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夏季中午蝉鸣阵阵,当早晚气温在24℃以下蝉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2.(2分)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10只鼠妇应放在纸板遮盖的一侧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3.(2分)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定期滴加等量蒸馏水()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直接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C.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灭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D.两组都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4.(2分)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共生的是()A.真菌引起小麦得了叶锈病 B.人体皮肤感染真菌后形成癣 C.葡萄球菌感染人的肺部,人患肺炎 D.真菌和藻类共同形成地衣5.(2分)下列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地区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影响蝶蛾类昆虫一天中活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竹节虫的形态与栖息环境相似,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影响豆苗的生物因素只有杂草6.(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A.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制约和影响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7.(2分)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有鸟类近300种、高等植物近500种、鱼类近40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有关保护区的叙述()A.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食物网较复杂 C.物质和能量均可以循环 D.自我调节能力没有限度8.(2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小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不适合长期置于阴暗处 C.该生态瓶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该生态瓶中影响螺蛳生存的因素只有虾9.(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一般来说,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10.(2分)一块菜地中有青菜、菜青虫、蚱蜢等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是()A.青菜属于生产者 B.菜青虫和蚱蜢属于消费者 C.该生态系统中包含着食物链 D.三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11.(2分)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自我调节的能力 B.生物的适应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12.(2分)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13.(2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14.(2分)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抵抗旱涝和病虫害能力较差 B.城市生态系统由于人口密集,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C.园林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平衡平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D.人工生态系统能否持续发展,人作为生产者起着决定性作用15.(2分)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沙乱走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方城大乘山又称大寺,位于方城县二郎庙镇境内,占地面积40000亩。地形起伏大,孤峰突起,高山峻岭,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占95%以上。土壤有机质丰富,形成了十分诱人的四季森林景观,被誉为“天然氧吧”(1)大乘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该类型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2)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生物,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有关蛇的任意一条食物链:。(3)大乘山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上述材料中未提到的成分是。(4)山上的油松、水杉、刺槐、榆、杨、樟、银杏、栎类等树木和各种杂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这些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5)生活在大乘山的生物中,能在大气圈活动的有。17.(10分)孑孓是蚊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几位同学正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为此(1)他们作出的假设是。(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3)如果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那么他们看到的现象。(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乙组在实验中起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放20只孑孓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夏季中午蝉鸣阵阵,当早晚气温在24℃以下蝉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分析】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光、温度,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就停止鸣叫。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2分)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10只鼠妇应放在纸板遮盖的一侧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解答】解:A、不能用两只鼠妇,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在纸盒两部分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B错误;C、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湿度,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纸盒上面一半盖住黑纸板,D错误。故选:C。【点评】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唯一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3.(2分)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定期滴加等量蒸馏水()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直接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C.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灭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D.两组都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评价实验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解答】解:A、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变量不唯一;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有细菌和空气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C、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变量是空气,不能形成对照;D、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细菌的生活条件。4.(2分)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共生的是()A.真菌引起小麦得了叶锈病 B.人体皮肤感染真菌后形成癣 C.葡萄球菌感染人的肺部,人患肺炎 D.真菌和藻类共同形成地衣【分析】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解答】解:A、引起小麦叶锈病的真菌与小麦,对寄主造成伤害B、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并使生物患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足癣等皮肤病C、葡萄球菌寄生在人体肺部。C不符合题意D、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为真菌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无机盐,当两者分开时,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2分)下列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地区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影响蝶蛾类昆虫一天中活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竹节虫的形态与栖息环境相似,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影响豆苗的生物因素只有杂草【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解答】解: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光照是影响蝶蛾类昆虫一天中活动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动物生来就有的C、竹节虫的体形与竹子相似,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草盛豆苗稀,但还有其他生物影响豆苗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6.(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A.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制约和影响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解答】解:A、据图可见: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B、该图不能表示生态系统中,B错误;C、据图可见: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C正确;D、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7.(2分)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有鸟类近300种、高等植物近500种、鱼类近40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有关保护区的叙述()A.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食物网较复杂 C.物质和能量均可以循环 D.自我调节能力没有限度【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错误。B、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高等植物近500种,可见生态系统食物网较复杂。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是不循环的。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8.(2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小型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不适合长期置于阴暗处 C.该生态瓶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该生态瓶中影响螺蛳生存的因素只有虾【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稳定,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小昆虫)外,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B、只有在光下,并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该生态瓶不能长期放在阴暗处,B正确;C、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瓶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和非生物成分等。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9.(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一般来说,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A、一块农田的农作物物,缺乏消费者,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消费者,只包含了生物部分,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C正确;D、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草原生态系统来讲,营养结构复杂。D错误。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物质、能量流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0.(2分)一块菜地中有青菜、菜青虫、蚱蜢等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是()A.青菜属于生产者 B.菜青虫和蚱蜢属于消费者 C.该生态系统中包含着食物链 D.三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解答】解:A、青菜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属于生产者;B、菜青虫和蚱蜢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B正确;C、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青菜→蚱蜢;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三种生物和分解者,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11.(2分)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自我调节的能力 B.生物的适应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分析】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等方法,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12.(2分)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解答】解: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B错误。C、若b灭绝,随着c的增加,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空气、水、土壤(泥沙)等、消费者(动物)。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13.(2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解答】解: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地球上的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B正确;C、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林、治湖和治草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14.(2分)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抵抗旱涝和病虫害能力较差 B.城市生态系统由于人口密集,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C.园林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平衡平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D.人工生态系统能否持续发展,人作为生产者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解答】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农作物抵抗旱,A正确;B、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人,容易产生环境问题;C、园林生态系统、净化空气,C正确;D、在人工生态系统中,D错误。故选:D。【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功能。15.(2分)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沙乱走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点.【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在A、B,都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花、草、黄鹂、白鹭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描述的是碎石,没有生物,所以C生态系统是最差的。故选:C。【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方城大乘山又称大寺,位于方城县二郎庙镇境内,占地面积40000亩。地形起伏大,孤峰突起,高山峻岭,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占95%以上。土壤有机质丰富,形成了十分诱人的四季森林景观,被誉为“天然氧吧”(1)大乘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该类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2)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生物,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有关蛇的任意一条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3)大乘山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上述材料中未提到的成分是分解者。(4)山上的油松、水杉、刺槐、榆、杨、樟、银杏、栎类等树木和各种杂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这些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5)生活在大乘山的生物中,能在大气圈活动的有猫头鹰等鸟类、昆虫和一些微生物。【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解答】解:(1)大乘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营养结构复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之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