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生态宜居需要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治理有效需要农民具备法制观念、掌握法律常识。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游客云集,因为这里拥有数十座风格各异的非遗工作坊,聚集着上百位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明月村迅速脱贫,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成为度假胜地。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流行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活动……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摘自人民日报《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2021.10.04,有删改)材料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服务支撑。提高教育水平。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和人才,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校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探索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广大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持续开展支教行动,逐步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深度推进校地合作,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促进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强化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是充满希望的土地,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一是培养涉农综合型人才。在教育部门指导下,用好专项计划招生政策,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优化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二是引导师生服务乡村。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项目,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向基层下沉。选送一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科技服务团,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培训机制(摘自人民日报《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支撑》2021.09.29,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支撑,这就要求农民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制观念。B.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因此要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C.要想通过文化“铸魂”,应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D.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只有经过产业化开发才能成为农民的致富之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B.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我们消除落后文化观念来巩固。C.当前农村已经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D.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水平,高校只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就能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A.山西省委宣传部委派摄影家张国田打造了“前沟之恋”“禾田小镇”等集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扶贫项目。B.陕西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C.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领军人才,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人才。D.毛城子镇成立了吉林省首家乡镇文联,文联下设二人转、大秧歌、民俗、音乐、诗词、书画摄影6个协会,共有会员1105人。(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假如你是来自农村的在校大学生,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将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服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六岁的夏天罗荣16岁那年我即将初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我知道考上师范不仅可以早几年参加工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中考结束后,我找到了同村做织鞭工的小梅,想去织鞭。父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跟着小梅到了鞭炮厂。小梅把我带到一个高个子女人面前,让我喊桂姨。她向桂姨说了我的情况小梅连忙说:“他可聪明了,如果不是家里困难,他能考到北京上大学。”桂姨笑了织鞭女工们陆陆续续来了,她们盯着我嘻嘻哈哈笑,说我是万花丛中一点绿女工们都很关照我。年长的婶子手把手教我织鞭,一个穿红衣服的姐姐叫我明天戴一双薄手套来,不然用不了几天,把织鞭的要领牢牢记在心中,学着把颗颗散鞭串起来。桂姨过来看了我织的鞭说:“不错,可以留下。”“真的?”我激动地问。半个月后,有人喊父亲到县城做工,早上去,看能不能把散鞭称到家里织。”我结结巴巴地把称散鞭到家织的想法说了,桂姨答应了我。掌灯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蛇皮袋里的散鞭,叮嘱我说好好干,不许任何人带着火星靠近这间猪圈。第二天傍晚,我正在织鞭,前院的二强子来我家玩。二强子在院子里四处张望我不解:“留啥?”“鞭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然要扣下散鞭。”我摇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坑桂姨嘛!”二强子也摇头:“就你实心眼儿,扣下散鞭就省下过年买鞭炮的钱了。”我们这里有个习俗,除夕夜的12点,家家户户要放“一万响”的鞭“出行”,父母将裤腰带紧了又紧,奶奶也竭力忍住不咳嗽二强子的话让我心动了。等他走后,我捧了一把散鞭装到一个黑色袋子里,外面套一个蛇皮袋子。过了一会儿,抓了几颗散线放回织鞭的篮子里,再把袋子藏到我的床空下面。再去交鞭,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地看桂姨称秤。桂姨像往常一样,我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大气也不敢出。桂姨没有发现我的异常,然后叫我把挂鞭搬到仓库里。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搬鞭时手心都汗津津的。连续两次去交鞭,斤两都对得上,只是秤尾压得有点低,跟大家大声说笑,还和桂姨开玩笑:“您把秤看准喽。”一天,我睡得香甜,一巴掌狠狠地扇在我身上。