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20地震汇报变态?纳什30岁患上精神分裂症。他妻子艾利西亚非常坚强,她挺过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唯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纳什教授与儿子逐渐康复,1994年和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物极必反?内容概述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关于健康心理学压力与健康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17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相互转化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ICD-10)使用“精神病性”一词代替“精神病”老挨打的护士?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他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放血疗法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体液说,认为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后人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1525年罗马的一幅放血疗法版画一直到中世纪,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理发师,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放血疗法的双刃刀具叫“柳叶刀”,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就是来自放血用的双刃刀片。盖伦非常热衷于放血,他在《治愈的方法》等著作里对放血疗法的推崇:放血疗法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疾病,包括出血和虚弱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他推荐每天要放2次血。放血疗法不仅仅是治疗痛风、关节炎、眩晕、癫痫、抑郁、眼病等大病的优选疗法,更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在盖伦看来,妇女在健康方面的一些优势,是她们通过月经把多余的血排了出去,这是“上帝”对妇女的眷顾。这样看来男人的一些鼻子出血、痔疮也可能有健康保护的作用。放血疗法有效?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范进中举【当头棒喝;请神暗示】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后来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学科简史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学科简史(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结构理论)2、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理论)3、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否定、停滞、焦虑、压抑学科简史异常心理缘由: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人格的变态异常;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自我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心理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等表现。
【案例:光子嫩肤】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流口水狗→骨头+铃声→流口水狗→铃声→流口水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大脑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产生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平衡,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案例:不敢上台的优秀生】(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罗杰斯、马斯洛见Freud)生理需要(生存本能)——空气、水、饥饿、性;安全需要——稳定的家庭、工作场所、社会环境,儿童更需要一个获得保护的安全生长环境,和谐完整的家庭,没有内部虐待、暴力、冷漠、双亲离异;爱与归属需要——爱与被爱,要求归属一个家庭、团体、组织,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和呵护;自尊需要——一是追求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自信与自重。二是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地位荣誉等的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少的人,大多数人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平庸的,缺乏创新性、超越性的人格魅力。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人本的治疗经验?倾听】【案例:无处安放的荷花池男】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交往、在家庭、社会、机构中正常肩负责任,使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心理异常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不上班工作、学习等,无法社交等(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案例:上海宅男精神病;怕花圈店;偷衣款姐;捡垃圾富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一,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IQ)在70以下。第二,文化人类学角度精神病“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脚算“同志”般的爱情与同志之妻
“性倾向本身并不能被认为是障碍”(p.221)。世界卫生组织在修改后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将同性恋从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的分类中删除(世界卫生组织,1992)。1993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这一天后来成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社会学角度心理异常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如有明确犯罪动机就是犯罪,如没有动机理由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山西省政府爆炸案出租车司机报复】第四,精神医学角度幻觉、妄想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第五,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的区分(一)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PTSD板房】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方调查?(二)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PETFMRI的故事ERP《高场磁共振显示中国8级地震幸存者的脑功能改变》华西医院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对汶川地震重灾区44名幸存者大脑研究,评估心理,首次发现应对巨大灾难时脑内负责情绪和记忆的功能系统在短期内(25天内)发生了客观的功能改变,即局部脑功能增强,而系统的协调性减弱。一般心理疾病诊断是让患者接受问卷调查,以此得出诊断结果,这种主观性太强,可能存在隐瞒、撒谎、回避甚至假装等影响结果的情况;而直接根据大脑功能来诊断病情是完全客观,是心理干预上的一大突破。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如,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病与非病:(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内外一致【案例:超能力女孩】(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内心体验协调【庄子丧妻鼓盆而歌】(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无明显的外界因素而性格反常
