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小学生人际关系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小学教育-小学生人际关系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小学教育-小学生人际关系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_第3页
小学教育-小学生人际关系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小学教育-小学生人际关系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校园欺凌不断暴光于公众,使得各界人士不得不严肃地审视校园欺凌问题的存在及其危害。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校园欺凌”,从2002年到2020年,一共找到2038篇以上的相关文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校园欺凌是个热门话题,存在其研究的价值。此外,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沉重且深远。就被欺凌者来说,遭受到欺凌后,会使他们产生厌学、自卑、失眠等问题,或恶意报复消极生活,或自我结束逃避现实;就欺凌者来说,往往欺凌行为的产生已经暗含着其人格、认知上的缺陷,若其欺凌行为不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则更难以回归正途,改变他们则更为艰巨;就旁观者来说,欺凌行为的发生势必会带来消极的氛围,同样不利于他们人格发展和健康学习。时代更迭,小学生们如今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平等的思想愈来愈占据他们的思维。小学生古灵精怪,敢于向家长、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虽有部分学者开始将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结合起来研究,但还是少数。鉴于此,本文从小学生人际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小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校园欺凌行为各自的现状和存在的联系,来丰富研究校园欺凌的角度。首先,通过调查宿迁市校园欺凌和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帮助教师、学校、社会对本地校园欺凌和孩子的人际关系情况有较充分的了解;其次,了解小学生人际关系与校园欺凌的联系,有利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做出一定切实的思考反思,对学生进行及时针对教导;最后,使家长和教师意识到与孩子、学生间形成和谐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其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可能性,为他们的人生未来保驾护航。调查对象为宿迁市宿城区某小学的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467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后(如:逻辑矛盾,量表类题目答案全部选同一种),还剩385份,有效回收率82.4%。其中三年级学生245名,高年级学生(四-六年级)140名;男生222名,女生163名。以下为两个使用的问卷:1.以张文新编写的校园欺凌问卷为原型,经过一定的增减,共有15道题。分为基本情况、被欺凌和欺凌三个维度。基本信息层面:年级、性别、家庭结构;被欺凌层面:是否受到欺凌、被欺凌方式、被欺凌地点、旁观者反应、是否告诉老师、父母、同学;欺凌层面:是否欺凌他人、欺凌方式、是否受到老师、父母批评。另外还存在一道测谎题。剔除基本信息问题和多选题后,信度分析采取克朗巴哈(Cronbach’sa)系数,得出的信度系数为0.893,大于0.7,可认为该问卷一致性较好。当被试在第4-11题均不选择A时,判断其为被欺凌者,在第12-15题均不选择A时,判断其为欺凌者。2.采用阎兰(2010)编订的人际关系量表,问卷共有12题。分为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三个维度。信度分析采取克朗巴哈(Cronbach’sa)信度系数,得出的信度系数为0.768,大于0.7,可认为该问卷一致性较好。通过随机抽取宿迁市市某小学,在三、四、五、六年级中随机整群抽样班级发放校园欺凌问卷(小学生版)和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阎兰等人编写的“小学生人际关系正式量表”,得出校园欺凌现状和高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现状,并利用SPSS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从人际关系角度提出防治校园欺凌的针对性的措施。一、研究综述(一)校园欺凌研究综述1.校园欺凌的定义最早研究校园欺凌的挪威学者欧维斯认为校园欺凌是故意地利用社会上的权力或身体上的能量去攻击某一个体或组织,导致被伤害者身心受伤、发展受阻或自杀。我国学者则认为校园欺凌,就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身体或心理上的单方面损伤[[1]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31~37.]。历来研究中,曾因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区分不当出现混用的情况,随后,任海涛[[2]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46~47.]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1)对象和发生范围不同。参与校园暴力的人员可以有教师、校外人员,并且在各阶段各种类学校中都可能发生,而校园欺凌一般局限于幼儿园、中小学身心还不成熟的学生中,高发于中小学校园。(2)发生频率不同。校园暴力是偶发的,而校园欺凌是长期反复的。(3)性质特点不同,校园暴力一般以直接方式如打架等来施暴,易发现易阻止,而校园欺凌以间接欺凌方式如言语、关系欺凌为主来欺凌,不易发现不易阻止。([1]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31~37.[2]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46~47.总的来说,普遍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力量不均等的学生间的,有意反复地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伤害。2.校园欺凌的方式校园欺凌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直接欺凌包括身体欺凌(撞、打、抢夺他人东西、性侵害)、言语欺凌(取外号、侮辱骂人、恐吓威胁);间接欺凌包括关系欺凌(抵触、孤立)、网络欺凌(通过社交平台、短信邮件进行的伤害)[[3]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7[3]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7.3.校园欺凌的特点在校园欺凌的方式方面,具有多样性、残忍性、纠缠性;在校园欺凌的特点方面,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隐蔽性;在校园欺凌的关系来看,受欺凌者的不唯一性、欺凌关系的控制性、能量的不均衡性[[1]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7.]。典型的校园欺凌发生在中小学校[1]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7.4.