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_第1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_第2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_第3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_第4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的性质氨1.合成氨(1)工业合成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氮的固定将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_____的过程。2.物理性质(1)NH3是______色、有______气味、极易____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____体积的氨气。氨易______化,常作制冷剂。(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瓶内液体呈____色氨________溶于水,水溶液呈____性3.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1氨的物理性质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件共有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缩机中的氨是作为制冷剂B.氨气泄漏时,消防人员可喷洒大量的水,减少氨气的扩散C.氨气溶于水使其水溶液呈碱性D.氨气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水、氨气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D.水、二氧化氮知识点2氨的化学性质3.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4.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气B.氨和HNO3都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知识点3喷泉实验原理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a(干燥气体)b(液体)ANO水BCO24mol/LNaHCO3溶液CCl2饱和NaCl水溶液DNH31mol/L盐酸6.取三个干燥的烧瓶,分别装入标准状况下的干燥氨气、含有二分之一体积空气的氯化氢、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溶解于水的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B.5∶5∶4C.1∶1∶1D.无法确定练基础落实1.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2.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闻到有氨气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质是()A.氨极易溶于水B.氨具有碱性C.氨分子是共价化合物分子D.氨分子结合H+形成NHeq\o\al(+,4)4.下列气体既能用NaOH固体干燥,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SO2B.N2C.CO2D.NH35.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某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A.NO2B.HClC.CH4D.NH3练方法技巧6.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下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练综合拓展7.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的性质基础落实1.(1)N2+3H2eq\o(,\s\up7(高温、高压),\s\do5(催化剂))2NH3(2)游离化合物2.(1)无刺激性溶于水700液(2)②喷泉红极易碱3.(1)①NH3+H2ONH3·H2O②NH3·H2Oeq\o(=,\s\up7(△))NH3↑+H2O③NH3·H2ONHeq\o\al(+,4)+OH-(2)有白烟生成NH3+HCl=NH4Cl(3)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对点训练1.D[由NH3的物理性质可知,A、B两项正确;氨水呈弱碱性,C选项正确;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过程,故D选项错误。]2.C[根据题意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水由不沸腾变得沸腾,只能是压强减小,造成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液体A与气体B发生了反应使气体的量减少,符合条件的选项有A、B、D三项。]3.B[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仅有少部分电离成NHeq\o\al(+,4)和OH-,因此显弱碱性。]4.C[N2与H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A错;B项中NH3不是电解质而HNO3是电解质;C正确;D项中NH3中N为-3价,HNO3中N为+5价,因此由氨制硝酸的过程中,氮被氧化。]5.D[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NH3与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6.B[设烧瓶的体积为VL,则喷泉实验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f(VL,22.4L/mol),VL)=eq\f(1,22.4)mol/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f(VL/2,22.4L/mol),VL/2)=eq\f(1,22.4)mol/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f(4VL/5,22.4L/mol),VL)=eq\f(4,5)×eq\f(1,22.4)mol/L。]课后作业1.B[氮的固定是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而B项只是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2.C[NH3是唯一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之可以检验NH3的存在。]3.D4.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NaOH)反应;NH3能与酸(H2SO4)反应。]5.D[分析题图所示装置,收集气体R时,储气瓶的进气管短、出气管长,说明气体R的密度比空气的小,A、B不正确。因为多余的R气体可用水吸收,该气体应易溶于水,故R为NH3。]6.C[气体溶于水后,形成与气体体积相同的溶液,一般浓度都约为eq\f(1,22.4)mol/L(混合气体除外)。]7.(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溶有SO2气体的品红溶液SO2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