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赣榆县一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乙减少,丙增多是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C.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D.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2.同学甲认为爱吃肉类食物的人易形成“酸性体质”,因为肉类食物被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同学乙则对此持反对意见。他给出以下理由,其中分析合理的是()A.多余的H+可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B.血浆pH升高时,细胞内的H+进入内环境来调节pHC.血浆pH降低时,H+进入细胞与其中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与H+结合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图中所构建的模型,不能体现的是A.分级调节 B.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激素调节4.究不同浓度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生理活性。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B.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C.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给予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一定相同D.若给予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适宜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一定不同5.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6.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信号分子。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除胰高血糖素外,还有_____。(2)除图乙所示外,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_____,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原因是_____。(3)研究表明,C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请用以下材料验证GIP的上述作用,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材料及用具:C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必需的检测设备。实验设计思路:①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②分别向甲、乙、丙组小鼠静脉注射等量的_____;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_____。8.(10分)紫茎泽兰是原产于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耐贫瘠,可在短时间内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形成生态入侵区,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紫茎泽兰入侵森林、灌木、草本三种不同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紫茎泽兰形成生态入侵区的过程属于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2)下表是对紫茎泽兰在不同入侵地区的调查情况: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植物覆盖度指某植物茎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面积之比,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覆盖度可反映该植物的_____。入侵地区紫茎泽兰容易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_____有关。(3)人们利用皇竹草来治理紫茎泽兰,皇竹草以大于紫茎泽兰4倍的生长速度迅速成林。之后再套种乔木、灌木形成复杂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意义是_____,从而有效恢复自然植被多样性。(4)民间艺人为紫茎泽兰找到了新用途,紫茎泽兰可用来扎染布料,颜色鲜艳、不易褪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另外,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是利用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对有害动物进行生物防治。9.(10分)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人口中成人患病率是8.5%,主要分为I型、II型、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多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________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________,引起________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神经性病变。从免疫学的角度看,I型糖尿病属于一种________病。(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患者脑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海马区,表现为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为探究DD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者设计了两组实验:第一组是观察比较各组鼠的自主活动情况;第二组是对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每日1次,连续4天,于第28日进行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逃避潜伏期”是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花费的时间,可作为记忆力水平的指标)。表1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情况比较组别只数平均活动次数a正常大鼠1048.3b糖尿病模型鼠1018.4c抑郁症模型鼠1012.5dDD模型鼠107.2表2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组别只数平均活动次数a正常大鼠1016.87b糖尿病模型鼠1058.00c抑郁症模型鼠1076.70dDD模型鼠1079.82①研究者设计了4组实验,其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___(用表中分组序号表示)。②实验分别测定了四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情况和逃避潜伏期,结果见表1、表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________;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D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________。据此可推测,DD大鼠_______,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③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用________(仪器)可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凋亡)数量,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则可由此推测,糖尿病会加重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最终发展成糖尿病并发抑郁症。(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减少糖尿病对人体带来的长期继发性影响和相应的危害,请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提出一条除严格控制血糖以外的、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普通水稻是二倍体,为快速培育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育种工作者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育种。请回答:(1)农田中水稻植株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_____。(2)图中①表示_____,③除草剂在该育种中的作用是_____,采用⑤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_____。(3)如果不使用除草剂,该水稻群体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变异。11.(15分)中国工程院院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的团队再次出征武汉。对于疫苗进展她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P3实验室已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应用上被称为疫苗,接种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新冠肺炎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将治愈患者的血浆输入其他患者体内有时可取得较好疗效。专家发现康复者体内含有多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不同抗体对病毒侵染能力的抑制效果是寻找治疗手段的有效途径。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抗NA抗体对某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该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抗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该病毒和易感细胞。(NA:病毒表面的一种抗原)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该种病毒混合b.将两种抗体同时与该病毒混合c.将各混合物加入装有相同细胞的同一培养瓶d.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装有相同细胞的不同培养瓶e.检测抗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f.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g.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实验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对照抗体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题图:甲、乙、丙、丁4个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所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详解】AD、由图可知,甲、乙、丙、丁4个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所以由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A、D正确;B、ab段乙种群数量减少、丙种群数量增多,导致甲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错误。故选C。2、D【解析】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由于人体血浆中有HCO3-/H2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使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详解】A、H+被吸收后进入内环境,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H+不会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A错误;B、血浆pH升高时,细胞内的H+不会进入内环境,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以维持血浆中pH的相对稳定,B错误;C、血浆pH降低时,H+不会进入细胞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酸性物质会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钠盐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随呼吸排出,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错误;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D正确。