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台民间故事中的巧女形象
在特定文化形式的结构中,大众文化的存在往往被主导意识形态忽视或隐藏,但它们以各种方式传播到公民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数量众多而互相牵扯勾连的各民族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化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口头讲述故事的活动遍及人类居住的每一个角落”。客观地说,学者的这番描述绝非夸大之辞。在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民间故事以其特有的丰富、鲜活滋养并成就了特定文化的地域性和异质性,因此,充分显示了民间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对闽台地区而言,由于两地一衣带水、血肉相联,虽然在时间上各有先后,但都是经由中原汉族的历次南徙垦殖而逐渐得到开发。相比于福建,台湾的开发要晚得多。其开发的过程几经周折,却始终与福建保持了天然的血脉牵连。几个世纪以来,移民垦殖台湾的汉族移民中,福建人(尤以闽南人为主)几近十之八九。可以说,华夏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程同时也是福建文化的移植和发展历史。闽台两地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互生互赖、相依相融的历史关联和文化互动,使其最终形成了在文化渊源和精神底蕴上都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共同文化区。如果将闽台两地流传的民间故事稍作翻检,更能感受到两地在文化领域的亲缘性。从大量流传于两地的数不胜数而形态各异的故事中,分明显示出二者在文化渊源上难以分解的重重交叠。研究表明,台湾的民间故事大多经由福建移民移植而来,再以本土的风物人情、历史事实、民情风俗等稍加附会改编成亚型或变文,“既表现为两地日常语言的‘习惯表达’的高度一致,而且也表现为两地传统的口语艺术即民间文学或口承文学的基本一致。”本文拟通过对闽台民间故事的考察,从闽台民间故事中的“巧女”形象所包蕴的深层象征意义出发,对两地民众在闽台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境遇及其文化心理状况做一分析,进而对其中所隐喻的文化心理内涵进行初步的探察。需要指出,本文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民间故事”的概念,即包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故事和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想像、幻想而形成的传说。一、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进步闽台两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有关女性的故事占了很大比重。这类故事中女性要么是核心人物,要么在事件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或者以自己不凡的智慧、胆识战胜了困难和阻碍。如闽台两地皆存在大量褒赞善德懿行和神力无边的女神(妈祖、临水夫人)传说,还有许多作为完美道德典范并长于凭借机巧制胜的女子,以及不少居于弱势而最终自保或战胜强势的女性形象。仅以季仲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一书收入的泉州民间故事为例,在近100篇的故事中涉及女性的约占45%。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历史叙事中,女性长期处于集体性的“无名”或“无言”状态,千百年来屈指可数的女性形象往往化约为几个尽忠守节的贞孝妇女,其存在更多具有传统伦理规范的符号意味。相比之下,活跃于闽台故事中的这些女性形象,却往往能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女性的生存状态在虚虚实实的口头传述中得到了极为鲜活的呈现。由是,我们似乎得以切近那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屏蔽了的女性生存状态及其依稀隐约的历史身影。不仅如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历史踪迹的遗留,更隐含着极具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心理内蕴。正如曾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做出细致索引的丁乃通先生所说:“民间故事只是间接隐约反映社会的情况,因此能比直接表达的方式——民歌——反映更多的民众心理和生活。”27-28将民间故事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语境加以深入探究,可以帮助我们去窥探那虽然业已消逝却依然深隐于历史和现实中意味深长的民众文化心理。在闽台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属于“巧女”、“巧妇”类型。通常这些民间女性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以善辩或机智顺利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或巧妙解决各类矛盾,维护了家庭的威望和自身利益。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在面对难题时以冷静的头脑、不凡的勇气和慧黠的机变化险为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喜爱。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性别制度上严格的尊男抑女结构,女性在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都遭到了贬抑和拘禁,她们的行动范围基本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家庭生活空间之内。并且,即便是在家庭生活的范围内,她们的言行也必须遵循以男性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传统宗法礼制的诸多规范。通常的官修史中对女性人物的记载大多仅仅作为男性参与历史和完成齐家治国使命过程中微不足道的附属品或者陪衬物。在某种意义上,女性存在在正统的历史叙事中几乎是缺席的。然而,在民间故事的汪洋大海里,女性的存在则与形形色色的男性共同构筑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世界。