【案例:潇洒阔少】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咨询室取名的技巧】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域值降低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如:阳光,声音等。【楼下卖场泼水】2、感觉减退:感觉域值增高(如:抑郁、木僵病人【空气枕头】)3、内感性不适。(如:牵引、游走、蚁爬感)(二)知觉障碍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是另一事物。【案例:绳蛇线虫】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感知觉。
(1)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幻觉等。【案例:中文系背后的血手;华丽女人的恶臭;催吐红线;吃狗食的第一名】【吸毒也可导致】命令性幻听:在没有客观的说话声音存在下,患者听到有说话声命令他做某件事,如“不要服药”,“砸窗户”,“杀自己”等。这些命令往往无法违抗而必须执行,因而可产生危害社会及自身的行为。【案例:18个红灯】认知障碍(2)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形象鲜明,深信不疑。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鲜明、生动。病人的知觉体验是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假性幻觉:形象不鲜明,来源无明确的定位。病人常诉“声音”或“映像”存在于脑中,不用感官而感觉到。如:以耳识字。(3)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伴随现实刺激,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如患者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反射性幻觉:几个感官同时出现,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同时就看到播音员。入睡前幻觉:睡前出现,多为幻视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如可见到各种动物、风景或人体的个别部分等。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但又不是梦。入睡前幻觉多见精神分裂者,也有少数正常人有此症状。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如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敲门声”、“说话声”,确认后自己可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哀伤反应】例如母亲突然失去儿子,悲痛万分,有时会幻听到儿子在同她讲话等等,这种在强烈精神刺激下产生的幻觉为“心因性幻觉”。“心因性幻觉”出现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随着环境的变化,经适当心理治疗可痊愈。认知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常见:视物变形、体型感知障碍、空间感知障碍、时间感知障碍、非真实感等【笑:猪头老师】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如看客体形象比实物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或视物错位症。【排除眼病】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时间体验的综合障碍。如感到岁月不再行进,时间已经“凝固”,或到时间“飞驰而过”或以“一张一弛,阵发松散”的形式流逝等。多见于颞叶癫痫或精神分裂症。运动感综合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是不活动的,静止的,甚至是僵死硬的,或感到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周围的一切都在猛烈地变化着,如感到眼前房屋一幢幢迎面而来,或看到正在摆动着的钟摆动停止摆动。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中毒性或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着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似没有生命的木偶等。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住院史最长的病人;不想出院的病人】体象障碍:在教科书中被命名为躯体变形障碍,也有称为丑人综合症。从疾病特征来看,应该属于疑病症的范围。躯体变形障碍:外貌正常者想象自己的外貌有缺陷,或对轻微的躯体毛病过度担心,这种观念引起个人明显痛苦或影响个人的社会职业功能,且不能为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解释的心理疾病。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和幻肢症等体象障碍跟个人性格有关,此病常见于回避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边缘性人格和依赖性人格。病人多是完美主义者,自我批判者,且有明显不安全感、敏感、害羞和体力不足。同时这类病人有早年创伤性事件,如外貌被取笑、被羞辱、受到躯体或性攻击,被恋人抛弃,从而引起自卑和自我形象贬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正常人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如: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案例某男,25岁,躁狂发作在病房医生集体床旁查房时,患者主动问站在其身旁的医生姓名。这位医生告诉其姓粟,患者听到后就说:啊,西米西米,东西南北,东风压倒西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此时,病房门口来了一位陌生人,患者的注意力立即被这位陌生人吸引过去,并自言自语说,他来干什么,我熟悉这的情况,我能帮他忙。患者在离开医生,欲转而向这位陌生人走去以前,连声说,对不起,我得问问他有什么事(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语音细微、反应迟钝、言语减少(常见抑郁症)【咨询开口技巧】思维贫乏: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减少。(只回答是或否或不回答)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女,35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2年,第6次住院。医生正在对该患者进行精神检查,病人表现得被动,数问一答。医生:张燕,你好!请你谈谈住院几天来的感受。病人:没什么。医生:那你这几天都想些什么?病人:脑子空虚没想什么。医生:你对奥运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的表现又何感想?病人:……医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病人:不知道。……思维松弛:联想松散,内容散漫;句句有关联,但无中心思想;【如:市长热线论坛舆情危机】思维中断:思维过程联想突然中断;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由自主涌现一连串联想,不受病人意志支配;破裂性思维:句句无关联【听者正常往往能判断】
病例,男,22岁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医生问,患者答,现记录一段交谈内容如下问:这是什么地方
答:现在的地方不管他,就是一小部分
问:你来这里干什么
答:我来这里没有法说生活困难。现在我来就算是叨语。现在就代表一句话。院长就这样,今天是下午。问:我们是做什么工作的?答:我早晨没有吃饭,我找原来前面那个小小的商店。
问:你吃了没有
