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甲骨文中“国”的初体,本义是邦国,原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左边是疆域,右边是“戈”,表示用武力守卫疆域。字形像持武器(戈)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B.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2.汉文帝即位后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汉文帝的做法表明A.儒家独尊局面形成B.治国理念灵活务实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主张进行社会变革3.661年,唐高宗发布敕令,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这反映唐朝A.陆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C.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D.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4.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5.在中西砥砺的初始阶段,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这一状况A.催生了民族工业的产生B.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D.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6.1939年10月10日,《新华日报》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积极进行群众工作,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彻底,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时这一刊文的主要意图是A.探寻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原因B.肯定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强调国共合作领导抗日战争D.敦促国民政府实行全民抗战7.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建A.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B.体现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D.推进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8.1984年底,国营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有3592万人,1987年底为3974.1万人,增长了10.6%;同时期国营商业企业由869.7万人增长到1092万人,增长了25.6%,形成了“商大于工”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业生产已经饱和B.商品流通走向活跃C.国家注重民生经济D.市场经济基本确立9.赫梯帝国的统治者除了继续任用王室后代出任祭司职位外,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赫梯帝国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王室对政治特权的垄断B.充分发挥宗教的基层治理功能C.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D.增强宗教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10.高丽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的贵族政治体制,进行了以国王为主导的儒礼制度建设,确立儒家礼法的君臣尊卑观念和宗法等级制,改变佛教一统的文化局面。高丽朝此举意在A.实现意识形态儒家化B.强化王权和中央集权C.改变佛教一统的局面D.确立国王文化主导权11.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被视作人类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身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认为工作是为上帝服务,是一种基督教的天职,同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一样。上述转变反映出新教A.全面影响欧洲民众观念习惯B.鼓励世人对资本的追求和积累C.肯定了中世纪神学职业独尊D.强调世俗社会的权力高于教会12.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年份(年)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①城市人口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②殖民者掠夺的金银被运回欧洲③商业革命④封建主的衰落和劳动人民的贫困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13.在手工工场阶段,工人大都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劳动之余从事耕种。机器大工业完全切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这表明机器大工业A.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B.切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C.导致工人的收入下降D.挤垮了传统的手工作坊14.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便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先后建立了巴黎、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支部,到第一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已建立了20多个支部。与此同时,第一国际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一切进步运动。这表明第一国际A.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B.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组织基础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15.19世纪晚期,德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德国工人政党在帝国议会选举中的选票(席位)快速增加。据统计,在1877年帝国议会选举中,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所得选票(席位)总数较上次大选增加了40%。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帝国议会权力扩大B.普选权得以实现C.民众向往社会主义D.民主制有所发展16.1902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借口索取委内瑞拉政府所欠债务,用海军封锁了委内瑞拉的港口。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这一事件表明,当时A.美国视拉美为其势力范围B.“大棒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拉美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D.世界霸权已经完成转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摘编自苏轼《策别安万民》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阶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摘编自《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和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通过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年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13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扶绥万邦,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故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国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摘编自张顺洪、高翔《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材料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殖民主义与明清建立封贡体系的不同目的,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方殖民主义的主要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历史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罗马法律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1296年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成为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宣布教皇无权干涉法国内政1348年曾就读于法国蒙特波利大学的彼特拉克,因思念死于黑死病的劳拉开始撰写《歌集》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几乎垄断了北欧的贸易1497年卡伯特受英王亨利七世的派遣和支持航行至加拿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提取材料中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DCADCBDBBCAADA1.D〖解析〗材料信息中有关甲骨文“国”初体的阐释说明,材料有助于研究周代分封制度,即诸侯被授予土地与人民,同时负有守卫边疆的责任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故D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材料所述为商周奴隶制时期,排除C项。