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校本课程-《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校本课程-《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校本课程-《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校本课程-《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学习做好人《京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行当分类,了解京剧的历史沿革,知道京剧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媒介,对京剧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有初步了解和认识,从而去关注京剧。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欣赏京剧,使学生了解京剧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京剧的情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3、通过对京剧名段的欣赏和学习京剧的体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了解京剧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愿望,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不忘历史和传统,乐意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重任,增强学生对京剧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京剧的历史沿革、艺术手法、角色行当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与意义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后,能积极主动地去关注京剧,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京剧、乐意学习京剧的愿望,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小票友准备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制作脸谱。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票友,看他们带来了是什么表演?几位同学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唱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京剧)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1、说说国粹(1)京剧的起源:曾称平剧,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2)同光十三绝: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绘制了清代13位著名的京剧演员,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2、京剧的唱腔有很多,应用最广的有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1)播放一段西皮唱段《红灯记》选段和二黄唱段《银屏公主》选段(2)引导学生对比西皮和二黄。三、了解京剧,感受魅力我们一起进入京剧城堡闯关: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京剧知识。第一关:看图猜行当;京剧角色根据男女老少。善恶美丑分为四大行当,有人知道吗?2、先图片介绍旦角,然后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花旦、青衣、老旦、武旦,了解四大名旦。重点介绍梅兰芳——京剧第一人。介绍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再谈对梅兰芳的感受。——梅兰芳人格高尚,学习梅兰芳先生的爱国品质。3、图片展示其他京剧行当图片,猜猜正确的角色。第二关:模仿秀1、京剧虽然分出了不同的角色行当,但是基本功却是相同的,大家都知道京剧里是有歌有舞有故事,要想演好,京剧演员必须会什么呢?2、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四功:唱、念、做、打3、视频播放:念白(《红灯记》“奶奶,你听我说!”)学生进行模仿。第三关:看图识乐器;1、出示京剧乐器图片,通过连线方式让学生识别京剧乐器。第四关:我爱猜脸谱;1、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猜裁每个脸谱是哪个人物,连线。2、通过听歌记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脸谱颜色的印象。3、再体会不同颜色脸谱的不同寓意。4、根据要求,绘制脸谱涂色。5、展示学生作品个人展示,小组内展示。四、活动总结,升华主题1、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完成课堂评测,注意写坐姿势。2、总结升华:同学们,京剧有意思吗?美吗?精彩吗?当然,可以很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哪种戏曲艺术能与京剧媲美。就连很多外国人都迷上了这么艺术,很多外国报纸更是评价京剧为世界第一戏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这项国粹,正在淡出我们的视线。我们能为京剧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随机板书:弘扬京剧传承文化。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京剧定会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五、板书设计:中华国粹-----京剧生旦净丑弘扬京剧传承文化《京剧》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非常注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在朗读“京剧起源”时,与朗读记叙文、散文等有所不同,朗读基调应较为平实,语速变化不大,但是停顿较为明显,要读正确,读流利;我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容易读半边,所以朗读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字音,如:“国粹”中“粹”的读音为"cui",“国粹”指一国学术与文化上的特色、精华。“徽剧”中“微”的读音为"hui",“剧”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滑稽”中“稽”的读音为“j",意思是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等非常该谐幽默,这里是说丑角(小花脸)的表演非常滑稽,引人发笑。在课前了解到我班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微乎其微,而且兴趣也不大,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京剧接触很少。所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资料,如京剧经典名段、京剧人物化妆、京剧表演服装、京剧名家大师、京剧伴奏乐器等等。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图片、影片、音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京剧。在导入时我请了班里几位爱好唱京剧的同学表演,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我班学生大多对京剧了解较少,父母对京剧感兴趣的也很少,结合这种情况告诉学生当前京剧离开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激发学生深思作为当代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绝不能让京剧离开我们的视线,远离我们的生活。《京剧》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致力于打造自主、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关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一、表演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我请班里几位有过唱京剧经验的几位同学演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班里其他同学的眼神中透露着崇拜的感觉,也透露着挑战京剧的兴趣。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多样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例如在京剧的行当和脸谱环节我设计了模仿唱京剧和听歌猜脸谱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最后,我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而进行课堂评测。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总之,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京剧》教材分析一.文本解读京剧素有“国剧”之称,曾称平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传播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课共分为“京剧简介”"京剧小知识”“地位和意义”三个部分。“京剧简介”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沿革。“京剧小知识”介绍了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京剧行当,即“生、旦、净、丑”。“地位和意义”讲述了京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爱,已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一部分“京剧简介”,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腔调、伴奏乐器及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京剧的历史沿革,从京剧的前身徽剧讲起,至清朝与各剧种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第三自然段讲述京剧到了民国时期得到空前繁荣。第二部分“京剧小知识”,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四种艺术手法(也称为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京剧行当的特点及门类。目的是让学生大致了解和认识京剧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欣赏和学习京剧的兴趣。第三部分介绍了京剧在中国及世界上的地位和意义。国外人士称其为“中国的歌剧”,于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京剧、乐意学习京剧的愿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京剧被称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其表演艺术与其它表演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程式性、虚拟性。京剧融合了梆子及昆曲剧种的精华,在表演上注重“四功五法”。其舞台虽小,却包罗万象,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总之,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京剧,知道京剧的表演要一丝不苟,须处处入戏;武戏文唱,不凭火爆勇猛博得观众的喝彩;唱腔要耐人寻味,声情并茂…引导学生明确京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进一步增强对京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及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京剧的历史沿革、艺术手法、角色行当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与意义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后,能积极主动地去关注京剧,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京剧、乐意学习京剧的愿望,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时安排本课我设计为三课时:以搜集资料为主的研究课型1课时以小组探究为主的合作学习课1课时以手工制作脸谱为主的实践课1课时。《京剧》评测练习1、京剧四大行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京剧四大基本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京剧的两种唱腔是:()A二黄B西皮4、中国四大名旦是:()A梅兰芳B程砚秋C荀慧生D尚小云5、四大徽班有:()A三庆B四喜C春台D和春《京剧》课后反思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时我发现京剧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是有些遥远,现在的学生对京剧也不感兴趣,无论是唱腔,场面,脸谱等都与现实的生活有着很大差距,所以感觉自己对这堂课教学的不足是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讲解,并没有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如果对此不感兴趣怎么进一步学习呢。但这堂课也有满意的一面,京剧的行当的划分,四大名旦的介绍,我都觉得进行的很顺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在模仿演唱中,使我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欲望要靠教师来激发;其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要过高,哪怕学会一句唱腔,一来教师教学有成功感,二来学生学习有成就感。还有,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能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解京剧,一定不能讲的过于深奥,尽量通俗易懂,举例和欣赏同时进行,还要和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有交汇点,继续保持兴趣。从课堂评测的情况来看,还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对于疑问也有兴趣质疑。说明课堂已经激起同学们学习京剧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京剧》课标分析《京剧》位于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本课教学对于弘扬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课标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两百多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要标志。良恭俭让”,解读着“仁义礼智信"。而今,京剧已走出了国门,因其耐人寻味、韵味醇厚而深受国外人士的青睐。总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逐步了解京剧的同时,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愿望。课标倡导体验性学习,倡导体验性学习。学习京剧的过程中在练习唱、念、做、打时,不仅可增强体质,还能磨炼意志;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总之,学习京剧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