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受到环境、遗传、个体能动性三方面的影响,我国学者多从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个人方面来探讨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将这两方面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来看:在宏观系统层面:欺凌行为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中未被纠正的欺凌行为使学生得到模仿;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使得个体的爱和尊重的需求无法满足,进而产生欺凌行为以获取关注或满足自身需求;暴力文化中对暴力的传播和认可崇使得欺凌行为被合理化;媒体传播消极行为以及消极行为未被制止和惩戒的情况,对其他成员带来暗示性的纵容;政策法律的不完善不规范均是影响校园欺凌产生的因素。在中观系统层面:(1)家庭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家长过分控制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认知发生偏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移情的能力;家长自身行为的失范,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都容易导致校园欺凌的产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无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曾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2)学校方面:学校管理教育模式上重视应试教育忽视道德教育;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不够,设立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和心理健康辅导室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3)教师方面:教师过分强调知识和成绩,而忽视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等各方面能力;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的不够全面,使其在管理中出现缺位现象。(4)同伴方面:小团体主义的出现;学生难以合理控制情绪,与同伴产生矛盾且未得到合理解决。在微观系统层面:受害者性格特征有退缩回避的一面,具有不适应学校生活自尊水平较低等表现。欺凌者无法正确判断行为的合理性,较难控制自身的情绪,缺乏移情能力。旁观者的无作为是对欺凌行为的默许,这对欺凌行为的产生起到正强化的作用[[2][2]乔东平,文娜.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干预[J].社会建设,2018,5(03):7~11.5.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总结国内外提出的有关预防治理校园欺凌的举措,在法制方面上:要应完善立法,实现反校园欺凌行为具体的法律条例,完善校园欺凌的法律救济制度。在强化学校管理和教育上: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教育改革、环境治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善学生间、师生间人际关系。在调动多方力量协同治理上: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通力协作、标本兼治。在治理网络环境上:提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建立反校园欺凌的网络宣传[[1][1]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8~149.6.校园欺凌的研究视角当今学者研究校园欺凌的视角多元。(1)地域视角根据地域视角,实证研究城市、农村各自的校园欺凌现状。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有37.7%的儿童欺凌他人,54%的儿童受到欺凌,且女生在这两种行为上的报告率均低于男生,小学生在这两种行为上的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对照郑茹[[2]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生,2018,39(1):76~80.[2]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生,2018,39(1):76~80.[3]常进锋,刘烁梅,虎军.甘肃省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生,2018,39(09):1405~1407.(2)文化心理主义的视角根据文化心理主义的视角,研究个体、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与校园欺凌产生的关系,探讨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在个人方面,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竞争是诱发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强调自我愉快学习、弱化竞争意识、增强抗压能力是降低校园欺凌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性格、心理和特殊的年龄阶段也是欺凌行为产生的因素,要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移情能力以及社会性。在家庭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父母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均会影响欺凌行为的产生,提倡要对家长开展培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提高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品行素质。在学校方面,学校或教师过分重视成绩结果,忽视道德品行、法制的教育的不良教育观念、冷漠的师生关系也是导致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学校教育,突出学校防治主体的作用。在社会方面,我国反校园欺凌法律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媒体网络上对暴力的美化等。因此社会要普及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引导正确健康的舆论,优化社会风气,完善反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3)规范制度主义的视角根据规范制度主义的视角,从法律学的角度切入,借鉴国外相关的反校园欺凌的法律,指出我国反欺凌的法律未形成体系,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难以法律介入甚至无法可依;并且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缺失,惩戒措施未能实施等。(4)主体结构主义的视角根据主体结构主义的视角,杨华[[1]杨华.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杨华.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86~98(5)儒学视角儒学角度探究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提出校园欺凌的文化根源有等级观念、耻文化以及和为贵思想[[2]陈肖宵,苟枭.从《论语》探析中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文化根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2]陈肖宵,苟枭.从《论语》探析中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文化根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14.(二)人际关系研究综述1.