2.B〖解析〗由材料“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以柔缓思想治国”可知,汉文帝采纳了道家的治国理念,由材料“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可知,汉文帝采纳了儒家道德教化的治国理念,说明汉文帝兼采儒、道的思想,体现出灵活务实的治国理念,故选B项;汉武帝时期形成儒家独尊局面,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汉文帝的治国基于汉初社会发展的现实,且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说明这并不是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排除C项;南材料“以柔缓思想治国”可知,汉文帝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排除D项。3.D〖解析〗由材料“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民间对外贸易的描述,说明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海上贸易,而非陆上贸易,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叶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指的是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出口大于进口,而材料并未显示出口货物信息,无从体现优势地位,排除C项。4.C〖解析〗“年班”制度和“围班”制度加强了地方少数民族上层和中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故选C项;朝觐制度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而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排除A项;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指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白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材料朝觐制度适用于蒙、藏、维等边疆民族,排除B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5.A〖解析〗根据材料“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买办学习西方企业的技术,投资本国企业,这有利于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的说法夸大了买办投资企业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买办投资企业的行为并没有导致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彻底”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6.D〖解析〗由材料“积极进行群众工作”“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可知,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旨在督促国民政府动员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故选D项;材料是借辛亥革命探索抗日战争的对策,不是探寻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凶,排除A项;由材料“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彻底,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可知,辛亥革命并末广泛发动民众,排除B项;国共合作在1937年已经实现,排除C项。7.C〖解析〗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及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因此选C选项;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及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除A选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选项时间不符,排除;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科技规划无直接关联,因此排除D选项。8.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营工业企业的人数增长不及国营商业企业人数的增长,说明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的自主权扩大,国营商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推动商品流通的活跃发展,故选B项;“饱和”表述不符合中国工业发展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营企业、国营商业的发展,无法推知民生经济的发展情况,逻辑推理错误,排除C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基本确立,排除D项。9.D〖解析〗据材料“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可知,赫梯帝国接纳异族神职人员和异族神灵,是为了加强宗教文化认同,有利于巩固统治,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赫梯帝国接纳异族神职人员和异族神灵,是一种宗教政策,并未强化王权,排除A项;据材料“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可知,这一做法是针对王国的宗教活动,而非基层治理,排除B项;材料中赫梯帝国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10.B〖解析〗根据材料“高丽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的贵族政治体制”“进行了以国王为主导的儒礼制度建设,确立儒家礼法的君臣尊卑观念和宗法等级制”可知,高丽朝借助儒家礼制思想和宗法等级制度来维护君主特权和中央集权,故选B项;意识形态的儒家化只是强化君权的手段,排除A项;改变佛教一统的局面也是为了树立国王的权威,确立符合统治需要的意识形态,排除C项;“以国王为主导的儒礼制度建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建设,排除D项;11.B〖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鼓励世人对资本的追求与材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相符,故选B项;除了新教,还有罗马天主教会,伞而影响欧洲民众与材料“新教”不符,排除A项;“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被视作人类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身份”,所以,“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是否定而非肯定了中世纪神学,排除C项;新教纷纺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但材料中主旨是“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并未涉及世俗社会的权力高于教会,排除D项。12.C〖解析〗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表显示,1475—1597年英国价格指数是逐渐增长的,这意味着商品价格越来越高,商品价格的增高与供求关系有关,如果供小于求就会导致价格上涨,所以城市人口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是上述价格指数变动的原因之一,故①正确;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凶还跟货币的供应量有关,而欧洲殖民者掠夺的金银被运同欧洲,就导致市场上金银增多,货币贬值,导致物价上涨,消费价格指数就提高了,故②正确;商业革命的含义之一是指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这会导致价格下跌,与题干表格信息不符,故③错误;封建主和劳动人民的贫困指的是他们手中的货币贬值,购买力降低,这会导致需求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出现价格下跌的结果,与题干表格信息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3.A〖解析〗据材料“机器大工业……来源”可知,机器大工业切断了工人同农村的联系,工人只能在工厂打工,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故选A项;机器大工业切断了工人与农村的联系,而不是城乡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没有工人收入的对比,得不出“下降”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机器大工业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不涉及对传统手工作坊的影响,得不出“挤垮”结论,排除D项。14.A〖解析〗第一国际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并支持各国工人斗争,说明其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C项错误;此时工人运动尚未建立政权,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故D项错误。15.D〖解析〗德国工人政党选票增加反映了德国代议制下工人有一定选举权,反映了民主制的发展,故选D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得票增加并不等同于帝国议会权力扩大、普选权得以实现,故排除A、B两项;仅凭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选票增加了40%,不能得出民众向往社会主义的结论,故排除C项。16.A〖解析〗据材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可知,美国将拉美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所以严密防止欧洲罔家染指拉美地区,故选A项;“大棒政策”的对象是拉美国家,而材料中美国针对的对象是欧洲国家,排除B项;19世纪中期,大多数拉美国家在法律意义上已经通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排除C项;20世纪初,世界的中心依然在欧洲,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0分)(1)表现: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坛;百姓迁移住所,自由更换职业。(2分,每点1分,共2分)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租佃制的发展;重文轻武的国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门第观念淡化。(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2)特点:农民阶层数量减少;中问阶层扩大。(2分,每点1分,共2分)认识:社会流动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每点1分,共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