答:你想想,哪个人他不知道,点心还不如火烧,米饭大部分是思想问题。病理性赘述:思维过程转换、粘滞、保留在某些枝节问题,抓不住主要环节。病人表现讲话罗嗦,讲半天讲不到主题上。多见于脑器质性、癫痫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医生:你们工厂几点上班?病人:我每天7点起床,洗脸,刷牙,到厂对面的锅炉房打水,那里的开水很热,锅炉房有个值班的老头,六十多岁了,他有一个孩子,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孩子的妈妈常来,提着一个篮子,里头放了吃的东西,我打开水时碰见过她,洗完脸后才去食堂吃饭,人很多要排队,我每天吃一大碗稀饭两个馒头,工人常常吃完饭后打乒乓球,我不会打,所以吃完饭后就上班了,不到八点就开始工作。思维插入(thoughtinsertion):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外力强行塞入其脑中。【厨师的痛苦】强制性思维(forcedthinking):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老太太生殖联想】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无关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以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它是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的联想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病人在病房中反穿衣服,常常挥动双臂,有时左腿放于右腿,有时右腿放于左腿,有时双手捧着肚子或抱着头,对这些行为反复询问不予回答。病情好转后回忆,左臂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右臂代表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双臂挥动代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左腿代表依靠群众,右腿代表克服困难,左腿放在右腿上代表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右腿放在左腿上代表克服困难依靠群众,双手捧着肚子代表保护人民,抱着头代表保护领导。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如:犭市、%分)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因果倒置。【如:电脑中毒,所以我要死了】【现代教育没有用,不高考?】【病人在病房中不肯进食,仅喝少量水,多人劝说均无效。且不肯下地。病人解释: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因此不能吃动物,动物又是由植物进化来的,因此也不能吃蔬菜和米饭,而植物是在土地上生长,不能站在地上。】(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2、特征:(1)内容与事实不符,但病人坚信不移,不能以亲身经历所纠正,不能以事实加以说服。(2)患者坚信不移,与患者的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等密切相关。(3)经验与教育无法纠正,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认知障碍3、妄想的内容种类:1、关系妄想:把一些无关自己的事和人,同自己联系起来。认为别人是针对自己做某事、说某些话。已经发生的某些事、出现的某些现象,是和自己相关的。能影响自己。自己能影响别人。有的病友,把电视里的节目内容,认为和自己互动。【伤害黄世仁演员;吐口水是针对他;与时俱进的名门之后;注意鉴别内心封闭,真与人有矛盾的人】2、被害妄想:【好几个便衣跟踪;单位针对自己吸毒前夫的影响】3、释义妄想:又称特殊意义妄想,系指患者将其遇到的某种境遇或现象如周围人的言行、举动、在带有一定倾向和情感的情况下,病态地考究、揣度这些境遇或现象的实有涵义外的涵义(即弦外之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如:患者感到周围人的言行都是针对她而做的。有人唱《红梅赞》,她认为是在用死亡威胁她;有人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引诱她放弃斗争;别人给他一本名叫《恐怖谷》的书给她,她认为是“暗示”她将遭到惨杀。4、物理影响妄想:一种认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身体均被外界力量控制和干扰的病态观念。这种外界力量常被指称为电波、超声波、激光等等现代先进技术,病人认为自己的一切均受到外力的控制、操纵,自己无力违抗。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同时可因这种电波或仪器干扰而有身体不适的感觉。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特征性症状。5、夸大妄想:于精神病人在患病初发时,不可思议地认为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大增。通过想法的扩散(迁移和泛化),会认为自己在其它一些涉及到生老病死、国家大事的事情方面,也很有能力。病友对某些事情的想法,普遍存在偏激、打破砂锅问到底、古怪的特点,是别人和自己以前正常时,没有出现过的,从而认为自己“很能处理事情”、“很有想法”。【“诺贝尔文学奖不该由写黄色小说的人得,该我”】6、自罪妄想:指患者毫无依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以致给国家和他人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患者可无中生有地历数自己的罪状,或尽力搜集以前所做的不当的小事,夸大成罪,自认为应受到惩罚,故常拒食、吃剩饭,甚至自杀。可见于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煤老板的自首(拒食自杀求劳教)】7、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neurosis其临床特点是患者对自身健康产生毫无根据的先占观念,诉述身体某部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感或异常感,以为自身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异物侵入肌体,导致极大地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严重时病人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心脏不跳了”,称之为“虚无妄想”。
【一日三次CT男照到成都;老年躯体形式障碍】认知障碍嫉妒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这也是精神病妄想症状。【有出轨先例的更严重;老公-妹妹-电话卡,第六感?】钟情妄想:钟情妄想是患者坚定不移的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歪曲信念。并且往往会歪曲的认为对方很多拒绝自己的言行其实是对自己的考验。俗称花痴,其主要表现是失去正常理智,常常裸露性的本能活动,并显示出高级意向(工作、学习等)减退,而低级意向(性欲、食欲等)亢进。【分手是考验;是处男情节?还是妄想?】被窃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所收藏的东西被人偷窃了。这类妄想多见于老年性精神病和更年期偏执状态。它可能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减弱有关。【一张3000块的卡,三年来回找】变兽妄想:病人确信自己变为某种动物如狗、猪等,并有相应的行为异常,如吃草、爬在地上等。【小伙爱扮成狗享受别人爱抚】
此外,还有非嫡系妄想、跟踪妄想、附体妄想、扮演妄想等。思维被动悉:也称内心被揭露感,病人认为自己每时每刻头脑中所想的事皆被他人知悉。认知障碍4、按照妄想的起源及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分: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无依据)和继发性妄想(有其他基础或经历)原发性妄想是突然产生的,内容与当时处境和思路无法联系的,十分明显而坚定不移的妄想体验。它不是感知觉上的紊乱,也不是认识上的困难,更不是智能领域内的障碍。例如某患者原无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广播员在说他,但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广播的内容并无直接联系。【看份报纸要人命】继发性妄想:以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如感动、恐惧、情感低落或高涨等,或某种愿望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躁狂状态的夸大妄想,心因性偏执状态的妄想,躁郁症抑郁状态的自罪妄想,均属继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强迫观念(obsessiveidea)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思维内容障碍之一,强迫观念也属于医学上的强迫症。