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460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泰戈尔的作品。我们学校是所百年老校,图书馆有很多老书。我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本《飞鸟集》,作者是泰戈尔,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郑振铎翻译。郑振铎听说过,泰戈尔第一次见。书很薄,文字清浅,每一小节只是简单一两句,有点儿像我们古诗中的绝句,很好读,很有味道,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①,站在那里读了很长时间。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样的句子。(1)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美好的诗句,(2)都是由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的诗情和思考。(3)那些诗情来自朴素而美丽的大自然,(4)那些思考并不故作高深,(5)是那样真切动人。(6)我在想,那些鸟、草、麻雀、云、花……多么②,为什么我也看见了,却写不出这样动人的句子?我真的很佩服泰戈尔,痴迷泰戈尔。高一那年暑假,我在一家旧书店,看见一套《泰戈尔全集》插在书架中间的一层上。我抽出全集中的第一卷,扉页上,一幅泰戈尔的彩色画像,是徐悲鸿画的。画像前面有一张透明玻璃纸,像窗帘一样遮挡住了画像,画像显得③,有些梦幻般的色彩,很吻合我对这个大胡子泰戈尔的想象。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①②③2.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作为数智化建设各类应用场景探索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人工智能在推动高质量阅读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既令人期待又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众所周知,面对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爆炸”,面对扩增迅猛、体量庞大的知识信息海洋,传统阅读方式在摄取知识、梳理信息、消化内容方面,已经不是“时不我待”能够形容,而常常是一种“A”。在阅读体量上,个体阅读速度面对现代化社会的整体知识生长速度,确乎是难以企及和无法匹配的;在阅读选择上,大量信息不对等,特别是新增知识领域不断扩容而造成的阅读选择遗漏,往往连个体自身都茫然无知。以上问题的种种典型表现,尤其集中于科研人员的文献查阅和检索工作。①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一半以上的科研时间。②而Al模式文献检索工具,则可以通过对话交互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分析、阅读和管理,显示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可能。③今天,大数据、大算力呈现效果更加拟人化、直观化,数智化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更为大众化、日常化,而由此显示出的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阅读的应用潜力,令人浮想联翩。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替代,而是指数级放大的替换。⑤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能够承担某些原由人力承担的工作内容,更在于其可能完成之前由人力承担所无法达成、远超想象的工作需求。⑥在服务文献检索乃至数字阅读方面,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极大可能助力人类走向“超级阅读”。“超级阅读”是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作乐观展望的一种未来阅读模式。个体传统阅读方式无法突破的限制,B,个体阅读的体验、效率、效果,理论上完全可以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A处填写一个成语;B处填写一个句子,不超过10个字。A.B.5.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县中池竹言怀(唐)钱起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B.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C.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D.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7.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天”是人的初始,所以“__________”没有不呼上天的;父母是人的根本,所以“__________”没有不叫父母的。