我一骨碌爬起来想骂人,每天早出晚归,我已很长时间没和他照面了。父亲把一个蛇皮袋子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袋子里的鞭炮散了一地“出息了?会玩心眼了?”父亲的巴掌甩过来了。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起来!”父亲厉声吼道。那天,父亲没去做工,押着我把扣下来的散鞭送到鞭炮厂。父亲打了自己一巴掌:“丢死个先人了,娃做错了事,你狠狠处罚他。”大家都看着我,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桂姨把袋子里的散鞭称了重,对我说:“按规矩扣工钱吧。”父亲仍是一脸羞愧:“他姨,除了扣工钱,你还应该开除他“他织的鞭质量过关,又是初犯,先不开除。”桂姨笑道“啪。”父亲又给我了一巴掌,“还不快谢你桂姨。小子,以后再想扣鞭八月二十五日,我最后一次去交鞭。桂姨递给我一沓钱:“这是工钱,你数一下。”数完钱,我疑惑地看着桂姨。桂姨不仅没有扣钱,还多给了30元钱。桂姨见我傻傻地看着她,就不扣钱了,那30元是你给我家孩子荷香买书的钱。”我的手像烫了一样,该扣的一定要扣。那书是旧的,不值钱的。”桂姨把钱塞给我:“你先拿着,说不行。桂姨佯装生气:“怎么,家有喜事,向桂姨鞠了一躬。又对荷香说:“明年暑假,我来织鞭时再给你带图画书,一百年不许变!”告别桂姨和织鞭工,我挎上竹篮回家。西边的天空铺满了红霞,晚风徐徐地吹着。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撒腿在碧绿的田野上奔跑起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罐子”“学费”展现了“我”家庭负担的沉重,与下文写买“一万响”的艰难遥相呼应。B.文中多次写“我”脸红,写出“我”的拘谨、羞涩、委屈,也表现了“我”青春的质朴纯净。C.“我”留散鞭,明知是坑害桂姨,还是做了,一念之差,犯了错。D.桂姨不仅没有扣“我”的钱,还分外多给了我30元钱,说是贺礼(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运用了细节描写,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的恐惧,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B.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起初“我”的“正”与二强子的“歪”,父亲的“刚”与桂姨的“柔”C.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大多比较简短,甚至只言片语,但是人物形象却生动鲜活,主要是因为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D.小说以“我”家庭负担的沉重写起,以“我”在“田野上奔跑”收尾,由阴郁转向明朗,使小说富有变化,耐人寻味。(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4)小说结尾处划线的句子蕴含着“我”成长历程的丰富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泗水为之不流。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乃令轻兵挑战,既合,步骑并进,大破之,追至其营而还。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谌生得,众为谌惧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B.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C.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D.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B.迁,常用作官职调动,多表示升官C.征,有“出征、征伐”之意,也可以用来表示皇上对臣子的任用D.兖州,九州之一。从夏朝开始,为了便于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梁国桥玄却认为只有曹操能安社稷,并把妻儿托付给曹操B.曹操到任济南后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充分地显示了其治世之才能。C.曹操借父亲在琅邪避难为陶谦所杀之事,征讨陶谦,一路攻城掠地,可以说所向披靡。D.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②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5)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诈、凶残之人,又是一个爱才之人”。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大江东去”三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出场营造气势。B.下阕“遥想”六句,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儒将风流,从容闲雅,写尽了周瑜的风采才华,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C.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雄的得志来反衬自己的“失意”。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激愤、高昂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2)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苏轼开北宋豪放词之先河,结合本词简析“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粪土王侯、宁折不弯的傲岸风骨的诗句是:“,”。(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被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秦小篆应该说是战国时秦国的官方书体,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主导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一次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文字系统,()。这种成熟是我们中华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所以小篆的文化意义。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她具有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意义,虽然汉民族的政权几经易手,但汉民族的士大夫们总会不时地拉起复古的旗帜,从而聚集民族之魂。秦小篆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的书体,历史文化的自不在话下,但于艺术角度而言,则如后世的馆阁体与现在的印刷体,抹杀了个性,也就抹杀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能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言简意赅不可低估正本清源汗马功劳B.删繁就简不计其数拨乱反正汗马功劳C.删繁就简不可低估正本清源丰功伟绩D.言简意赅不计其数拨乱反正丰功伟绩(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B.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C.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D.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沿用至今可以想见B.沿用至今,可以想见其文字系统之成熟与稳定C.沿用至今,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可以想见D.其成熟与稳定的文字系统,沿用至今可以想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研究表明,肥胖、超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①。