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例如,出门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虽检查一遍、二遍、三遍……还不放心。寄信怀疑信中是否签上自己名字,信封是否写错地址,是否贴邮票等。与怀疑的同时,常伴有焦虑不安,因而促使患者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虎妈的孩子很胆小】强迫担心: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强迫性恐怖:若看到棺材、出丧、某个人,立即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或恐惧,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极力回避。【老太恐怖花圈店】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树叶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其他颜色?有时达到欲罢不能,以至食不甘味,卧不安眠,无法解脱。有的患者表现为与自己的头脑进行无休止的争辩,欲罢不能,分不清谁是谁非。强迫联想: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如果联想的观念或语句与原来相反,如想起“和平”,立即联想到“战争”;看到“拥护……”,联想到“打倒……”等。称为强迫性对立性思维。由于对立观念的出现违背患者的主观意愿,常使患者感到苦恼。【124】强迫表象:在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象),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强迫回忆:患者经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患者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例如,走到高处,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内心冲动;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孩走到河边,出现想把小孩往河里扔的意向等。尽管当时这种内心冲动十分强烈,但却从不会付诸行动【抑郁症妈妈】3.超价观念(over-valuedidea)主导的错误观念,一般有事实依据,伴随强烈情绪体验【如:男人都是坏蛋,女人都爱财】又称恒定观念,优势观念、超价妄想观念、超限观念等等。常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偏执坚持观念。超价观念并不一定就是错误观念,只是某些观念带有明显的错误与荒谬的色彩,比如某些人还坚信地球是方的而不圆的。【取到主席的女儿】超价观念是一类个人的确信,但这种确信不同于妄想:①妄想缺乏事实根据,推理不符合逻辑,难以被人理解;超价观念虽然偏激,但有一定的可接受性和社会真实性,即这种信念有相当的事实根据,并不明显歪曲事实本身,推理也大体合乎逻辑,因此听起来颇有道理。②妄想不被同一文化或亚文化的其他成员所接受;超价观念可被同一文化或亚文化的少数成员接受。③妄想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可长可短;超价观念总是缓慢发展,往往以一件或几件有强烈情感的事件作为起点或里程碑,此后长期存在。超价观念的内容主要与被害、诉讼、嫉妒和疑病有关。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注意增强:【眼神;黄色录像中学生】注意减弱: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稳定性下降,多见于疲劳状态
注意狭窄:范围显著缩小,其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多见于痴呆(二)记忆障碍:增强:病理性,常见于躁狂和偏执状态患者减退:常见于痴呆或正常人遗忘:顺行性、逆行性错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认知障碍(三)智能障碍【来心理测评室的孩子】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发育成熟前(遗传、中毒、感染、脑外伤、内分泌异常、缺氧等)2、痴呆:全面性痴呆(AD)和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童样痴呆、抑郁性痴呆)认知障碍四、自知力障碍
判断轻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重要指征自知力(insight)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neurosis)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A面B面-新法规第二单元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情感高涨: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情绪低落:抑郁症焦虑:缺乏客观因素,心悸出汗手都尿频(惊恐发作: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濒死感,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恐怖:惊慌与紧急的状态
【心理访谈:毛毛虫】让人迷惑的病症:惊恐发作
某男,16岁,未婚,汉族,高中。因发作性恐惧2年,后入院。病人在期末考试期间,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恐惧害怕,心慌,心率达每分钟100次以上,为时10余分钟即消失。以后又发作10余次,时间地点均无规律可循,亦无发作预兆。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或情景。不发作时,生活、学习、情绪均正常。
同年8月到商场购物,又突然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浑身颤抖,同时感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感到他自己“不行了”,“快要死了”,“快要疯了”,并迅速离开商场向学校跑去。半小时后上述表现消失。对发作经过能清楚回忆。此后经常发作,间歇时间不一。发作频繁时,1周2~3次。每次发作皆无原因可查。发作时均伴有心慌人,心跳加快,每分钟达140~180次,呼吸急促,憋闷。发作持续30~60分钟,最长一次1个多小时,不发作时恐惧感消失。但此后害怕独自留在室内、怕独自外出、怕独自坐汽车,要求同学陪同,以防发病时无人救治。曾多次找校医诊治,认为是“神经衰弱”,给予安眠类药物服用,但疗效欠佳,仍不时发作。因此忧虑发愁,有自杀想法,曾对同学说:“活着真受罪,要是不想到父母,早就死了好。”病人入院后经安定,佳乐定,心得安治疗,未再出现恐惧发作。但仍认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是有道理的,主动要求独处一室,以观察是否发生恐惧。结果自觉良好,未出现恐惧发作。住院42天后,以显著进步疗效出院。此病人有如下特点:1.症状为发作性,而非持续性。2.恐惧害怕的发生,不是由于客观事物、情景、处境所引起,而是无原因莫名其妙地发生。3.恐惧害怕无具体内容,无所指向。4.发作时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憋闷感,头晕头胀感,手足发冷感。5.发作时尚伴有一些特殊体验:如濒死感、失去理智难以自控感、发疯感、大祸临头末日来临感。6.发作频率为1周高达2~3次,少时1月或数月内数次。7.病程已达4年。8.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社交等社会功能。根据以上特点,本例临床诊断为惊恐发作,即急性焦虑发作。鉴别诊断的主要难点是与恐怖症相鉴别,惊恐发作与恐怖症的区别要点如下:(1)恐怖症的焦虑恐惧是由确切的客观事物或情景所引起,尽管这种客体或情景不具有危险性,但病人只要看见或面对它们,就会发生恐惧;而焦虑症的惊恐发作并不是由客体或情景所引起,而是无缘无故地发生。(2)恐怖症病人对客体采取回避行动,脱离相应的客体就不发生恐惧,恐惧发作不具有自发性质,是有条件的,在面临害怕的客体情况下才发生。而惊恐发作病人不回避客体,发作与情景无关,不可预测。情感障碍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情感迟钝:对本来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痴呆的六情不认】情感淡漠:漠不关心,常见单纯型和慢性精分情感倒错: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协调而产生的颠倒现象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情感脆弱欣快:不易理解、自得其乐的情绪高涨状况强制性哭笑【没事儿偷着乐】易激惹:常见于疲劳状态、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如坚持监视坚信出轨的配偶、四处求医、夸大妄想夜以继日工作)【偷窥癖藏厕所】二、意志缺乏(严重时本能要求也没有、行为退缩伴随情感思维贫乏)三、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与行为增多四、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吃耳*的实验?】、作态、强迫动作等火车站木头人补充: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1.强迫检查:为减轻强迫怀疑所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行为。2.强迫询问:强迫症患者往往不信任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究思竭虑所带来焦虑,往往对他人进行询问或要求他人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予以解释或保证。
