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1.gif)
![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2.gif)
![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3.gif)
![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4.gif)
![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806b3c157996fa52e7f0c1ba75879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太炎《诸子略说》论道、法、墨、名之家
1935年秋,张太炎(1869-1936)在苏州成立了“张氏汉学研讨会”和“以研究固有文化为目标,培养学术人才”(张氏汉学研讨会介绍)。章、黄弟子潘重规先生在《国学略说跋》中回忆说:“余杭章先生晚岁讲学苏州,四方从学者云集。……其间诠论国学最著系统者,有《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略说》、《文学略说》五种。”章门弟子将这五种“略说”合编为一书,名为《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又名《国学略说》。该书由于是国学大师晚年所讲,内容丰富且语言通俗,较之古奥的《国故论衡》影响更大。太炎在讲《诸子略说》时,有借学术以论政治之处,这方面至今尚未有人论及,故值得提出来作一探讨。一《诸子略说》讲于1935年底至1936年初。九一八事变后,太炎对当时汪精卫的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的表现极为愤慨。1931年12月7日《致马宗霍书》说:“东事起后,当局已不能禁人言论,而老子终无一言者,盖拥蒋非本心所愿,倒蒋非事势所宜,促蒋出兵,必不见听,是以默尔而息也。逮今拟划锦州为中立区域,则放弃东三省之志已决。学生群呼打倒卖国政府,亦奚足怪?但闻北来诸生,复垂意于粤人夫己氏者,斯可谓暗甚也。陈友仁之东行,所谈何事,见诸东国报纸,无可揜饰。然则校论宁、粤两方,宁方则秦会之,粤方则石敬瑭也。秦固屈伏于敌,石则创意卖国者,去秦求石,其愚缪亦太甚矣。”他把蒋介石比作南宋时对金国屈辱求和的秦桧,而把汪精卫(“粤人夫己氏”)比作后唐时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而自称“儿皇帝”的石敬瑭。他认定汪是“创意卖国者”,所以根本不指望他抗日,对蒋虽因积恨甚深而不愿拥护,但在国难当头时,却认为“倒蒋非事势所宜”,寄希望于蒋转变态度,抗日救国。所以他认为“北来诸生”寄希望于汪(“去秦求石”),“其愚缪亦太甚矣”。12月28日《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亦称:“以今日外患之发耑言之,蒋固有罪,究非如粤方之创意卖国者。譬之蒋为秦桧,粤则石敬瑭也。阎、冯诸君尚欲南来与会,若偏袒粤方,则是记私恨而忘公论矣。吾之于人,心无适莫,平日恶蒋殊甚,及外患猝起,则谓蒋之视粤,情罪犹有轻重。惜乎阎、冯不得闻吾言也。”1932年以后,蒋、汪联合执政,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蒋主军事,一心“剿共”,汪主内政外交,对日屈辱求和。面对山河日非,章太炎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或与其他社会名流发表宣言、通电,或发表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奔走呼号,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提倡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利用自己社会名流身份的影响力为救亡尽力。此间他多次讲国学,也是为了救亡。1932年月10月6日《致马宗霍书》说:“仆老,不及见河清,唯有惇诲学人,保国学于一线而已。”因为太炎确信,国学不亡,民族终不会亡。1935年6月19日《与王宏先书二》说:“迩来讲学,仍自竭力,非曰好为迂阔,自靖自献,舍此莫由。吾辈本无权藉,幸无以陆秀夫见诮也。”太炎说他尽力讲学希望不要被讥笑为陆秀夫,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已处于危难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讲学与救亡有关。1935年11月国民党五全大会前后,蒋介石觉得“安内”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对日寇态度有所改变,开始考虑“攘外”问题,而汪精卫的媚日倾向备受国人指责,也受到国民党元老如蔡元培、吴稚晖、于右任等人的责难。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章太炎先前对蒋、汪的研判。尽管如此,汪精卫在党内的位置并未动摇。1935年12月2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结果仍是蒋、汪两巨头分享领导权(因为胡汉民未回国就职)。