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_第1页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_第2页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_第3页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_第4页
国际收支与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抵消账户,所谓“净误差与遗漏数据”,实际是政府所承认的追踪不到的资金流动。一、理解概念

国际收支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事项。它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形成结账时出现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销账户—净误差与遗漏,以平衡国际收支表。二、我国情况

2000年-2001年,“净误差与遗漏”一度出现上百亿的负项,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不断外流,将其称为“资本外逃”,2001-2004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此项又显示为正,将其称为“资本内流”。那么“净误差与遗漏”项的借方或贷方余额是否能够作为资本暗流的指标呢?一般来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或贷方应是随机的,但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余额大部分时候出现在借方,这是否显示出一定的非随机性呢?

有学者对“净误差与遗漏”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郭彦峰、张雪雯(2008)借助游程检验对我国1985-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正负变化进行随机性检验,结果显示接受原假设,即不能拒绝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在借方或贷方的正负变化是随机的,他们运用Q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同样不能拒绝“净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张建镇(2008)运用Q检验方法对我国1985-2007年“净误差与遗漏”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检验,结果拒绝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说明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张晓萌(2010)使用非贸易及FDI资本流动表示短期国际本流动(NCF),对1997—2008年的数据与净误差遗漏项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的分析,其结果显示净误差遗漏项与短期国际流动资本的相关系数为0.709,P值为0.01,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以上结果显示,至少从统计的角度讲,不能简单地以“净误差与遗漏”的余额方向及数额判断资本暗流的情况,必须结合更可靠的现实因素(如相应的宏观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走势等)进行分析。第三,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例如,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估算出来的,而且在实际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的目的,故意伪造数据,隐瞒真实的交易金额等。上述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差额与贷方差额不相等。为了轧平借贷差额,就设置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当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时,其差额记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贷方,反之,则记入借方。所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仅是—个平衡项目,并不是真正通过统计得到的。第四,国际“热钱”的流入也是导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的一个主要原因。2002年和2003年以来,由于美元利率的降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正向利差不断扩大,2002年国内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比同期限美元存款利率高了近1.17个百分点。同时,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以及来自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可以说是近期境外资金内流的主要原因。这些资金中既有前几年存放在境外资金的回流,也有处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即所谓的国际“热钱”。因为持有人民币资产不仅能够带来利率上的高收益,而且还可能获得来自汇率的预期收益。境外资金的流入在一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