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积累与运用一、默写1.按提示填空。(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荀子《劝学》中,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理由是:“
,
”。(韩愈《师说》)【答案】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鳝”“臾”“庸”“谀”。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1)
下列选项中用语不得体的是(
)A.多番踏破铁鞋,找寻无果,如今阁下竟惠允我借阅此书,不胜感激。B.这物件原是你的,不慎散落,几经他人易手,如今还是当璧还为是。C.平心思量,这些年来在这行业里摸爬滚打,马齿徒增,实在是惭愧。D.送来的作品手稿已拜读多次,也垂问了结局的深意,斧正后再归还。(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出版或发表议论的动机,谁也知道不纯洁,决不至于和书斋里潜心做学问的学者来等量齐观。B.他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提前做好了方案规划,为物资的筹备四处奔走,幸而最终不孚众望。C.他无意于博取周围人的敬意和享用美好的盛名,在大事已成定局后,他就翩然离去,久假不归。D.他始终以挺立奋进的姿态毅然前行,他能超越自我的原因在于不惧艰难险阻,勇于火中取栗。【答案】(1)D
(2)A【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表达的能力。A.“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使用正确。B.“璧还”:敬辞,用于退还东西。使用正确。C.“马齿徒增”:谦辞,比喻自己年龄增长而学业等没有长进。使用正确。D.“垂问”:敬辞,俯问,下问。“斧正”:敬辞,用于请人修改文章。此处使用对象是自己,应该使用谦辞,使用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是说把不能他和书斋里潜心做学问的学者同等看待,使用正确。B.“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不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是说他最终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使用错误,应该用“不负众望”。C.“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是说他翩然离去,误把“假”理解为“请假”,使用错误。D.“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多用于贬义。此处是赞美他勇敢坚毅的精神,使用错误。故选A。阅读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典型①人们把作家创作出来的那些高水平的人物,称为典型,或典型人物。②从一般道理上说,作家所写的人物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接受和认可,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就是典型人物。但从理论上界定,还真是一件难事。从人类最初的叙事作品到今天,作家和理论家对于如何写人物,看法发生了许多变化。③朱光潜先生曾对典型这一概念作过考证:“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中为“印象”“观念”或“思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Ideal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看,“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④这就是说,典型这个概念虽然在近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但人们对于典型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时就开始了。⑤亚里斯多德在为诗所作的辩护中曾指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人要写“有普遍性的事”,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他说: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会给人物起名字。⑥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一条写人物的原则,先把人物普遍化,也就是抓住同一类人物的共性,然后再给人物个别性,如起名字。在这一思想中,涉及到了人物的典型性问题,“典型”几乎与“□□”成了同义词。其实,这主要还是一种类型化的思想,也就是从某一类人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这种类型化思想反映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对个别的人物和琐碎的事件的描写,而要写出包含更多意义的作品,这是叙事文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从此,西方叙事文学就沿着这条类型化的道路向前发展。⑦18世纪以后,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获得长足的发展。黑格尔在《美学》中集中探讨了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典型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朱光潜先生对此做了客观的总结:第一,黑格尔并不把人物性格看作抽象的东西,而是把它看成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分的。其次,黑格尔不但把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联系起来,而且看作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辩证发展的结果。第三,黑格尔要求典型人物性格须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只是理念的象征或符号。⑧未光潜先生的评价是公允的。马恩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问题,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⑨在17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批评,已经展示出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他在《水浒传》的批评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理论,其中,有关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理论十分丰富和深刻:《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⑩20世纪中期后,中国文艺理论界对典型理论的研究展开过较大规模的研讨,力图揭示典型作为艺术形象的美学特质,形成的主要观点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必须是艺术的独创,是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3.填入第⑥段方框中的词语,最不贴切的一项是(
)A.共性
B.原型
C.类型
D.特征4.下列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古希腊时期对“典型”理论有了深入探讨和界定。B.文中阐释的“典型”概念不限于叙事文学的范畴。C.黑格尔的《美学》丰富了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D.马恩的典型理论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和总结。5.以下说法中,不能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论”的一项是(
)A.典型人物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符号。