3.强迫性清洗:为了消除受到细菌或赃物污染的担心而反复多次地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的病人反复多次用肥皂洗手,一致造成手背皮肤皲裂或破损,但仍如此反复洗手,否则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焦虑或担心。
4.强迫性意识动作:指病人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行为或重复出现某些动作,以消除或减轻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或不安。如患者出门时必须先前进两步,然后再向后退一步,如此反复做数次才可以出门。有人把强迫性计数也归入此类。有些患者因强迫性意识动作而导致行动迟缓;例如早晨起床时,反复穿脱衣服多次,直至病人自己感到满意为止,这样就耽搁了时间,一致误工或迟到。【一天一次的少年】
补充:中小学时期部分常见神经精神疾病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据北京安定医院专家介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97%至19.57%。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会增长50%,随着社会、家庭环境的变化,北京市儿童行为障碍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增加趋势,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2.9%,2002年北京中关村(3.56,0.01,0.28%,)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诊断要点:一是智力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二是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三是发病在未成熟阶段(18岁之前)十八岁过后由正常变为非正常的智力倒退称为痴呆(如严重的脑挫裂伤、脑炎、一氧化碳中毒、药物或酒精中毒)约1%的患病率,轻度:IQ50-69(外貌行为较正常,一般交谈能力,但词汇少、逻辑差、难创新、作文和数学解题困难、精细和协调动作有难度、生活可自理、简单独立劳动,入学后学习困难,有部分能勉强小学毕业);中度:IQ35-49;重度IQ:20-34;极重度:20以下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早期不易识别,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发呆,学习成绩效率明显下降,言语活动减少,与人关系疏远,拒绝见人或上学,胆小恐惧,敏感多疑,紧张不安,无理由认为同学说话逗笑是针对他……反复洗涤或检查,反复涂改作业,抛弃学业终日“研究”与现实不相干的“学问”,“过于”夸大自己能力。症状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再上学就杀了你;脑海里的聪明被偷走了;内心被偷走了】儿童孤独症
主要表现: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不关心不互动不对视;言语障碍十分突出,词汇少,简单重复一些话,只会模仿别人说话,不愿说只用手势表达;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也可无目的的活动过度,单调重复蹦跳挥手等,甚至自伤自残大多数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平衡,少数智力正常,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有的识记能力强,理解与运用能力有障碍。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小儿精神运动性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又称颞叶癫痫,约占小儿癫痫的10%-30%主要表现:意识改变,运动和感觉异常意识丧失或朦胧,突然中止进行的活动,目光呆滞,不认识周围的人和环境,有时出现冲动,兴奋,恐惧,躲避和叫喊等。运动异常:无目的、简单、重复动作,如吸吮、咀嚼、吞咽、转圈等;感觉异常,发现火光或听到异响,视物变形或肢体麻木,咽喉堵塞。大多数患儿在发作前有先兆,最常见是恐惧感,突然扑向大人怀抱或躲入室内或床下,口述害怕或不适,看到听到恐惧的事物除目光呆滞外,常不易被周围人发觉,发作一般数秒,或十几分钟,发作结束后不能回忆发作情况。一般可一日一次或多次,间歇期为一日或三周不等。此类儿童大多伴有智力问题,常被误诊为精神失常。儿童多动症与儿童活动过度儿童多动的影响因素:年龄发育及性别角色(小男孩);脑部器质性疾病(脑瘤脑炎);智力发育迟滞;其它神经精神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躁狂)多动症:一类:“多动”幼年起就活动增多,注意力容易转移,不持久,一件事没做完就做另外的事,完成作业的时间明显超过一般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或玩游戏难以合众,常不受欢迎。二类:“少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分心,如洗脸中途停下来发呆,上课做作业发呆。抽动症与抽动秽(hui)语症抽动症主要表现为肌肉抽动的疾病,发病在儿童期,抽动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是一种不自主的、无目的重复、迅速的肌肉收缩。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往往是面部及眼部肌肉,各种不雅观的动作:皱眉眨眼撅嘴咧嘴咬舌吐舌点头鼻翼扇动点头仰头引颈头向一侧抽动等常被误以为是儿童调皮,有意而为,被严厉批评;有的1-2月自然消退,有的持续数年,有的扩展到耸肩甩手跺脚或走路蹦跳,收腹。当抽动时,咽喉部出各种喉音,鸡狗音或粗话称之为抽动秽语症;可单一或交替出现,发作可有意控制时长不定,一般很难控制一天都不犯,紧张兴奋时容易加重;国内报告8-12岁患病率约千分之2.42,大多起病于4-12岁,男童多于女童;可药物或环境治疗,大多可自然缓解,预后较好。儿童恐怖症由于言语表达有限,常以表情,动作或生理反应为主要表现,常出现睡眠、进食与排泄障碍。常见对三类:自然现象或生物;自伤损伤;社交恐惧有研究表明儿童恐惧6%1周内小时,54%3个月消失,一年左右基本全部消失。【“我害怕你”】学校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产生强烈恐惧而拒绝上学一类找各种理由拒绝;一类腹痛、头痛、恶心或胃溃疡,留在家里学习可发任何年龄少年儿童,7岁、11岁、14岁,入学,升学等重大事件或环境变迁增加精神压力和适应困难容易加剧。一般容易发生在智力水平一般以下或高于一般者当中。【老师也有?】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易发于青年女性,13-25岁发病)【胖女孩的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焦虑抑郁、懊恼、难以克制的进食欲望、烦躁不安、情绪多变,反复诱吐;注意与糖尿病鉴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睡眠障碍失眠症:精神科、内科、神经科最常见症状,女性居多,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城市多于农村失眠:入睡困难;中途易醒难再入睡;醒来无轻松感;是否失眠主要看个人主观体验和感受过分关注睡眠;饮食;环境;精神紧张、焦虑、生活事件等均可诱发癔症集体发作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疑病症……癔症可常有一定精神刺激,紧张恐惧等,也称歇斯底里癔症集体发作,紧张恐惧心理,性格易受暗示,在小学或初中一二年级中常见。【H7N9;影视分级;媒体宣传的尺度】一段真实视频2013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已经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家属的苦恼:要出去报仇;癫狂的人生】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9月10日中国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今晚800,采访授权?