实际上,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说到底,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③。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食物的摄入,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说:“我们的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让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③习主席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回忆的。”高一是生命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学习道路上的一次新的飞跃。学校高一年级举行开学典礼,作为高一新生代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2-2023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重点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生态宜居需要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治理有效需要农民具备法制观念、掌握法律常识。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游客云集,因为这里拥有数十座风格各异的非遗工作坊,聚集着上百位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明月村迅速脱贫,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成为度假胜地。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流行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活动……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摘自人民日报《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2021.10.04,有删改)材料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服务支撑。提高教育水平。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和人才,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校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探索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广大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持续开展支教行动,逐步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深度推进校地合作,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促进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强化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是充满希望的土地,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一是培养涉农综合型人才。在教育部门指导下,用好专项计划招生政策,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优化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二是引导师生服务乡村。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项目,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向基层下沉。选送一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科技服务团,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培训机制(摘自人民日报《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支撑》2021.09.29,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支撑,这就要求农民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制观念。B.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因此要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C.要想通过文化“铸魂”,应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D.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只有经过产业化开发才能成为农民的致富之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B.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我们消除落后文化观念来巩固。C.当前农村已经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D.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水平,高校只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就能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BA.山西省委宣传部委派摄影家张国田打造了“前沟之恋”“禾田小镇”等集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扶贫项目。B.陕西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C.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领军人才,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人才。D.毛城子镇成立了吉林省首家乡镇文联,文联下设二人转、大秧歌、民俗、音乐、诗词、书画摄影6个协会,共有会员1105人。(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假如你是来自农村的在校大学生,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将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服务?【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题干中的对象,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相关材料,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筛选概括和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解答】(1)D.“只有经过产业化开发才能成为农民的致富之源”错误。“只有……才……”条件关系太绝对。故选D。(2)A.正确。B.“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不当,原文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C.“已经”不符合事实。原文是“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D.“只要……就……”太绝对。原文是“高校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故选A。(3)B.“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没有突出文化。故选B。