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是人与人之间在言语、肢体上发生交集、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根据小学生对象交往的频繁程度,小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多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对亲子关系的维度主要从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手段划分。许多研究把父母管教孩子区分为:独裁型、依赖型、分歧型、权威型、矛盾型、冷漠型、民主型等等。还发现有过分依赖、忽略、专权、支持、惩治、成功的要求和教育的观念七类。(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关系,同时也具有社会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相互作用影响而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程度可分为:安全、回避、拒绝和矛盾四种;五年级师生关系各维度高于其它年级;随着年级升高,师生关系在主动性、亲密性和合作性方面逐渐下降。(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发生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团体活动、相互合作的关系[[1]刘英.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6.]。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体会到的团体协作与情感的融合,会很大程度上发展[1]刘英.家庭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6.2.人际关系存在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1)存在问题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有消极的依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以及亲子冲突[[2]付秋瑾.儿童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6~8.];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权威性、不平等性、疏远性、片面性;同伴关系的问题是由于权力不对等造成的潜在竞争和校园欺凌[2]付秋瑾.儿童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6~8.[3]张方雪.少年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建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8):30~34.(2)产生原因学者大多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入手来探究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在个人因素方面:个体性别、生理表现、人格特质、学习表现与成就感、社会行为均影响人际关系[[4]阎兰.自我肯定训练对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效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16~17.[4]阎兰.自我肯定训练对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效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16~17.[5]于明月.LEARN: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五部曲[J].江苏教育,2018.95:50~52.在家庭因素方面:父母的管教态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响人际关系。在教师因素方面:教师存在个人的偏好和教育观念的偏差。在学校因素方面:学校教育缺乏正面引导和人际交往的训练。在社会因素方面:应试教育使得家长和教师忽视培养学生学会共处的能力。(3)改善人际关系的措施针对改善人际关系的措施,相对应地可分为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在个人层面:主张学生学会倾听、掌握亲社会行为、发展认知、完善人格。在家庭层面: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层面:亲近学生,建立师生良好沟通,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共处的能力。在学校层面:创设环境、学科渗透、树立榜样;开展人际关系训练,完善心理健康督导;建构和谐校园环境,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社会层面:营造良好文明的社会氛围。二、调查结果(一)校园欺凌、人际关系的现状1.校园欺凌中各人数统计情况表1各类人数统计表没经历校园欺凌者被欺凌者欺凌者被欺凌兼欺凌者合计人数/人30084109385百分比77.9%21.8%2.6%2.3%根据校园欺凌问卷回收结果来看,大多人都未曾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事件(77.9%),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其中可能还存在着目睹过校园欺凌的人,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被欺凌者为21.8%,欺凌者为2.6%,根据这一数据可猜测,欺凌者只是个别,但他们往往会欺凌多个对象。在欺凌者中发现还存在9名被欺凌者,可见某一个体在校园欺凌上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表2被欺凌者的不同次数统计表一、两次几次每周一次每周数次合计人数/人64172184百分比76.2%20.2%2.4%1.2%100%被欺凌者被欺凌次数大多按次计,但还是存在3.6%的学生受到了周期性的欺凌,是典型的校园欺凌,教育工作者应做好有关抵制校园欺凌的宣传活动,使欺凌者知道不能欺凌,不敢欺凌,使受到一次欺凌的学生知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辞来保护自己,向校园欺凌说不!只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行为,才能减少校园欺凌对学生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大费周章地改正学生的不良言行举止。2.校园欺凌发生方式表3被欺凌者的被欺凌方式统计表人数/人百分比踢打我3642.9%抢毁我东西3035.7%骂我1922.4%威胁我67.1%起绰号2927.1%不让我参加活动56.0%说我坏话不让别人跟我玩2023.9%在网络上伤害我11.2%其他44.8%校园欺凌发生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又可分为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又可分为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由于欺凌者的样本仅为10人,样本过少,因此以被欺凌者所受欺凌方式来分析。身体欺凌占77.7%,言语欺凌占63.6%,关系欺凌占29.5%,网络欺凌占1.2%,其他4.7%,可见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方式仍以直接欺凌为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是非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动手或动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进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3.校园欺凌发生地点表4被欺凌者的被欺凌地点统计表人数/人百分比走廊或大厅3845.2%操场上1214.3%教室5262.0%厕所22.4%校园外1113.1%其他67.1%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地点的比例按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室、走廊或大厅、操场、校园外、其他、厕所。