银沉淀;向①的溶液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①的溶液中仍然存在银离子,同时说明硫化银比Ag2SO4更难溶;取少量氯化银沉淀,滴加氨水,发生反应,沉淀逐渐溶解,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向①的滤液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①的溶液中仍然存在银离子,故A错误;向①的溶液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硫化银比Ag2SO4更难溶,故B正确;取少量氯化银沉淀,滴加氨水,发生反应,沉淀逐渐溶解,故C正确;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出现氯化银沉淀,故D正确。7、D【解题分析】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知识来回答。【题目详解】铁与盐酸反应放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不选A;乙醇燃烧放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不选B;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放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不选C;Ba(OH)2·8H2O与NH4Cl反应吸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故选D。【题目点拨】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来回答,常见放热反应有:化合反应、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8、B【题目详解】A.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A选项正确;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①>②,则能够说明FeCl3比CuSO4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但不一定是Fe3+和Cu2+,可能是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B选项错误;C.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快慢表示,需要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C选项正确;D.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若气密性不好,气体就能够进入,活塞不能回到原位,D选项正确;答案选B。【题目点拨】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FeCl3比CuSO4溶液中各含有2种不同的离子,解题时要克服定式思维。9、C【分析】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2mol,经充分燃烧放出3037kJ热量,则一定存在一种气体所产生的热量大于3037kJ,另外一种气体所产生的热量小于3037kJ,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2molC2H4完全燃烧放出2822kJ,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3037kJ介于2822kJ与3119.6kJ之间,A不满足题意;B.2molC2H2完全燃烧放出2599.2kJ,2mol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9.8kJ,3037kJ介于2599.2kJ和4439.8kJ之间,B不满足题意;C.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2mol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9.8kJ,两者均大于3037kJ,C满足题意;D.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9.6kJ,2molCH4完全燃烧放出1780.62kJ,3037kJ介于1780.62kJ与3119.6kJ之间,D不满足题意。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燃烧放热的定量计算,注意混合气体燃烧放热的分析判断,利用极值判断是解题关键。10、A【解题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分析。【题目详解】A项: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A项正确;B项:中和反应放热,△H应小于0,B项错误;C项: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C项错误;D项: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状态,D项错误。本题选A。11、C【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为IA元素,可能为H、Li、Na等元素,化合价为+1,Y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则Y为Al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则Z为氧元素,化合价为-2,结合化合价规则与常见物质化学式进行判断。【题目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ⅠA元素、Y为Al元素、Z为O元素;A.X3YZ3中Y的化合价为+3价,如为氢氧化铝,化学式为Y(ZX)3,不符合,故A错误;B.X2YZ2中Y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故B错误;C.XYZ2中Y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如NaAlO2,故C正确;D.XYZ3中Y的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元素推断题,考查角度为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种类,并判断可能的化合物,注意Al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易错点A,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12、D【分析】A.根据反应热的定义分析;B.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C.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D.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分析。【题目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反应热,选项A正确;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选项B正确;C.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选项C正确;D.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选项D错误;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反应热与能量的变化,题目侧重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13、B【解题分析】将液体蒸发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的操作是蒸馏。故选B。14、B【题目详解】A、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像错误,A不正确;B、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降低。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降低,图像正确,B正确;C、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少,图像错误,C错误;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图像错误,D不正确,答案选B。15、B【解题分析】分析:A.可根据反应转化关系和平衡浓度计算初始浓度关系;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不变;D.根据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的角度分析。详解:A.设X转化的浓度为x,则X(g)+3Y(g)2Z(g)初始:c1c2c3转化:x3x2x平衡:0.1moL/L0.3mol/L0.08mol/L则:c1:c2=(x+0.1moL/L):(3x+0.3mol/L)=1:3,A正确;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不变,C正确;D.