特别是这些机智、勇敢的巧女形象,每每以生动鲜活的面目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巧女们机智的言词、勇敢的作为,都与中国社会的实际传统——女性低下的文化地位与言行规范上的极度保守——有所差异。”显然,巧女的存在构成了民间社会区别于主流意识形态场域的一个特殊参照。丁乃通先生认为:“一般人通常认为中国旧社会传统是以男性为中心,但若和其他国家比较,就可以知道中国称赞女性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笨妻当然也有,但仅是在跟巧妇对比时才提到。丈夫很少能占上风,而且在家里经常受妻子的管束。”25女性形象在民间故事中的活跃,意味着民间社会中性别制度在对正统规范的趋近与遵循中又带有某种程度的疏离与反拨。究其原由,乃是民间社会的开放性、边缘性和杂融性使性别规范对女性的约束相对松动了;另一方面,与官方意识形态场域不同,民间社会的存在场域主要是乡族之内的家庭日用和乡野底层的社会交往活动,女性在民间社会场域中显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二、巧选当家人—疏离与趋附:巧女形象的文化心理意蕴由于民间社会中性别的社会分工与正统社会秩序的规范存在诸多差异,女性在民间社会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往往有其特殊性。具体到闽台地区而言,女性的地位与代表传统中国社会中心的北方中原地区更有所不同。有学者经过细致考察后指出:“古代闽中妇女十分能干,她们下田劳动,上街经商,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南方流行小家庭制的背景下,妇女往往成为家庭的真正主宰。”10很显然,一方面是地缘环境及其相应的生存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作为开发相对晚的移民地区客观生存条件的恶劣,使得女性在应对外部生活环境的挑战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而且,“小家庭制”意味着在家庭内部的社会分工因为家庭成员的减少而更趋宽泛,农耕文明中比较稳固的依据性别分工的界限常常被打破。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闽台地区女性在家庭内外扮演着更特殊的角色,“她们的社会地位略高于北方妇女”264。因此,在大量流传的闽台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活跃显然有着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因缘。并且,如果深入到这些女性形象所联系的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及其背后的深层结构,我们可以从中寻索到闽台民众更为深隐的文化心理动态。对两地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探究,使我们能深入到闽台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之中,由此进入对两地民众文化心理及其根由的探寻。下文以两地流传颇广的《巧选当家人》为例,对其中巧女形象所隐含的文化心理象征意义做一分析。这天,老汉在厅门口放倒一把扫帚,在台阶前放着一枚缝衣针,然后叫四个媳妇到厅堂来商量事情。大嫂来到厅堂前,一眼看到倒在地上的扫帚,心里想:“拾了扫帚,能看见厅堂脏了不扫吗?莫理它。”跨过扫帚进了厅堂。上台阶时,她见阶上掉着一根亮闪闪的缝衣针,又想一根缝衣针值什么?连弯腰都懒得。紧接着,二嫂、三嫂也来了。她们都想:“你前头走,比我大,不动手,不弯腰,我也装作没看见吧。”她们也像大嫂一样走进厅堂。细新婢最后到,看见扫帚倒在地上,忙操起扫帚,麻利地把厅堂打扫得干干净净。扫到台阶上看到缝衣针,连忙拾起来别在衣襟上。这些事她做得自然、大方……老汉指着院子里刚收下来的一堆甘蔗,对四个新婢说:“我想把它当柴烧,只怕烧不旺,看你们谁能想个法子告诉我。”大儿媳抢着说:“劈个对半晒晒干,入灶一定烧得着。”二儿媳紧接着说:“不,灶里放柴起大火,柴里夹蔗火更旺。”三儿媳却说她们俩的法子都不好,应该劈细甘蔗,浇上松油,烧起火来,赛过蜡烛……细新婢不慌不忙地说:“嫂子们说得有理,只是好好的甘蔗烧掉岂不可惜?我想不如将甘蔗榨水熬成糖,蔗渣引火自然上火。”老汉说:“孩子,你回答得好,这蔗就赏给你一人吃。”细新婢……顺着蔗头分给公公、嫂嫂各一节,自己留下蔗尾,说:“公公,让咱们全家‘公甘同味,共尝甜头’吧!”这是典型的考验当家人的故事。家中长辈(一半是公公)拟待选定新任当家人,设题考验家中几个儿媳妇的持家能力和德性,其中的巧媳妇(一般是最小的媳妇)以机敏、贤良和善持家被选定为新任当家人。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1)故事中巧媳妇在接受考验的时候自如、娴熟地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正是她的过人之处——“巧”——使她成了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最故事性的因素。同时,她的“巧”体现在能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抓住时机,表现自己的“才”。作为被选定的“当家人”,她的“细新婢”的身份显然已经打破了“长幼”秩序,同时也有违于传统社会约定俗成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因此,巧女的故事一般都有对既定秩序或者惯例的某些突破。(2)故事中考验者和被考验者一般是翁媳的关系,分别代表了中国社会二元式的等级结构中长幼和性别的尊卑秩序。也就是说,虽然故事是表现巧媳妇之“巧”,但她的“巧”并不完全是自主的发挥,其决定权操纵在作为男性长辈的家翁手里,她的“巧”是在一个“被给定”的情境中通过比较而得以表现的。翁媳之间的关系已经先在性地显示出其间主动与被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横向的角度看,考验过程中四个媳妇的出现依然遵循着长幼之序而不能僭越,小媳妇的“巧”只有在特定的秩序规范内才具有合法性。(3)虽然考验的决定权操之于家翁之手,但他的选拔标准却绝非纯粹的个人化。首先它服从于维护家族利益的要求;其次,选拔标准完全合乎于正统社会规范对女性的既定要求:“巧”媳妇能自觉遵守性别、长幼的序列(顺着蔗头分给公公和三位嫂嫂,自己吃蔗尾),言行充分表现了勤劳、节俭的优良品性和恭顺、谦和的低姿态,精于家务、善于合理利用家庭资源。通过上述简短的分析可以看出,“巧媳妇”故事中女性的“巧”,主要体现出她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优势,但是她的“巧”首先是合于传统社会既定的对女性规范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承认;并且,其“机巧”的发挥更多是在一种受动的情况下得到展现的。至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印象:从表层看,女性通过模拟性的“实战”演练发挥了自己的才智,显示了自己的机敏和才能;从深层看,这种“显示”却并不意味着她真的获得了所谓的“当家”的权利,最多只是其家翁意愿的执行者和辅助者。