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自测试题2_第1页
宪法自测试题2_第2页
宪法自测试题2_第3页
宪法自测试题2_第4页
宪法自测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测试题(二)【字体:大中小】 发表时间:2006-06-03 浏览次数:©一.名词解释1•国家性质 2•国家形式 3•宪政 4•宪法判例5•宪法解释 6•宪法观念 7•宪法制定权 8•宪法秩序答案1•国家性质是指通过特定的宪法规范和宪法制度所反映的异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它反映着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2•国家形式是指一国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3宪政是指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4•宪法判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宪法判例一般存在于一判例为主要渊源的普通法系国家。5•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当人们对宪法的有关条文内容存在不同理解时,由有权解释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阐明其含义的行为。此种解释具有法律效力。6•宪法观念使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以及其他宪政活动的认知和评价。7•宪法制定权,又称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权力。制宪权是一种价值体系,既包括制宪事实的力量,也包括把宪法加以正当化的权威与价值。8.宪法秩序是一种社会秩序,它是基于人们对一定社会规律的认识,通过制宪对该社会所需要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进行确认,形成一种宪法上的应然秩序,在通过宪法的各种调整手段,而将宪法上的应然秩序转变成现实而形成的社会秩序。二•判断改错1•公民和人民都是法律概念。2•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3次修改。3•以美国为例,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有联邦宪法,各州又有自己的宪法。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从性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答案1•错误2•错误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7•错误8•正确不定项选择题国家形式包括()。口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口国体口领土结构形式口权利与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权利与生俱来,义务依法设定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随着社会实际发展变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这部宪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修改时间分别是()1988年1993年2004年1999年依照宪法序言的规定,我国宪法因为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规定了下列哪些内容,而成为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国各族人民的奋斗成果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5•下列哪一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成分?()国有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合资企业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完全自治依法自治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权.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各民主党派妇女和学生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海外侨胞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中央国家机构从其行使权力的属性来看,可分为下列选项中的哪几种类型?()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和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10.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下列哪一项权利被认为是首要人权?()独立权公民权发展权生存权答案:1.AB2.A3.ABCD4.ABC5.B6.AB7.B8.C9.ABCD10.D简答题简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简述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如何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简述我国总理负责制的内容及其特点。如何理解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答案1“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就两者的联系而言,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不能脱离研究对象而随意确定;从两者的区别来讲,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可以从无数不同的侧面来进行研究,因而“研究范围”是“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而且这种变现还有可能只是无数侧面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说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主要着眼于宪法的实质内容,那么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则指宪法学研究对象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尽管在宪法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宪法学界存在诸多说法,但一般都肯定对象与范围不过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宪法学的研究范围是指具体的宪法形式。2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在于:宪法都是普遍性•原则性规范,其抽象性较强,因而要使宪法能得到正确遵守和实施,就有必要对宪法的含义进行准确说明。宪法解释是维护法制统一和社会公正的需要。宪法是民主的基石.法制的核心,是最高和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如果人们对宪法的理解不一,就会影响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宪法解释实施宪法适应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而保持宪法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宪法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而社会关系则在不断变化发展,因而在宪法制定后往往需要通过解释赋予宪法规范以新的含义,使之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且宪法自身也在解释中得到了发展。宪法制定与实施后很可能出现不完善,甚至相互矛盾之处,为了维护宪法的相对稳定,宪法解释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等级特权的斗争中提出来的,最早确认这一原则的是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这一宪法原则即包括司法平等,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一律平等,又包括公民在守法上的一律平等。此外,就广义而言,我国公民的平等权还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总理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与负全部责任相联系的是他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是:(1)由总理提名组织国务院。总理有向最咼国家权力机关提出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议案的权利;(2)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都是在总理领导下工作,向总理负责; (3)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总理拥有最后决定权,并对决定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国务院有关人员的决定,都得由总理签署。我国总理负责制的特点是:第一,国务院决定重大问题要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的集体讨论;第二,国务院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而不是以总理个人名义负责。第三,各部.各委员会以及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服从国务院,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对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行领导,而不是以总理的名义实行领导。