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0<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c1<0.14mol•L-1,故有0<c1<0.14mol•L-1,D正确。答案选B。16、C【解题分析】A.冰雪消融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木已成舟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正确;D.水面落下,石头露出,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17、D【分析】装置一:发生电化学腐蚀,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质量减少;装置二:发生化学腐蚀,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不活泼金属与酸不反应;装置三:发生电化学腐蚀,正极有气泡;装置四:发生电化学腐蚀,氢离子的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题目详解】装置一:a极质量减小,则a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b极质量增大,则得电子析出,故金属活动性:。装置二:金属b、c未用导线连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是原电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故金属活动性:。装置三:d极溶解,则d为负极;c极有氢气产生,则c为正极,故金属活动性:。装置四: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d为负极、a为正极,故金属活动性:。综上,金属活动性:,故选D。18、B【解题分析】A.H+与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Cl-与NH4+、CO32-、SO42-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Ba2+与CO32-、SO42-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OH-与NH4+反应产生一水合氨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19、C【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结合反应方程式分析计算。【题目详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Q,根据方程式:2H2+O22H2O,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4×121kJ,则:4×121kJ=4×463kJ-(2Q+496kJ),解得:Q=436kJ,故选C。20、D【解题分析】A.t1时刻前,铝片做负极反应,Al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2A1-6e-+3H2O===A12O3+6H+,故A正确;B.t1时,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故B正确;C.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铜做负极反应,电流方向相反,故C正确;D.NO2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NaNO3和NaNO2,烧杯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NO3-+NO2-+H2O,故D错误;答案为D。点睛:理解原电池原理及铝的特殊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0-t1时,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过程,Al为负极,氧化得到氧化铝,应有水参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有氢离子生成,Cu为正极,硝酸根放电生成二氧化氮,应由氢离子参与反应,同时有水生成,随着反应进行铝表面钝化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t1时,铜做负极反应,Al为正极。21、C【题目详解】A选项,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不是氯元素的质量数,故A错误;B选项,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变为Al3+,Al3+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选项,Na2O的电子式:,故C正确;D选项,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Fe3O4,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22、B【解题分析】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比银活泼,铜是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银。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6H142-甲基戊烷羟基酯基CNa2CO3或NaOH+NaHCO3→+CO2↑+H2O【题目详解】(1)在键线式表示中,顶点和折点为C原子,剩余价电子全部与H原子结合,则表示的分子式是C6H14;选择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该物质分子中最长碳链上含有5个C原子;从左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支链甲基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戊烷;(2)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物质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和酯基;(3)①A.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而分子中羟基连接在苯环的侧链上,属于芳香醇,因此二者结构不相似,它们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B.水杨酸分子中-OH上的H原子可能不在苯环的平面上,因此水杨酸分子中不一定是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C.水杨酸分子中含有酚-OH、-COOH,则该物质既可以看成是酚类物质,也可以看成是羧酸类物质,因此水杨酸既能表现出酚类物质的性质,也能表现出羧酸类物质性质,C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②水杨酸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都具有酸性,由于酸性-COOH>H2CO3>苯酚>NaHCO3,二者都能够与NaOH或Na2CO3发生反应,则由水杨酸与NaOH溶液或Na2CO3反应产生和水;而可以NaHCO3与反应产生、水、CO2,该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O2↑+H2O。24、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CH2OH+3O22CO2+3H2O酯化(或取代)反应氧化反应①①③【分析】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乙醇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乙醛;【题目详解】(1)反应①是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②是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3O22CO2+3H2O;反应③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酯化(或取代)反应。反应④是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乙醛,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2)Ⅰ.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乙醇钠,乙醇钠的结构式是,所以是键①断裂;Ⅱ.乙醇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结构式是,所以是键①③断裂。