(2)《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鲍照借酒浇愁、长歌当哭的悲愤之情,表达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3)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不要被当时辽国的威势胁迫。【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天香楼上书生意气羊毫笔底词客情怀①熊召政甫交十月,冬令已至。十月初二这天傍晚,只见两乘轿子一前一后抬到天香楼前。在店伙计引领下,艾穆与沈思孝两人上得二楼一间宽大的包房。万历初,艾穆得到张居正的赏识,被荐拔为刑部员外郎。自来京城,他便和翰林院的词臣们过从甚密。他刚一进屋,吴中行就站起来嚷道:“和父兄,你终于到了。”“今天下午,大理寺的人来衙门议事,所以散班迟了。”艾穆朝在座诸位拱手一揖笑着说,“翰林院的俊彦都到了,请问谁请客?”“我。”吴中行答。“为何请客?”“为首辅守制的事!今天请你们来,是有要事相商。”吴中行让店小二离房出门,自己亲执酒壶给大家斟满了一杯酒,言道:“这第一杯酒,咱们敬一个人。”“敬谁?”沈思孝问。“老天官张大人。”吴中行负疚地说,“张大人拒不上折劝说首辅夺情,气节可嘉,高风可仰。可是,我们那天去吏部却错怪了他。昨日,皇上谕旨让他致仕,朝中部院大臣中,又少了一位清望人物,岂不令人痛心?来,这第一杯,我们敬他。”艾穆放下酒杯,问邻座的赵用贤:“汝师兄,听说左都御史陈瓒,倡议六部合折挽留首辅,可有此事?”赵用贤放下筷子回道,“这陈瓒受了李义河的撺掇,想联络部院大臣一起上折挽留张居正,但却没几个响应的。不过今天下午,御史曾士楚和吏科给事中陈三谟慰留的折子,已送进了大内。”乍一听这消息,艾穆鼻子一哼就变了脸,切齿骂道:“这些士林败类,竟弃国家纲常伦理而不顾,争以谄谀为荣,真把人活活气死。”作东的吴中行又劝大家饮了一杯酒,吃了几口菜,才又接方才的话头说道;“和父兄的话言之有理,听说你和父兄曾受到过首辅的单独召见,能否说给咱们听听?”艾穆听罢此言,半晌不吱声。因为那一次会见,他实在不愿意再提。话说万历二年冬天,张居正请得圣旨实行严厉的“冬决”。圣旨规定每省“冬决”不得少于十人,这都是张居正的主意。但在各省上奏的折子中,张居正发现陕西省只斩了两名囚犯。因此决定将刑部员外郎艾穆召来一见。当艾穆应约走进首辅值房,张居正劈头问道:“让你去陕西办差,办得如何?”艾穆怯生生答道:“启禀首辅大人,卑职前往陕西督办冬决,没出什么差错。”“没出差错,为何只斩决两人?”“只有两人犯罪凿实,罪当斩决。”张居正听了气得把案桌一拍,厉声喝道:“放肆!陕西乃边关省份,单是与各番邦的茶马交易,就有多少个铤而走险的宵小之徒走私贩私!如今茶马交易规模是当时的两倍。税收却大减?除了茶马司官员收受贿赂执法不严,更重要的便是走私贩私日益猖獗。对走私贩私之人,只有一个办法,杀无赦!”艾穆看到首辅已是盛怒,慌忙滚下椅子,在地上跪了。怔忡有时才勉强答道:“贱官明白首辅大人的意思,但贱官恐难从命。”“为什么?”张居正瞪圆了眼睛。艾穆缓缓答道:“贱官对于趋利逐财之徒,也是深恶痛绝,但这些人不当死罪。因此……”张居正强压怒火冷冷说道:“罢罢罢,我看你做不了万里封侯的大事,还是回去自省你的圣人之道吧!”艾穆吭哧吭哧挤出一句话来:“如此甚好,谢首辅大人。”说罢从地上爬起来,躬身退了出去。听完艾穆讲述,包房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好一会后,沈思孝言道:“皇上两个月前订婚,天下同喜。李太后因此又建议免去今年的冬决,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李太后还是迁就了首辅。”赵用贤说道:“首辅柄政之功过,今日姑且不论,但他夺情之举,实在违悖天伦!”“你想怎样?”沈思孝问。赵用贤言道;“子道兄和愚弟我各草拟了一道折子,今天请大家来,想请诸位听听议议这两道折子有无斟酌之处。”吴中行先念将起来……刚念完,赵用贤便也念给了大家听……赵用贤草拟的疏文,比起吴中行的那一道折子,言辞更为愤怒。这也是官场上论争的套路,先温和后激烈。今日与座的七个人,都是意气相投的中青年士子,满脑子都是立言立德立名的书生意气。因此,他们对张居正夺情同持异议本是意料中事。艾穆把那两道疏文拿过来又看了一遍,然后问吴中行:“你这道折子何时送上?”“明儿一早,我就到午门前递折。”“那么,汝师兄的折子也就随后跟进了?”艾穆又问。“是的,最迟不过后天。”赵用贤答。“你们二位想过后果没有?”“想过,”吴中行回道,“最坏的结果,只不过是被逐出京城而已,但我想尚不至于。”“为何?”“皇上还小。不知道夺情的后果,如果我们把道理讲清,皇上或许采纳。”“如果采纳了当然皆大欢喜,若没有采纳呢?”“再上折子。”“谁上呢?”艾穆道,“如果你被锦衣卫缉拿,你还能上折么?”赵志皋眼瞧着气氛不对,便道:“和父兄这是危言耸听,小皇上与李太后向来关注清议,事情尚不至于坏到这种地步。”吴中行此时发誓般嚷道:“就是坏到这种地步,我吴某也在所不惜。”“如此甚好。”艾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言道:“子道兄,如果你和汝师元两道折子上奏,尚不能让皇上回心转意,这第三道折子,就由我艾穆来上。”“还有我。”沈思孝立即补了一句。吴中行本是性情中人,见文修与沈思孝肯站出来与他们呼应,便意气风发连干了好几杯。赵志皋看吴中行似有些醉了,便劝阻不要再喝了。双方争执不下,一直闹到夜深散去。(有删改)【注】①选自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第25回。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万历年间提出改革并辅助万历皇帝进行了改革,也称为“万历新政”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刻画了沈中行的形象,能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心思缜密、性情鲜明的翰林院词臣。B.艾穆受恩于张居正,但认为张居正应回家守孝,没有支持帮助过他的张居正,可见他更重礼法。C.文中众人齐聚天香楼,都反对张居正“夺情”,侧面体现张居正变法面临的阻力及形势的复杂。