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莆田学院《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专业: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9月《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训)指导书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教育技术专业。二、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三、实验(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训)性质《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训),是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接触电视节目制作的开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方法,得到用视听语言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训练。2、实验(训)的目的培养学生进行电视拍摄与编辑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实践能力、视听表达能力、简单设计能力。3、实验(训)的任务操作摄像机与编辑机,拍摄、编辑电视短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视摄像与编辑方法,加深对《电视摄像与编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实验(训)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训)编号实验(训)内容实验(训)学时实验(训)类型备注1摄录一体机的使用2验证性2采集2验证性

3编辑2验证性

4特技2验证性

5字幕2验证性

6景别和角度2验证性

7固定画面的拍摄2验证性8运动摄像2验证性9用光实验2验证性

10电视短片制作18综合性合计36其中必修学时:36H实验一摄录一体机的使用(2学时)一、实验内容摄录一体机的拍摄、回放与调整。二、实验目的1、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2、掌握摄像机的操作方法;3、掌握手持执机方式。三、实验要求1、掌握摄像机上各按键的功能。2、能在磁带上纪录一段素材。3、能够进行手动和自动聚焦。4、能够使用用手动光圈。5、能够进行白平衡的调整。6、拍摄画面较稳定。四、实验原理摄像机从部件上分为镜头、机身、寻像器、话筒、电池几部分。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镜头最前面的一组镜片就是聚焦用的,旋转其外环即可进行调整。聚焦调整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可以通过机上的控制键进行选择。自动聚焦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清晰的画面,但有些情况不可以。如透过不清洁的玻璃,表面过于光泽、一部分靠近镜头另一部分远离镜头时、有条纹的物体、白墙等平面物体、较暗的物体等。改变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光通量的多少,光圈大小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调节方式。自动光圈是根据整个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日光值,当照明均匀,景物明暗反差适中时,可使用自动光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产生日光不问候语的问题。如逆光、反差大、亮度不足或特别亮、亮度变化不定时要手动光圈。色温校正片是调节白平衡用的滤色片。现在也有的摄像机取消了色温校正片,加大了增益调节范围,完全靠电子方法调节白平衡。符号ND表示校正片上还镀有中性滤光膜,在强光下工作时使透过率降低,用来减小光通量。也可用它们降低摄像器件的入射光强,以增大光圈,达到某种减小景深的艺术效果。常用的中性滤光片的透光率有100%、25%、10%等。可用1/4ND符号代表透光率为25%的中性滤光片。利用白色卡片进行调整,是为了使所摄画面色彩正确还原,而利用有色卡片进行调整是为了改变画面色调。五、实验条件NV-GS188GKSDR-H258六、实验步骤1、清点设备。2、装好电池。3、安装磁带:打开带仓,装好磁带。按住PUSH处,关闭带仓。4、执机:右手执机,拇指置于录制按钮处,中指置于推拉处。左手托住机身。徒手执机拍摄,走直线、腿弯曲、迈小步、腰放松。5、自动拍摄:将模式开关置于摄像状态,自动手动开关置于自动处,用T/W变焦,要得到特写镜头按T,要得到广角镜头,按W。按录制键拍摄,再按一下停止拍摄。6、手动拍摄:将模式开关置于摄像状态,将自动手动开关置于手动处。(1)白平衡调整:用操纵杆选择白平衡调节,当白平衡调节有三种状态,灯光,日光,调整状态。处于调整状态时,用白色卡片(或有色卡片)置于顺光照明下,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卡片并充满画面。用操纵杆向白平衡标志处按压,此时,寻像器上会显示相关工作状态提示。经几秒钟后调整结束。(2)手动调整曝光:用操纵杆调节光圈,快门,增益。(3)手动聚焦:将将自动手动开关置于FOCUS,用操纵杆聚焦。7、菜单功能:按菜单按钮,打开菜单设置,再按一次,关闭菜单设置。(1)基本功能:(2)高级功能:8、回放:将模式开关置于回放状态,用操纵杆倒带,快进,放像。9、拍摄结束:将磁带取出,做好记录。将所有开关调到关的位置。检查镜头盖是否关闭。所有设备立即放回包内,电源线理顺收好。七、预习要求1、复习电视摄录技术2、考虑要拍摄哪些画面。八、实验讨论1、手持与固定执机方式各有何优缺点,各适用于何时?2、需要画面偏青的时候用什么纸校白,需要偏红时用什么纸校白?列表比较用白纸校白与用有色纸校白的画面效果。白纸浅蓝纸浅红纸影像效果3、什么时候不能用自动聚集?