因此,我国的总理负责制是在发挥集体作用下的个人负责制,是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首长负责制。这种体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行政机关领导体制中的具体表现和应用。.我们通常所说的选举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个方面。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法律规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的选举权时十分广泛的,只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便享有选举权。我国法律对居住条件没有限制。取得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享有中国公民应享有的选举权利。普遍选举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了真正实现。我国公民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真实的。资产阶级一边标榜自己“普遍.直接.无秘密投票”的选举制,一边又对选民资格规定种种限制,从而在事实上限制了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行使选举权,保证少数有产者的选举权,它以形式上的“平等”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我国选举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拥有选举权公民的范围,真正实现了普选权,并保证了人民代表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论述题1、 试论宪法序言的功能。2、 为什么说权利与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3、 试论权力制约原则。答案:1.(1)宪法序言是国家的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一国民主政治的建立,而且宣布该国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原则和精神。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而宪法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确认,往往首见于序言之中。当然,各国宪法序言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确认方式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国家宪法将人权宣言之类的政治文件载入宪法之中,直接构成宪法的序言,有的国家的宪法序言则直接规定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等等,以指导宪法全文。宪法序言是国家的总纲领,它明确规定一国在一定历史时间的根本任务,从而有利于组织动员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世界各国的宪法序言中,有的直接表现为纲领性序言,有的综合性序言中含有纲领性条款,这些条款具体表述异国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方向。虽然这一部分内容不具有规范性效力,但它体现了一国宪法的整体精神,对该国人民具有号召•鼓舞作用和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宪法序言规定一国的基本原则,对具体宪法规范.普通法律原则的制定及其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在各国宪法中,以宪法序言方式规定基本原则的为数不少。由于宪法序言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位居篇首,统领全文,因而无疑是宪法分则内容的纲目,也是其他部门立法的基础。因此,对一国的执法.司法活动和法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2•在宪政社会中,权利与权力,尤其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体现着社会政治关系应当遵循的运动规律。宪法关系的中心任务,就是处理好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也就是权利——权力关系。之所以说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权利与权力关系决定宪法关系的性质。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是宪法和宪法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而政治关系的变革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则是权利与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新定位和重新分配。权力社会向权利社会的转变,决定了宪法的产生,权利——权力关系的变革则决定了宪法的基本性质。权利与权力关系决定宪法关系的基本结构形式。宪法关系是由宪法所确定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对既定社会政治秩序的确认以及根据客观情况变化所作出的调整,且以权利与权力的分配和组合形式加以实现。正是通过对权利.权力的分配和调整,宪法关系才确立起自己的秩序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说,权利与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得以外化的基本形式。权利与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个主题法律地位的体现。在宪法关系中,权利——权力关系不仅是建立宪政秩序和法律联系的方式,也是确定各主体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的唯一途径。一方面,宪法赋予公民多大的权利和怎样的权利,授予国家机关多大的权力和怎样的权力,以及规定其如何行使;另一方面,公民与国家的主体地位也在宪法关系的动态运作中得以体现,根据社会发展对权利和权力作出的调整,推动公民与国家的主体地位与相互关系向新的形态发展。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和妥协是宪法关系运作的基本形式。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宪政社会和宪法关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在:公民的权利要求和国家的权力要求得到对方主体承认,而权利要求与权力要求的相互对立和抵触则要求适用有关宪法规范对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从而恢复宪法关系的稳定。这样通过对权利和权力冲突的调整,从而维持着宪政秩序的动态平衡。权利与权力的互动关系推动宪法关系的发展。从微观上看,权利与权力在具体宪法事项中的运动是宪法关系运作的基本形式;从宏观上分析,权利与权力的矛盾是宪法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运转时宪法和宪法关系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而权利与权力的矛盾运动则必然促使国家权力向公民权利.人民主权的回归。3•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波力比阿等人。近代分权学说,产生于洛克。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孟德斯鸠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完成者。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种,这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行使。而美国人汉密尔顿.杰弗逊等人则发展了分权学说,并首先把分权学说应用于政治实践。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思想中也包含有权力制约思想。主要包括:①在揭批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的同时,肯定权力制约的意义。②充分肯定民主共和制的地位和作用。③明确提出监督思想。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三种表现形式。①总统制。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三权既互相分立又互相制约。这种制度以美国为代表。②议会制。其特点是立法权胜过行政权,在三权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建立以议会为重心的责任内阁制。英国.德国采用这种制度。③半总统制半议会制。这种制度,既吸收了总统制的特点,又借鉴了议会制的特点,它增大了总统的权力,减小了议会的权力。法国是这种制度的典型代表。我国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权力制约原则。具体体现有:①在人民与其代表之间。人大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各国家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从1986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自1986年后,历时5年,全国有7.5亿人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宪法,宪法的知名度位于各种法律的前列。材料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对宪法的宣传曾有精彩的论述。他在1793年雅各宾派宪法颁布后,要求“每一个人要时刻牢记这一宪法”,“这一宪法应庄严地出现于你们的公共仪式中,应出现于人民的一切集会中;出现于人民代表的主所地;他应抄在我们的墙壁上;他应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课”。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对于宪法秩序实现的意义。答案:宪法秩序的实现,即指应然宪法秩序转化为世人宪法秩序的过程。而宪法观念的培养则既是宪法秩序实现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