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1饲料工业产出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家禽产品年产量逐年增加。表1显示了2001年至2006年家禽产品的具体年产量。200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7924万吨,其中猪肉5197万吨,牛肉750万吨,羊肉470万吨,禽肉1507万吨,分别比2001年高24.2%、36.6%、60.4%和24.5%。2006年我国禽蛋产量为2946万吨,比2001年高26.1%;奶类产量增加更为迅速,2006年全国奶类产量为3303万吨,比2001年高194.1%。我国畜禽年末存栏量也逐年增加,2001年至2006年畜禽年末存栏量见表2。2006年我国主要家畜年末存栏量为:牛13944.2万头;猪49440.7万头;羊36896.6万只;分别较2001年年末存栏量高8.7%、8.1%和23.7%。按集约化养殖饲料转化效率分别为5:1(肉)、3:1(蛋)、1:3(奶)计算,2006年全国年消耗精饲料量理论值约为4.9亿吨,加上用于水产养殖的精料量则共需约5.67亿吨,而2006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仅有1.1亿吨,由此可见我国多数畜禽饲养中仍采用传统饲养方式,即有啥喂啥。如果中国所有畜禽均用商品饲料饲喂,同时精料中粮食型能量饲料用量按照60%进行计算,植物性蛋白饲料用量按照20%计算则我国年需粮食型能量饲料原料3.4亿吨,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1.1亿吨。根据现阶段我国饲料工业生产中能量饲料多数采用玉米,植物性蛋白饲料主要采用豆粕,而棉粕、菜粕和DDGS等用量较少的状况分析,我国玉米年需要量为3亿吨左右,豆粕年需要量至少为8000万吨。2饲料及饲料用量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畜禽的需求。2001~2006年我国饲料工业产量见表3。2006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1.1亿吨,比2001年的7806万吨增加了41.7%,其中配合饲料8117万吨,浓缩饲料2456万吨,添加剂预混料486万吨。直接可以饲喂畜禽的配合饲料量为8117万吨,浓缩饲料应用比例按照30%计算,则2456万吨浓缩饲料通过添加能量饲料可以提供的饲料总量为8187万吨,二者之和为1.63亿吨,约为上述推算出的畜禽饲料需求量为5.67亿吨的30%。即畜禽产品中仅有30%的产品是依靠商品饲料转化而来,仍有供给人们70%畜禽产品的畜禽的饲料需要生产,由此可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猪、肉兽及反育动物的饲料需求量及需求平衡我国依靠传统式饲养方式饲养的畜禽比例较大。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介绍,2006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为1.1亿吨,将浓缩饲料折合成全价料之后约可提供1.63亿吨,其中猪料占36%,蛋禽料占26%,肉禽料占20%,水产料占12%,反刍饲料占4%,其它饲料占2%。当根据猪、肉禽、蛋禽的料重比分别为3.1:1、1.9:1、2.5:1,猪、肉禽的屠宰率分别为64%、70%时,可以计算出猪禽商品饲料的需求量(见表4)。当反刍动物饲料中精粗比为40:60,饲料转化率为5:1,屠宰率为54%时,可以计算出反刍动物精料需求量(见表4)。当我国畜禽产品全部依靠商品饲料转化时,猪、肉禽、蛋禽和反刍动物的饲料需求量及2006我国饲料实际供应量见表4。供需平衡状况见图1。根据表4和图1分析可知,在我国,饲料供应量和需求量不平衡,大约80%肉禽、58%蛋禽、23%猪及14%反刍动物饲养中采用商品饲料,剩余部分则依靠传统式饲养方式。虽然集约化饲养在我国已提出并推广多年,但根据数据和图标显示我国多数畜禽仍然依靠粗放式饲养方式饲养。粗放式饲养方式存在饲料浪费严重、饲料转化效率低、畜禽防疫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需要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而转变的首要条件是有充足的饲料供应,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饲料产量总体上仅可满足30%的需求量,因此饲料产量有待于增加,饲料原料有待于进一步开发。4饲料原料及豆浆的需求饲料工业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饲料资源基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统计,“十五”规划期间,畜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而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推广玉米-豆粕型饲料之后,我国豆粕、鱼粉及玉米等优质饲料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2001~200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见表5。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在5亿吨左右,根据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现状分析,我国人均占有粮食水平不会再有大的提高,饲料粮的供给亦不会有较大的增长。