实验二采集(2学时)一、实验内容将磁带上记录的素材上载到非线性编辑机上。二、实验目的掌握用用非线性编辑软件采集素材的方法。三、实验要求1、将摄像机拍摄的素材存储在硬盘的指定路径下。2、掌握单采与批采的方法与适宜环境。3、掌握文件导入与素材上载的区别。四、实验原理采集是非线性编辑中获取视音频素材最常用的方法。所谓采集,就是从摄像机或录像机等视频源获取视音频数据,通过视音频采集卡或IEEE1394接口接收和转换,将视音频信号保存到计算机硬盘中,再通过数据库对媒体资源统一管理被编辑所使用。对盘式摄像机来说,只需用USB线就可以将素材复制到计算机中。在配有视音频采集卡的产品中,可以实现模拟视音频素材的采集,也可以实现DV1394的采集;而无卡产品中,只能实现DV1394采集,无法进行模拟视音频信号的采集。手动采集操作简便,但不够精确,主要用于不具备编辑控制功能的录像机。打点采集是对视频源设备的帧精度遥控采集。批采集则需先设置好想要的素材片段的入点和出点的时间码信息,然后由系统自动地捕获素材。视音频编辑软件一般都支持手动采集、打点采集和批采集功能,有的软件还新增加了快编采集、定时采集功能,采集过程还提供了按场景内容自动检测、设置标记点、设置切点等辅助功能。五、实验条件1、NV-GS188GK2、大洋非线性编辑机D3-Edit索贝非线性编辑机Editmax1PC机PremierePro六、实验步骤(一)D3-Edit1、采集准备(1)使用1394数据线连接DV与大洋非编系统。(2)启动D3-Edit5000程序。(3)将DV电源打开,置于录像状态。(4)主菜单>[采集]>[1394采集],弹出采集窗。2、单采(1)选中“单采”,取消“UTR”。(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3)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点击停止键停止采集。3、批采(1)选中“批采”,选中“UTR”。(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4)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入点键,在出点处暂停,点击出点键,点击“添加”键。(5)重复步骤(4),直到所需素材全部加入时码表。(6)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4、分镜头采集(1)选中“单采”,取消“UTR”。(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3)选择V,A1,A2,采集画面和声音,如果需要采集低质素材,则选中VA。(4)选中“抽取关键帧”。(5)点击放像键播放,在所需入点暂停,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点击停止键停止采集。(6)在大洋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刚才采集的素材,双击打开素材调整窗。(7)快捷键C,打开素材分解窗口。(8)选择路径后点击录制键。5、CD抓轨(1)将CD盘置入光驱(2)主菜单>[工具]>[CD抓轨](3)勾选所需曲目,选择路径后点击录制键。(二)Editmax11、采集准备(1)使用1394数据线连接DV与索贝非编系统。(2)将DV电源打开,置于录像状态。(3)启动Editmax1程序。(4)新添节目,进入主界面。2、采集(1)主菜单>[编辑工具]>[素材采集](2)可设置入出点后采集,可直接采集,也可以进行批量采集,三点编辑式采集(三)PremierePro1.51、采集准备(1)用1394数据线连接DV与电脑。(2)将DV电源打开,置于录像状态。(3)启动PremierePro1.5,点击Newproject,弹出NewProject窗口,在窗口中进行项目预设置,并选择存盘路径和文件名。确定后进入主界面。(4)主菜单>[Edit]>[Preferences]>[Capture],进行偏好选择,在ScratchDisks项目中选择素材的存盘路径。2、单采(1)主菜单>[File]>[Capture],打开采集窗口。(2)在采集窗中遥控摄像机走带,在所需画面入点出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在出点处点击停止键。弹出保存对话框,给素材取名,确定后素材保存在所选路径中。并且项目窗口也新加入刚刚采集的文件。(3)重复(2),采集下一个画面。3、批采(1)主菜单>[File]>[BatchCapture],弹出批采集窗。(2)选择素材保存路径,给素材取名。(3)选择入出点,(4)重复步骤(3),直到所需素材全部加入时码表。(5)点击录制键开始采集。七、预习要求1、阅读实验指导书,写预习实验报告。2、准备要采集的素材。八、实验讨论1、单采和批采各有何优缺点?2、如何将已经采集的素材分段?