小学生主要课外活动的场所是教室、走廊或大厅,可见小学生并不会特地寻找隐蔽的场所,如厕所,来进行欺凌行为。这可跟欺凌方式连起来解释,小学生大多采取直接欺凌的方式,因此欺凌行为大多发生在主要活动场所。4.校园欺凌发生后被旁观者、欺凌者、教师、家长态度表5旁观者态度统计表人数/人百分比从来不制止1821.4%有时制止4250%经常制止2226.2%总是制止22.4%其他84100%当目睹校园欺凌行为发生时,旁观者若是不出面制止或是寻求外界帮助,实际上是成为了欺凌者的“帮凶”,他们虽然没有义务出面制止,但从道德层面上,想办法阻止校园欺凌行为仍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需要旁观者的勇气、正义和机智,家长和教师应努力培养孩子形成以上品质。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无非是旁观者总是能够制止校园欺凌行为,这其实不仅是为了被欺凌者和欺凌者的未来,同样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未来。表6被欺凌者态度统计表告诉过没告诉是否告诉老师54.8%45.2%%是否告诉父母78.6%21.4%是否告诉同学60.7%39.3%在遭受校园欺凌行为后,被欺凌者大多会告诉父母、其次才是同学和老师。告诉老师的比例相对于告诉父母、同学的比例要低,这应当引起教师们的警惕,思考为何学生不愿意来寻求自己的帮助。实际上,在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工作中,教师应作出相对于父母和同学来说更大的努力和贡献。表7家长和教师知道欺凌行为后态度统计表批评过没批评老师态度90%10%家长态度90%10%在知道孩子欺凌他人的行为后,90%的教师和父母都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应当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但还有少部分教师和父母即使在知道孩子的问题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会默许孩子的行为,在他通过欺凌行为达到所想要的目的后,这会使他的不当行为得到强化。5.小学生人际关系表8小学生人际关系情况统计表类别MSD同伴关系2.80.65亲子关系3.50.51师生关系2.80.66调查发现,小学生亲子关系较为亲密(最高分为4),其次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人际关系都较良好。可见,小学生较愿意亲近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独立性还处于发展阶段,较为依赖父母,尊敬老师,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期望能成为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该特性,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共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与他人共处的能力。(二)校园欺凌、人际关系的分析1.性别、学段、家庭结构与被欺凌的差异性分析表9被欺凌情况差异比较表类别NMSDtsig性别男2221.30.6320.6460.519女1631.260.540学段三年级2451.330.6332.136*0.033高年级(四-六年级)1001.200.512在受到欺凌行为上,从性别、学段方面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学段在受到欺凌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年级的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受到的校园欺凌更多,校园欺凌出现低龄化的现象。教师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关注和教育。2.小学生人际关系与校园欺凌相关性分析表10小学生人际关系与校园欺凌相关分析表被欺凌欺凌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被欺凌1欺凌0.17**1同伴关系-0.015-0.0271亲子关系-0.24**-0.191**0.327**1师生关系-0.254**0.4720.327**0.472**1注:**指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线性相关。根据相关分析的统计发现,被欺凌行为与欺凌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被欺凌行为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呈显著负相关(p<0.01);欺凌行为与亲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p<0.01)。三、结果分析(一)差异性分析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被欺凌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张连云[[1]张连云.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1):91~95.](2019)和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2]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6.(26):1178~1181.](2018)等人的研究不同,他们或用卡方检验或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1]张连云.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1):91~95.[2]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6.(26):1178~1181.[3]张芳.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六所小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19~21.往年的研究指出男生更容易陷入校园欺凌的事件中,原因主要有:1.在生理因素的影响下,小学高年级中的男生相比较女生更喜欢具有攻击性的玩具,如手枪、水弹;更喜爱观看带有暴力倾向的视频短片,如拳击;更喜欢相互追逐打闹的娱乐方式,但又往往不能把握好尺度,容易造成人际间的摩擦冲突,若没有得到较好的调解,矛盾升级,进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2.在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下,男生的形象大多是英勇刚强的,女生则往往是以柔弱娇小的形象出现,男性在以暴力制服恶势力时往往得到好的舆论。由于高年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善于乐于去模仿他们喜爱角色的行为表现,使得他们更易习得攻击性的行为。3.在道德认知、判断水平方面,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大多处于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阶段,由他律向自律过渡,需要接受老师、家长的正面正确的教育,对于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会认为获得周围的人肯定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若是未被告知不能对同学使用暴力,他们可能会模仿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这种不合理行为,显而易见,这一行为同样不利于同伴间交往,反而更容易产生欺凌行为。但通过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4]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1):[4]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1):76~80.2.