七、元素或物质推断题25、乙升高温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向试管甲中加入5mL4%H2O2溶液,向试管乙中加入5mL12%H2O2溶液,再同时分别向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滴加2~3滴lmol/LFeCl3溶液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否试管乙中加入1mL1mol/LFeCl3溶液会使H2O2溶液的浓度降低【题目详解】(1)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5mL5%H2O2溶液,乙中的温度比甲高,故试管乙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升高温度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使用催化剂,所以向试管甲中加入5mL4%H2O2溶液,向试管乙中加入5mL12%H2O2溶液后,再同时分别向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滴加2~3滴lmol/LFeCl3溶液;(3)只有一支试管中加入了氯化铁溶液,与另一支试管形成对比试验,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此方案设计不合理,因为加入的1mL溶液会对B试管溶液进行稀释,使浓度发生改变。【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实验过程中单一变量研究方法的使用,注意掌握控制变量法的灵活应用,为易错点。26、A甲AC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盐酸溶液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达滴定终点80%偏低偏高无影响【分析】易潮解、易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根据酸碱中和实验选择指示剂,石蕊不能用作指示剂。根据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化分析滴定终点当滴定终点;根据表格得到消耗盐酸的平均体积,再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再计算1L待测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后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根据计算公式分析误差。【题目详解】(1)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防止玷污托盘,因氢氧化钠易潮解,所以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答案为:A。(2)滴定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放在锥形瓶中,则盐酸应该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甲图为酸式滴定管;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时,可用酚酞或甲基橙做指示剂,石蕊变色范围宽且现象不明显,故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故答案为:甲;AC。(3)该同学选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盐酸溶液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盐酸溶液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达滴定终点。(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滴定10.00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为10.10mL,第二次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为9.90mL,第三次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为11.50mL,第三次体积偏差较大,舍弃,则消耗盐酸的平均体积为10.00mL,则;则1L待测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氢氧化钠的质量=0.1mol×40g∙mol−1=4.0g,则烧碱样品的纯度是;故答案为:0.1000;80%。(5)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平视,滴定终点俯视,导致测得的盐酸体积偏小,则测得的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则最终导致氢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测得的盐酸体积偏大,则测得的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大,则最终导致氢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③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不影响锥形瓶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因此不影响消耗盐酸的体积,则对滴定结果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题目点拨】误差分析时,一定先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偏小还是不变,再根据公式进行分析,比如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平视,滴定终点俯视,这样会导致读数差值偏小,即盐酸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的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则最终导致氢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偏低。27、MnO2+4H++2Cl-Mn2++Cl2↑+2H2OCH4

+Cl2

CH3Cl+HCl平衡气压,使液体能够顺利流下干燥管除去过量的氯气分液CDABCH4-8e-+2H2O=CO2+8H+【解题分析】(1)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C装置中CH4与Cl2光照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2)根据装置图,导管a把烧瓶与分液漏斗上口连在一起,使烧瓶与与分液漏斗中的压强保持一致;根据装置图分析仪器b的名称;(3)D装置中潮湿的KI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4)进入E装置的物质有甲烷、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难溶于水,氯化氢易溶于水;(5)甲烷、一氯甲烷均为难溶于水的气体;(6)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题目详解】(1)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Mn2++Cl2↑+2H2O;C装置中CH4与Cl2光照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是CH4+Cl2CH3Cl+HCl;(2)根据装置图,导管a把烧瓶与分液漏斗上口连在一起,使烧瓶与与分液漏斗中的压强保持一致,所以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能够顺利流下;根据装置图,仪器b的名称是干燥管;(3)D装置中潮湿的KI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D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气;(4)进入E装置的物质有氯化氢、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甲烷,有机物难溶于水、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吸收氯化氢,故选CD;(5)甲烷、一氯甲烷均为难溶于水的气体,所以经过E装置后的气体中含有CH4、CH3Cl;(6)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负极反应式是CH4-8e-+2H2O=CO2+8H+。【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以及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除杂、尾气处理、混合物的分离、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掌握反应的原理、准确把握产物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28、⑤④①②③⑥Fe2++2H2O2Fe(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