实验三编辑(2学时)一、实验内容编辑故事板。二、实验目的学会用编辑软件进行视频的剪辑。三、实验要求1、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掌握常用的编辑工具的功能及使用。2、能够进行时间线上的精确编辑。3、能够编辑输出一段视频文件。四、实验原理非线性编辑软件都为素材资源按一定规则提供了编辑平台,包括最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的串编,还有纵向的层叠关系。有的编辑软件称之为故事板,有的编辑软件称之为时间线窗。编辑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节目输出,包括设置入出点工作区,打包合成,输出到文件和下载到磁带。编辑时操作主要集中在轨道素材的添加、移动、删除等常规操作,和轨道缩放操作、故事板工作区的的设置和输出等操作。五、实验条件大洋非线性编辑机D3-Edit索贝非线性编辑机Editmax1PC机PremierePro六、实验步骤(一)D3-Edit1、编辑准备(1)启动D3-Edit5000程序。(2)主菜单>[新建]>[故事版],在弹出的新建窗口内输入故事版名称,如:“04141109黄咏植树”,在文件夹选项中选择路径,如“SBF>0414新闻”,点击确定,打开新创建的故事版。(3)主菜单>[系统]>[大洋资源管理器],打开大洋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对素材进行管理,删除素材亦在此进行。被删除的素材放入素材回收站,清空回收站的操作需慎重。2、用拖拽法将素材加入故事板向故事板上添加素材的方法很多,在不需要准确对位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素材管理器中拖拽素材到编辑轨上,这种方法方便且常用。在素材库中,选中所需的素材,按住鼠标左键,把素材托放到故事板上合适的位置即可。3、用打点编辑的方式将素材精确加入故事板(1)双击素材库中需要调整的素材,将其调入到素材调整窗口中,直接鼠标左键拖拽时间线在时间标尺上移动,可实现快速SEEK浏览。按空格键或点击播放按钮进行画面正常播放,再次按空格键或停止键播放停止。(2)找到所需的某一帧画面之后就可以设置入点或出点。可以按左走1帧、右走1帧按钮精确查找到素材的每一帧画面。(3)设置V/A轨道,选择A1、A2,选择目标轨道。(4)点击“素材到故事板”键,素材自动加入相应轨道。4、编辑故事版(1)按空格键,从时码线片播放故事板。(2)用鼠标在故事板上拖拽素材来改变素材的位置。(3)用故事版工具剪切不需要的素材。常用的工具有:“时码线到节点处”、“修改素材入点出点”、“和前后素材靠齐”、“前后和时码线靠齐”、“所有前后移”、“切分素材”、“建组解组”、“素材左右移动1帧”。5、输出(1)在故事板上用编辑工具打入出点设置故事板输出区域。(2)保存故事板。(3)主菜单>[输出],可将故事板输出到磁带,或输出成一条完整的素材保留在大洋资源管理器中,或生成文件用于记录光盘或网络发布。(二)Editmax11、编辑准备(1)启动Editmax1程序。(2)用户名1,口令1234,进入节目管理,打开节目。(3)主菜单>[编辑工具]>[素材库],打开素材库。素材库窗口可以引入素材文件,可以切换素材上线方式,给素材加锁解锁。删除素材也在此进行。仅仅删除素材记录,素材还在,只是库中的素材图标消失。如果删除对应的文件,或是高码率素材,则素材彻底消失,请慎用。2、用拖拽法将素材加入故事板选中所需的素材,按住鼠标左键,把素材拖放到故事板上合适的位置即可。3、用打点编辑的方式将素材精确加入故事板(1)单击素材库中需要调整的素材,弹出素材编辑窗口。素材编辑窗口可以启动素材转场,可将素材分镜头表显示在素材识别窗口。可以调整入出点后重新入库,但入库的并非入出点间的素材,而只是标记了入出点的素材。(2)找到所需的某一帧画面之后就可以设置入点或出点。可以按左走1帧、右走1帧按钮精确查找到素材的每一帧画面。(3)用素材编辑窗右边的功能按钮,将打了入出点的素材加入到时间线中。4、时间线编辑(1)用时间线编辑窗口中的功能按钮寻找编辑点。(2)时间线窗口上的按钮可以设置素材上线方式,有覆盖与插入两种。可对素材解组建组,可以移动素材到游标,可以加过渡特技,可以变速。5、输出。(三)PremierePro1.51、编辑准备(1)启动PremierePro1.5。(2)点击OpenProject.,打开指定文件。(3)主菜单>[Window]>[Workspace]>[Editing],进入编辑界面。(4)主菜单>[File]>[Import…]或在项目窗中右键,选择要导入的文件或文件夹。(5)在项目窗中将导入的素材进行整理。2、编辑(1)将所需素材拖至监视左窗口,放像,打入点,打出点。(2)将打好点的素材拖至时间线轨道中。上轨会遮盖下轨。(3)重复步骤(1)(2),将素材按需要剪接,时间线上的素材用监视右窗口监看。七、预习要求1、阅读实验指导书。2、预看素材。八、实验讨论1、如何做快慢和静帧?2、覆盖和插入模式有何区别,在哪里选择?