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被欺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张连云(2019)和张芳(2017)的研究均表明:小学阶段被欺凌行为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同样不一致。但张帅[[1]张帅.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44~45.](2018)的研究表明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在被欺凌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根据过去的研究表示,如郑茹等大部分学者均得出校园欺凌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1]张帅.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44~45.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业压力逐渐变大,且开始向青春期发展,3-6的学生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感慢慢减少,不断走向独立,同伴间的关系往往是以功利性的目的所联系,当出现功利上的冲突矛盾时,尤其学生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并不很好,不愿向他们吐露心声、寻求办法时,学生就会尝试通过自己的力量独立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了校园欺凌的发生。(二)相关性分析1.同伴关系与校园欺凌行为呈不相关在张芳(2017)的研究中表明,同伴关系与校园欺凌存在显著性相关,认为同伴个数越多,越不会欺凌他人或被欺凌。但她将同伴个数的多少直接等同于同伴关系的好坏,是不够科学的。在研究中学校园欺凌与同伴关系的联系的多数结果,都表示同伴关系与中学校园欺凌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存在好朋友因为利益冲突或认知不当等原因变成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关系。根据塞尔曼和威廉达蒙的友谊发展的阶段理论,3-6年级的学生之间的友谊正处于双向帮助阶段或者基于信任的亲密的共享阶段,低年级的学生间不一定能够共同承担困难挫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较高年级的学生间的友谊存在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同伴之间一旦出现背叛者,他们间的友谊往往较难以修复。因此,低年级的学生在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后,但在发生自己被欺凌的情况时,其他的同伴未必能主动来制止,所以即使有好的同伴关系也无法避免因自己个人原因而招致被欺凌,同时低年级同学在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时,由于同伴的选择往往出于有同样的兴趣,当一个同学有了欺凌他人的行为还给同伴带来的利益上的好处等,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还在不断发展中,出于维持较好的同伴关系的需要,其他同伴大多不会制止,反而会有在旁帮助或叫好。那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友谊存在明显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可能会对大家都不喜欢的人进行排斥行为,甚至产生欺凌行为。可见,同伴关系的好的同学也会成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2.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凌辉[[1]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6.(26):1178~1181.](2018)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仍是孩子们重要的依靠,当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够使得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独立的人格,产生一定的同理心和移情的能力,[1]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6.(26):1178~1181.四、改善建议从相关分析中得知,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欺凌行为和被欺凌行为都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预防校园欺凌行为来说至关重要。(一)亲子关系1.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应当使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是每个家人能够无忧做自己,能够得到安慰、支持和力量的地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家长应学会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工作中的烦恼、焦虑向家人发泄,少出现抱怨、暴躁、冷漠等不良行为;其次家庭成员们应相互理解、体谅。当出现亲子矛盾时,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应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去解决问题,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水平,进而改善亲子关系,维持家庭的温馨氛围;最后,家长应给与孩子足够的爱、信任、尊重、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使他们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的第一步。2.树立正确健康的教育观念教育,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中国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中不乏有一些“虎妈”、“狼爸”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世界和真实的想法。当今教育界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作为家长,多跟孩子进行真实有效的谈心,了解孩子对于学习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学习,陪伴孩子共同学习,而不要总做玩着手机且督促孩子努力做题的父母,父母更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去模仿父母身上优良的学习态度和品质。3.发挥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在构建社会、校园、家庭的三方合力,形成的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体系[[1]贾晓波.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4-6.[1]贾晓波.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4-6.(二)师生关系1.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以交往互动、开放生存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是教育生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是课程的“伴奏者”;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独特的存在发展潜力的个体。与时俱进,更新陈旧的观念,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才能用科学合理的观念去指导教育行为,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2.