(4)①材料一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②第一段总说“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第二至五段分别论证“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故结构特点为总分,明月村迅速脱贫,村容村貌也大为改变、翠竹鲜花,让明月村赏心悦目;“古人说:‘蓬生麻中、树立文明风尚”、如何做。(5)本题可根据以下要点进行分析:①“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②“强化人才支撑”、民间文化研究。④“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送文艺演出下乡。答案:(1)D(2)A(3)B(4)①开门见山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的中心观点。②结构上采用总分式:先总说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基础作用,再从消除落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明风尚等方面具体阐明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③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举“明月村”为例证明开发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致富,引用古语“蓬生麻中。④论证语言概括、简洁: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5)①引进先进的文化支撑乡村振兴。②消除落后文化。③带领村民开发(继承。④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文艺活动。【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六岁的夏天罗荣16岁那年我即将初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我知道考上师范不仅可以早几年参加工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中考结束后,我找到了同村做织鞭工的小梅,想去织鞭。父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跟着小梅到了鞭炮厂。小梅把我带到一个高个子女人面前,让我喊桂姨。她向桂姨说了我的情况小梅连忙说:“他可聪明了,如果不是家里困难,他能考到北京上大学。”桂姨笑了织鞭女工们陆陆续续来了,她们盯着我嘻嘻哈哈笑,说我是万花丛中一点绿女工们都很关照我。年长的婶子手把手教我织鞭,一个穿红衣服的姐姐叫我明天戴一双薄手套来,不然用不了几天,把织鞭的要领牢牢记在心中,学着把颗颗散鞭串起来。桂姨过来看了我织的鞭说:“不错,可以留下。”“真的?”我激动地问。半个月后,有人喊父亲到县城做工,早上去,看能不能把散鞭称到家里织。”我结结巴巴地把称散鞭到家织的想法说了,桂姨答应了我。掌灯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蛇皮袋里的散鞭,叮嘱我说好好干,不许任何人带着火星靠近这间猪圈。第二天傍晚,我正在织鞭,前院的二强子来我家玩。二强子在院子里四处张望我不解:“留啥?”“鞭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然要扣下散鞭。”我摇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坑桂姨嘛!”二强子也摇头:“就你实心眼儿,扣下散鞭就省下过年买鞭炮的钱了。”我们这里有个习俗,除夕夜的12点,家家户户要放“一万响”的鞭“出行”,父母将裤腰带紧了又紧,奶奶也竭力忍住不咳嗽二强子的话让我心动了。等他走后,我捧了一把散鞭装到一个黑色袋子里,外面套一个蛇皮袋子。过了一会儿,抓了几颗散线放回织鞭的篮子里,再把袋子藏到我的床空下面。再去交鞭,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地看桂姨称秤。桂姨像往常一样,我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大气也不敢出。桂姨没有发现我的异常,然后叫我把挂鞭搬到仓库里。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搬鞭时手心都汗津津的。连续两次去交鞭,斤两都对得上,只是秤尾压得有点低,跟大家大声说笑,还和桂姨开玩笑:“您把秤看准喽。”一天,我睡得香甜,一巴掌狠狠地扇在我身上。我一骨碌爬起来想骂人,每天早出晚归,我已很长时间没和他照面了。父亲把一个蛇皮袋子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袋子里的鞭炮散了一地“出息了?会玩心眼了?”父亲的巴掌甩过来了。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起来!”父亲厉声吼道。那天,父亲没去做工,押着我把扣下来的散鞭送到鞭炮厂。父亲打了自己一巴掌:“丢死个先人了,娃做错了事,你狠狠处罚他。”大家都看着我,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桂姨把袋子里的散鞭称了重,对我说:“按规矩扣工钱吧。”父亲仍是一脸羞愧:“他姨,除了扣工钱,你还应该开除他“他织的鞭质量过关,又是初犯,先不开除。”桂姨笑道“啪。”父亲又给我了一巴掌,“还不快谢你桂姨。小子,以后再想扣鞭八月二十五日,我最后一次去交鞭。桂姨递给我一沓钱:“这是工钱,你数一下。”数完钱,我疑惑地看着桂姨。桂姨不仅没有扣钱,还多给了30元钱。桂姨见我傻傻地看着她,就不扣钱了,那30元是你给我家孩子荷香买书的钱。”我的手像烫了一样,该扣的一定要扣。那书是旧的,不值钱的。”桂姨把钱塞给我:“你先拿着,说不行。桂姨佯装生气:“怎么,家有喜事,向桂姨鞠了一躬。又对荷香说:“明年暑假,我来织鞭时再给你带图画书,一百年不许变!”告别桂姨和织鞭工,我挎上竹篮回家。西边的天空铺满了红霞,晚风徐徐地吹着。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撒腿在碧绿的田野上奔跑起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药罐子”“学费”展现了“我”家庭负担的沉重,与下文写买“一万响”的艰难遥相呼应。B.文中多次写“我”脸红,写出“我”的拘谨、羞涩、委屈,也表现了“我”青春的质朴纯净。C.“我”留散鞭,明知是坑害桂姨,还是做了,一念之差,犯了错。D.桂姨不仅没有扣“我”的钱,还分外多给了我30元钱,说是贺礼(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运用了细节描写,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的恐惧,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B.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起初“我”的“正”与二强子的“歪”,父亲的“刚”与桂姨的“柔”C.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大多比较简短,甚至只言片语,但是人物形象却生动鲜活,主要是因为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D.小说以“我”家庭负担的沉重写起,以“我”在“田野上奔跑”收尾,由阴郁转向明朗,使小说富有变化,耐人寻味。(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4)小说结尾处划线的句子蕴含着“我”成长历程的丰富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结尾画线句子丰富意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画线句的语境甚至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委屈”不当,“我”因为偷留散鞭被父亲押送到桂姨面前时“脸红”应该是羞愧。故选B。(2)A.“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的恐惧,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错误。故选A。(3)①“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已把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表现父亲承受着生活的重压。