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_第1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_第2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_第3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_第4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 B.工业制氧气 C.石蜡熔化 D.木材燃烧 2、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C. D. 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C. D. 5、焦亚硫酸钠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和疏松剂。焦亚硫酸钠(Na2S2A.-2 B.+3 C.+4 D.+5 6、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A.镁条 B.铁片 C.红磷 D.白磷 7、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 8、以下物质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氢气 B.二氧化碳、氧气C.空气、氢气、二氧化碳 D.氮气、氧气 9、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出火场 D.酒精泼洒桌面燃烧,迅速用水浇灭 1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B.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C.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填空题1、用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氮原子______(2)2个钠离子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4)氯化钙______.2、根据你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区分硬软水常用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2)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先被蒸发出来,则它们的沸点氧气比氮气______(填“低”或“高”).(3)适当补充微量元素______(填元素符号),可以预防贫血.(4)日常生活中的漏勺等工具是利用______操作的原理使固液分离(填操作名称).3、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1)图1中海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2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4、在生活中所乘公交车发生燃烧,多项证据显示是有人携带汽油上车.(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_.(“高”或“低”)(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_.(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

(填序号)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4)燃烧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A.公交车上要配

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5、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E在D中燃烧更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1)写出B物质的名称:______(2)写出A和B得到C和D的文字反应表达式:______.三、探究题1、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2)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应该______然后再添加药品.(3)欲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4)实验室用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反应表达式是______.______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活塞拉至30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mL.(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4)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3、小明是一名“小马虎”,他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是遇到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解决(1)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将铁丝______(填“缓慢”或“迅速”)伸入集气瓶中.(3)该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填序号)A.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将铁丝伸入瓶中

B.铁丝太粗

C.铁丝上有锈没有打磨干净

D.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4)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是因为______(5)小红对小明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实验①: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零星的火星①写出铁燃烧文字反应表达式______实验②:取直径______.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较明显的火星四射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含碳量越高,产生的火星越多______四、计算题1、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才别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1)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3)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______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第1题参考答案:D解:A、粉笔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工业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第2题参考答案:A解:A、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C、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D、Hg的元素名称应为汞,故选项元素名称书写错误。故选: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3题参考答案:A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第4题参考答案:D解: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故选:D。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第5题参考答案:D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6=0,则x=+5价。故选: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焦亚硫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第6题参考答案:B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B、铁片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故选项正确.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D、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分析,铁在纯氧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物质在空气中能否燃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7题参考答案:B解:A、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混合物;故A不正确;B、图中有1种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C、图中4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单质;故C不正确;D、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分子同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第8题参考答案:C解:A、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但没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遇明火不会会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会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C、氢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会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第9题参考答案:C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C、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故处理方法正确.D、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因此酒精泼洒桌面燃烧,不能用水浇,应用湿抹布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故选:C.A、根据电器着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0题参考答案:B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而题目说是拉动活塞,所以应该是气泡.故选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填空题---------------------------------------------------------------------第1题参考答案:2N

2Na+

O

CaCl2

;解:(1)2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2)2个钠离子就是在钠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a(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4)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2,故填: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第2题参考答案:肥皂水

煮沸

Fe

过滤

;解:(1)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先被蒸发出来,则它们的沸点氧气比氮气高;(3)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4)过滤能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日常生活中的漏勺等工具是利用过滤的原理;答案:(1)肥皂水;煮沸;(2)高;(3)Fe;(4)过滤.(1)根据区分硬软水的方法以及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工业上氧气的制备原理进行解答;(3)根据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解答;(4)根据过滤原理解答;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第3题参考答案:混合物

H2

AC

;解:(1)图1中海水中含有可溶或不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图2试管A中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化学式为H2,试管B(2)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B错误;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C;故答案为:(1)混合物;H2(2)AC.(1)根据海水的组成和氯化钠的构成分析回答;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2)根据水三态变化过程来分析;本题就考查的内容来看不算难,但是由于涉及的内容和问题都多,解答时一定要仔细.---------------------------------------------------------------------第4题参考答案:低

隔绝空气

AD

ABC

;解:解:(1)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有的物质着火点高而有的物质着火点低.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说明汽油的着火点低;故填:低;(2)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用沙子灭火是让沙子覆盖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空气;(3)酒精、鞭炮属于易燃、易爆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共场合应该禁止携带.故填:AD;(4)从公交车燃烧事故我们可看出:公交车上一定要配备灭火器;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以及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故答案为:ABC.(1)着火点是一种物质的固有性质,而且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同;(2)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等;(3)公共场合应该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4)由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引发的反思有:公交车上要配备灭火器;公交车椅和扶手要用不易燃材料制成;以及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等.此题由公交车燃烧事故这个事例来考查可燃物燃烧条件以及灭火方法的知识.而由此起事故能带给人们沉痛的反思,让大家都仔细认真考虑怎样做才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此题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第5题参考答案: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1)E在D中燃烧更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D有助燃性,D是氧气,E是镁,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二氧化锰;(2)A和B得到C和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2)过氧化氢水+氧气.根据E在D中燃烧更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D有助燃性,D是氧气,E是镁,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探究题---------------------------------------------------------------------第1题参考答案:分液漏斗

可以随意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解:(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装置B可用过分液漏斗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可以随意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的开始与停止;(2)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D;(4)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2)根据实验步骤来分析;(3)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文字表达式的写法来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第2题参考答案:铜+氧气氧化铜

除去空气中所有的氧气

不能

缓冲装置内的压强

20%

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填:铜+氧气氧化铜;(2)实验时,为了完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铜粉必须是过量的,否则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而木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无法测量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故填:除去空气中所有的氧气;不能;(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内的压强,方便注射器的推拉.故填:缓冲装置内的压强;(4)原装置内气体气体为30ml+50ml=80ml;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mL.则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0ml-14ml=16ml;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6mL80mL×100%=20%;故填: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体体积缩小,装置中减小的气体体积即为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第3题参考答案: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迅速

BC

没有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