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第一节精气学说精气学说,又称气一元论。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形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一、古代哲学中精气的基本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中是有区别的。
(一)哲学中的精气
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如《淮南子》和《论衡》)。精气的概念,源于“水地说”和“云气说”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乃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了“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而“云气”与水之间又有密切的转化关系。哲学层面的精气大体包含了以下含义:
1.气体状态的物质
2.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
3.一切可感知的现象或状态(二)中医学中的精与气
精泛指一切与生俱来或后天获得的液态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所依赖的基本物质。源于“水地说”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殖繁衍活动的体会。气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极强的精微物质。源于“云气说”以及人们对自身生理活动的体会。
(三)精气的特性
1.物质性—精气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精微物质。
2.弥散性—弥散、连续、无处不在。
3.透达性—可自由穿行与各种物质之间。
4.能动性—处于永恒的自发运动中。
5.多样性—存在形式多样,导致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
6.化生性—宇宙万物都是由不同性质的气交合化生而成。
7.经验性—气一方面是抽象的;同时也是具体的。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由精气构成;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如《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
精气化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来阐释。
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即所谓“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感相错于天地之间,氤氲和合而化生万物。如《周易·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由于用肉眼看不见,故称其“无形”,宋·张载有“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正蒙·太和》)之说。
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一般都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气合而有形”之说。习惯上仍把弥散状态的气称为“气”,而将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无形之气凝聚而成有质之形,形散质溃又复归于无形之气。因而以气为本原,“无形”与“有形”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二)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
1.气的运动——气机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出、入,聚、散、离、合等几种。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与发生,又能引致许多旧事物的衰败与消亡,如此维持了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
2.气化
气化,是指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与形之间的转化(2)形与形之间的转化(3)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4)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精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物质形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都是感应。如乐器共振共鸣、磁石吸铁、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以及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皆属于自然感应现象。由于形由气化,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以气为中介,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远近,皆能相互感应。(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类由天地之精气相结合而生成,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管子·内业》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而且指出人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是由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如《淮南子·天文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因为人类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人是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后又复散为气。如《论衡·论死》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西崇左凭祥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广西凭祥市友谊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旅人才专场招聘3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招聘第六批派遣制工作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13足球绕杆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 2025年电子脂肪仪合作协议书
- Module8 Unit2(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4年度四川宝兴县夹金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五章 四、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 Module 11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吉林省通化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年产60万吨掺混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教学课件 211和985工程大学简介
- 2019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
- 完整版本苏教版本译林小学英语语法
- 航海气象及海洋学 第八章 海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