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_第1页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_第2页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_第3页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反讽手法

著名的《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杰作,也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她在写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说:“这部作品太轻松明快,太露光彩,要是可能的话,它需要添几笔阴影,需要理智的情节”。然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正是它的“太轻松明快,太露光彩”,它的喜剧性特征的运用为大家所共识,而弥漫全书的反讽基调,正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说的是一件事,指的却是这件事的反面;或者它实际所指的比表面所说的意思多或者少”。……反讽运用在文学上,情况比较复杂。它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的或暗示或对照技巧、组织结构方法。讽刺,是它的外壳,以“似非而是的反论”方式传达作者的美学评价则是它的内核。奥斯丁继承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以适度的艺术自觉,熔铸出更为成熟的反讽艺术。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更是让她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创造人物“大概是奥斯丁最感兴趣、最拿手的本领”,她把反讽主要用于人物的塑造。E·W·福斯特根据人物性格的单一化和多面化,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D.W.哈丁进而从人物塑造手法的角度,把奥斯丁的小说人物相应地分为“漫画人物”和“素描人物”。她在这两类人物的塑造中均大量运用了反讽手法。一、形象单一奥斯丁的每部小说都有一些“扁形人物”(即哈丁所称的“漫画人物”)。他们是性格比较单一,受到叙事者嘲讽的次要人物,是常见的人的个性总结,但以夸大和简化的手法描绘,性格上并无多大发展,只不过因为环境改变而本性略有收敛。《傲慢与偏见》中“扁形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班纳特太太和柯林斯牧师。1.班纳特的温度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喜怒无常,“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最大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在小说第一章,班纳特太太在与班纳特先生谈论彬格莱先生租用尼日斐花园时就有一番精彩表演。这两个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这一句漂亮的开场白里生发出来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举世公认”吗?究竟哪些人公认呢?显然班纳特先生是不承认的,至于“有钱的单身汉”彬格莱,他自己怎么想似乎也无人过问,说到最后,这其实只是班纳特太太的一厢情愿。她滔滔不绝地向丈夫报告彬格莱先生到来的消息。从这个著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班纳特太太说不出讽刺话,说不出警句:她说的话不是太长,便是别别扭扭地成了感情冲动的叫喊;这是智力贫乏、喜怒无常的人的谈吐。由此可以看出,《傲慢与偏见》中的笑料正是来自人物的愚蠢,满脑子错觉、自相矛盾。这里所涉及的不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与现实的矛盾。班纳特太太还有几番精彩表演,在莉迪亚与韦翰私奔后,她担心女儿的下落和为女儿结婚没有新嫁衣而烦恼的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轮番地受着折磨,引人发笑。再如,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牧师的求婚,结果这位“有钱的单身汉”转眼被邻村卢卡斯家的女儿抢了去。班纳特太太在这一打击下病倒了——至少她自己觉得是病了,与其说为女儿的出路担心,倒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受了挫折。这时,她弟妇的探望使她转悲为喜,用她自己的话说,“你来得正是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非常喜欢听你讲的那些——关于长袖子时兴起来的消息”。始而悲叹女儿嫁不出去,转而又为长袖子的时兴感到安慰!这种由不协调产生的笑料比比皆是,正说明了它贯穿始终的喜剧性特点。2.柯林斯自利国人的人性扭曲《傲慢与偏见》中“糊涂,满脑子错觉和自相矛盾”的典型要数柯林斯牧师了。他这个主观主义者生活在对自己的妄自尊大的幻觉中。他盲目自信、装腔作势、扮演着想像中的角色,但同时对贵族德·包尔夫人又自卑自贱,两下里相比,十分滑稽。他尚未出场,就已在信中透出十足的酸劲和市侩气。那笨拙、累赘而又装腔作势的文风把整个人活托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开口马上把自己的自贱自负、狭隘愚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居高临下,像施舍好处的恩人似地宣布自己准备娶班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其继承财产而对其一家的损害。他首先确定以大姐吉英为目标,班纳特太太暗示吉英已有所属,于是“柯林斯撒开吉英不谈,改选伊丽莎白,一下子就选定了——就在班纳特太太拨火的那一刹那之间选定的”。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的一场戏是英国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一番表白,像宣读布道文一样虔诚而有条理,但也因此显得特别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他的粗鄙。