按中国农科院最新估计,我国原粮的36%被用于饲料,总量达1.8亿吨之多,可是相对于当所有畜禽均用商品饲料饲喂时粮食型能量饲料的需求量3.4亿吨,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的需求量1.1亿吨,缺口仍高达2.7亿吨。在我国饲料用大麦数量不稳定,小麦是人民的主食,极少作为饲料用,因此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型能量饲料。中国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工业生产和食用消费,2006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4亿吨,本身就偏紧,而近年来我国各类玉米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工业玉米用量逐渐增加。据统计,全世界玉米约70%~75%作为饲料原料,15%~20%作为粮食,10%~15%作为工业原料,按照玉米产量1.4亿吨计算,可以用于饲料生产的玉米共有1亿吨左右。假定我国依靠粮食增长增加饲料原料供给,我国至少需要饲用玉米3亿吨,而现阶段我国饲用玉米量仅为我国畜禽均食用商品饲料时的玉米需求量的1/3。2006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若所有大豆均用于榨油,所产豆粕全部用于饲料生产,国产大豆出油率按20%计算,中国依靠国内大豆榨油生产豆粕时,豆粕年产量仅为1200万吨,则我国豆粕产量仅为我国畜禽均食用商品饲料时的豆粕需求量8000万吨的15%。假如中国所有畜禽均采用粮食配制的饲料进行饲喂,按照2006年中国畜禽产品产量推测出我国畜禽全部依靠商品饲料饲喂时的主要饲料原料的需求量,我国玉米及豆粕的短缺情况见图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依靠粮食增产解决饲料原料短缺问题是不可行的。在现有的集约化饲养和传统饲养方式并存的饲养状况下,我国玉米、豆粕产量仍不能满足需求。随着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推广,我国大豆消费量逐渐增加,近年进口数量已达到2800万吨以上。鱼粉作为良好的蛋白原料,在饲料生产中需求量较大,从近年进口贸易来看,我国年进口鱼粉100万吨左右,不仅国际市场供给有限,且价格暴涨,2006年蛋白质64%以上鱼粉由年初的6200元/t最高涨至9800元/t,每吨上涨3600元,涨幅达58%。2001~2006年中国大豆、鱼粉进口量见表6。5可持续发展是牧草原原因与发展并重的思考点我国饲料资源不足,尤其是饲料粮、蛋白饲料不足,是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以此为思考基点,充分认识这一制约因素及其影响,从这一基础出发,充分利用现有饲料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瓶颈”,除此之外还需加强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应用,这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点。5.1科学利用饲料资源达到高资源值5.1.1配合饲料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牛、猪等家畜生产经营主要是靠农户散养,规模比较小,饲料管理比较粗放,饲料利用率较低。配合饲料是根据畜禽营养需要配制的营养平衡的配方,应用最新科学成果,饲料的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达到节省饲料消耗的目的。除此之外,配合饲料是由谷物等主要原料和各种加工副产品等副原料及营养性、非营养性添加剂组成的,这样可以合理地利用饲料资源,综合应用工业副产品。5.1.2对活性抑制剂的提高可利用性部分饲料原料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降低了这类饲料的可利用性。在饲料生产中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降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或将其完全除去,从而提高这类饲料的可利用性。例如在豆科饲料中往往自然存在一些能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加热处理的方式使这类酶抑制剂失去活性;单宁是高粱中存在的一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可以通过机械脱壳、水浸或煮沸、碱液处理、氨化法等脱单宁处理方法降低高粱中单宁含量;影响棉籽饼粕这一饲料资源潜力发挥的因素是棉酚,生产中可以运用化学去毒法、加热处理和微生物发酵法降低棉籽饼粕中棉酚含量,从而可以使之更好地应用于饲料生产。5.2丰富饲料资源的开发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依靠粮食解决我国饲料短缺问题是不可能的,然而大量可作为饲料原料的非粮饲料资源却很少或没有被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我国拥有丰富的饲料资源待开发,具体情况见表7。因此我们应在合理利用有限粮食饲料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非粮型饲料,改善人畜争粮的状况。5.2.1特殊蛋白与饲料我国每年有1000万吨以上的棉籽和1400万吨以上的油菜籽(含年进口约300万吨),资源量均为全球第一,年产棉籽饼粕600万吨以上,菜籽饼粕700万吨以上。