这显然是太炎不希望看到的。不过,蒋介石对日态度的转变,让太炎看到了一线希望。在“大举作战,闻中枢亦渐有经画”(章太炎《致冯玉祥》语)的情况下,太炎于1936年1月29日写信给冯玉祥,为抗日献策,并希望冯将他的信转给蒋介石。信尾说:“介公于我,亦无甚猜疑,常虑其以迂儒视我,故不欲誙进,而以此质之于兄,能为转达则上也,如不能亦遂已矣。”从信的内容看,这封信实际上是写给蒋介石看的。冯将此信代为转达后,蒋介石给太炎写了一封信,“属以共信济艰之义劝诱国人”。太炎于1936年6月4日(去世前十天)拖着病躯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回信,陈述抗战策略。他在信尾写道:“若夫开诚布公,以悬群众,使将相之视枢府,犹手足之扞头目,转移之妙,自在庙堂。此非草野所能与,而固不能不殷殷期望者也。”太炎希望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开诚布公,凝心聚力,以抗日救国。二下面将结合以上背景来探讨《诸子略说》中所含有的政论色彩,以道家、法家、墨家、名家为例。关于道家老子,太炎说:“《老子》书八十一章,或论政治,或出政治之外,前后似无系统。”在谈老子论政治之语时,则突出老子讲专制、讲“南面术”。他说:“老子论政,不出‘因’字,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也。严几道(复)附会其说,以为老子倡民主政治。以余观之,老子亦有极端专制语。其云‘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非极端专制而何?凡尚论古人,必审其时世。老子生春秋之世,其时政权操于贵族,不但民主政治未易言,即专制政治亦未易言。故其书有民主语,亦有专制语。即孔子亦然。在贵族用事之世,唯恐国君之不能专制耳。国君苟能专制,其必有愈于世卿专政之局,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167-168页)“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见《老子》第三十六章。太炎将这两句从五千言中拎出来,并解释为老子生春秋世卿执政之世,希望国君能够极端专制。此解颇为新鲜,与韩非、河上公、王弼等人的解释都不同,是值得玩味的。他其实是在影射现实。“贵族”、“世卿”是影射汪精卫,“国君”是影射蒋介石。太炎心目中显然是认同蒋为孙中山的正统继承人,汪只是“世卿贵族”。“在贵族用事之世,唯恐国君之不能专制耳。国君苟能专制,其必有愈于世卿专政之局”这几句话流露出太炎对汪精卫执政亲日卖国的忧虑,希望蒋介石大权独揽,实行专制独裁。太炎接着说:“余谓老子譬之大医,医方众品并列,指事施用,都可疗病。五千言所包亦广矣,得其一术,即可以君人南面矣。”(第168页)解决社会问题的许多良方,《老子》五千言中都有,得其一术,就可以统治国家。随后太炎大谈汉文帝如何会运用老子之术。他说:“汉文帝真得老子之术者,故太史公既称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又称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盖文帝貌为玄默躬化,其实最擅权制。观夫平、勃诛诸吕,使使迎文帝。文帝入,即夕拜宋卫为将军,领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其收揽兵权,如此其急也。其后贾谊陈《治安策》,主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依其议,分封诸王子为列侯。吴太子入见,侍皇太子饮博,皇太子引博局提杀之。吴王怨望不朝,而文帝赐之几杖,盖自度能制之也。且崩时,诫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盖知崩后,吴楚之必反也。盖文帝以老、庄、申、韩之术合而为一,故能及此。”(第168页)这段话主要是称赞汉文帝善用老、庄、申、韩之术,将文臣武将、地方王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与其说是讲给学生听的,不如说是讲给蒋介石听的。他是希望蒋能效法汉文帝,运用权谋将文臣武将、地方军阀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国难当头形势下的需要。太炎又说:“然谓周云成康,汉言文景,则又未然。成康之世,诸侯宗周。文帝之世,诸侯王已有谋反者。非用权谋,乌足以制之?知人论世,不可同年而语矣。”(第168页)“文帝之世”是影射孙中山之后的蒋介石时代。正像“文帝之世,诸侯王已有谋反者”一样,蒋介石时代国民党也并非都拥戴蒋(“福建事变”就是一例)。在蒋的时代就需要运用权谋来控制局面。太炎又将汉文帝与宋仁宗作比较。他说:“后人往往以宋仁宗拟文帝,由今观之,仁宗不如文帝远甚。虽仁厚相似,而政术非所及也。仁宗时无吴王叛逆之事。又文帝之于匈奴与仁宗之于辽、西夏不同。仁宗一让之后即议和纳币,无法应付。文帝则否,目前虽似让步,却能养精蓄锐,以备大举征讨,故后世有武帝之功。”(第168页)这段话暗示:在对待日寇问题上,蒋介石应效法汉文帝“目前虽似让步,却能养精蓄锐,以备大举征讨”,不可学宋仁宗“一让之后即议和纳币,无法应付”。太炎又说:“历来承平之世,儒家之术,足以守成。戡乱之时,即须道家,以儒家权谋不足也。……盖拨乱反正非用权谋不可,老子之真实本领在此。”