实验四特技(2学时)一、实验内容给时间线上的素材增加视音频特技。二、实验目的掌握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特技的方法。三、实验要求1、能够制作叠化效果,并且调节叠化的速度。2、制作淡入淡出效果。3、能够在素材指定处增加模糊的效果。4、制作运动的画中画效果。5、制作马赛克效果。6、按要求调节音量。7、能够修改删除特技。四、实验原理1、视频特技与视频文件有关的特技处理分为视频特技及过渡特技,视频特技就是指对视频画面本身做的处理,它只涉及单个素材,也有些软件把这类特技称为滤镜,常见的有颜色调整、画面模糊、二维DVE等。可以对素材同时添加多个视频特技。某些视频特技(如颜色特技、键特技等)只影响视频的表现形式,而不改变素材的位置,而另一些特技(如二维DVE)会改变素材的位置、大小等。在视频编辑软件中,特技通常都按分类被放在各自的文件夹中。2、音频特技轨道调整方式是一种直接在轨道上通过拖动特技参数曲线来完成的快速调整方式,通常用来调节音频素材的增益,保证节目响度值既不过低,也不超标,并且可以做到淡入淡出的效果。音频特效主要是用来弥补声音素材中的不足之处,或者给声音添加各种特殊效果,如降噪、回声等。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电源频率是50Hz,所以要消除电源干扰的话,输入的数值就必须也是50Hz。五、实验条件大洋非线性编辑机D3-Edit索贝非线性编辑机Editmax1PC机PremierePro六、实验步骤(一)D3-Edit1、过渡特技(1)拖拽一个素材到V1轨,拖拽一个素材到V2轨,并与第一条素材形成交叠。(2)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选择“特技模版”页签,从固定特技中拖拽一个过渡特技放到过渡特技TR轨上V1轨和V2轨重叠的地方。2、视频特技(1)打开特技窗口:方式1:选中需要做特技的素材,按“FX”按钮。方式2:选中需要做特技的素材,按回车键方式3:选择“窗口——布局2(2)双击选中特技,并调整参数,可添加关键帧。3、调整素材音量(1)点击“编辑素材”键,选中音频素材,点右键,给选中素材添加音频增益。(2)音频轨上音频素材出现红色调节线,用此线调节音频强弱。4、添加总特技(1)在故事板上对需要添加特技的时码区域打入、出点。(2)在总特技轨上点右键,选择右键下拉菜单“入出点之间添加特技素材”,在故事板入点及出点之间出现一段特技素材。特技素材的调整方法同视频特技的调整方法一样,也可以像素材一样修改入出点。(二)Editmax11、添加视频特技(1)主菜单>[编辑工具]>[视频特技],打开特技编辑窗口。(2)点击FX,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需特技,特技编辑窗口中会出现该特技的横条。(3)双击横条,调整参数。(4)在时间线窗的素材上用编辑工具添加关键帧。(5)选中关键帧,再调整参数。(6)点击特技编辑窗中的删除特技按键,可删除特技。2、添加特技库中的特技(1)打开素材库中的系统特技文件夹。(2)选中所需特技到时间线中的素材上。3、添加总特技(1)在时间线上对需要添加特技的时码区域打入、出点。(2)点击节目编辑窗口中的“入出点间编特技”按钮。(3)点击FX,选中特技。(4)双击横条,调整参数。在首帧打关键帧,选中关键帧,拷贝关键帧。(5)到尾帧,选中关键帧,粘贴关键帧,入出点间就加入了一个同样的特技。4、V轨加过渡特技(1)在时间线上的视频轨上放两段素材,按住shift,用鼠标拖动一段素材使之与另一素材重叠,系统自动添加默认特技。(2)点击特技编辑窗口中上的FX,选中所需特技。5、时间线上的特技操作(1)在时间线窗中选中特技,点右键,选择增加特技,可以添加新的特技。(2)对所做特技复制粘贴。(3)直接添加静帧,遮罩,倒放等特技效果。5、调节音量(1)按住Alt,用鼠标调节素材上的蓝线。(2)调节大量素材音量时,只需在时间线上打入出点,按住Ctrl+Alt,用鼠标调节素材上的蓝线。6、音频过渡(1)添加方法同视频的过渡特技。(2)双击过渡特技图标,弹出音频过渡方式,分别是:两段声音进行混音,音量大小不变,硬切,直线性增减,前一段渐小到0后后一段渐强。(三)PremierePro1.51、过渡特技(1)打开项目窗中的特效面板。(2)打开过渡特技文件夹VideoTranstitions,选中所需特技,将它拖到时间线窗口中两个视频素材相交的位置。不仅可以对同一轨道上的两段相连素材或不同轨道相交错的两段素材之间添加过渡特技,还可以对某一段素材的始末两端添加特技。(3)单击时间线窗口中的过渡特技标记,就可以在弹出的特效控制面板中进行参数设置,调整持续时间,可以调整过渡特技的速度。很多过渡特技都有方向控制,单击方向图标可以选择不同的特技方向。(4)选中特技标记,按删除键,或在标记处按鼠标右键,选择Clear。2、视频特技(1)在特效面板中,打开特效文件夹VideoEffects,选择所需视频特效,将它拖到时间线窗口中的素材上。(2)在特效控制面板中,调整参数。(3)单击特效控制面板中的固定动画图标,使之选中,就会在右边的时间标尺上的时时线处添加第一个关键帧,调整关键帧参数。用同样方法,设置另一个关键帧。(4)用监视器预览效果。不用的关键帧,按删除键删除。3、运动特技(1)在监视窗中打开特效控制面板EffectControls,选中运动选项Motion并展开设置面板。(2)在监视窗中,利用方柜对画面进行运动设置。4、音频特技同视频特技。5、调节音量(1)将时间线的轨道头打开,选中显示关键帧ShowKeyframes,此时音频素材上会显示一条黄线。(2)上下移动黄线,可以调整素材音量。(3)添加关键帧,可以使音量在关键帧之间变化。七、预习要求1、阅读实验指导书。2、设计特技效果。八、实验讨论1、每类特技有何特点?2、添加特技的原则?实验五字幕(2学时)一、实验内容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制作影片字幕。