棉籽饼粕含蛋白质30%~40%,菜籽饼粕含蛋白质25%~40%,一般为大豆饼粕的83%~86%;代谢能相当于大豆饼粕的75%~77%,并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与大豆饼粕相当的维生素,其氨基酸含量,如亮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等含量较高,是重要的蛋白资源,而现阶段我国棉菜籽饼粕用于饲料生产的仅有30%,其余大部分作为肥料或其它用途,加强这部分蛋白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生饼粕是重要的蛋白来源,我国年产量约为200万吨,花生饼粕的蛋白含量为(44.7±5.1)%~(47.8±5.3)%,比大豆饼粕高3~5个百分点,有效能值略高于大豆饼粕,属于高能蛋白饼粕饲料。除上述饼粕之外,我国还拥有一些其它饼粕饲料资源。如亚麻饼年产总量约30万吨,蛋白含量为32%~35%;芝麻年产量为70万吨左右,榨油后大约可得到52%芝麻饼和47%芝麻油;脱壳葵花籽饼粕的蛋白含量高达40%左右,与豆饼粕相当,但缺乏丝氨酸和赖氨酸,饲喂效果不如豆饼粕。虽然这些蛋白资源数量少,不能作为主要蛋白资源,但是经过合理的处理之后这些蛋白资源均可应用于饲料生产,缓解饲料生产中饲料资源短缺的压力。5.2.2麻黄地区干物质来源牧草是家畜,特别是草食家畜的食粮,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亿平方公里,其中草原和永久性牧场面积约3.2亿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约为耕地面积的2.8倍,年产青绿饲料约5亿吨(干物质)。牧草是草食性畜禽最主要的优良饲料,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消化率均高于作物秸秆,接近精料,如其蛋白质含量常高于一般谷物,天然甘草含蛋白质8%~9%,苜蓿14%~18%,而稻米只有6.5%~9%,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比较丰富。5.2.3玉米秸、豆秸收贮对马铃薯营养特性的影响我国约有秸秆类饲料5亿吨之多,其中玉米秸、麦秸、稻草可占70%,其余还有豆秸、谷草、花生秧和薯藤等。在各种收获籽实后的秸秆中,玉米秸、豆秸的质量较好。秸秆类的营养特性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低。如果玉米秸、豆秸收贮方法得当,可得到质量较好的粗饲料,薯藤若在霜前收贮,叶片不丢失,粗蛋白含量可达19%,一般粗蛋白含量可保持6%~8%;小麦秸与稻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多在4%以下。如果将我国全部秸秆的60%~65%用作饲料,可满足我国农区、半农半牧区草食家畜粗饲料需要量的88%,既促进了农牧结合,又减少了专用饲料或草地的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食物生产量,避免了人畜争粮的矛盾。5.2.4干草的营养成分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及其嫩芽和果实都可作动物的饲料。有些优质树叶还是动物很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来源,如紫穗槐、洋槐和银合欢等树叶。树叶和嫩枝可以大量喂牛、羊,但不宜单一饲喂。除许多树木的籽实,如橡子、槐豆也可以喂猪。果园的残果、落果也是猪的良好多汁饲料。树叶的营养成分随产地、季节、部位、品种和调制方法不同而不同。一般是鲜嫩叶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青干草粉。青落叶、枯黄干叶营养价值最差。槐、榆、杨、洋槐、紫穗槐等叶子,按干物质计算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果树叶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20%,粗纤维含量也较低。5.2.5酒糟工业糟小麦麸和次粉:小麦精制过程中可以得到23%~25%的小麦麸,3%~5%的次粉和0.7%~1%胚芽,据统计,我国每年小麦麸和次粉产量分别达1000万吨和100万吨以上,主要用作饲料。白酒糟:我国年产白酒约500万吨,每生产1吨白酒可产3~4吨湿酒糟,总量为1500~2000万吨,是值得开发的饲料资源,湿酒糟含水70%~80%,干燥后(含水低于10%)产量约有400~550万吨,蛋白含量约10%~25%。啤酒糟:是酿酒谷类除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之后的残渣,其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与酿酒谷类相似。其粗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22%~27%,粗脂肪6%~8%,亚油酸3.4%,无氮浸出物39%~48%,钙多磷少,粗纤维含量较高,单胃动物利用率低,大多数用于奶牛的日粮中。酒精糟:我国年产酒精300多万吨,消耗粮食900多万吨,主要为玉米,可产3300~4500万吨酒精废液,干燥制成酒糟,如DDG、DDGS等,营养物质保存较好,蛋白质在25%以上,适口性好,是猪、奶牛和肉牛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酱糟和醋糟:我国约有40多万吨酱糟和醋糟,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这两种糟的营养价值因原料加工工艺不同而有差异,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较高,而无氮浸出物则较低。风干酱糟含水10%,消化能(猪)8.74~13.81MJ/kg,粗蛋白19.7%~31.7%,粗纤维12.7%~19.3%,含盐量5%~7%;风干醋糟含水量10%,含粗蛋白9.6%~2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