B.历史环境影响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形成。C.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在于丰富和多元。
D.典型人物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整体。6.用文中第⑩段的观点,从“小通讯员”和“香雪”这两个典型人物中选择其一加以分析。【答案】3.B
4.A
5.C
6.如小通讯员:小通讯员无疑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身上具有英雄人物的共性特点,如他关心同志,小小年纪参加革命,为保护队员而英勇无畏地牺牲,这些精神品质是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的共有的精神特质;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但是有别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他的身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的气质,如他是一个纯真、
憨厚、害羞的小伙子。他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内涵的能力。结合“这主要还是一种类型化的思想,也就是从某一类人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分析可知,“类型化的思想”指向“类型”;“共同特征”指向“共性”和“特征”。故“典型”和“类型”“共性”“特征”相关,与“原型”无关。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A.“有了深入探讨和界定”错,原文只说“人们对于典型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时就开始了”,并没涉及“深入探讨和界定”的问题,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黑格尔在《美学》中集中探讨了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典型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马恩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问题,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分析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论”应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即“典型人物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整体”。A.是说典型人物与生活的关系。B.是说典型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的关系。C.“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在于丰富和多元”是说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与典型人物的形成与特点无关。D.最能直接体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理论”。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行探究运用的能力。第⑩段的观点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必须是艺术的独创,是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如《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共性:小通讯员无疑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身上具有英雄人物的共性特点。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他在掩护队友撤退时,扑在手榴弹上保护队友,一反之前的害羞可爱,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是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的共有的精神特质。个性:有别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的身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的气质。文章通过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和我一起去借被子,为保护队员牺牲这三个具体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从外貌来看,“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实的肩膀,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十八岁,穿着一身洗淡了的黄色军装。”小通讯员淳朴天真、稚气未脱。在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总是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和我对话,反倒出了一头的汗。”在问老百姓借被子的时候,“我开口叫他拿被子,他接了被子,慌慌忙忙转身就走,衣服挂住了门钩,撕下了一条口子。”从细节处展示小通讯员的害羞与淳朴。可见,他是一个纯真、
憨厚、害羞的小伙子。他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正是这样的形象塑造,才使小通讯员的形象有血有肉,更丰满立体。如选铁凝小说《香雪》中的“香雪”这个人物,也要结合文章观点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两个层面来分析。四、文学类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女巫的面包马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结过婚的女人可不少,但同马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啦。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马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磨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饬,礼貌又十分周全。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有一次,马莎小姐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十分穷困。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陈面包,呆想着马莎小姐面包店里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马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马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你们了,是多情的。最近一个时期,他来了以后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似乎也渴望同马莎小姐进行愉快的谈话。他一直买陈面包。从没有买过蛋糕、馅儿饼,或者她店里的可口的甜茶点。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东西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马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里熬了一种神秘的榅桲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了,把五分镍币往柜台上一搁,买他的陈面包。马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这样做的。