二、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类型字幕的制作方法与适用场合。三、实验要求1、能够制作片头、身份等字幕。2、能够用唱词文件制作同期声。3、能够制作上滚职员表。四、实验原理字幕素材的创建是通过内嵌在D3-Edit中的D-CG字幕软件来实现的,在D-CG中,可以完成各种字幕制作,包括标题字幕、各类图元、滚屏字幕、唱词字幕等。1、项目项目(通告)文件:用来制作标题字,人物身份。2、唱词文件:用来制作对白。3、滚屏(滚动)文件:用来制作职员表。五、实验条件大洋非线性编辑机D3-Edit索贝非线性编辑机Editmax1PC机PremierePro六、实验步骤(一)D3-Edit1、项目(1)主菜单>[字幕]>[项目],选取文件名和存储路径。(2)确定后进入D-CG界面。(3)单击选取标题字图标A。(4)按住鼠标左键,在“主编辑器窗口”拖动出一个矩形框,此时有光标在矩形框的最左边闪动,使用键盘输入标题字,例如“DAYANG”。输入完成后,在主编辑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左键退出字幕编辑状态。(5)改变文字属性,并将字幕文件移动至适当的位置。(6)存盘退出D-CG。2、唱词(1)主菜单>[字幕]>[唱词],弹出“新建素材对话框”选取文件名和存储路径。(2)确定后进入D-CG界面,在文本处打字。(3)改变文字属性。(4)保存,素材中加入了一个XDLG素材,退出D-CG。(5)把刚做好的DCLG素材加到V2轨。(6)单击编辑故事板上的拍唱词工具,弹出D-CG界面。(7)按放像键,根据同期声,按空格键将唱词拍出。(8)点击“OK”应用,关闭D-CG。3、滚屏(1)主菜单>[字幕]>[滚屏],弹出“新建素材对话框”选取文件名和存储路径。(2)确定后进入D-CG界面,[工具箱]>[滚屏编辑],按住鼠标左键,在素材编辑器窗口中拉出滚屏文字范围,并在范围内打入字幕。(3)改变文字属性。(4)保存,素材中加入了一个XROL素材,退出D-CG。(5)把刚做好的XROL素材加到V2轨。(6)在故事板上按CTRL+T,选择末屏停留的时间。5、字幕特技(1)打开项目编辑窗口(2)打开字幕的时码线和字幕特技窗口(3)选中特技,并拖到时码线上。(二)Editmax11、唱词(1)主菜单>[字幕]>[唱词],弹出文本编辑框。(2)打字/分页,选择分页行数,点击分页按钮分页。(3)选择字体字号。(4)点击串播,打开串播表。(5)点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6)点击键控播出,按空格键播出。(7)点击覆盖或追加,将键控播出的字幕加入素材库。2、通告(1)主菜单>[字幕]>[通告],弹出文本编辑框。(2)打字,选字体,属性。(3)预览。(4)选择目标轨。(5)点击上线。(6)双击时间线上的入出屏标记。(7)双击编辑按钮或者主菜单>[字幕]>[文字对象],打开对象修改窗。3、滚屏(1)主菜单>[字幕]>[滚动],弹出文本编辑框。(2)打字,选字体,属性。(3)点击上线。(4)在时间线上调整入出屏时间。(5)双击滚屏文件,在字幕属性修改窗中精确设置入出屏速度。(6)设置滚屏背景:单击文本框右侧的>>按钮,选择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7)点击播出背景按钮,使背景有效。(8)单击调色板按钮,弹出调色板。(9)单击面命令按钮,选择颜色选择和透明度。(10)单击颜色背景命令按钮,赋予颜色背景。(11)预览,确定后退出编辑状态。4、底行活动(1)主菜单>[字幕]>[底行活动],弹出对象修改窗。(2)在对象修改窗的右上方窗口打字。(3)点击生成按钮,输入的文字就会出现在左边的编辑窗口中,在此对文字进行调整。(4)点击上线,加入时间线。(三)PremierePro1.51、项目文件(1)主菜单>[File]>[New]>[Title],打开字幕窗口。(2)在字幕窗口选择文字工具,移动光标到字幕显示区,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拉出一个矩形虚线框,或者直接单击显示区,就会出现跳动的光标。(3)选择合适的字体(Font),并输入需要的文字,调整字体大小。(4)勾选填充(Fill),并选择颜色。(5)勾选加边(Strokes),并设置相应参数。(6)勾选阴影(Shadow),并设置相应参数。(7)单击工具栏中的选择工具,退出文字输入状态。如果要修改修改文字,只需要再次单击文字工具。(8)选中输入的文字,拖动四角出现的矩形控制点,对文字缩放。(9)主菜单>[File]>[Save],选择路径并命名,字幕文件自动出现在项目窗中,以后可以像处理视频一个对它进行编辑处理。2、滚屏(1)选择字幕类型为Roll(上滚),或Crawl(左飞)。(2)单击上滚左飞选择按钮,设置滚动字幕的相关参数。SrartOffScreen:勾选此项,字幕从屏幕外开始滚动。EndOffScreen:勾选此项,字幕滚动到屏幕外结束。Preroll:设置字幕滚动停止前停留的帧数。Ease-In:设置字幕从滚动开始到匀速运动的帧数。Ease-Out:设置字幕从匀速运动到滚动结束的帧数。Postroll:设置字幕滚动停止后停留的帧数。(3)主菜单>[File]>[Save],选择路径并命名。七、预习要求1、阅读实验指导书。2、设计需要添加的字幕。八、实验讨论1、如何逐字出屏?2、唱词拍得不准确如何调整?3、如果在滚屏时添加半透明背景?