(第169页)这段话道出了太炎讲《老子》,不谈自然、守弱、寡欲、不争、抱朴、致虚守静,不谈老子的辩证思维,而侈谈权术的原因,他就是希望蒋介石能够运用《老子》的权谋来“戡乱”。关于法家,太炎说:“《艺文志》称‘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余谓此语仅及其半。法家有两派:一派以法为主,商鞅是也;一派以术为主,申不害、慎到是也。惟韩非兼擅两者,而亦偏重于术。出于理官者,任法一派则然,而非所可语于任术一流。……商鞅不务术,刻意任法,真所谓出于理官者(注略)。其馀申不害、慎到,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不纯以法为主。韩非作《解老》、《喻老》,亦法与术兼用者也。太史公以老、庄、申、韩同传,而商君别为之传,最为卓识。大概用法而不用术者,能制百姓小吏之奸,而不能制大臣之擅权,商鞅所短即在于是。主术者用意最深,其原出于道家,与出于理官者绝异。”(第187页)太炎将法家分为任法派和任术派,并认为任法派出于理官,与出于道家的任术派相比,其缺点是“能制百姓小吏之奸,而不能制大臣之擅权”,其中蕴涵的一褒一贬,是不难读出的。这与前文他大谈老子的权术是一致的。“春秋时世卿执政,国君往往屈服。反对世卿者,辛伯谏周桓公云:‘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左传》桓公十八年)辛伯者,辛甲之后,是道家渐变而为法家矣。管子亦由道家而入法家。《法法》篇(虽云‘法法’,其实仍是术也。)谓:‘人君之势,能杀人、生人、富人、贫人、贵人、贱人。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夺;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夺。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其惧大权之旁落如此。《老子》则云:‘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语虽简单,实最扼要。盖老子乃道家、法家之枢转矣。”(第187-188页)这段话进一步强调法家任术派与道家老子的亲近关系,旨在突出其权谋特征。其中,辛伯谏周桓公之语“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也正是太炎想谏蒋介石之语,他对蒋、汪分享领导权深感忧虑,希望蒋大权独揽。其中所引《管子》和《老子》语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政见。“其后慎到论‘势’(见《韩非子·难势》),申不害亦言‘术’。势即权也,重权即不得不重术,术所以保其权者也。至韩非,渐以法与术并论,然仍重术。《奸劫弑臣篇》所论,仅防大臣之篡夺,而不忧百姓之不从令,其意与商鞅不同。夫大臣者,法在其手,徒法不足以为防,必辅之以术,此其所以重术也。《春秋》讥世卿(三传相同,《左传》曰:‘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亦相同。春秋之后,大臣篡弑者多。故其时论政治者,多主专制。主专制者,非徒法家为然,管子、老子皆然,即儒家亦未尝不然。盖贵族用事,最易篡夺,君不专制,则臣必擅主。”(第188页)这段话说春秋之后论政治者多主专制,因为“贵族用事,最易篡夺,君不专制,则臣必擅主”,其中所蕴含的讽谏之意也是不难体会出的。以上太炎讲老子、法家的政治思想都突出其主张专制、权术、反对世卿执政的特点,如果从学术的角度看,这种讲法是很片面的,他之所以要这样讲,意在借古讽今,旨在希望蒋介石能大权独揽。不过他鼓吹专制独裁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误认为专制是太炎的政治理想。太炎说:“有国者欲永免篡弑之祸,恐事势有所不能。日本侈言天皇万世一系,然试问大将军用事时,天皇之权何在?假令大将军不自取其咎,即可取天皇而代之,安见所谓万世一系耶?辛伯忧两政耦国,《公羊》讥世卿擅主,即如其说,遏绝祸乱之本,亦岂是久安长治之道?老子以为不尚贤则不争,然曹操、司马懿、刘裕有大勋劳于王室,终于篡夺,固为尚贤之过。若王莽无功,起自外戚,亦竟篡汉,不尚贤亦何救于争哉!若民主政体,选贤与能,即尚贤之谓。尚贤而争,宜矣。是故论政治者,无论法家、术家,要是苟安一时之计,断无一成不变之法。至于绝圣弃知,又不能见之实事。是故政治比于医药,医家处方不过使人苟活一时,不能使人永免于死亡也。”(第192页)这段话暗示:他希望蒋介石运用道家、法家之术实行专制独裁,只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开的一剂药方,“选贤与(举)能”的民主政体才是他的政治理想。关于墨家,太炎首先对墨子学说作了总体分析:“墨子之学,以兼爱、尚同为本。兼爱、尚同,则不得不尚贤。至于节用,其旨专在俭约,则所以达兼爱之路也。节葬、非乐,皆由节用来。要之,皆尚俭之法耳。明鬼之道,自古有之,墨子传之,以为神道设教之助,亦有所不得已。”(第181页)太炎认为墨子学说以兼爱、尚同为本,实际上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而不是兼爱、尚同。尚同与尚贤、非攻、天志、节用、明鬼等是同一层次,都是保障兼爱的政治主张得以实施的办法。这基本上是学界共识,无需多言。作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也并非不明此理,他把“尚同”提升为墨子的根本主张,目的是要凸显其重要性,借以表达政见。