故选D。3、C【解析】A、图中由下丘脑到②应是垂体,到④应是腺体,属于分级调节,A正确;B、⑤到下丘脑和垂体的⑥属于反馈调节,B正确;C、该图没有体现神经调节,C错误;D、①、③、⑤都是激素,体现的是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C。4、B【解析】1、曲线分析:随着草甘膦浓度的提高坐骨神经上动作电位峰值逐渐降低;随着草甘膦喷洒时间的延长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逐渐降低。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详解】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A错误;B、据曲线分析可知,随着草甘膦浓度的提高坐骨神经上动作电位峰值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草甘膦可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峰值,B正确;C、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给予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不一定相同,C错误;D、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神经纤维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因此若给予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适宜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B。5、B【解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根据题干“排尿量减少”,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则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6、B【解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垂体),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c为下丘脑。【详解】A、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若b为甲状腺,则它分泌物甲状腺激素与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C错误;D、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葡萄糖、神经递质(2)①.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和肌肉并合成糖原②.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3)①.GIP溶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②.胰岛素平均浓度【解析】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2、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3、据图乙分析: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小问1详解】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图中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影响其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神经递质(A传出神经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小问2详解】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据图可知,胰岛素可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并合成糖原。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小问3详解】设计实验验证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该实验自变量为给大鼠注射物质是否含有GIP和是否高血糖条件,因变量为胰岛素浓度。据此可得出实验思路:①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②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8、(1)①.草本群落②.该群落结构更为简单。③.次生④.稀疏林草地存在生物(2)①.种群密度②.光(3)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4)①.直接②.信息传递【解析】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以间接的反映出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处于重入侵区紫茎泽兰比当地草本植物高,在竞争光时比当地草本植物优势大,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其在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小问1详解】如果紫茎泽兰入侵森林、灌木、草本三种不同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草本群落,原因是该群落结构更为简单。紫茎泽兰侵占稀疏林草地后,由于稀疏林草地存在生物,因此属于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植物,对光照的竞争能力不同,竞争能力强的植物种群密度较大,竞争能力弱的植物种群密度较小。植物覆盖度指某植物茎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面积之比,植物的覆盖度可以表示植物的数量,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覆盖度可反映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光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故入侵地区紫茎泽兰容易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光有关。【小问3详解】不同植物适合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小问4详解】紫茎泽兰用于扎染布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紫茎泽兰具有特殊气味的原因是其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可达到驱除蚊虫的功效,能对有害动物进行生物防治。【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种间关系,群落结构、演替等内容,重点在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难度一般。9、(1)①.胰岛β##胰岛B②.胰岛素③.血糖④.自身免疫(2)①.a、b、c②.明显减少③.明显延长④.海马区神经元受损(凋亡)⑤.显微镜⑥.DD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3)检查自身免疫异常的状况,减少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关注自身的神经损伤和心理状况;进行身体以及脑力的锻炼活动;多进行社交活动保持良好心情;发现情绪异常及时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解析】1、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减少。2、根据“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患者脑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海马区,表现为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结合题图,实验目的是探究DD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则DD组是实验组,其他组为对照组,表1中DD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最低,表2中大鼠逃避潜伏期最长,推测与DD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受损有关。【小问1详解】I型糖尿病患者是由胰岛素缺乏所致,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结合题意可知,该类患者血液中有胰岛细胞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胰岛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症状;该病是由于自身产生了对机体不利的抗体,故属于自身免疫病。【小问2详解】①结合题表,实验目的是探究DD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因此DD组为实验组,则属于对照组的是a、b、c。②根据表1、表2中数据可知,与正常组大鼠(a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D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花费的时间)明显延长;据此可推测,D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受损(凋亡),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③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可用显微镜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凋亡)数量,预期的结果是DD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则可由此推测,糖尿病会加重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最终发展成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小问3详解】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自身免疫情况、胰岛素含量以及运动等均会影响血糖健康,故糖尿病患者应检查自身免疫异常的状况,减少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关注自身的神经损伤和心理状况;进行身体以及脑力的锻炼活动;多进行社交活动保持良好心情;发现情绪异常及时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点睛】本题结合糖尿病及并发症,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学生根据题干实验信息,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能根据信息进行实验分析,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0、(1).种群基因库(基因库)(2).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缺一不给分)(3).花药离体培养(4).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水稻(“植株”或“叶片”)(“筛选出含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筛选出抗除草剂的变异水稻”)(5).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6).可能【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育种方式中综合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其中γ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发生突变,而除草剂是起了选择的作用。由于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因此用除草剂选择后只有少部分植物含抗除草剂基因。【详解】(1)种群基因库是指某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据图可知,该育种方法中有单倍体幼苗的获得和γ射线照射,故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图中①为敏感性植株获得单倍体幼苗的过程,故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③用除草剂对单倍体幼苗的抗性进行定向选择,筛选出含抗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