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_第1页
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_第2页
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_第3页
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_第4页
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古代嵌入式辩论比较研究

逻辑与结论的证明违反了逻辑和事实。它的哲学本质是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黑格尔曾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P7)在中西方逻辑史上,诡辩都曾起着刺激和促使逻辑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其逻辑著作《工具论》中对各种诡辩进行了剖析和驳斥,他建立逻辑学的真正目的是驳斥诡辩,规范人们的思维。古代中国的墨家极力从驳斥诡辩中认识总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从而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较完备的逻辑体系———墨家逻辑。目前,诡辩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对中西古代诡辩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西方逻辑产生的共性机理,而且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诡辩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识别和预防诡辩。一、“b.”1年以后的“坦土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周王朝统一的王权被分裂为许多小的王权,出现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迫切需要从各方面选拔人才,于是形成了士阶层。士的任务不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是宣传并实行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他们上说下教,坐而论义,著书立说,只要是略微著名的士都“率其群徒,辩其谈说”(《荀子·儒效篇》)。这样,语言在说服对方接受并实行自己主张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人为说服对方接受己说,不管论题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竭尽全力寻找理由,进行论证,诘难他人,只求论辩胜利。他们“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P237),于是出现了诡辩。如惠施、庄子、公孙龙和辩者提出了“白马非马”“鸡三足”“孤驹未尝有母”等奇特命题,引起了社会的大辩论,他们也因此名噪一时。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是城邦奴隶制繁荣时期。城邦制度建立的公众集会广场,使每个公民作为平等的自由人都可以也有义务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他们在公众集会广场或法庭上自由辩论,发表演说,通过富有技巧性的论辩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并努力使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这样,话语被赋予了特别作用,具有一种特殊优势,成为指挥和统治他人重要的政治工具。为使公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反驳别人,以便更好地参与政治活动,出现了一批教人辩论和演讲技巧的职业教师,当时被称为“智者”,如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欧布利德等。一些早期的智者不自觉地讨论有关逻辑、自然、社会等问题,目的是为了寻找战胜论敌的理由。后来智者学派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走上了专门玩弄概念和文字游戏的道路,他们“为了教人在论辩中制敌取胜,便随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假理、歪理能够说得和真的一样”(P22),逐渐沦为诡辩派。总之,中西方古代诡辩思想几乎同时产生于社会转型、论辩盛行的前逻辑时期。由于语言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颠覆了宗教和道德观念曾经在人们思维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这为诡辩论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诡辩论正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黑格尔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诡辩派出现在希腊人不复满意于宗教上和道德上的权威和传统的时代,当时希腊人感觉到一种需要,即凡他们所认为可靠的事物必须是经过思想证明过的。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诡辩派教人寻求足以解释事物的各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不是别的东西,却正是根据。”(P263)同时,诡辩思想的出现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思维科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思维的起源来说,不管是种系发生还是个体发生,它们都要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P38)。在前逻辑时期,正确的思维规律和规则尚未形成,且无实验手段,辩论就可能随意运用语言,这就必然出现诡辩。但正是由于诡辩的出现,促使人们思考什么样的思维是正确的、如何规范人们的思维等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和规则,即逻辑规律和规则。