他的“尚同”与墨子的“尚同”有异。墨子的“尚同”是说自下而上一级服从一级,直到国君服从天子,而天子又要服从于天,执行天的意志(天志)———“兼爱天下之人”。而太炎的“尚同”要与上文提及的他希望蒋介石大权独揽实行专制独裁结合起来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政见是:自下而上一级服从一级,最终服从蒋介石,听从蒋介石的指挥。另外,太炎早期在《訄书·儒墨》中对孟子斥墨子“兼爱”为“无父”有批评之意,并为墨子作了申辩,而在《诸子略说》中他的态度有根本改变。他说:“夫兼爱之道,乃人君所有事,墨子无其位而有其行,故孟子斥为无父。汪容甫谓孟子厚诬墨子,实非知言。”(第181页)他转而认为孟子斥墨子兼爱为无父是有道理的,因为“兼爱之道,乃人君所有事”,而“墨子无其位而有其行”。这也有其深意所在。他是希望“人君”蒋介石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应实行“兼爱之道”,以凝聚民族力量抵御日寇。这与前文提及的他贬抑“刻意任法”的商鞅,用意是一致的。关于名家,太炎将其分为循名责实派和诡辩派。他说:“名家最得大体者荀子,次则尹文。尹文之语虽简,绝无诡辩之风。惠施、公孙龙以及《墨子·经上下》皆近诡辩一派,而以公孙龙为最。”又说:“盖尹文是循名责实一派,无荒诞琐屑之病,惟失之泰简,大体不足耳。《荀子·正名》颇得大体。其时惠施、公孙龙辈已出,故取当时诸家之说而破之。惠施、公孙龙二人之术,自来以为一派,其实亦不同。《庄子·天下篇》载惠施之说十条,其他辩者之说二十二条。今观惠施之说,尚少诡辩,与其他辩者之说卵有毛、鸡三足者不同。盖公孙龙辈未服官政,故得以诡辩欺人。”“要而论之,尹文简单,而不玄远。惠施玄远,尚非诡辩。《墨经》上、下以及公孙龙辈,斯纯为诡辩矣。自此辈出,而荀子有《正名》之作。”(第192-197页)以上太炎对名家的论说,褒扬循名责实派,而对诡辩派给予贬斥。他最推崇最讲“循名责实”的荀子,而最讨厌最善诡辩的公孙龙。这与他以前对名家的态度迥异。他1922年在上海讲国学时,对名家诡辩派是持肯定态度的。《国学概论》(1922)说:“名家是治‘正名定分’之学,就是现代的‘论理学’,可算哲学的一部分。尹文子、公孙龙子和庄子所称述的惠子,都是治这种学问的。惠子和公孙龙子主用奇怪的论调,务使人为我所驳倒,就是希腊所谓‘诡辩学派’。《荀子·正名篇》研究‘名学’也很精当。墨子本为宗教家,但《经上》、《经下》二篇,是极好的名学。”此处他并未将名家分为循名责实派和诡辩派,而是笼统地认为“名家是治‘正名定分’之学,就是现代的‘论理学’,可算哲学的一部分”,对尹文、公孙龙、惠施、《墨经》和荀子一概加以表彰,并没有厚此薄彼。太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业产业工人劳务合作合同示范
- 鄂尔多斯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兰牧骑引进3名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英德市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 玉溪云南玉溪市司法局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烟台2025年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教育体育局招聘高层次人才17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楚雄云南楚雄元谋县消防救援局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2025年上半年浙江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九家事业单位招聘7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学校课桌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化工用电磁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黄杆皮头铅笔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商业银行的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
- 2024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B卷
- 2025年与商场合作协议样本(5篇)
- 2024年12月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综合试卷(真题及答案)
- 网络与社交媒体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寒假实践特色作业设计模板
- 2024年福建漳州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马晓宏_《法语》_第一册复习(课堂PPT)
- 道路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