马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柜台后面最低的一格架子里放着一磅新鲜黄油,送牛奶的人拿来还不到十分钟。马莎小姐用切面包的刀子把两个陈面包都拉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他们分外愉快地扯了几句。顾客走了,马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绝对不会的。食物并不代表语言。黄油并不象征有失闺秀身份的冒失行为。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画架上支着他正在创作的图画,那幅画的透视法肯定是无可指摘的。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啊!想到这里,马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他会不会——前门上面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马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没有见过,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马莎小姐摇晃。竟然向马莎小姐摇晃。“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千雷轰顶的!”或者类似的德国话。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同她说个明白不可。”他擂鼓似的敲着马莎小姐的柜台。“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惹人讨厌的老猫!"马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背心。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骂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姓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马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7.“面包”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8.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心理描写。9.评析本文思想意义。(思想主旨+给人的启示)10.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很精彩,也有人认为冗余,删除了更好。你认为呢?请写出理由。【答案】7.①内容上,文章多次谈到“面包”,暗示了男主人公的制图员身份。②结构上,“面包”多次出现,为玛莎小姐自作多情的结局和男主人公真正身份的揭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③“面包”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男主人公因买面包而与玛莎小姐结识,玛莎小姐又在面包中加入黄油而无意中破坏了对方的设计图,最后揭示了面包的用途。
8.写出了玛莎畅想爱情时内心的激动、紧张、害羞,突出了玛莎多情的性格特点,和结尾她的失落形成对照。
9.通过生活在幻想中的玛莎小姐好心办坏事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了解、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判断。启示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地猜测未知的人和事;做事情不能抱着一种幻想的态度,更应该付出实际的行动;在生活中要避免好心办错事。
10.我认为应保留最后一段。①情节上,小说最后一段描绘了玛莎小姐走进后房的一系列动作,脱下蓝点子绸背心,倒掉温棒子和硼砂煎汁,与前文的情节相互照应,这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人物形象上,这一情节也成功地刻画出玛莎小姐爱情破灭后悲痛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小说的主旨及艺术效果,小说对玛莎小姐的予以讽刺的同时也给予了同情,保留最后一段文字更能激发读者对玛莎小姐的同情,从而更好地体现小说的艺术效果。我认为应该删去最后一段。①从文章主旨而言,更加体现了“好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突显了小说主题。②与前文的层层伏笔形成呼应,最终揭示布卢姆伯格的身份,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③体现了小说留白艺术,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能体现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中物象作用的能力。内容上,结合“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可知,他买面包是为了擦去铅笔印,因为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可见文章多次谈到“面包”,暗示了男主人公的制图员身份。结构上,结合“他一直买陈面包。从没有买过蛋糕、馅儿饼,或者她店里的可口的甜茶点。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东西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可知,玛莎小姐自作多情,在面包中加入黄油;再结合“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可知,因为玛莎小姐的自作多情,好心办坏事,把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的设计图毁了。可见“面包”多次出现,为玛莎小姐自作多情的结局和男主人公真正身份的揭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结合“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马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可知,男主人公因买面包而与玛莎小姐结识,“面包”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结合“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可知,玛莎小姐又在面包中加入黄油而无意中破坏了对方的设计图,最后揭示了面包的用途。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顾客走了,马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绝对不会的。食物并不代表语言。黄油并不象征有失闺秀身份的冒失行为”可知,玛莎小姐自作多情的在陈面包里塞进一大片黄油,想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又怕自己的行为太大胆,有失闺秀身份,惹他不高兴,所以此时她的内心是又激动又紧张不安;结合“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画架上支着他正在创作的图画,那幅画的透视法肯定是无可指摘的。”这是她揣摩布卢姆伯格发现面包比平时抹了多些的黄油以后的场景;再结合“想到这里,马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可知,马莎小姐想到他吃面包的时候会想到自己,所以内心满怀期待并害羞。这些心理描写突出强调了马莎小姐虽然四十岁了,但依然多情的特点。联系末段“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她弄巧成拙的结尾,此处的紧张激动与结尾处的失落恍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文章思想意义的能力。四十岁的玛莎小姐是一个面包店的老板,有存款,有同情心。注意到一个中年人,开始自我联想,猜他的职业,猜他的生活。到最后慢慢喜欢上他,想和他共进晚餐,想帮助他。但这些都是玛莎的想象,判断他穷苦想帮助他,想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最后却好心办坏事,把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的设计图毁了,最终得到的只是嘲讽。