实验六景别和角度(2学时)一、实验内容用不同景别,不同角度拍摄一个对象。二、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景别画面的造型作用。2、掌握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作用。三、实验要求1、选择景物,拍摄一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并比较效果。2、选择景物,用仰拍、平拍、俯拍拍摄一组画面,并比较交果。3、拍摄两人对话,拍摄正面,侧面,斜侧,背面,并比较效果。四、实验原理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开阔的场面。画面意义通常为“远眺”。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人的形体,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和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点表现的是人物的行动,他的空间位置及他与周围人物、环境的空间关系。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较完美地表现人的手臂活动,多表现两人以上的群体,着重展示人物间的交流,用于表现对话。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近景表现成年人(腰)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主要表现人物面孔,人们也叫它肖像景别,近景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提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平角具有平视平稳效果,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是一种纪实角度。是新闻摄像最常用的拍摄高度。俯角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仰角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从而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用仰角拍摄跳跃的腾空的动作,能夸张跳跃的高度。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能充分展示被摄体的横线条,产生对称、均衡、庄重、稳定、严肃的效果。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显得呆板无生气。正侧角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同时具有一定的悬念。拍摄固定画面时要稳字当头,尽量用三脚架,同时要训练良好的执机姿态和正确的呼吸方式。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注意线条、光线、前景的使用。五、实验条件NV-GS188GKSDR-H258六、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放入磁带2、将变焦镜头拉到广角部分,拍摄远景画面。3、变焦或走近被摄物,分别拍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画面。4、选择拍摄高度,分别用仰角、俯角、平角拍摄。5、选择拍摄角度,分别拍摄采访现场的正面、侧面、斜侧,背面。七、预习要求1、预习实验指导书。2、考虑要拍摄的具体内容。八、实验讨论1、比较各种景别画面的画面意义,景别的作用。2、比较各种不同拍摄角度所拍画面的画面意义。

实验七固定画面的拍摄(2学时)一、实验内容拍摄固定画面。二、实验目的1、掌握固定画面的功能与局限。2、掌握不同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3、有意识地捕捉画面内的动感因素。三、实验要求1、用长焦、短焦在同一距离拍摄同一物体,并进行比较。2、不变焦在不同距离拍摄同一物体,并进行比较。3、拍摄一组固定画面。四、实验原理1、固定画面的功用(1)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2)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3)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4)用出画入画突出和强化动感。(5)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与运动画面相比,更富有表态造型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经常用来表现风景如画。(6)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7)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观众感觉是自己有选择地看。(8)有时间上的过去感、历史感,回忆的感觉。运动画面有一种正在发生的进行时感。2、固定画面的局限(1)视点单一,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2)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3)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表现。(5)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4)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在复杂的环境里用固定画面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观众根据画面大致情况去进行想象、补足。3、固定画面的拍摄要领(1)长焦镜头要特别注意稳定。短焦镜头不宜拍摄特写、近景,容易形变。(2)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3)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4)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5)拍够长度。4、焦距与透视(1)由一放大率=不同焦距+不同拍摄距离(2)同一焦距+不同拍摄距离=不同的物体间距离表现。(3)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深度变小,短焦镜头拍摄的画面空间深度加强。(4)不同焦距镜头,拍摄距离相同时的透视关系相同但景别不同5、长焦镜头的造型特点:视角窄、景深小、透视力弱(1)影像放大率大,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2)简化背景、突出主体(3)透视感弱,压缩纵向空间。(4)增强横向速度感,减弱纵向速度感。6、短焦(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视角宽、景深大、所摄画面具有很强的透视感,(1)视角大,不仅能包容视域更宽的景物,而且能够展现纵深方向上更深远的景物。适合于拍摄具有多层景物的远景和全景画面,不需要把摄影机机位拉得很远就可拍到剧情所需的全景或中景。(2)以环境烘托人物、说明事件内容。(3)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而且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而且物距越远越强。(4)有明显的纵深透视变形和畸变效果。五、实验条件NV-GS188GKSDR-H258六、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拍摄主体,如一丛花树,选择适当拍摄距离。将镜头推上,拍摄一个近景固定画面。不移动机位,将镜头拉开,拍摄一个全景固定画面。2、选择一个拍摄主体,如道旁树,靠近主体,将镜头拉开,拍摄一个近景固定画面。远离主体,将镜头推上,拍摄一个近景固定画面。3、拍摄一组不同景别的校园风光的固定画面。4、选择运动主体,如球场上的学生,路上的行人,拍摄一组不同景别的固定画面。七、预习要求1、预习实验指导书。2、考虑要拍摄的具体内容。八、实验讨论1、怎么拍出拥挤阻塞感?2、如何转换焦点?3、虚焦画面怎么拍?4、偷拍抢拍用什么焦距的镜头?

