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_第1页
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_第2页
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_第3页
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_第4页
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组织系统与欠工资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工资损失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资支付问题。透过现象,究其根由,是涉及市场经济多种因素的复杂性系统问题,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投资主体资金相对稀缺,而建筑市场“僧多粥少”而引发的市场无序竞争问题;二是社会系统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主体普遍缺乏诚信约束,而导致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得不到应有报酬的社会性问题;三是建筑市场有序竞争机制尚未健全,最终表现为各地运用机制宏观调控建筑市场能力相对欠缺的问题。勿庸置疑,社会问题有简单性和复杂性之分。对于简单性问题而言,使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即可,但对于复杂性问题,应该采用系统理论的方法予以解决为要。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看似简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社会系统诸方面的复杂性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若干系统的解决方案,而本研究试图用自组织系统理论予以解决。一、自组织系统理论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目前看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重手”方式,二是“轻触”方式。“重手”方式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但有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且政府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投入成本高,问题得到解决后,反复性或反弹性较强;“轻触”方式尽量避免运用行政手段,而强调运用合理机制予以解决,且政府投入的行政成本较低,社会负面效应少,问题得到解决后反弹性小。实际上,“轻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就是自组织系统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体现。自组织系统理论是196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先生等人创立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在复杂性条件下,系统及系统中各要素由无序态向有序态自组织转化的内在机制。该理论认为当系统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即1)开放性条件,2)非平衡性约束条件,3)非线性相干条件,4)涨落条件,系统将会自组织地由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化。转化的根据在于四个条件有机形成了促使系统内在的自组织演化的整合机制。构建自组织系统的四个必备条件,简要而概括地讲,开放性条件: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必须在信息、能量和物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换,不能有任何限制;非平衡性约束条件:指系统整体和各要素均处于一种非平衡态,其实质是一种压力约束态,它是使系统有序化的动力源;非线性相干条件:指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制衡关系,而非从上到下的线性制约关系;涨落条件:指有助于系统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客观的、随机的机遇和机会,这些涨落(即机会和机遇)只垂青于同时具备上述三条件的系统,并使系统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有序态。因此,运用自组织系统理论解决社会复杂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上述四个条件。换言之,只要条件具备,系统内在机制就能得以形成,并导致系统自组织地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借鉴该理论,针对类似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社会性现实问题,用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政府积极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就能够形成缓解矛盾压力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机制,并获得宏观调控市场有序化发展的“抓手”。本研究就是基于自组织系统理论,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系统化分析的必要性本研究针对支付民工工资问题,拟从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建立自组织系统必备的基本条件,在条件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内在机制,从而促使系统各要素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自组织转化,以求得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一)系统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所指系统为:支付民工工资系统。系统的主要要素为业主(含政府为投资主体的特殊业主,以下简称为A)、建筑商(以下简称为B)和民工(以下简称为C)三者。