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力I-03-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课件_第1页
结力I-03-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课件_第2页
结力I-03-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课件_第3页
结力I-03-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课件_第4页
结力I-03-3-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桁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3-1

梁的内力计算回顾§3-2

静定多跨梁受力分析§3-3

静定平面刚架受力分析§3-4

静定平面桁架受力分析§3-5

组合结构受力分析§3-6

三铰拱受力分析§3-7

隔离体方法及截取顺序优选§3-8

虚位移原理§3-4

静定桁架受力分析3-4-1

桁架特点和组成21、桁架(Truss)的构成掏空的梁

—— 桁架可以看成是从梁衍化而来32、桁架的计算简图上弦杆腹杆下弦杆ABCFP

FP

FP4DEACFPDFPFPBFP/2EFP/25理想桁架简图假设:理想光滑铰接;直杆且过铰心;力只作用在结点。桁架

是由链杆组成的格构体系,当荷载仅作用在结点上时,杆件仅承受轴向力,截面上只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计算简图与实际结构的偏差

并非铰接(结点有较大刚性)

并非直杆(部分杆件为曲的,轴线未必汇交)

并非只有结点荷载(但可进行静力等效处理)6

主内力:按计算简图计算出的内力

次内力:实际内力与主内力的差值优点:梁和刚架以承受弯矩为主,因而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材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桁架杆承受轴力为主,可克服梁和刚架的不足。内力组成:次内力远小于主内力73.桁架的分类(按几何构造)1、简单桁架2、联合桁架3、复杂桁架计算方法:结点法、截面法或结点法与截面法的联合应用。8分析时的注意事项:1、尽量建立独立方程:选取包含等于两个未知数的结点。2、避免使用三角函数llxlyNNYNX

N

=

X

=

Yl

lx

ly3、假设拉力为正+93-4-2

结点法123456784×3m=12m4m40kN60kN80kNH=0V1=80kNV8=100kN一、平面汇交力系N13N1X1312Y13453结点18024060N24结点2N2336080N35X3440

Y34N34结点3-10010604060-905023456784×3m=12m4m40kN60kN80kNH=0V1=80kNV8=100kN80

60

604060

30+-9040

0-90+15757520

80

75100-11-二、结点单杆概念P结点平面汇交力系中,除某一杆件外,其它所有待求内力的杆件均共线时,则此杆件称为该结点的结点单杆。结点单杆的内力可直接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12V结点T结点K结点零杆关于零杆的判断13分析桁架内力时,如首先确定其中的零杆,这对后续分析往往有利。判断原则:“V”型结点:无荷载时两根零杆;荷载与一杆共线时,另一杆为零杆。“T”型结点:无荷载,一根零杆。“K”型结点: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对称结构的对称位置的“K”结点,无荷载作用时2根零杆。1234567891011ABD

C例1.试指出零杆。问题:能否去掉零杆?ABC意义:简化计算14试指出哪些杆是零杆?思考题15FPFPFPFP习题:试指出零杆。习题3-5(d)16oooo共4根零杆习题3-5(a)oooooo共6根零杆FP外载分组FP/2

DE

FP/2F

GAC

BCDEFGABCFP/2

D

EFP/2F

GABC对称C平衡F

G反对称F

G平衡17提高题:利用结构对称性判断零杆、简化计算。一、 平面一般力系O18y截面单杆:任意隔离体中,除某一杆件外,其它所有待求内力的杆件均相交于一点(或彼此平行)时,则此杆件称为该截面的截面单杆。截面单杆的内力可直接根据隔离体平衡条件求出。3-4-3

截面法AB1‘2’

3’

4’dP1

2

3

4

5P6dPacb

de解:(1)求支座反力例1、求图示平面桁架结构中指定杆件的内力。19AB3’

4’dP

Pacb

de(2)2’1’1

2P1‘

2’1

2

3

4

5P6d20AB6ddPbca

de

1

2

3

4

5P

P(3)1’

2’

3’

4’B4

5

4’Pde21AB6ddPPabcde1’

2’

3’

4’

1

2

3

4

5P

B4

5Pk2d2d(4)4’22

ABCP122

1

N1DABCDP1P22N2例1、求图示平面桁架结构中指定杆P件的

内力。23

PABRARBRBk。PP。kP24二、特殊截面简单桁架——一般采用结点法计算;联合桁架——一般采用截面法计算。3-4-4

结点法与截面法的联合应用C

DT1.3P0.5PPT0.5P为了使计算简捷应注意:选择一个合适的出发点;选择合适的隔离体;选择合适的平衡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