二、中国古代所提“白马非马”的哲学思想中西古代诡辩命题在具体内容上都是关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如中国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今日适越而昔来”“白马非马”“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羊”,古希腊的“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有角的人”等。由于其中有些命题资料缺失,无从考证其论证过程和论证方式,但从这些论题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与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现象相悖的论题。我们可以从现有保存下来的论证来分析中西古代诡辩思想在具体内容上的特征。首先以中国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证为例。“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所以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可与不可,其相非明。”(《白马论》)从这一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诡辩思想虽然隐含着一般与个别具有差异性的哲学思想,但在具体内容上,它是以与政治伦理思想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名实问题为论题,其“白马非马”的结论是“假物取譬”,最终目的是“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迹府》),因此,其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政治目的性强,并且具有感性直观的特征。可以说,中国古代诡辩命题没有把思维引向纯理性发展的道路上。其次以古希腊芝诺“二分法”的论证为例。一个物体永远达不到目的地,因为在它达到目的地之前,必须先走完全程的一半,但在走完全程一半之前,又必须先走完这一半的一半。如此一半又一半的二分下去,以至于无穷,但却达不到目的地。因此,运动根本不可能产生(P42~43)。芝诺从感性直观经验出发,最终得出“运动不可能产生”的深刻的哲学命题。这一论证虽然把空间的点截性、可分性绝对化了,但其明显自觉地注意了对时空连续性问题的研究,侧重于讨论与政治伦理观念毫无联系的自然哲学问题,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并且脱离了感性直观和经验,他“不满足于感性直观,把感觉世界的一切抛开,把感性实在判之为不真,跳到理性思维,用逻辑的论证来反驳运动,从而开始了思维在概念中运动的新阶段”。芝诺关于否定运动的论证包含着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空前的理论深度,启发了众多哲学巨匠,不仅为正确认识矛盾和运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后人总结其论证方法提供了思想素材。三、西方隐现的默辩论中的理性主义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在日常思维中,自然语言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无论多么复杂的思想,都可以用自然语言把它表达得淋漓尽致。逻辑与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逻辑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它是由语言表达的,没有语言,逻辑就无法存在和发展。逻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自然语言的灵活性、复杂性以及逻辑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易于把思维错误用似乎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使似是而非的命题感觉得像真的一样,从而成为诡辩。中西古代诡辩论就是利用逻辑的抽象性和自然语言的灵活性进行诡辩的。如,古希腊欧布利德“有角的人”的论证:凡你所没有丧失的东西便是你所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这里包含着如下预设,即“原本有而没有丧失的”和“原本有角而没有丧失角”。显然,此预设本身是虚假的。正是此虚假预设使整个推理隐含着错误而不易觉察,从而导致诡辩。再如,“白马非马”的“非”字在古代汉语中,既有“不是”之意,也有“不属于”“不同于”之意,所以对“非”字的不同理解便形成了对该命题是否是诡辩命题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概念是组成逻辑结构的基本单位。概念有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之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不能混淆,否则就易于导致诡辩。如,公孙龙对“鸡三足”的论证是这样的:“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通变论》)显然,这一论证是混淆作为抽象概念的“鸡足”与作为具体概念的“鸡足”而形成的诡辩。从具体论证过程看,中国古代诡辩论多倾向于对概念的探讨,较少研究推理。如前所述,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就是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论证的,实际上,从推理的角度看,这两个方面均推不出“白马非马”的结论。首先,从“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所以命形也”,只能推出“白非马”的结论,而推不出“白马非马”的结论。其次,从“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推不出必然的结论,否则就犯“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从整个论证过程看,他始终没有走出马、白马、黄马、黑马等具体概念的圈子,没有从推理结构上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固定的推理形式。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名辩思潮,是中国古代诡辩思想的基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诡辩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它们因此主要涉及概念问题,或者混淆作为抽象概念的名称与作为具体概念的名称之间的区别,或者违反名称约定俗成性的语言习惯,从而成为诡辩。西方诡辩论除玩弄概念游戏外,更注重对推理的运用,并形成了固定的推理模式。