D.赵用贤的疏文尚未成篇,但其言辞更为愤怒,可以看出他比同为翰林的吴中行更有书生意气。2.关于文中艾穆反复询问上折子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志皋所言虽仅此一句,却也能看出他是个察言观色、善打圆场的人。B.吴中行、赵用贤二人在问答中体现出了他们身为翰林学士的文人风骨。C.一问一答,步步推进,为后文艾穆说他上第三折子做了很好的铺垫。D.艾穆环环相扣地询问上折的情况,体现出了他的思虑缜密和性格执着。3.文中插入了张居正召见艾穆问答的情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对弹劾张居正夺情一事,七人安排周密,可从历史事实上来看并未成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材料一:壬申明道元年十二月,诏以来年二月躬耕籍田,先请皇太后恭谢宗庙,权罢南郊之礼。及议皇太后谒庙仪注,太后欲纯被帝者之服,薛奎独争曰:“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拜?”固执不可。虽终不纳,犹少杀其礼焉。薛奎知益州还朝,与镇俱。或问奎入蜀所得,奎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也。”八月,资政殿学士薛奎卒。奎在政府,谋议无所迎避。或时不得如志,归辄叹咤不食。家人笑曰:“何必如是?”奎曰:“吾仰惭古人,俯愧后世尔。”欧阳修、王拱辰皆其女婿也。(节选自《宋史全文·宋仁宗》)材料二:薛简肃公文集序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彼四人者犹不能于两得,况其下者乎!惟简肃公在真宗时,以材能为名臣;仁宗母后时,以刚毅正直为贤辅。其决大事定大议嘉谋谠论著在国史而遗风余烈,至今称于士大夫。公绛州正平人也,自小以文行推于乡里,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其平生所为文八百余篇,何其盛哉!可谓兼于两得也。公之事业显矣,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公有子直孺,早卒。无后,以其弟之子仲孺公期为后。公之文既多,而往往流散于人间,公期能力收拾。盖自公薨后三十年,始克类次而集之为四十卷。公期可谓能世其家者也。呜呼,公为有后矣!熙宁四年五月某日序。(节选自《欧阳修全集》)5.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决A大事B定C大议D嘉谋E谠论F著G在国H史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籍田”与诸葛亮《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躬耕”意思相同。B.“序”是文集序,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序”的意思相同。C.“末”次要的;“末事”的“末”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末”意思相同。D.“后”继承人。古代没有儿子的人,常收养同宗或亲戚的儿子作后嗣。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奎曾在益州任职,任职期满后和范镇一起从益州返还京都,有人问薛奎在蜀地有什么收获,他说觅得一位奇才,并且说范镇一定会以文学著称。B.资政殿学士薛奎去世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朝廷追赠他为简肃公;为了纪念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他的女婿欧阳修为他的文集写了序言。C.欧阳修认为历史上那些家境窘迫的人,大都想通过写文章来抒发内心郁结以及不能施展的志向,因此这些人能够费尽心思地经营所写的文章。D.薛奎一生写过很多文章,他的文章,追求气质纯朴深厚、刚劲正直的风格,他的文章应该是他内心志向的写照,故他的文风也和其为人一样。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2)既举进士,献其文百轴于有司,由是名动京师。9.材料一中薛奎为什么会发出“吾仰惭古人,俯愧后世尔”的感叹?请概括其原因,并选取一个相关的事例作证。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第460练)【基础训练】1.①流连忘返②真切动人③若隐若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结合“站在那里读了很长时间”可知,此处说舍不得离开,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②结合“也看见了,却写不出这样动人的句子”可知,此处说花草鲜明可感,动人心弦,可填“真切动人”。真切动人:清楚明白,打动人心。③结合“画像前面有一张透明玻璃纸,像窗帘一样遮挡住了画像”可知,此处说画像不很清楚,可填“若隐若现”。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2.我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本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的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短句变长句的能力。首先确定句子主干:我摸到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再把其它内容作为修饰成分放在主干句的适当位置。