增强人际间情感交流师生关系不仅是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更是人与人间的关系。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尊重关怀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从而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对话,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3.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和教师威信教师要注意管理塑造良好的形象,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是赢得学生尊重、信任的重要因素。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的形象,能够使学生愿意主动接近老师,发展师生关系;树立威信,公正公平地处理教育教学当中的偶尔事件,能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也有利于形成正常的师生关系。结语首先,是对小学生校园欺凌和人际关系现在的结论:小学生中被卷入校园欺凌的有22.1%人,其中大多(76.2%)是经历过一、两次的欺凌,但还存在23.8%的学生正在遭受典型的校园欺凌,这实在是令人感到痛心,也说明了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是十分迫切的。小学校园欺凌以直接欺凌中的身体欺凌为主要形式,发生的地点主要在教室、走廊或大厅上。只有21.4%的旁观者在看到校园欺凌后是从来不制止的。在遭受校园欺凌行为后,被欺凌者大多会告诉父母、其次才是同学和老师。在知道孩子欺凌他人的行为后,90%的教师和父母都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此外,小学生的亲子关系最好。其次,是利用SPSS软件进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性别在被欺凌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段在被欺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关系与校园欺凌不存在显著相关;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与校园欺凌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提出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建议,来期盼能够有效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发生。参考文献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乔东平,文娜.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干预[J].社会建设,2018,5(03).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1).常进锋,刘烁梅,虎军.甘肃省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9).杨华.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6).陈肖宵,苟枭.从《论语》探析中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文化根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刘英.家庭教育方式和小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付秋瑾.儿童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张方雪.少年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建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8).阎兰.自我肯定训练对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效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于明月.LEARN: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五部曲[J].江苏教育,2018.张连云.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1).凌辉,李光程,张建人,皮丹丹,黎任水.小学生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6.(26).张芳.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六所小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张帅.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贾晓波.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刘瑞.社会学视域下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王柳.乡镇初级中学的校园欺凌现状分析——以江苏省S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5).魏森.校园欺凌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以郑州市某两所初中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张依婷.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罗娜.国内近5年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24起案例的实证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杨雪锦.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以S中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7.梁兰.小学校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人格特征及对教育的启示[D].天水师范学院,2019.杨巧洋.中学校园欺凌行为之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张檬.中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贾劲婷.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致谢白驹过隙,转眼本科四年将以毕业论文的完成划上完整的句号,在这里要感谢所以帮助过我的人。首先,要感谢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陈秋苹老师。感谢陈老师不惧旅途的劳累和身体的不适,对我的论文选题和修改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更加严谨,学会思考。同时,陈老师她平易近人、待人亲和,印象中的她总是面带微笑,面对学生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很幸运遇到这一位优秀的指导老师!其次,要感谢所有教导过的老师,是老师们的孜孜不倦、悉心教导,才使我了解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各方面。在面临学习上的问题时,老师们总能及时回答,给予最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最后,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当生活或学习上受挫时,她们总会安慰鼓励我,跟她们共同成长进步,我感到十分愉快和幸福。附录小学生校园欺凌及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