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师夷长技” D.闭关锁国2.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3.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描述:“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文中“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西征胜利4.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5.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万木草堂D.福建船政学堂6.下图反映的战争形势示意图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下表为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和损失对比表,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项目参战舰艇(艘)火地(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21912,2345艘沉没约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约600A.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C.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 D.此战导致日本与英国矛盾加剧8.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B.维新思想是当时唯一进步思想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D.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9.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若想了解当时的情况,可查阅的刊物是A. B. C. D.10.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四十多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A.割地 B.赔款C.开埠通商 D.投资办厂12.孙中山曾在《讨袁檄文》中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是因为袁世凯()A.复辟帝制 B.任临时大总统 C.围剿护国军 D.镇压二次革命13.“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14.如图是哪一个政党宣传革命思想的机关刊物A.共产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同盟会15.在下列有关孙中山活动的历史时间轴“?”处应填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二次革命 B.成立同盟会/领导护国运动C.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护国运动 D.创办《民报》/领导北伐战争16.1918年,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李大钊 B.黄兴 C.鲁迅 D.胡适1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18.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存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9.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20.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保障B.中国抗战直接导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C.苏美盟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核心力量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1.抗战胜利后,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如下图)。在这场土改运动中,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核定全国地价,根据地价征收地租税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2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学校、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迁移。约30万件故宫文物先后到达贵州、四川: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留了中华文脉和工业基础 B.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提供了保障C.促进西南地区的发展 D.为共产党进行解放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23.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24.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下图火花反映的时代意义是()A.警钟长鸣,勿忘国耻B.时光荏苒,日新月异C.民族革命,曙光普照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5.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对材料中“上海一隅之抵抗”说法正确的是()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国人斗志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27.大革命一开始,还处于幼年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那时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但认识还是不足的,而且缺乏正确的路线方针。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28.20世纪初期,一位历史人物因为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 B.发表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29.下列现象共同反映了近代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指的是A.政治民主化 B.经济工业化 C.思想自由化 D.生活近代化30.如果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影片,下列情形不应该在影片中出现的是A.男子留着长辫 B.女子不用缠足 C.吃西餐喝洋酒 D.穿时装逛公园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2)材料二所涉及的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哪一条约?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2.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苏巡抚致总理衙门原函》提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却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然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梁启超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2)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只是简要阐述,并形成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民族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材料二民族工业发展引发的经济变化示意图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摘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②③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概括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依据“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故选B。2.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华国家由英法美俄四国构成,其中俄国仅派了公使参与调停,但却通过与清政府单独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中国东北地区割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华国家由英法美俄四国构成,其中俄国仅派了公使参与调停,但却通过与清政府单独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中国东北地区割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获益最多的列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依据题干的“185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故文中“革命”开始的标志是金田起义,故A符合题意;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和西征胜利都发生在金田起义之后,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文中“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即可解答此题。4.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以恭亲王奕诉、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不合题意;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C项不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5.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1862年8月24日设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创办,万木草堂是1891年创办,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在福州设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详解】根据战争形势图“黄海、大东沟,平壤、威海卫”,可知与甲午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故选项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A排除;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D排除。故选C。7.A【详解】根据“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可知,中方12艘舰艇,5艘沉没,日方5艘重伤可知,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选项A符合题意;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排除B;C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A。8.C【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维新、改革、改良”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宣传的维新思想,其使用次数的迅速增长反映的是维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反映出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所以C项符合题意;A是洋务思想,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是新文化运动宣传的内容。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时务报》属于是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报刊,故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情况可查阅《时务报》,C正确;《猛回头》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排除A;《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B;《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排除D。故选C。10.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因此在1901年后,中国人不能住在东交民巷,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11.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把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三个条约中都涉及的是赔款,《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和开放商埠;投资办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12.A【详解】根据“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可得出袁世凯是要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潮流,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B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才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洋务运动期间已得以产生发展和了,排除;D项维新变法已促进思想解放,排除。所以选A。14.D【详解】依据图片“民报”,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正确;《民报》不是共产党、国民党、兴中会的机关刊物,ABC排除;故选D。15.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黄兴等掀起二次革命,故A符合题意;蔡锷等人领导了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时,孙中山已经病逝,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A符合题意;黄兴参与辛亥革命,排除B;鲁迅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不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排除CD。故选A。1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五四运动是1919年;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指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③“江南制造总局”是指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④“谭嗣同英勇就义”是指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英勇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因此,题干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D符合题意;排除顺序错误的ABC项;故选D。18.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变法图存是维新运动口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排除ABC项。故选D项。19.D【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这说明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赢得了人民群众,D项正确;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表明现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这说明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赢得了人民群众,D项正确;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表明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选项D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保障,符合史实,但是题干内容没有体现,A排除;中国抗战直接导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题干内容没有体现,B排除;苏美盟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核心力量,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2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政策,“核定全国地价,根据地价征收地租税”是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中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政策,“核定全国地价,根据地价征收地租税”是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中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的土地政策。由此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2.D【详解】依据材料“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约30万件故宫文物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反映了这些做法保留了中华文明和工业基础;“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解析:D【详解】依据材料“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约30万件故宫文物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反映了这些做法保留了中华文明和工业基础;“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反映了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改变了工业布局;西南地区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根据时间“1938年”可知反映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1949年,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23.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24.A【解析】根据火柴商标纸上的时间九月十八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所以反映的时代意义是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故选A。解析:A【解析】根据火柴商标纸上的时间九月十八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所以反映的时代意义是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故选A。25.A【详解】根据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的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爆发,淞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的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正确;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的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故B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C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C【详解】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撤出瑞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ABD不是“大迁移”,故此题选C。27.B【详解】根据材料“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排除。28.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指导学生运动,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陈独秀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三个事件的内容,“中共一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结合三者的共同点解答问题,陈独秀在三次运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9.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近代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图二反映了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近代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图二反映了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图三《大公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生活的近代化趋势,故选D项;“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主要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排除A项;“经济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主要是指洋务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自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排除C项。30.A【详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A符合题意;BCD项都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中出现,排除解析:A【详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A符合题意;BCD项都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中出现,排除。故选择A。二、材料分析题31.(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日本;《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解析:(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日本;《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此判断与《马关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可知,与《辛丑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南京条约》。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马关条约》及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辛丑条约》及影响。32.(1)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先进结束,不变革制度;梁启超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原因: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说明:在封建体制下,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政治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解析:(1)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先进结束,不变革制度;梁启超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原因: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说明:在封建体制下,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政治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2)示例: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洋务运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进行制度变革,希望维护封建统治,但最终失败;维新变法虽然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但通过改良的方式最终被反动势力所镇压。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详解】(1)不同:根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先进结束,不变革制度;根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梁启超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原因:根据“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可知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因为触犯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