实验八运动摄像(2学时)一、实验内容用不同的运动摄像的方式进行拍摄。二、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画面造型特点;2、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拍摄要领。三、实验要求分别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的方式拍摄同一物体。四、实验原理推,又称推镜头。被摄体位置固定,摄像机借助于运动摄像工具或人体,由远而近渐渐向被摄体靠近。或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接近。实现整体到局部的转移,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拉,又称拉镜头。被摄体位置固定,摄像机借助于工具和人体,由近而远的移动,或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地运动。从而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转移,形成视觉后移效果。它可以表示作者由近而远逐渐展示场景的意图,也可表示处于运动状态的人渐渐远去的视觉效果。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摇,也称摇摄、摇镜头。摄像机机位固定,机身借助三角架的云台或人体作上下、左右、斜线、曲线、半圆、360等各种形式的摇拍。摇摄有水平摇、垂直摇、斜摇、不规则摇、环摇、主观摇、客观摇等多种形式。摇镜头犹如人物处在静止位置,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移,又称作移动镜头、移动摄影。摄影机借助于任何运载工具或人体,作各种形式的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移摄是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的,可代表人物处于运动中的主观视线,也可表达作者特殊的创作意图。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摄像机的运动,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移镜头大致可分为前移动、后移动、横移动和曲线移动。跟,又称跟拍或跟镜头。摄影机始终跟随被摄体的运动而运动均为跟拍。大致可分为前跟、后跟、侧跟三种情况。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由于摄像机运动的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相一致,这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在变化中。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不同于推也不同于前移动镜头。推镜头画面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进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并停止在这个主体上。前移动镜头,画面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像机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形象。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摄像机跟随着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升降,又称升降镜头。摄影机机位作上下运动。通常需借助升降车或摇臂完成,也有用蹲下再站起的方式。有垂直升降、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等多种形式。升降运动带来了视域的扩展和收缩。登高而望远,离地面越近,所能展示的两面范围也渐渐逼窄。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综合运动是指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比如先推后摇、先拉后摇、移中带推、边移边摇等。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而人眼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很难产生这种视觉体验,因而它是一种新的造型形式。五、实验条件NV-GS188GKSDR-H258六、实验步骤1、拍摄推镜头:按住T,将画面推到落幅,不要推到底,落幅应当构图良好,时间要够长,一般3-5秒。边推边调整构图,杜绝推上去再移,或移好再推。推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2、拍摄拉镜头:按住W,将画面从起幅拉开到落幅,不要拉到底,落幅应当构图良好,时间要够长,一般3-5秒。边拉边调整构图,杜绝拉开再移,或移好再拉。拉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3、拍摄摇镜头:首先将身体朝向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两脚分开使摄像机稳定朝向终止的拍摄方向;然后身体扭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拍摄时在起幅处稳定拍摄3-5秒钟时间作为起幅,再慢慢摇过去,到摇摄结束时再稳定拍摄3-5秒钟作为落幅。拍摄时,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镜头过程。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拍摄时应该控制身体重心,并切忌用碎步转身,否则会加剧机身的摇晃。画面的起幅和落幅的构图要准确,焦点要准确。跟摇尤其要注意保持主体在画框内的位置。摇摄的速度要均匀并且与画面内的情绪气氛和节奏相一致。4、拍摄移镜头:可以将摄影机安装在活动物体上,如移动车、活动三角架上。用广角拍,动感强,易平稳。5、拍摄跟镜头:跟摇,跟移。6、拍摄升降镜头:设计运动轨迹,可以蹲下再站起,也可以由站到蹲。或提起摄像机。七、预习要求1、预习实验指导书。2、考虑要拍摄的具体内容。八、实验讨论1、变焦距的推拉与改变拍摄距离的推拉画面有何异同?2、什么时候拍摄固定画面,什么时候用运动摄像?实验九用光实验(2学时)一、实验内容利用不同角度的自然光进行拍摄。二、实验目的1、学习正确地观察并运用自然光拍摄。2、掌握不现光线角度和品质对画面造型的影响。三、实验要求1、在室外拍摄一组不同光线方向的画面。2、用自然光在小场面室内环境(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家中一角等)拍摄访谈。四、实验原理1、室外自然光太阳直射光是最亮的光源,光线性质属于硬光。直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能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清晰的投影。天空散射光是间接来自太阳光的光源。太阳光经过大气层一部分透过大气层,呈直射状态照明大地,另一部分被大气层扩散、反射形成散射性质的天空散射光。