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现实性,三者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差异较大,其中A由于供不应求而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B由于相对供过于求而处于相对被动地位;C则由于远供过于求而处于完全被动地位。正因为三者在系统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加之系统缺乏内在的要素间相互制约和来自外在的非平衡压力约束,其结果必然产生系统风险和成本向处于被动地位的要素转移,使市场出现普遍缺乏诚信的无序竞争态。具体而言,就是A要素和B要素存在的资金不足和缺乏诚信等问题所蕴藏的系统风险,将逐一转移到B和C身上,而C所处的完全被动地位,决定了它往往是系统风险的最大承担者,从而产生各地普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系统有序发展必须经过两个有序环节:一是A与B的有效合作,二是B与C的有效合作,而决定这两个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是三方的诚信度。比如说,A诚信(包括资金到位或基本到位的真实性),而B也做到诚信(包括其抗风险资金实力的真实性),那么C就能够得到足额或大部分报酬。所以,该系统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诚信度。在本系统三要素中,由于B处于承前继后的特殊位置,其诚信度的优劣决定了系统出现拖欠工资风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讲,也决定了能否弥补和化解由于A资金不足导致的系统风险。具体而言,在政府确立建筑市场诚信准入制的条件下,若B的垫资能力或资金抗风险能力能够化解A的资金不足,则系统不会出现风险;若A的资金严重不足或超过了B的垫资及抗风险能力,B就不能贸然承接这样的工程,系统风险也就不会形成,从而有效制约了A的不诚信。因此,建立以B为中心的诚信体系,是该系统有序发展的关键。(二)以b为中心的诚信体系的建立根据自组织系统理论,对构建“支付民工工资自组织系统”的四个条件,必须紧紧围绕以B为中心的诚信体系的建立来进行,并极力提升系统各要素的诚信度,形成相关机制,促使系统有序化发展。现分析如下。1.不断深化信息合作建立开放性条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信息交融条件,即系统内各要素的信息要完全交融、沟通,做到信息真实、可靠和有效,这应采用有效的承诺制来建立。具体而言,就是以承诺制为载体,建立市场诚信体系相关信息平台,政府通过权威网站或媒体,发布建立建筑企业诚信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公示业主长期资金缺位的信息;公示不符合诚信标准的建筑企业信息;公示重大在建项目业主及其建筑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公示诚信度较低的企业承接的在建项目及其业主等信息。不断加大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和信息量。二是诚信合作条件,在信息对称、真实和有效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的有效性则以真实意愿的合同制来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政府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示投诉受理电话及其受理部门,加强过程管理的信息服务。通过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和信息量,不断加强过程管理的信息服务,从而使信息在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外界之间充分交融和沟通,促使系统之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选择和合作。化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决策风险,同时有效遏制系统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在于如何来保证系统各要素信息的真实和合作的诚信,这就必须通过后续两个条件来约束。2.社会公开承诺b的支付建立非平衡性约束条件,其目的就是使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承受不诚信带来的压力,不诚信者要付出成本(即要受损);而诚信者要获得更多的机会(即要受益)。从而迫使系统各要素向着诚信度高的方向发展。通过引进事前承诺制,可以建立起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间相互诚信的压力,具体分析如下。A(业主)的承诺。A分为两个主体:政府工程业主(简称A1)和一般业主(简称A2)。A1承诺内容:资金到位或基本到位,按期支付给B;A1承诺的对象:一是对社会公开承诺(包括对B承诺在内),若不履诺,即要产生政府在民众中形象受损;二是对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承诺,如不履诺,产生上级不信任受损。使A1对其不诚信而付出成本。A2的承诺内容与A1相同。承诺的对象则主要是B,若不履诺,B可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以A2的信誉受损为代价,增大其销售成本。B(建筑商)的承诺。B承诺的对象分别为:A(业主)、C(民工)、Bn(与其竞争的同行)和D(政府主管部门)。B对A的承诺:内容为质量和工期,若不履诺,市场竞争力受损。B对C的承诺:内容为按期支付工资,若不履诺,市场准入资格受损(关于市场准入资格,后面将详细讨论)。B对Bn的承诺:内容为公平竞争及行业道德(即不采用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若不履诺,行业声誉受损。B对D的承诺:内容为环保、安全等文明施工等,若不履诺,社会形象受损,并依法接受制裁。至于C的承诺,由于其存在本系统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故暂不作为重点讨论。以上各类承诺,均采用事前承诺制的形式,即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完成,以求形成系统内各要素诚信压力,约束各要素可能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但形成了诚信压力后,并不能完全保证系统各要素做到诚信履诺,必须引进各要素相互制约,系统与外界相互制约的条件,使履行承诺的过程顺利进行。3.管理部门的投诉和反馈为保证系统各要素履行承诺顺利进行,必须以承诺制为载体,构建起建筑商诚信指标体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投诉和反馈体系;业主资金长期缺位工程进入拍卖程序体系;政府部门对践诺单位警示、公示、建议书体系。