“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都作状语修饰“摸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郑振铎翻译”可作定语修饰“《飞鸟集》”。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我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本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的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3.(2)把“由”改为“从”(5)把“是”改为“却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2)“由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介词使用错误,“由……引发出”搭配不等,把“由”改为“从”;(5)“(那些思考并不故作高深,)是那样真切动人”不合逻辑,前后句子内容应该是转折关系,把“是”改为“却是”。4.A.望洋兴叹B.将在“超级阅读”中轻松实现5.(1)语句①,改为: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一半以上的的科研时间。(或: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这项基础性工作,占据了科研人员一半以上的的科研时间。)(解析:“根据……表明”,句式杂糅。用其中任意一种表达方式)(2)语句②,改为:而AI模式文献检索工具,则可以通过对话交互方式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分析和管理,显示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可能。(解析:语序不当,应为先“阅读”,后“分析”)(3)语句④,改为: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替代,而是指数级放大的替换。(解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原句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应用“不是……而是”。)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说法错误。“机忘宁厌贫”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忘记了世俗的机心后难道会厌恶贫穷的生活吗?故选B。7.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小小的县官已使他实现心中愿望,其他的荣耀一点也不关心。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能力。“官小志已足”,官职虽小,我的志向已经满足,“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意思是谦恭地栖息,暂且拥有此地。功名荣耀,与我没有关系。可见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意思是只爱着赏心悦目的景色,丛生的竹子旁水流淙淙。诗人躺在高高的枕头上,闻着飘来的真正荷花香,青山的景色整个南郡都可以看到。可见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意思是只要道在我就足够自娱自乐,忘记功名利禄我怎么会厌恶贫穷。只害怕帝王的诏书,来拜访我这个隐居的人。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他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8.(1)(故)劳苦倦极疾痛惨怛(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3)弊在赂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综合训练】1.D“他比同为翰林的吴中行更有书生意气”理解错误。根据文中“赵用贤草拟的疏文,比起吴中行的那一道折子,言辞更为愤怒。这也是官场上论争的套路,先温和后激烈”可知,这并非个人区别,而是官场论争的常见套路。2.D“性格执着”错,根据文中艾穆的话如“你们二位想过后果没有?”可知,问话不能体现此性格。3.①插入回忆使情节再掀波澜,呈现出曲折变化,突出了双方矛盾,丰富了文章内容。②突出了人物形象。张居正一心为国、执法严苛,艾穆刻板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得以突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大部分都是士人在酒楼谋划推张居正下台的过程,而对于为何要反对张居正,前半部分着墨不多,也就不容易让读者了解故事背景。因此,插入这一回忆,具体形象地展现双方在具体执政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冲突,就更直观生动地突出了双方矛盾,丰富了文章内容。根据对话中张居正的语言描写“陕西乃边关省份,单是与各番邦的茶马交易,就有多少个铤而走险的宵小之徒走私贩私!如今茶马交易规模是当时的两倍。税收却大减?除了茶马司官员收受贿赂执法不严,更重要的便是走私贩私日益猖獗”可知他一心为国,而从他“对走私贩私之人,只有一个办法,杀无赦”则可看出张居正执法严苛。而从张居正的话“罢罢罢,我看你做不了万里封侯的大事,还是回去自省你的圣人之道吧!”则可侧面看出艾穆古板、不懂变通的人物特点。4.①七人看法狭隘。