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唐·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赏析及同步练习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词句注释】1.裴秀才迪:裴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好友。2.端居:平常居处。3.乘月:趁着月光。4.应门:照应门户。此处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仆人。【白话译文】平常在家不用出门,就能看到满眼的云和山。太阳西沉的天际,飞鸟俯下;秋日原野之外,诗人安闲。能够遥远地知晓远方林边的景色,却看不到台檐之下的物什。嘉善的客人多喜欢趁着月光赏景,告诉你照应门户的童子不要关门。【创作背景】此诗为裴迪家观景台而作。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王维营建辋川别业。建成之后,王维经常与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隐居期间,王维写下了《登裴秀才迪小台》一诗。【作品赏析】《登裴秀才迪小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重点写裴迪家观景台的夕阳暮色之景。首联写登台望处,云山缥缈;颔联描写落日、秋原、飞鸟等远望之景;颈联写出一种有哲思的远望体验;尾联写出客人的意犹未尽之态。全诗构思精妙,富有神味。此诗写观景台,但首联却不具体地去敷陈观景台用了什么砖什么瓦,而是写登台望处,云山缥缈。若是去雕画台阁,或许能迎合庸俗富人的心思;而对诗人而言,登台远望能得闲雅之趣,方见得台阁起得妙。首句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纷繁的思绪。颔联描写远望之景。先写开阔的落日、秋原景色,而后聚焦到自由飞翔的鸟儿、安闲自得的诗人身上,写出一种意趣之妙。句法而言,此联本是“日边鸟下”“原外人闲”,但诗人巧妙地改变了语词的组合方式,使得诗句读来新鲜有趣。颈联写出一种有趣味、有哲思的远望体验:登台远望之人,多沉醉于远处美景,而往往不在意脚下台檐。此句“远林”一词,承接前面所写远望之景,而“此檐”之笔,将笔锋过渡到近在身边的台上之人。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是平常亲切的朋友之间的交谈,王维登台远望,心旷神怡,对朋友说:“晚上给我留着门。”此诗重点写夕阳暮色之景,而结尾提到客人想“乘月”,颇见客人意犹未尽之态。“应门莫上关”一句,客人跟主人提要求,直接随意,丝毫不客气,这大概是王维与裴迪间对话的一种平常姿态,正是这种平常的朋友话语,在不经意间向后人透露出两人感情的亲密无间。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写出了三层“闲”的境界。一为景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二为心闲,诗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一派安闲之境,一坏安闲之意。三为境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此诗句法、篇法都非常精妙,而诗歌的神味,更在字句之外。【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21岁中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42),任右拾遗等职。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曾授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此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上。他融合并发展了陶潜、大小谢田园山水诗的特点,清新自然,词秀调雅,独树一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诗佳句颇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苏轼曾赞美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步练习】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参考答案】1.示例一:“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示例二:“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推荐阅读】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白话译文: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归嵩山作唐·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译文:清澈的河川围绕着一片草木丛生的长长的沼泽地,归去的车马就从这里缓缓前行了。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缓缓地流淌着,陪我前行。黄昏中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沼泽,伴我一道回家栖息。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秋天的山林。隐居的家在高高的嵩山下,如今回来了,就关上门吧。酌酒与裴迪唐·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译文:给你斟满这杯酒,愿你喝下去后能够自我宽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就如那起伏不定的波涛一般,反反复复。你要知道,即便是和你相携到老的朋友,也有互相提防的时候,所以,不要期待比你先发达起来的朋友,能够提拔和帮助你,那样只会惹来耻笑。你看窗外,春风化雨,青草得到滋润,艳阳难照,枝头的花儿却遇春寒,自然界的花草尚且难得其平,又何况人世浮沉?世事如过眼烟云,根本不值一提,你又何须计较那么多,不如及早退隐,高卧山林,多进饮食,保重身体。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