锦旗?被精神病?心理治疗?待遇】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病能有医,疯能有控重性精神病1600万(2010)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唽,智能多完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精神疾患的高致残率世界前十种致残疾病中的五种是精神疾病,分别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性障碍、酗酒、强迫性神经症在我国,各类精神疾患所致残疾已占全部疾病的1/5精神疾病总致残率为45.12%,精神分裂症更占82.5%精神疾患-全球关注全球约至少有4.5亿人口患有各种精神疾病,占世界人口的11%,即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精神分裂症就有7000万-8000万精神神经疾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全球的10.4%1992年,我国第二次流行病学普查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占疾病总负担的20%。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到2020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增至总负担的25%各种文化与地理区域中:成年人口中,终身患病率近1%男高于女,城市高于农村高峰年龄段为成年早期:15—25,女性稍晚国外资料:50%曾试图自杀,10%最终自杀,平均寿命缩短20%我国调查:1993全国流调终生患病率千分之6.55,河北2004年流调,18岁以上患病率千分之5.46,终生患病率千分之6.62,女稍高于男,城市高于农村,同时患病率与家庭经济呈负相关。WHO《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第十版ICD-10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国《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精神分裂症症状学标准CCMD-3
⑴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言)⑵明显的思维松驰、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松)⑶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放、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入)⑷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洞)⑸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原)
1-5条简化为“言松入洞原”⑹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思)⑺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情)⑻紧张综合征、怪异或愚蠢行为(紧张)⑼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意志减)
6-9条简化为“思情紧张意志减”精神分裂症症状学标准CCMD-3症状学标准总结为(12字口诀)言松入洞原;思情紧张意志减。
CCMD-3诊断精神分裂【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2)临床类型:当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按其临床占主导的症状分为若干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临床上除传统的4型,即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和偏执型外,尚可见其他类型。
①单纯型
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1%~4%。根据1982年全国12个地区调查资料,城市为2.2%,农村为4.9%。本型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临床特点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此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注意,往往经数年病情发展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治疗效果较差。②青春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北京)、12.5%(上海)和26.4%(南京)。1982年全国调查资料,在各类型中城市占18.4%,农村占13.6%。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零乱,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病人的本能活动(性欲、食欲)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病人的愚蠢行为相一致。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有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③紧张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6.9%(南京)、11%(上海)和16%(北京)。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国内12个地区的社区调查资料(1982)城市仅2例(1.5%),农村无1例。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临床上以紧张性木僵多见。
A.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抑制。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期保持某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卧床,不食不动,缄默不语,对周围环境刺激(言语、冷热、疼痛等)不起反应,以致唾液留在口内也不咽不吐,顺口角流下。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性服从。病人呈运动性抑制,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仍存在,病后对所经历事件均能回忆。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文献记载木僵状态有持续数年或十数年者。【夜晚清晨症状;装病的犯人?】B.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病人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如病人突然起床,砸东西,伤人毁物,无目的地在室内徘徊,不停地在原地踏步。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转入木僵状态。此型自发缓解较其他类型常见。④偏执型又称妄想型。为4型中最常见的类型,社区资料和住院病人资料占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半以上。发病年龄较晚,多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的范围可逐渐扩大,有泛化趋势。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其次是自罪、影响、中毒和嫉妒妄想。绝大多数病人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偏执型一般不伴有感知障碍,或虽伴有幻觉,但在整个病程中仍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幻觉中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内容多使人不愉快:如讽刺、批评、评议、威胁、命令等。幻听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病人内向性症状除表现为不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外,大多数病人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体验之中,不与周围接触,此种内向性症状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消失。