刘登翰先生曾比较细致地分析过闽台地域环境的特殊性所催生的文化心理特征——“远儒”与“崇儒”的辩证。“地处边陲的福建和台湾,在地理上远离中原的同时,也远离了儒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其未经深度开发的‘蛮荒’状态,赋予了它文化上的‘远儒性’特征。这种‘远儒性’——远离儒家中心的边缘性,是闽台较少或较晚受到儒家正统文化的教化规范和制约,从而表现出更多的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特征和叛逆性格,也更易接受外来文化影响。”当然,“有清一代,台湾虽无著名儒者出现,但儒家思想为社会所普遍尊崇,成为规约台湾社会的主导思想,则与大陆无异”。另一方面,伴随着移民垦殖的进程,闽台逐渐成为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乡,影响之巨,足以改写汉唐至明清期间中国南北文化版图的分量。故此,闽台两地又表现出尊儒重道的“崇儒”之风。如果以闽台在文化上“远儒”或“崇儒”的悖论性特征来阐释前面述及的巧媳妇故事,或许可以窥探出隐藏于故事中闽台社会的某种特殊文化心理。一方面,巧媳妇突破现实环境的制约自如地展示自我才能,在某种意义上它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它表现的是“远儒”的“非正统性、非规范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巧媳妇“才能”的展示又显然是在合乎儒学规范的前提和语境中展开的,或者说,她作为合格当家人所具备的“德”的完善构成了其才能展现和获得认可的前提。因此,它表现出的是“崇儒”的正统性、规范性的一面。长期以来,“南中国的沿海地区,长期处于中央王朝权力控制的边缘区,民间社会以海为田、经商异域的小传统,孕育了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的基因。”闽台地区由于地处东海之滨,其经济形态的发展自然与内陆的农业文明有明显差异,天然地具有“海洋文明”的某些因子,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闽台两地由于其地缘的边缘性及其与中国主导文化传统之间的异质性,导致了闽台社会对自身存在的怀疑和焦虑,因而在文化认同上也就出现了复杂的两极心理。一方面是作为边缘文化的“离心力”趋向,导致了对“中心”的反拨和偏离,故而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某种程度的疏远,就像巧媳妇以出色的才能打破了既定的长幼秩序和性别规约。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中心的强大“向心力”的吸附和趋近,表现出对中心文化秩序的遵守和强化。三、闽台传统文化心理的历史表征总体上说,闽台两地由于受到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定,在其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原农耕文明的经济形态和文化模式,与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北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距。事实上,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根本上是闽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合理性自不待言。然而,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规范下,边缘性和异质性的存在却往往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乃至于强烈的压制,长此以往使得闽台社会形成了一种显著的“边缘心态”,即:长期处于权力中心的边缘并居于依附性的从属地位,造成了闽台民众自我心理预期的自我轻视和价值感上的自我贬抑。“这种边缘心态形成了闽台长期以来对中原的一种仰望的姿势,一种既是先天而来,也是后天所成的自卑心理。”再以台湾的情况论之。由于台湾开化较晚,早期移民所经历的艰险与福建相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个世纪以来,台湾历经异族统治,还有乙未割台和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据时期,边缘心态更演变为一种被遗弃的“孤儿”、“弃儿”之感。“对于台湾民众而言,这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边缘位置和被出卖的心灵伤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形成了‘孤儿’兼‘弃儿’的悲惨意识。”总之,作为闽台历史文化心理的重要特点,这种“边缘心态”、“孤儿”或“弃儿”意识,自会以微妙的方式折射并遗留在闽台两地的民间故事中;同时,通过故事的方式,闽台民众也得以将长期积累的这种集体性的心理焦虑获得了某种程度的释放。对此,华裔学者丁乃通先生以深切的“理解之同情”道出了民间故事之于中国底层民众的别一种意义:“当中国农民(尤其是中国农妇)在工余闲暇无事、编造故事或添油加酱讲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儿童课件教学课件
- 目送课件底板教学课件
- 蘑菇屋课件教学课件
- 卡通游戏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云计算平台广告业务合同
- 2024年度八宝山殡仪馆鲜花制品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协议(定制产品)
- 2024年塑料模具生产与交付合同
- 2024年度健康医疗服务合同服务细节
- 2024供水供电合同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件合集
- 2024贵州省榕江县事业单位招聘100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物理试卷
- 标志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校园班级大队委竞选内容课件演示
- 2024版合同范本之711便利店加盟合同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1《观潮》(课件)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学历案设计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全册)-课件资料
- 2024年秋国开形策大作业【附3份答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