②“父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表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叮嘱我说好好干,也表现父亲的正直,父亲没去做工,这张老脸没地儿放了,娃做错了事。(4)对“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撒腿在碧绿的田野上奔跑起来”这句话的理解。“我”私自留下散鞭,“我”因为自己的改错而心情轻松了,反而多给“我”钱表示对“我”考学的祝贺;“明年暑假,还教你拼音和算术”。所以。答案:(1)B(2)A(3)①“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写出了父亲的劳苦与坚韧。②父亲为“我”收拾自行车。③父亲发现“我”“留鞭”狠狠地打我。④父亲亲自押送“我”去还鞭。(4)①能够直面对自己过错的释怀(轻松、欣慰)。③从被帮助对象转变为能帮助别人的骄傲(自豪。【点评】文学作品鉴赏人物形象,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根据人物描写分析(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二是联系情节背景(即将某段人物描写放到情节背景中去考察),三是联系人生经验(只有调动自己已有生活储备才能从人物描写中抽象出人物形象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泗水为之不流。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乃令轻兵挑战,既合,步骑并进,大破之,追至其营而还。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谌生得,众为谌惧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B.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C.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D.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B.迁,常用作官职调动,多表示升官C.征,有“出征、征伐”之意,也可以用来表示皇上对臣子的任用D.兖州,九州之一。从夏朝开始,为了便于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梁国桥玄却认为只有曹操能安社稷,并把妻儿托付给曹操B.曹操到任济南后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充分地显示了其治世之才能。C.曹操借父亲在琅邪避难为陶谦所杀之事,征讨陶谦,一路攻城掠地,可以说所向披靡。D.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②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5)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诈、凶残之人,又是一个爱才之人”。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断句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等虚词。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③修辞标志法:常见的有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④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⑤结构标志法: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主要是基本文化常识的识记考查,也会把文化常识与文意理解结合起来考查。即:文学常识的概念叙述准确,但是结合文中解释的部分与文意不符。因此,考生除了考前浏览复习古代职官表、古代科举制度常识等,还应该注意辨析选项的表述,看是否要结合文意理解。(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首先要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也可结合前后文,推断词义。翻译完成后,仔细检查。(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题时应抓住与题干相关的关键语句,文中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改写;如题目要求自己概括,文中重要的句子就必须翻译。答题时一定要按关键点作答。【解答】(1)“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中间不能断开,“止绝官吏民”做“不得祠祀”的主语。“及至秉政”后面断开,排除A项,把祠屋全部拆毁。待到执政之后,历经数世的淫祀从此断绝。(2)C.“本句中指‘征伐’错误。根据原文“久之,“征”指“征召”。故选C。(3)D.“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错误,根据原文“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曹操命令妇人守卫城墙。故选D。(4)①患:担忧。阳:假装,歪脸咧嘴。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歪脸咧嘴。②亲:父母。岂……乎:表示反问?所求:所字结构。译文: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5)根据原文“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但失爱於叔父。’嵩乃疑焉,嵩终不复信,曹操是一个奸诈的人,设计离间叔父和曹嵩的关系。根据原文“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太祖击破之,所过多所残戮,鸡犬无余,曹操是一个凶残的人,攻占襄贲。一共杀了几十万人男女,尸体使泗水都断流了,谌生得,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吾所求也,毕谌虽背叛曹操,命毕谌担任鲁国国相。答案:(1)B(2)C(3)D(4)①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歪脸咧嘴。②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难道不会尽忠于君主吗。(5)①奸诈:叔父劝说曹嵩严加管教,曹操怀恨在心。②凶残:征伐陶谦时所过之处鸡犬不存,血流成河。③爱才:毕谌因孝背叛,但曹操不仅不追究还任用他为鲁相。参考译文:太祖小时候喜欢飞翔奔跑的动物,不务正业。他的叔父看不惯。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就假装毁伤面容。叔父觉得奇怪。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曹嵩吃了一惊,却见他好端端的。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太祖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太祖的叔父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于是太祖就更加得意妄为了。只有梁国桥玄。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太尉桥玄,他见到曹操后就认定此人很特别,还从未见过你这样有才华的。我老了。”由此。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行为卑污,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贪得无厌,历任国相都不见举奏,全部举奏予以罢免,奸邪遁逃。政教得以广力推行。最早时,故城阳国为其立祠,济南国尤其盛行。商人借来郡守车舆冠服及随从作歌舞杂戏表演进行祭祀,而人民因此贫穷。曹操一到,禁止官民进行不合规定的祭祀,铲除奸邪鬼神之事。过了较长的时间;太祖没有前去就职。当初,离官后回到谯县,到琅邪避难,所以太祖向东征伐替父报仇,让荀彧,再次征讨陶谦,于是一直打到东海,陶谦大将曹豹与刘备在郯东屯兵。太祖大败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大行杀戮,连鸡狗都没有留下。兴平二年、陈宫率几万兵马偷袭,守营将士不到千人。曹操因此命令妇人守卫城墙。驻地西边有个大堤。吕布怀疑有埋伏,千万不要进入树林。”率领军队屯驻南边十余里之地,曹操在堤下设伏兵。吕布再次进攻,待两军接触交战之际,步骑兵一并攻进,获其鼓车。当初,曾任用东平人毕谌为别驾,掳走了毕谌的母亲、妻子和儿女,说:“你的老母亲在叛贼那里。”