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邓小平行年》的生年问题
一关于本过程所体现的文献特征在这项研究中,一些研究人员缺乏对马车的相关数据,因此很难将车辆管理年的说法与徐茂年进行区分。据不完全统计,关于徐志摩的生年,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1895年说;二是1896年说;三是1897年说。这些不同说法分别散见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教材、学术专著、文集和传记等,以下以表格的方式列出:还可以列出更多,均属于上述三种生年说法中之一种,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出部分。上表中,有高等院校的指定教材,有专门领域的权威著作,有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等级排名靠前的出版单位。其中,一部散文专著力主“文学史结构的主体应该是史料,在史料的组合与评述中体现史实”的“治史思想”,“1988年出版后,以翔实严谨、系统全面而得到学界和读者的认可,被一些高校选用为专业教材,并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国优奖”。另一部散文专著则“凭着近三十年的苦心孤诣,才在文本和历史文献资源上,拥有无可匹敌的雄厚的优势”,“气魄之宏大,创造了中国现当代散文有史以来的记录”。一部现代文学史研究专著于1987年初版,又于1991年、1996年等多次修订重印,是“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吸收并反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打破狭窄格局,扩大研究领域,除尽可能地揭示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主流之外,同时也注意到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力图真实地写出历史的全貌。”但是,同样一个问题,相同领域的专著、教材或传记,给出的说法却不尽相同:四部散文专著,有两种说法;两部诗歌专著,有两种说法;两部文学史教材,有两种说法;三部传记,也有两种说法。徐志摩只有一个,但其出生年的说法却不止一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混乱的现象?大学生们该学哪种教材?后来的研究者该吸收谁的研究成果?二关于其生年月日的“资料”年谱是按编年体裁记载谱主生平事迹的著作,它大多是后人就其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次而成,也有出自自作的。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泽说:“余治史六十多年,深知年谱于史学研究之重要。早年尝读先贤年谱,常叹其考订事迹之详,引经据典之专,排订年月之细,非它书能比。”由此可见,年谱是检索人物一生活动的简明档案,为后人研究谱主提供许多可以利用的线索。换言之,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研究徐志摩,也是离不开对其年谱的研究。1949年,陈从周在上海自编自印了一本《徐志摩年谱》,此年谱为小32开,平装,封面封底均为淡灰色,无版权页,非正式出版物。据《徐志摩年谱》记载:“一八九六(清载湉[德宗]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生”,“阴历十二月十三日酉时,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保宁坊徐氏老屋的第四进楼上”。1981年,上海书店发行此年谱影印本。2008年,上海书店在此年谱的基础上再次出版并更名为《徐志摩:年谱与评述》,其中增加了一些评述资料,署名为陈从周著、陈子善编。年谱的再版,对徐志摩的生年均没有改动。陈从周是徐志摩的亲戚,他在《记徐志摩》中谈到他与徐志摩的关系:“志摩父申如先生,是我妻蒋定的舅舅,又是我嫂嫂徐惠君的叔叔,我是由我嫂嫂抚育成人的,因此有着双重戚谊。”从陈从周的表述中,可以得知其考订编次的《徐志摩年谱》是具有可靠性的。陈从周考订编次的《徐志摩年谱》涉及徐志摩出生年月日的关键词语有“一八九六”、“光绪二十二年”、“阴历”、“十二月十三日”等。根据年历知识推算可知,“光绪二十二年”,基本与阳历1896年重合,但到了“阴历十二月十三日”,就已经是阳历1897年1月15日了。由此可知,徐志摩的生日应该是阴历1896年12月13日,对应的阳历就是1897年1月15日。也许是陈从周在《徐志摩年谱》中的表述不够清楚,也许是我们的某些专家学者对《徐志摩年谱》研究不透彻,阴历阳历不分,以至于把1896年当作徐志摩的出生年,或者往前挪一年至1895年。于是,同一个徐志摩,关于其出生年的说法就一跃变成了三种。如果研究者注意对年谱的研究、对阴阳历的进一步斟酌,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作家书信,是了解作家的一个窗口,这种看似琐琐碎碎、微不足道的私人间的通信,在研究作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者要善于从作家书信中提取有关作家的有效的信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就认为:“阅读鲁迅书信,倒是可以具体而微地体察到鲁迅的思想和心态,对于理解鲁迅和评价他的作品,都很有好处。”同样,在研究徐志摩的过程中,研究者也应离不开对徐志摩书信的研究。胡适是徐志摩生前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人常是互相通信,互相支持,以诚相待。1929年1月23日,徐志摩在给胡适的信中谈到:“适之:付去两快函谅达。今天是我的生日,下午振飞请我吃茶,谈‘人生’,……志摩敬候一月二十三日。”也许振飞并不一定知道当天是徐志摩的生日就请徐志摩喝茶,徐志摩也没有必要在给好友的信中谎称当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得知,那一天就是徐志摩的生日。查证万年历即知,1929年1月23日这一天正是阴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说,徐志摩把阴历十二月十三日当作生日纪念日,而这也再次印证陈从周考订编次的《徐志摩年谱》记载的徐志摩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即阳历1897年1月15日。因此,徐志摩给胡适的这封信,也印证了其出生的确切日期,即:1897年1月15日。值得一提的是,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中,提到“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时,已经采用注释的方式加以说明:“据陈从周《徐志摩年谱》述,徐志摩生于光绪22年阴历12月23日,即公元1897年1月15日,一般作1896年,误。”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在已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并未采纳,仍然沿袭长期以来的错误说法,甚至是以讹传讹。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的研究不透彻;二是对年谱年历知识的欠斟酌,阳历阴历不区分;三是对徐志摩书信的不重视;四是对当代已有研究成果的忽视。这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学术界对徐志摩生年说法混乱的现象。上表中,正确指出徐志摩生年的著作其实不多。当然,瑕不掩瑜,也不能就此而否认其他没有正确指出徐志摩生年著作的学术成就。也许有人认为生年是小事,不值一提,关于徐志摩还有许多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事实确实如此。然而,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盆景行业发展趋势规划分析报告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城乡规划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体育学院《有机化学I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交换原理与NGN》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含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高级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西方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文档
- 《销售人员的培训》课件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 自行车被盗案汇报课件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手册
-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 简单酒店装修合同书范本(30篇)
- 2024-2030年中国核桃油行业消费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