最妙的还在于出了客厅柯林斯牧师与班纳特太太相会的场面。尽管伊丽莎白用最明白的语言拒绝了他,可是柯林斯认定“这不过是妇女照例说说罢了”,而班纳特太太更不可想像哪个女儿胆敢违拗她那“举世公认的真理”,拒绝求婚者。于是这两个执迷不悟的愚人就互相祝贺起来。这不就是幻觉与现实的绝妙喜剧性对比吗?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奥斯丁塑造“扁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反讽与写实相结合。但比重不同,对班纳特太太,柯林斯牧师之类人物,反讽手法运用得最为明显和充分。其基本表现程式是:将人物“个性的某一特征,鲜明而讽刺地强调出来,就像漫画中一个政治的鼻子和眉毛那样”,然后,让它在一个个场合里出乖露丑,充分表现。作者结合漫画式夸张,运用了丰富的反讽技巧。3.反讽小说人物及其他人物的认识的局限性对于韦翰,彬格莱小姐这些品格缺陷甚至于气质缺陷者,奥斯丁除不失时机地给予挖苦外,还让他们在外表与内心,言辞与行为,得计之时的作为和暴露之后的结局之间形成强烈反差,嘲讽其可鄙与可悲。同时,为他们安排一个情节跨度较大的本质暴露过程(一般不少于小说章节的一半)。在叙事者或读者看来,他们的本质并不难识破,但在小说人物(主要是主人公)看来,他们却总是那么完美迷人,非得经历长时间,付出代价才能识破。这说明,小说在利用“事物的真相和它们对戏中人呈现的侧面之间的那种有趣差别”反讽世人(包括智者和善良人)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利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心理反差造成反讽的手法,本是“戏剧反讽”的特色,奥斯丁把它运用到小说中,无疑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和表现力。二女性对人性的偏见《傲慢与偏见》中的“圆形人物”(即哈丁所称的“素描人物”)即小说的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远比“扁形人物”复杂深刻。奥斯丁塑造时,同样不乏反讽技巧,只是有时不那么直接、明显罢了。由于主要人物性格塑造的完成往往要横跨整个故事,因此,必须立足于整部小说,参照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对此才能有准确的分析。1.对伊丽莎白的反讽奥斯丁运用显然不同于对“扁形人物”的反讽手法来塑造其小说主角。其特点,简而言之是,运用反讽展现人物性格中的“怪癖、错觉、自相矛盾等这些东西”,又让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前后对照,构成反讽,以此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奥斯丁赋予她“最可爱的人物”——伊丽莎白以充分的反讽色彩。伊丽莎白无疑是全书中最为出众的人物。与姊妹们相比,她最聪明、活泼、大方;与势利眼的彬格莱小姐比,她有人格的尊严、精神上的优越;在她所处的那个充满了愚人的世界中,她是惟一“有理性的人”。但她也未能避免那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的影响,不无意识地参加了彬格莱的舞会,结果受到达西的冷落。这不啻是对她“未能免俗”的嘲讽。她有力地回敬了达西,赢得了人格,显示了个性,她不无厉害;然而又为韦翰所骗,听信谗言,为韦翰的殷勤和翩翩风度所迷,解除了精神警戒,上当了,这暴露出她偏狭和爱听奉承话的弱点。当拒绝达西的求爱时,她振振有辞地对达西大加指责,荒谬可笑而又不自知,这显然是对她“陷于偏见”的嘲讽。接着,她经历了克服偏见的曲折过程:看到达西复信明了真相,羞愧、后悔;彭伯里之行使她意识到自己“有成见、荒唐”,产生羡慕之心;妹妹私奔的家丑张扬,感到初萌的爱情陷于绝望;珈苔琳太太作梗又为期望中的爱情平添一场虚惊;最后,达西再次求婚,感情两相沟通,她才消逝了偏见,享受了爱情——这个过程和结局,则又喜剧式地嘲讽了这个“有理智的人”,克服偏见、获得真知是何等不易。伊丽莎白的碰壁好像是生活本身跟她开的一个玩笑,好像人人都难免被生活的现实所嘲弄,显出连自己都觉察不到的滑稽可笑及愚蠢的一面。正是在人物塑造中运用反讽,嘲笑了伊丽莎白不知他人、不自知的偏见,才全面揭示了她性格中理智和偏见的不同侧面;也正是通过她性格的前后变化形成“反讽对照”,才更深刻地展现了她由“有限的理智→陷于偏见→克服偏见→显示理智”的性格发展过程。简言之,人物性格中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的反讽对照,实质上显示着性格在否定中更新,向着更高的意识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反讽成了揭示人物性格运动曲线的有力手段。也佐证了利奥奈尔·特里林的一个著名观点:“奥斯丁的反讽是基于对这样一个事实的认识,即,人的精神是不自由的,它为环境所制约,所局限”,“必须认识到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常现象,人的精神才具有美德和意义”。而这种处理,实际上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伊丽莎白这个聪明人被愚弄、闹笑话,比柯林斯的丑态更有力地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人的自我认识问题。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伊丽莎白,还是迂腐可笑的柯林斯,都不能如实地认识自己,这不是很有趣的,令人思考的现象吗?同样,伊丽莎白的碰壁还说明,西方小说中完美的正面主人公传统也从奥斯丁开始彻底打破了。这一打破跟当前西方文艺中对人物的处理,特别是“反英雄”的形象,是息息相通的。这再次说明,在许多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方面,奥斯丁都是开拓者。三、奥斯丁小说人物塑造的启示奥斯丁还把反讽运用到人物关系上借以塑造人物。如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的傲慢“相得益彰”,伊丽莎白的明智刚强构成对柯林斯的粗鄙、咖苔琳的蛮横的强烈嘲笑。人物的性格在反讽的对照中无疑更为鲜明、活脱。有趣的是,在奥斯丁小说的人物关系中,并不全是“占尽风情”的“素描人物”在决定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