如,高尔吉亚对“无物存在”的论证是这样的:一方面,通过假设,论证非存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通过假设,论证存在也是没有的;既然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没有的,除了存在和非存在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因此,“无物存在”(P60~61)。当然,他没有区分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与客观事物的具体的“存在”,把所有的“存在”都否定了,从而导致虚无主义。但是,这种论证方式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论证方法先假设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推出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然后利用矛盾律,否定原假设命题,得出原命题成立的结论。这种论证方式由芝诺首创,后被智者派广泛运用,使其成为古希腊人固定的推理模式,称之为归于不可能的方法。智者派从假设推出矛盾的这种归于不可能的论证方法和技巧及其在日常实际论证的运用,使推理广泛运用于普通人的思维实际之中,为后来学者抽象出固定的推理形式结构奠定了基础。四、对古代哲学的批判如前所述,中西古代诡辩论都对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启蒙和促进作用,对中西逻辑思想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西方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除了能够重视数学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对论证所提出问题的探讨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充分总结希腊时期论辩的成果尤其是对诡辩命题的论证过程所运用的推理形式,这从其早期著作《论辩篇》和《辩谬篇》所运用的诡辩材料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所收集诡辩材料之丰富以至于有些诡辩命题只能在这里才能找到。亚里士多德正是在对这些诡辩论的无情批判中,认识到确立正确思维规则的重要性,并进行积极探讨和创造性的研究,从而建立了古典逻辑学。古代中国的墨家学派对百家争鸣时期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进行总结,尤其是对诡辩特有的思维形式的批判和总结,同样从墨家的逻辑著作《墨经》中也可以看出。《墨经》中有大量对诡辩论的批判,如对“言尽悖”“非诽”“学无益”“知不知”“孤犊未尝有母”等命题所包含的逻辑矛盾的揭露。正是通过对这些诡辩论的批判和揭露,墨家总结出了“譬”“侔”“援”“推”“止”等论证方法和同一律、矛盾律等思维规律,从而创立了墨家逻辑学。形式多样的诡辩论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西方哲学发展史可以看出,古代诡辩者对古代哲学的反思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否定,体现着一种批判精神。诡辩论在经过智者学派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质疑,经过希腊晚期对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否定,形成了西方著名的怀疑论哲学,后来这一哲学学派又经过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开始,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必然性为任务,创立了现代理性哲学,再经过休谟和康德的研究,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批判精神的思维方式。波普尔对古希腊哲学家的这种批判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从泰利士到柏拉图这段历史,是光辉灿烂的达到了登峰造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它每一代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至少一种新哲学,一种独见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不已的新宇宙论,‘这些古人的奥秘何在?’我认为,奥秘在于一种传统———批判讨论的传统”,“这种传统承认学说的多元性,这些学说,通过批判的讨论而试图接近真理。”(P211,214)这种批判精神现在仍然是西方思维方式的精华,也是西方科学得以发展的思维基础。遗憾的是,中国古代诡辩论也曾遭到众多学者的诘难,如《荀子·非十二子》说:“好治怪说,玩奇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P262)在经过重视关注自然现象的惠施的“历物十事”,到庄子以对概念的灵活性加以主观运用的手法进行诡辩,到公孙龙成为诡辩论的集大成者,在遭到诸多学者齐声批判之后,曾经名噪一时的诡辩学派消失了。正如郭沫若曾分析的那样:“起初导源于简单的实际要求,即儒者的‘正名’;其后发展而为各派学说的争辩,一部分的观念论者追逐着观念游戏的偏向,更流为近于纯粹的诡辩;再其后各家的倾向又差不多一致地企图把这种偏向挽回过来,重新又恢复到‘正名’的实际。待秦代统一六国以后,封建社会的新秩序告成,名实又相为水乳,于是乎名辩的潮流也就完全停止了。”(P249~250)在秦以后名家著作大量散佚,以致名学成为绝学。西晋学者鲁胜把名家消亡归因于其理论太专门、太艰深难懂。“自邓析至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后学莫复传习,至于今五百余岁,遂至亡绝。”(《晋书·隐逸传·墨辩注序》)当然,诡辩派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古代诡辩思想及其论证方法没有被后人继承和发展形成系统理论,其怀疑批判的方法论对后世中国人思维方式影响甚微。这也许是中国现代思维方式缺乏批判精神的根源所在。总之,我们对中西古代诡辩思想进行探讨的目的是希望能为现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一点有益的养料。批判和怀疑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僵化教条,对现存的理论观念作历史性的批判和审视,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作全新的诠释,从而改变人们观念中所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