他们只是站在礼法纲常角度,没有考虑明朝当时的现状。②皇权支持张居正夺情。小皇帝下命让天官张瀚致仕,李太后在两次冬决一事上对张居正“迁就”。③张居正性格刚毅,一心执着变法,不拘于常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从原文插叙情节中张居正说明走私贩私对国家的危害后,艾穆仍然固执己见,以及文中暗含议论性的语句“今日与座的七个人,都是意气相投的中青年士子,满脑子都是立言立德立名的书生意气。因此,他们对张居正夺情同持异议本是意料中事”可看出,七人看法狭隘。他们只是站在礼法纲常角度,没有考虑明朝当时的现状。从“昨日,皇上谕旨让他致仕,朝中部院大臣中,又少了一位清望人物,岂不令人痛心”可知,天官张瀚是站在反对张居正一方的,而小皇帝下命让天官张瀚致仕,很明显就表明了他对张居正变法的支持。此外,从原文中“皇上两个月前订婚,天下同喜。李太后因此又建议免去今年的冬决,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李太后还是迁就了首辅”中,可以看出太后和皇帝这两个皇权代表,都站在张居正一方。从原文中“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可窥见张居正性格刚毅、坚持变法的个性,再结合历史上对张居正为了坚持变法而拒绝辞官守孝的做法,可从中看到他不拘于常情,一心执着变法的态度,这也是导致七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5.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擅长决断大事,确定大计,具有高明的经国谋略以及正直之言,均记载于国史中,然后风教和功绩在后世留传,至今还在士大夫间称颂不已。“大事”“大议”均为宾语,在“事”“议”后停顿;“嘉谋谠论”为并列短语作谓语,承前共用主语“其”,独立成句,“论”后断开。故选BDF。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意思不同。古时天子亲自下田的礼节/亲自耕种。句意:仁宗亲自下籍田耕种/诸葛亮亲自在南阳种地。B.正确。C.正确。句意:所以他们常常把文章看作次要的事(细枝末节)。/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D.正确。故选A。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C.“家境窘迫”错,文中“穷居隐约”的“穷”应该指远离闹市的偏远、荒僻之地。故选C。8.(1)君子把学到的知识,或者实施在建功立业中,或者体现在文章著述上,常常担心难以两全。(2)考中进士后,把他写的百卷文章呈献给相关官员们看,从此名声惊动京城上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见”通“现”,体现;“患”,担心、忧虑;“兼”,同时具有。(2)“既”,已经,在……之后;“轴”,卷轴;“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由是”,从此。9.因为薛奎是一个正直无私、纯朴刚毅、有知人之明的人,他很贤明,擅长谋划、决断,不随意迎合,更不会逃避,但有的事往往不合心意,所以会发出“吾仰惭古人,俯愧后世尔”的感叹。例如皇太后想穿帝王礼服祭拜宗庙时他据理力争,假如事情不合自己心意,他就会吃不下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由“仁宗母后时,以刚毅正直为贤辅”概括出性格刚毅正直;由“其决大事,定大议,嘉谋谠论,著在国史。而遗风余烈,至今称于士大夫”概括出贤明有智谋,正直勇敢无畏无惧;由“公之事业显矣,其于文章,气质纯深而劲正,盖发于其志,故如其为人”概括出其人纯朴刚正、有志向;由“薛奎知益州还朝,与镇俱。或问奎入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六淫五邪辩证以及调理方法
-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3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Campbells in Mexico-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浙教版科学七下3.4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产品合同保证与客户服务承诺
- 2025浙江省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
- 茶叶进出口合同书
- 临时借用合同范本
- 2025耕地流转合同模板版
- 2025租赁终止协议合同
- 2025年国核铀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课件2025
- 国家开放大学《小企业管理基础》综合练习题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 吊装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儿童保健学绪论》课件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角磨机安全操作培训(2023年版)
-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水池蓄水试验方案-20220413162528
- 【MOOC】中外铁路文化之旅-华东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GB/T 44751-2024精细陶瓷滚动轴承球及滚子用氮化硅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