毕谌向曹公叩头。曹公大为嘉赏。但毕谌一离开曹营。等到吕布被打败,众人都为他担心,难道不会尽忠于君主吗。”命毕谌担任鲁国国相。【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阕“大江东去”三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出场营造气势。B.下阕“遥想”六句,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儒将风流,从容闲雅,写尽了周瑜的风采才华,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C.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雄的得志来反衬自己的“失意”。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激愤、高昂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2)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苏轼开北宋豪放词之先河,结合本词简析“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词风格的探究。我们需要在理解全词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1)C.“苏词激愤,辛词低沉,苏词结尾“人生如梦,辛词结尾“凭谁问,尚能饭否”、抑郁、高昂。(2)首先本词写景壮丽,如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如“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是描绘赤壁的壮阔景色。其次是写人豪迈,他指挥若定,富有智慧。还有抒情较为旷达。虽然前面写到“人生如梦”,但词人不甘沉沦。答案:(1)C(2)①写景壮丽。“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景(任选一句)壮阔。②写人豪迈。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指挥若定。③抒情旷达,写词人虽壮志难酬却能自我解脱。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那旧营垒的西边。岸边乱石林立,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谈笑之间。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赏析:《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并怀古伤己。作者吊古伤怀,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不能建功立业,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着重写景。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突出人物的风姿。“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积极进取,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气魄宏伟,对壮丽河山的赞美,构成了豪放的基调。【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粪土王侯、宁折不弯的傲岸风骨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被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重点字:野)(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颜)(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点评】《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积累: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4.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秦小篆应该说是战国时秦国的官方书体,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主导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一次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文字系统,()。这种成熟是我们中华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所以小篆的文化意义。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她具有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意义,虽然汉民族的政权几经易手,但汉民族的士大夫们总会不时地拉起复古的旗帜,从而聚集民族之魂。秦小篆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的书体,历史文化的自不在话下,但于艺术角度而言,则如后世的馆阁体与现在的印刷体,抹杀了个性,也就抹杀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能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言简意赅不可低估正本清源汗马功劳B.删繁就简不计其数拨乱反正汗马功劳C.删繁就简不可低估正本清源丰功伟绩D.言简意赅不计其数拨乱反正丰功伟绩(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B.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C.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D.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A.其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沿用至今可以想见B.沿用至今,可以想见其文字系统之成熟与稳定C.沿用至今,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可以想见D.其成熟与稳定的文字系统,沿用至今可以想见【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常见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解答】(1)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根据前文的“规范化”。不可低估:不能估计得过低,形容极多,可知空二应选“不可低估”。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扭转乱象。前文并未涉及“乱象”等内容。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后泛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故选C。(2)划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非“今人习篆”,故应在“已经”的前面加上“篆书”。故选C。(3)“可以想见”是推测,由“沿用至今”推测出“成熟与稳定”这一结论,故应选择B项。故选B。答案:(1)C(2)C(3)B【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意义轻重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范围大小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体色彩不同。(7)语法搭配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研究表明,肥胖、超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①。实际上,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不偏食、贪食,保证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