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校本课程-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校本课程-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校本课程-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校本课程-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借助拼音,在老师的范读、领读以及在伙伴的合作读的引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字词释义”小组合作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本课重点。3. 通过教师讲解,初步了解对仗与押韵的特点及作用。这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做个游戏,“填填看”七嘴()千山()天南()海阔()横七()交头()2.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3.咱们再来填填诗句看看春天到死丝方尽--()海内存知己--()野火烧不尽--()白日依山尽--()举着望明月--()两个黄鹂鸣鸣翠柳--()总结:同学们,大家瞧这些诗句,前后两句也是对联啊。二、品读经典1.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2.为什么叫笠翁对韵?笠翁是谁?(课件李渔)对韵是什么意思?对是对仗,韵是押韵。对对子,要讲究对仗和押韵。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笠翁对韵》中的一个部分。4.读: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同学们可以把不会读的字标注上拼音。(1)熟读读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来读读,大家把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师范读读2:同学们都标注好读音了吧?那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我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读3:下面咱们全班一起试试?(齐读)读4:相信同学们自己也能读好了,哪位同学想试试?(2)理解押韵同学们,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是否有种琅琅上口的感觉?知道这是为什么?对,对对子要讲究韵,咱们一起来看看每一句的末尾字的读音,空、中、红……它们的韵母都是ong\eng,所以读起来就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的押韵。(3)理解对仗同学们,大家再来读读这些对子,你是否发现它们对子有什么特点?(板书这些对子一般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内容相关)(4)明确意思:看,短短两段话,有二十个对子啊!看看这些对子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这些对子的意思大家理解吗?可以借助释义理解一下这两段对韵的意思,并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5)解答疑问时相机出示故事。牛郎星与织女星在银河的一左一右。传说织女本是天上仙女,她与人间的牛郎相爱,王母娘娘知道后把她捉回天宫。牛郎带着两个儿女追赶上天。王母娘娘拔出金簪划出一条天河,把牛郎和织女二人隔在河的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才容许他们见上一面。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帝喾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不休,最后竟动起武来。帝喾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另一个变成商星。两颗星星一在天空西,一在天空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6)出示译文,辅助理解。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译文,请大家对照译文再来理解一下原文。【译文】天和地相对。雨和风相对。陆地和天空相对。山间野花和海边的树相对。红日和青天相对。夏天雷雨要来,远处雷声隆隆,天空灰蒙蒙一片。太阳落山和太阳当空相对。风刮得很厉害,秋天月亮非常明亮,下雨之后的晚霞格外红。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天河的两边;参星在北斗的西方,商星在北斗的东方。十月份的边塞,飒飒的寒风和霜雪让戍守边塞的士兵心惊;隆冬的江面上,冬雪白茫茫一片,使渔翁感到寒冷。【译文】黄河和汉水相对。绿和红相对。雨伯和雷公相对。耸立在烟云中的高楼和被雪封住的山洞相对。月宫和天宫相对。浓云把太阳遮住的样子和太阳将出天色微明的样子相对。涂蜡的木屐与打鱼的船相对。流星像箭一样划过天空,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空。在外住店的旅客偏逢黄梅雨季阴雨连绵,坐在荷塘边亭子里的赏荷之人轻舀池中水,陶醉在荷花的香气中。乡村的茅店前,一轮明月已经落入林中,雄鸡开始打鸣报晓,板桥路面被青霜覆盖,策马经过时在路面上留下马蹄的痕迹。(7)课堂练习1.对子连线2.大显身手对对子(8)讲故事激趣同学们,古时候文人墨客把对对子当成生活的乐趣,因此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纪晓岚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代文宗,从小就有“神童”之誉,据说,一日在街上他与同伴们玩球,不巧球扔进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大笑,把球还他了。这种对对子的趣事还有很多,课下同学们可以再找些来读读。三、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笠翁对韵》中的一部分节选,感受了对对子押韵和对仗的特点,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章节,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板书设计:笠翁对韵押韵ongeng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结构相仿内容相关《笠翁对韵》学情分析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经典著作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通过几年的学习,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领会古诗词内容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充分尊重其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性。通过多样的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笠翁对韵》效果分析这节课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发言积极,朗诵环节,虽然许多生僻字,但孩子们大多能读通读顺,后来没有拼音,孩子们也能流利地朗读出来,看出孩子们的朗读功底比较扎实。特别是最后的“小试牛刀”和“大显身手”环节,孩子们也想像古人那样吟诗作对。连线部分,孩子们基本没有错的,单字对到五字对,孩子们跃跃欲试,大部分对的对子都比较准确,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对仗”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笠翁对韵》教材解析《笠翁对韵》是小学传统文化四年级第五单元第十课内容。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两者均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语言独特的声韵之美。《笠翁对韵》摘取了《笠精对前·一东》中的经典名言。一方面感受古代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对仗在韵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本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和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实现熟练记诵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字词释义”这个板块扫除学习障碍,理解文本。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课文重点、难点。同时课文中的“诗文解读”,在这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整体把握对文本的理解。教学时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以前所了解掌握的《笠翁对韵》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到陌生。《笠翁对韵》评测练习班级姓名一、小试牛刀大陆海树雨伯吐魄月如弓山花苍穹月殿天宫赤日长空过天星似箭雨霁晚霞红风高秋月白池亭人挹藕花风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驿旅客逢梅子雨雷公二、大显身手夏对(

山对(

万紫对(

叶茂对(

)精卫填海对(

秋雨潇潇对(

)风绿千条柳对()《笠翁对韵》课后反思回想整节课,从读通对子,到发现对子的规律,到理解对子的意思,再到对对子,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能力一步步提升。课堂上之所以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得益于“生本”教学理念的实施。本节课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设计;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是实践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体现“教为学服务”。课堂中我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如孩子们更喜欢有趣的故事,为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两个故事分别是《牛郎织女》和《参商两星》,通过故事我们让孩子了解了“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的含义,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了对仗的特点。但是在没有讲第九课《声律启蒙》的基础上讲了第十课《笠翁对韵》,孩子明显有些吃力,这课的生僻字有些多,孩子们朗读有难度,这节课前让孩子回家预习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课上读的时间还是有些少。紧扣课标立足本位——《笠翁对韵》课标分析●《传统文化课程标准》中要求“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同时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初步了解古代戏曲、对联、谜语等民族文化。”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就通过成语、古诗词的填空,让孩子们感知什么是对子!●《传统文化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从读通对子,到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