从而构建系统各要素间、系统与外界间相互制约、制衡的非线性相干条件,促使市场有序发展。(1)b的准入标准以B对A、C、Bn和D等四者的承诺是否实现为目标,构建建筑商诚信指标体系,并以此指标体系的量化结果为阈值(阈即门坎之意),合理建立B进入建筑市场的诚信准入制。具体分析如下:设诚信指标体系总值为100,B对C承诺的权重为60%,B对A承诺的权重为15%,B对Bn承诺的权重为10%,B对D承诺的权重为15%,四项指标的监管者分别为:劳动局、质检站、建委和环保等部门,如下所示:B⎧⎩⎨⎪⎪⎪⎪⎪⎪⎪⎪A(质量、⌶期)——质检站(15%)C(按期支付⌶资)——劳动局(60%)Bn(行业道德)——建委和行业协会(10%)D(环保、文明施⌶)——建委和环保等部门(15%)B{A(质量、⌶期)——质检站(15%)C(按期支付⌶资)——劳动局(60%)Bn(行业道德)——建委和行业协会(10%)D(环保、文明施⌶)——建委和环保等部门(15%)例如:B只支付了C40%的工资(即拖欠了60%),经C投诉,劳动局调查属实,则B这项指标为24,如其它三项无投诉,那么将B的四项指标进行加合便可得出B一个量化的诚信度指标为64。这个64的指标则是B的诚信度阈值(简称为R)。以R为基础,便可建立起B进入市场的准入标准。假设准入标准为70,则可设立准入规则,如下所示:R>70市场准入;60<R<70提出警示,限期整改,有条件市场准入;R<60限制准入(如两年之内),或建议业主慎重予以选择,甚至建议业主不予选择。这样,R值愈高的企业,获得工程项目的机会愈多,回报愈大;R值低的企业失去机遇,从而使B为获得较高的R值,珍惜其诚信度,让B感到失去诚信将付出更大的代价。(2)建立投诉反馈体系对市场中所有的B进行阈值评定,政府各主管部门将会支付巨大的行政成本(人力和物力),实际上这种全面评定既无必要也做不到,只需建立起系统要素间及系统与外界间投诉反馈体系,便可得以解决。对系统要素阈值评定基本原则是:投诉才受理原则,若无投诉,便可认定其阈值达到市场准入标准。从系统中及系统与外界关系同B承诺的指标体系出发,应建立起四个投诉反馈体系:C对B的投诉,受理者为劳动局;Bn对B的投诉,受理者为行业协会;D对B的投拆,受理者为环保、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A对B的投诉,受理者为质检站。投诉受理之后,经调查属实便可给出单项成信指标。(3)加强社会监督政府主管部门以B的阈值为标准,将不诚信践诺而阈值低的企业,通过三种手段加以调控。一是对其警示,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在政府相关网站或媒体公示阈值低的企业名单;三是在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工期长、社会影响大)的招标过程中,政府参与投标企业名单审核,对阈值差的企业,提出慎重选择或不予选择的建议,供业主参考。根据B对A投拆反馈(资金严重不足或严重拖欠工程款),经主管部门调查属实,政府建立起A不良诚信记录文档,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政府可建立起B不良诚信记录的文档管理制度,通过网上或媒体公示形式,接受社会及媒体监督,加强过程管理,将系统的矛盾和风险化解在过程中,而不是事后来解决。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A选择阈值低的B承接的在建项目,公示其A和B的基本情况,以引起A、B主管部门的关注,加强过程管理,预防风险。(4)加强监督,化解系统风险上述三个体系,重点在于提升B要素的诚信度,使B为了获得较高阈值而不敢轻易承接A因资金缺位而开工的工程,这样便使资金严重缺位的工程难以进入场。但现实中,往往出现由于B抗风险资金实力较强,愿意以垫资形式承担A资金暂时不到位的工程。为防止A长期资金缺位,而造成B和C承担系统风险。政府应当规定:当B的垫资已超过A与B合同约定数目,而A的资金仍不能到位或A故意拖欠工程款,B可向有关部门投诉并有权申请停工,经调查属实,应予以保护和支持。同时对缺乏资金诚信的业主,政府应限制其后续工程的立项,加大处罚力度,以此强化A的诚信度,化解系统风险。以上前三个体系的建立,制约了B的不诚信,使其不得不向诚信度高的方向运动,后一个体系,制约了A的不诚信,使其不得不提升诚信度。四个体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系统内各要素及系统与外界间相互制衡的非线性相干条件。4.市场新的游戏规则未被市场带来了涨落在系统开放性条件、非平衡性约束条件、非线性相干条件具备的基础上,系统将会产生新的一轮的机会和机遇(即自组织理论中称之为的涨落)。对建筑市场而言,就是以诚信为核心的公平竞争新平台,并建立了围绕诚信所形成的市场新的游戏规则。然而这种涨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未被市场主体接受和实践的涨落。在这种新的涨落条件下,系统通过内在机制的作用,加之政府积极引导,建筑市场必然出现部分诚信好(即阈值高)的企业,在新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回报,而部分诚信不佳的企业将会丧失更多的机会,这样一种“马太”效应促使企业向阈值高的方向努力,客观上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诚信度。当市场中50%以上的企业均按照诚信体系所要求的内容运作时,实际上系统新一轮的涨落已经被放大,推动建筑市场公平竞争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有序态。(三)诚信系统从“轻人管”到是“市场的引“支付农民工工资系统”四个条件的构建,客观上形成了使系统朝着有序化发展的两个内在机制,即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机制、风险与回报相统一的机制。开放性条件的建立,使系统内各类相关信息得到真实、可靠、有效地交换,这为系统要素间诚信合作打下了基础,无此条件,合作难以持久。非平衡性约束条件的建立,使系统内各要素均受到诚信压力,改变其原有的不平等地位,形成在诚信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平台。非线性相干条件的建立,使系统内各要素以诚信为本,相互制约,反馈调节,修补偏差,降低系统风险,形成系统面对各类风险,自我应对的能力。涨落条件的建立,使机会和机遇向诚信好的企业倾斜,优胜劣汰,让诚信好的企业获得长期而持久的回报。可见,系统四个条件的建立,使系统有序发展的两个内在机制得以有机整合和形成,逐步完成系统从无序态到有序态的自组织过程。与此同时,政府对诚信阈值的调控和弹性把握,可间接调控两大机制作用大小和强弱,实现对整个市场的宏观调控。诚信阈值的产生,使政府按市场规律进行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个“抓手”,通过这个“抓手”,政府主管部门便可依据市场中出现的不同矛盾,而灵活调整诚信度体系的内容及指标权重,以化解市场主要矛盾,如社会出现拖欠农民工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