小说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了解、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始终生活在幻想中的玛莎小姐显然最能表现这一主题。故事的启示:玛莎小姐自我联想,猜顾客的职业,猜顾客的生活,最后却好心办坏事,所以不要自以为是地猜测未知的人和事;玛莎只是想象着顾客穷苦而想帮助他,想象着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最终却把苦苦干了三个月的设计图毁了,所以做事情不能抱着一种幻想的态度,更应该付出实际的行动;玛莎小姐因为没有与顾客沟通,最后好心办坏事,所以在生活中要避免好心办错事。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我认为应保留最后一段:情节上,结合“马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可知,小说最后一段描绘了玛莎小姐走进后房的一系列动作,脱下蓝点子绸背心,倒掉温棒子和硼砂煎汁,与前文“马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里熬了一种神秘的榅桲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的情节相互照应,这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上,结合“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可知,玛莎小姐换上旧衣服,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垃圾箱里,这一情节也成功地刻画出玛莎小姐爱情破灭后悲痛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的主旨及艺术效果,玛莎小姐注意到一个中年人,慢慢喜欢上他,想和他共进晚餐,想帮助他,想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最后却好心办坏事,把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的设计图毁了,最终得到的只是嘲讽。小说对玛莎小姐的予以讽刺的同时也给予了同情,保留最后一段文字更能激发读者对玛莎小姐的同情,从而更好地体现小说的艺术效果。我认为应该删去最后一段:从文章主旨而言,玛莎小姐注意到一个中年人,慢慢喜欢上他,想和他共进晚餐,想帮助他,想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最后却好心办坏事,把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的设计图毁了,最终得到的只是嘲讽。更加体现了“好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突显了小说主题。删去最后一段,使“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揭示顾客身份作为最后段落,与前文的层层伏笔形成呼应,最终揭示布卢姆伯格的身份,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刻画出玛莎小姐爱情破灭后悲痛心理,把这段删去,让读者去想象莎小姐爱情破灭后的情形,体现了小说留白艺术,更能体现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①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③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④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所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②吹梅笛怨:“梅”是指乐曲《梅花落》,其声哀怨。③次第:转眼之间。④中州:即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11.李清照号
;这首词从字数看属于
。12.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听到吹笛之声,因哀思而觉得春意尚浅。B.“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三句,写词人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坐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C.“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三句,写词人少女时代游乐时间多,不过最重视的还是元宵佳节。D.“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三句,写词人与闺中女伴们一起精心打扮,盛装出游,尽展艳丽之姿。13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案】11.
易安居士
长调
12.B13本词塑造了历尽沧桑、感时伤怀、孤寂悲凉的老妇形象角度一:历尽国破家亡、夫亡亲逝的悲痛、诗人由昔日“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可见其历尽沧桑之后的漠然甚至麻木。角度二:回忆过往的繁盛时代、纵情游玩的时光,对比如今朝廷偏安一隅,自己流落他乡的哀怨,怀念往昔的美好时光,可见其感时伤怀。角度三:看到落日光辉、月色如璧的绚丽暮景,发出“人在何处”的迷茫追问,看到元宵佳节的“融和天气”,只担心转瞬之间会有风雨来袭,因此谢绝朋相邀,可见其落寞孤寂之情。【详解】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根据字数划分,词又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词符合“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词人并非“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而是因为内心愁苦、无心游玩所以才拒绝他人的邀约。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而如今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回忆过往的繁盛时代、纵情游玩的时光,对比如今朝廷偏安一隅,自己流落他乡的哀怨,怀念往昔的美好时光,可见其感时伤怀。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只担心转瞬之间会有风雨来袭,因此谢绝朋相邀,可见其落寞孤寂之情。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14.上述选段是秦王与赵王在
(地名)相会的情形。15.加点字解释。(1)赵王鼓瑟
(2)于是相如前进瓿
(3)左右皆靡
(4)于是秦王不怿16.翻译句子。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17.简要概括在上述选段中为何赵国能免于受辱。【答案】14.渑池
15.(1)弹奏(2)上前进献(3)散乱,倒下(4)欢喜,高兴
16.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
17.①蔺相如的忠勇,反应机敏,足智多谋,蔑视强权;②廉颇的军事威慑力。【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可知,此选段是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的情形。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句意:赵王弹奏瑟。(2)“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前进”,上前进献。句意:这时蔺相如上前进献瓦缻。(3)“靡”,散乱,倒下。句意:侍从们都吓得倒退。(4)“怿”,欢喜,高兴。句意:。因此秦王很不高兴。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窃”,私下;“善”,擅长;“奉”,进献。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因为蔺相如的“文”和廉颇的“武”使赵国在渑池会上免于受辱。蔺相如的“文”的表现为:事前做好周密部署;渑池会上展开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礼有节有力地挫败了秦王的阴谋。