部分病人在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的一阶段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往往不易早期发现。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如治疗彻底可获得较满意的缓解。国外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类型统计发现,青春型、紧张型病人相对减少,妄想型病人逐渐增多。⑤其他类型临床上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难以分型者不少见,称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指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幻觉、破裂性思维或严重的行为紊乱,但又不宜归入妄想型、青春型或紧张症型者。此时往往存在不止一个类型的精神症状,但又难以判断何种为主要临床相。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当病人症状部分或大部分控制后,病人出现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状态可能是本病症状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病人在症状控制后出现的心理反应;亦可能由神经阻滞剂引起。抑郁一般不达到重性抑郁程度,但存在自杀的危险性,临床上应予重视。当早期的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病程迁延呈慢性,临床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时,称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案例患者张某、男16岁,高二学生,因反复凭空闻声、疑别人害己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凭空听见同学在议论自己,称有时声音从耳朵里面发出,听见别人议论自己鼻子很大,像外国人,有的声音说自己很丑,患者在上课时也能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因此不能集中精力上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时患者还觉得教室有监视器在监视自己,感觉很苦恼,常为此发脾气、扔东西等。患者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躺在床上就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吵得无法入睡,甚至有时从床上跳起来对空大骂。到食堂打饭时,患者怀疑食堂工作人员在饭菜里放了毒药有意要害自己,称饭菜有奇怪的味道,因而拒绝进食,要求父母将其转校,当期父母将其转入另一学校后仍感觉有监视器监视自己和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并认为学校老师同学,甚至街上不认识的人的一举一动都在针对自己。一周前,患者开始出现情绪低落,不愿去上课和出门,埋怨父母使自己长相难看,不与家人交流,偶尔自言自语,说“再说我鼻子难看就跟你拼命”,生活需要人督促。针对此案例:该案例可能是什么问题?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张某、男16岁,高二学生,因反复凭空闻声、疑别人害己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凭空听见同学在议论自己,称有时声音从耳朵里面发出,听见别人议论自己鼻子很大,像外国人,有的声音说自己很丑,患者在上课时也能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因此不能集中精力上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时患者还觉得教室有监视器在监视自己,感觉很苦恼,常为此发脾气、扔东西等。患者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躺在床上就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吵得无法入睡,甚至有时从床上跳起来对空大骂。到食堂打饭时,患者怀疑食堂工作人员在饭菜里放了毒药有意要害自己,称饭菜有奇怪的味道,因而拒绝进食,要求父母将其转校,当期父母将其转入另一学校后仍感觉有监视器监视自己和听见有人议论自己,并认为学校老师同学,甚至街上不认识的人的一举一动都在针对自己。一周前,患者开始出现情绪低落,不愿去上课和出门,埋怨父母使自己长相难看,不与家人交流,偶尔自言自语,说“再说我鼻子难看就跟你拼命”,生活需要人督促。二、妄想性精神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特点:有心因、两周内起病急、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2-3个月内可完全康复。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旅途性精神病等。旅途性精神病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刺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症状标准】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等),急性起病。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综合因素作用。常可出现意识障碍,片断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1周内自行缓解。【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感应性精神病
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其妄想内容相似。【症状标准】(1)起病前已有一位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继而病人出现精神病,且妄想内容相似;(2)病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被感应病人与原发病人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应者处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等人格特点;(3)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相。【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程标准】病程有迁延趋势,但被感应者与原发病者隔离后,被感应者可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偶然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彼此没有明显影响的病例。【说明】偶尔一位存在妄想症状的精神病人,可导致多个与之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发生类似病症。【甘肃杨丽娟的妈妈】精神分裂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因疾病类型、临床阶段可有很大不同:一般在急性阶段,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援引观念为主,这类症状又称阳性症状。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妄想、幻觉、怪异行为以及阳性思维形式障碍。【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百忧解】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的主要症状是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为主,又称阴性症状。A.情感淡漠,也就是在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上都缺陷。
B.思维贫乏,以致言语的质和量都减少。
C.对环境和事物的兴趣减退。
D.社交缺陷,往往趋于孤独。
