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教案_第1页
文言文二则教案_第2页
文言文二则教案_第3页
文言文二则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会写“援、俱、弗、辩”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重点)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1.会写“援、俱、弗”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3.背诵《学弈》。课件。一直接导入,读通全文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我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请教。(板书题目:学弈)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短篇文言文,对文言文这种题材也有所了解了,所以直接导入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以马上进入学习状态。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学写会写字。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流畅自如、声情并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断句方法)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讲述内容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弈”是下棋的意思,“学弈”就是学下棋)2.孟子简介。(出示课件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名轲,邹(今属山东)人。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捍卫儒家的思想原则,提出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性本善,将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说说《学弈》的主要内容。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从而理解全篇意思,使学生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指导。6.指名说全文大意。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同学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几句话)1.学生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出示课件2)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一人虽听之。(……的话)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从哪个词语知道射的是“鸿鹄”呢?(“之”字)3.教师:同学们,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的效果却不相同。请你们用书上的话说说这是为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这种经历和体会。指名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板书: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心二用)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教师范读,学生指出教师停顿的地方并试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教师出示全文并范读,学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练习把课文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课文。(出示课件3)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文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拓展读由熟悉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文言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比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很不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话的意思都懂了,才能把句子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及道理。1.会写“辩”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决”字在句中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3.在《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明白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课件。一复习检查,介绍资料,理解题目1.指名背诵《学弈》。2.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一些为人熟知的寓言故事,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皆出于此书。3.理解题目,质疑问难。(1)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两小儿辩日)(2)提出问题。①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②看了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怎样的?)(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习方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4)(1)理解题目,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要适当停顿。②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教师及时评价。(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①借助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③请学生借助注释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疏通点拨。(3)教师出示译文。(出示课件5)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两个小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个小孩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个小孩的辩论观点及理由。(4)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孰是孰非。(5)“孔子不能决也”表现了孔子怎样的精神?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6)对两个小孩所持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理解: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都是一样的。①近大远小的原因:早晨和中午时,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就会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就会显得大。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两个小孩,他们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板书: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争辩)学生2:我喜欢孔子,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但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板书: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3.学生背诵课文。设计意图:表演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在这篇课文正式教学开始前,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