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渑池之会时,面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上对方针锋相对,使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没有得逞。廉颇的“武”的表现为:廉颇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在渑池之会一事中,他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体现了他善于谋略的特点。参考译文: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放鹤亭记【宋】苏轼⑴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⑵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⑶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③。周公作《酒诰》④,卫武公作《抑戒》⑤,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⑷“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⑥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⑸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注】①傃(sù):向,向着,沿着。②挹(yì):通“揖”,作揖。③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据《左传·鲁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封给鹤各种爵位,让鹤乘车而行。狄人伐卫,卫国兵士发牢骚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哉?”卫因此亡国。④《酒诰》:《尚书》篇名。据《尚书·康诰》序,周武王以商旧都封康叔,当地百姓皆嗜酒,所以周公以成王之命作《酒诰》以戒康叔。⑤《抑戒》:《抑戒》是《诗·大雅》中的篇名。相传为卫武公所作,以刺周厉王并自戒。其中第三章:“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荒湛于酒,即过度逸乐沉湎于酒。⑥黄冠:道士所戴之冠。18.可填入第⑶段□中的虚词是(
)A.焉
B.而
C.然
D.盖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⑴段中作者以简练的文笔交待了山人迁居和建亭的缘由。B.第⑵段中作者写徐州隐士云龙山人以放鹤命名其亭的原因。C.第⑶段列举周公和卫武公的事例,劝诫君王不可沉溺于酒。D.本文的“鹤”与《后赤壁赋》中的“鹤”皆象征隐逸之士。21.简要分析第⑶段作者论证隐居之乐的思路。【答案】18.D
19.C
20.C
21.这一段作者先引用论证,引《周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句,颇具说服力地论证了鹤之为物的高雅清逸;继而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卫懿公好鹤而亡国的事例,与隐者玩鹤而获益形成对比,又举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之例说明饮酒对于君王的危害,与刘伶、阮籍饮酒而全身获名形成对比,说明对于在朝的君王,即便是赏玩高雅清逸的鹤也可能会招致亡国,而隐遁山野的隐者即便是乱人心性的酒也饮之无害,两相对比之下,表明地位、出处不同,所乐以大不相同,由此突出了隐居能获得自在和快乐,这种快乐是面南称帝的国君所享受不到的。【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根据后文“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可知前文是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作者自己的一种推测,所以选用作副词表下面说的话带推测性,表示推想、大概、推测、推断的“盖”。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明年”古义是指第二年;今义是指相对于今年的明年。句意: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东山的脚下。B.“适当”古义是“刚好对着”的意思;今义作“恰当”“合适”讲。句意: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C.“俯仰”古今同义,都是俯视仰视之意。句意:在风雨晦明中,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D.“南面”古义是“面向南”的意思;今义表方位的名词。句意: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劝诫君王不可沉溺于酒”错。第⑶段列举周公、卫武公都认为酒是荒惑败乱之物,而刘伶、阮籍等隐士沉溺于酒却反而千古留名,对比出国王不能够享受隐士的快乐。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子之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通过自问自答,说出自己的看法,树立了论点:即隐士之乐,即使是做国王也不能与它交换的。接着用引用论证的手法加以论证。“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意思是鹤在隐蔽处鸣叫,它的同类便应声唱和。“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意思是鹤在水边高坎上鸣叫,声音洪亮传得又高又远。《诗经》、《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引用来说明“清远闲放”的鹤,可以比着贤人、君子,是无可非议的,具有绝对权威,增加了论证的力量。最后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周公、卫武公都认为酒是荒惑败乱之物,而刘伶、阮籍等隐士沉溺于酒却反而千古留名,对比出国王不能够享受隐士的快乐。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他为了告诫康王不要酗酒误国,写了《酒浩》。春秋时代的卫武公,为了警戒自己不贪杯,写了《抑戒》这首诗。这些说明贵为君王,不仅不能好鹤,也不能好酒。但隐逸之士的刘伶、阮籍等,虽酗酒狂放,不仅无害,而且还因此保全了自己的纯真,为后世留下了美名。在主客对论之后,又作一个交错给合的结论:“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感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鹤乎!”进一步说明了由于地位不同,为乐迥异。这从另一面歌颂了隐士之乐赛过了君王。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山坡上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设备租赁合同样书
- 出租车承包租赁协议
- 合作推广软件协议正规版样板
- 工伤纠纷调解协议范文
- 动物医疗设备批发协议
- 个人借款合同范本大全
-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37题)
-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后作业提升7
-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文)讲义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高考专题突破四
-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
- 电气和电子工程行业SWOT分析
-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范文(五篇)
- 第3章文创设计的载体
- 江苏苏州202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上颌窦提升学习课件
-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图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件
- 三级餐厅服务员考试复习备考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广告宣传制作合同
- 初中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