E.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区分是相对的,首先临床占主导症状因类型而异;其次同一阶段病人可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306例症状的统计(1973),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依出现频率排列又称牵连观念、无关变有关Hafner(1992)对德国232例首次发病的病人发病早期症状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见效的“层次”:最初容易见效的症状是兴奋躁动,其次是幻觉,然后是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再后是情感淡漠,最后是自知力的恢复。所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高复发率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大难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尽管近年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但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目前,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我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达到6.55‰。【三分天下?】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且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分别为16.4%,11.5%-14.3%,9.2%-10.3%。但遗传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还包括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2011年10月3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重要科研成果。[NatGenet.2011Oct3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等机构该研究通过对近12000例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11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TSPAN18,同时验证出了既往国外已有报道的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标志着我国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第二单元心境障碍
1.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主要表现;
2.按ICD-10分: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心境障碍几种;
3.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
4.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二、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症状学标准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兴趣丧失)(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力减退)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迟滞)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内疚感)
1-4条简短兴趣丧失精力减;精神迟滞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联想困难)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欲想死)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睡眠障碍)(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食减)(9)性欲减退。(性减)5-9条概况为联想困难欲想死;睡眠障碍食性减。抑郁发作的症状学标准兴趣丧失精力减;精神迟滞内疚感;联想困难欲想死;睡眠障碍食性减。【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抑郁的基本症状“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和迟缓“三无”:无用,无助,无望“三自”:自责、自罪、自杀结合:躯体症状、社会功能、睡眠状况【案例:炒股失败引发;婚外情动机鉴别】抑郁的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英国《柳叶刀》调查,目前中国每10个中国人有1人处于心理亚健康,就诊的抑郁症患者达2600万,潜在的抑郁障碍人群约6100万(2013/9《半月谈》)患者往往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只向人们展示自己阳光的一面,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形成巨大压力。阳光抑郁症下班失语症上班比较活跃,下班后却忽然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不想说话的状态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及紧张激越家庭支持系统差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杀史自杀迹象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等二、躁狂发作多数在早期就丧失自知力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幻觉妄想等,轻度或不影响社会功能)、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病性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伴随症状生物学症状: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意向倒错、意识谵妄状态躁狂发作的症状学标准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注)
(2)语量增多;(语)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思)(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自)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精)
1-5条缩减为“注语思自精”【退伍军官的交道;性;赔偿】(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行为增多)
(7)睡眠需要减少;(眠少)
(8)性欲亢进。(性欲增加)
6-8条缩减为“眠少行性增”躁狂发作症状学标准症状学标准简化为
(10字口诀)注语思自精;眠少行性增。三、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改变,典型的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绵三院伤医生:有病无病的困惑?】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严重程度不够躁狂或抑郁,持续多年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主要特征无事件但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空调清洗与节能环保知识普及合同
- 2025年度业主同意短租商业空间短期租赁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铺租赁与旅游综合体合作协议
- 中国度假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磁头产品创新设计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 2025年脑热封切制袋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卫星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服务合同
- 吉林工程机械设备租赁行业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0年)
- 冷库改造合同范本
- 关于合作合同范本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家庭装饰装修全过程施工工艺流程(附图)课件
- 工程结算单【范本模板】
-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图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模板
- 2020华夏医学科技奖知情同意报奖证明
- 合伙办厂协议书范本(通用5篇)
- 水轮机结构介绍汇总
- 素描石膏几何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