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 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1.gif)
![厦门六中 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2.gif)
![厦门六中 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3.gif)
![厦门六中 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4.gif)
![厦门六中 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99c8c85e4e96aa26fb42cd355820721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六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形成无籽果实。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2.下列质地的衣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毛类衣物 B.棉麻类衣物C.尼龙类衣物 D.化纤类衣物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8对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内DNA分子数依次为A.8、8、8 B.16、0、16 C.32、32、32 D.32、0、324.如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是B淋巴细胞,它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的刺激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⑦快速增殖分化并分泌②D.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⑦⑨的细胞周期缩短5.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经1~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该实验结果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①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②该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③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④单向光刺激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2)图2中的1表示______,形成它与______(细胞器)有关。(3)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_____的,其原因是______。(4)若图1表示一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3中的Y来自感受器,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针刺刺激后,手指未缩回。其原因是: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应具有______(选填“兴奋”、“抑制”)作用,而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选填“兴奋”、“抑制”)作用。这一过程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5)直接刺激图1中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反应,该反应是不是反射?______。8.(10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1)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较简单,所以其____________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___。(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____________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担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____________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9.(10分)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结果如下。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1)植物具有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如光敏色素,它在_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__________。(2)由实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射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该胚芽鞘将_____(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该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3)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那么,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相同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10.(10分)2020年起源于东非的蝗灾数月就席卷了东非、西非的10多个国家,此后蝗虫群又进入亚洲的部分国家。根据媒体报道,当时蝗虫的数量已经达到4000亿只。这次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有效治理蝗灾,则可以通过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来为蝗灾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使用该方法时,最后得出的结果要取_____作为跳蝻密度的估算值。(2)面对蝗灾,人们想出了很多灭蝗办法,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该模型中,蝗虫数量由N1变为N3的过程中,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为_____,治理蝗虫的最佳时机为图中的_____点,请再提出一种治蝗的措施:_____。(3)蝗虫群经过某地区时遇到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导致该地区次年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这体现了_____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11.(15分)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2)据图1分析可知,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具有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3)结合图2分析,赤霉素和2,4—D降低落果率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4)若要对采摘后的果实进行保存,请写出一种保存方法并说明原理: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据题意,连续暴雨会影响盛花期植物的正常授粉,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防止收获果实类作物的减产,故辣椒有最有效,而小麦、玉米、黄豆收获种子类的作物不能避免减产,D正确。2、A【解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详解】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因为加酶洗衣粉中含的蛋白酶较多,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所以蛋白质类纤维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类衣物富含蛋白质纤维,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棉麻类衣物、尼龙类衣物、化纤类衣物不含蛋白质纤维,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洗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其它时期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恢复到体细胞数目(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根尖分生区细胞有8对1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32条,染色单体消失为0条,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共32个。故选D。4、C【解析】分析图示,细胞④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⑤是B细胞,细胞⑥是浆细胞,细胞⑦是记忆B细胞,细胞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⑨是记忆T细胞。【详解】A、⑤是B淋巴细胞,它的活化需要抗原的直接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接触两种信号的刺激,A正确;B、④辅助性T细胞可以合成、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所以细胞⑦⑨的周期缩短,D正确。故选C。5、B【解析】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①正确;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③正确;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但不能说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②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选B。6、B【解析】题意分析,实验①与②组成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且该物质的产生需要稀盐酸的刺激。【详解】A、①与②、②与④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稀盐酸作用于小肠黏膜后产生了某种物质引起的,A正确;B、①与③的区别在于是否去除神经,只能说明胰液的分泌可能受除神经之外的化学物质的调节,不能说明不受神经调节,B错误;C、从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进而发现了促胰液素,C正确;D、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如切除连接胰腺的神经,而本实验是切除通向小肠肠腔的神经,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负→正(2)①.突触小泡②.高尔基体(3)①.单向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①.兴奋②.抑制③.高级神经中枢(5)不是【解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和B都表示突触结构。图2中,1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其释放通过胞吐的形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表示突触小体,3表示神经递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图3中的Y来自感受器,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针刺刺激后,手指未缩回。说明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应具有兴奋作用,而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这一过程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5)直接刺激图1中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1).营养结构(2).自我调节(3).0.2kJ(4).冷觉(5).体温调节中枢(6).a1=b1<a2=b2(7).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8).生物(9).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10).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某一营养级并不是固定不变,某一生物可能占多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详解】(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差。(2)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应用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10%)和最长的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最长,故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200×10%×10%×10%=0.2kJ。(3)冬季来临,寒冷会刺激狐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该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该中枢的调节下,使狐体温保持稳定。若常温下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1、b1,冬季时狐产热和散热速率分别为a2、b2,由于体温都正常保持恒定,所以有a1=b1、a2=b2,又由于冬季散热较多,则a1、b1、a2、b2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1=b1<a2=b2。(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5)若该生态系统做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鼠和野兔的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6)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这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1).分生组织(2).红光和远红光(3).不能(4).背光(5).促进细胞伸长(或促进细胞生长)(6).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7).都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微量高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等(写出两点,合理即可)【解析】(1)由题表可知,用红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相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2)用蓝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处理时间为30min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等于背光侧,在其他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小于背光侧,说明在处理时间足够长时,单侧蓝光照射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详解】(1)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2)由实验结果可知,无论单侧红光照射多长时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始终和向光侧相等,因此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因为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或促进细胞生长),因此该胚芽鞘将背光弯曲生长。(3)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4)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相同之处有:都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微量高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等(写出两点,合理即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及其生长素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①.样方法②.平均值(2)①.先减少后增多②.N1③.利用化学物质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种群的出生率(3)①.产卵数量少,出生率下降②.非生物#非密度制约【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小问1详解】跳蝻活动范围小,在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使用该方法时,为减小误差,最后得出的结果要取平均值作为跳蝻密度的估算值。【小问2详解】根据模型分析,当蝗虫数量由N1变为N3的过程中,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为先减少后增加,防止蝗灾不爆发治理蝗虫的最佳时机为图中的N1点,此方法为生物防治。除此治理方法外,还可以采取利用化学物质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种群的出生率的措施。【小问3详解】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温度、阳光、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导致产卵数量少,出生率下降,致使该地区次年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非生物(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营店运营方案》课件
- 护理病情评估与汇报
- 美容竞赛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财富早会专人生题》课件
- 《人生》勃兰兑斯课件
- 《新生儿洗胃篇》课件
- 《GPRS经营分析》课件
- 《领导者素质》课件
- 《血管性认知障碍》课件
- 《非金属制品》课件
- 配套课件-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 2025年度药店营业员服务规范及合同约束协议3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2025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羊水栓塞护理应急预案
- 2024年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类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0题)
- 2025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及实施计划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稀释疗法护理操作规程》
- 应急处置洗消
- 16.2《登泰山记》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
- 年终抖音运营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