天空光的强度比太阳直射光弱得多,所以只能在阴影或背光面看到它的踪迹。因为强度较弱且为散射的软光,故照明物体上不产生投影。在外景拍摄太阳直射光做主光,天空光即为副光,两者之间的亮度比形成光比。越是晴天无云光比越大。除此之外,光比还受环境光的影响。地面环境反射光也是间接来自太阳光光源。大地一切被照明的物体、景物都具有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性,我们把地面景物反射光叫环境反射光。其强弱由反射物表面反光率决定。雪地、沙丘、水面、浅色建筑等反射光就强一些,绿草地、深色建筑物、暗色路面反射光就弱些。环境反射光一般来讲强于天空光、弱于太阳直射光,故一般在被摄对象背光面出现。环境反射光色温(光色成分)由反光面色彩决定。在红砖墙附近呈红色,在绿草地的环境则呈绿色,在沙漠环境里则黄色。环境光性质也有直射和散射之分,大部分具有软光性质,但水面或一些金属、玻璃等光滑表面的反射光具有直射光性质,而且亮度极高,仅次于太阳直射光。2、室内自然光是由门窗射入的光线。投射到室内的直射阳光的亮度一般为最高亮度,并和其他亮度形成巨大的光比。门窗是室内的光源,又是被摄对象。室内亮度的大小,决定于门窗的大小、数量、方位、室内墙壁陈设的反光率,门窗外景物的亮度为次高亮度,因此画面里带上门窗时要进行亮度平衡。室内照度随门窗距离不同而变化,相对于门窗的墙壁较亮。和门窗同一方向的墙壁是背光面,尤其是墙角亮度最低。尽管都是阳光照明,但室内色温偏高于室外色温,越是远离门窗的地方色温越高,呈灰蓝或青蓝色调。3、顺光照明亦称平光照明,是指光源和摄像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摄像机光轴同向的照明。对象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对象各部分均得到同等程度的描绘。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如要表现景物色彩的艳丽多彩,这是最好的照明形式。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对象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只能看到对象的受光面,看不到背光面和投影,故能隐蔽、掩饰对象凸凹不平的特点,不能表现粗燥表面质感。侧顺光亦称正侧光,指和摄像机光轴成45度左右的光线照明。是摄影、摄像常用的主光形式。这种照明形式能使对象产生明多暗少的明暗变化,故能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侧光照明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90度的照明形式。其照明特点是被照明对象明暗各半。五种调子明显:高光、亮、暗、次暗及明暗交界线。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侧光照明对粗糙表面质地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反侧光,是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130度左右的照明形式。其特点是被照明对象成明少暗多的照明效果。对象被照明的一侧有一条状的亮斑,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丰富。侧逆光照明具有很强空间感,画面调子丰富,生动活泼。在外景摄录中,这种照明能较好地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光源方向基本上对着摄像机的照明称逆光照明。逆光照明看不到对象的受光面,只能看到对像的亮轮廓,所以也称为轮廊光。在摄像造型中,逆光能使主体和背景分离,从而得到突出。在环境造型中可以加大空气透视效果,使空间感加强。逆光对质感表现不利,但可以使物体显得透明。来自被摄对象顶部的照明,称顶光照明。在顶光下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会得到反常的照明效果:人物前额亮,眼窝黑,鼻梁亮,颧骨突出,两腮有阴影呈骷髅状。传统用光一般不用顶光拍近景,特写。但如果运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缩小光比,冲淡顶光的骷髅效果,也可得到较好的效果。现代用光有人认为顶光是表现时间的真实光线。在一些场合不回避它的丑化形象的效果。光源低于人的头部,由下往上照明人物称为脚光照明。在人物前面称前脚光,投影朝上,和顶光一样产生不正常的造型效果。常用来表现画面中特定的光源效果:如油灯、台灯、篝火效果等。有时也用来刻画特殊情绪的人物形象或丑化人物形象。五、实验条件NV-GS188GKSDR-H258六、实验步骤1、在选择一个拍摄主体,如一丛花树,一个人物,分别用顺光、侧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拍摄。2、依据天气条件拍摄水面、雨天。3、分别用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在室内拍摄一个访谈。七、预习要求1、预习实验指导书。2、考虑要拍摄的具体内容。八、实验讨论1、什么时候用顺光拍?什么时候用逆光拍?什么时候用侧顺光?2、晴天、阴天、雨天拍摄时要注意什么?3、亮度间距过大时如何处理?实验十电视短片制作(18学时)一、实验内容摄制一个电视短片。可以是一条新闻,也可以是一首MTV,或者DV短剧,或者广告,内容不限,建议时长在3分钟之内。二、实验目的学会用电视画面叙述或表现一件事或一种情感。三、实验要求1、用光盘记录制作好的DVD数据文件。2、写出分镜头脚本。四、实验原理电视画面的拍摄技术与艺术,电视剪辑的技术与艺术。1、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1)新闻节目:拍摄与采访,撰写新闻稿,录制画外音,根据新闻稿剪辑(2)音乐电视:录音或挑选歌曲(限用CD光盘),拍摄画面,根据音乐内容与节奏剪辑画面。(3)DV剧:撰写剧本,编写分镜头脚本,根据分镜头脚本表演、拍摄,根据分镜头脚本剪辑。(4)公益广告:编写分镜头脚本,拍摄画面,录制画外音,选择音乐,根据分镜头脚本剪辑。2、拍摄(1)机位的设置要遵循三角形原则,也就是要设置在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的一侧。(2)分镜头拍摄的原则:先拍一个主角度,通常使用广角镜头,大景别,覆盖全场。然后再把场面分出若干个景别镜头:中景、过肩镜头、近景、特写。景别角度、摄像机运动、光学镜头的选择、光线色彩等请参考实验六、七、八、九。3、编辑(1)剪辑的心理依据:观众对剪辑的认同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视线总是不由自主地从一个注意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注意对象。心平气和时,视线转移的速度可能十分悠闲,但当你参与某件非常令人激动的活动,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另外,面对复杂的景物时,总是本能地从一个局部转移到另一个局部,以便仔细观察。电影电视就是通过镜头运动和剪辑使观众的注意力不断转移的。首先,人们总是习惯将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定向的联想和概括。由于存在这种思维习惯,把镜头组接起来就很容易在观众头脑中建立起它们的某种联系,这是蒙太奇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