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形象的特点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形象的分类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类别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学习难点: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学习的捷径就是自律和坚持!

诗歌中的诗人形象有两类:第一类“本我”,一般指的就是抒

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第二类

他人,是诗人描写的其他人>>诗歌人物形象分类:常见几类人物形象游士志士将士豪士隐士书生思妇孩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游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矢志报国,愤世嫉俗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志士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宏伟抱负,雄才韬略;久战沙场,思念家乡将士豪士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豁达,豪放自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矢志报国,慷慨悲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士书生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意绵绵,爱恨情长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相知相思、坚贞爱情思妇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调皮天真

活泼可爱孩童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请概括某某某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结合某某句,赏析某某人物的形象。4、诗中的某某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词中某某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提问方式:>>对应考点:1.

问人物形象2.

问形象特点答题步骤第一步:阅读题目,确定答题区间及答题方向第二步:阅读诗歌,捕捉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字、词、句。第三步:分析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第四步:结合常见人物形象及题干要求分点答题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描写人物的手法

角度正面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其他常见的手法

写作对比烘托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阅读下⾯的古诗词,回答下列各小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问题: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小试牛刀: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十五从军征(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注】①阿:在诗中是一个语音词。②窦:洞穴。③旅:野生的。

④持:用。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合作探究一:答

读“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一、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析。

二、本诗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手法?

A.环境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D.衬托合作探究三:答案

读“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__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①通过环境描写②运用衬托③动作、神态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迷蒙辽阔的意境凄清孤寂的别后情景情景交融意象——意境——情感(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关键词:作用、分析)(2)(2020·天津高考)“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关键词:什么、场景)(3)(2019·天津高考)“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关键词:怎样、画面)(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关键词:意境、赏析)(5)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关键词:画境、真景、赏析)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第一问)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第二问)表达了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分析意象的表层属性探求意象的深层含义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答题步骤赠

将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①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②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之情;③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之情。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描绘图景点明氛围分析情感描绘诗歌中所呈现的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思归不得的伤感之情。情景关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情景距离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景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4)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表现寄情、寓理、显志的作用。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注】①一说作者为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把抒发的情感写得有形有色有温度。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正值严冬,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茫茫。友人离去后,诗人遇雪归来的凄清景象。(第二问)诗人以此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感情基调。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

[注]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第二问)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②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作了铺垫;③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注]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丹凤城〕指长安。①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居室的华美反衬女主人公落寞的心情;海燕“双栖”梁上,相依相偎,以柔情蜜意的意境,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②以哀景衬哀情(正衬):以寒砧阵阵、落叶萧萧的凄凉秋景,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心情。

景物所营造的意境常见特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安谧美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动景类:活泼、热烈、喧闹、高亢、繁丽、富庶静景类: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宁谧悲凉类: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苍茫类: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细腻类:朦胧、缠绵、清新、清丽、淳朴、和谐登安阳城楼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消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1、尾联“神女弄珠”的典故生动地表现了江水在明月辉映中荡漾的画面,增添了浪漫色彩。2、本诗把江水、游人、绿洲、城郭及神话传说融为一体,风格绮丽。生动描绘了安阳城的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饱含作者的喜爱与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复习之

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如何鉴赏事物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咏物诗的特点1、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4、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等。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诗的情感归类

1.对所咏之物喜爱,赞美;2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3、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4、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5、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1、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⑴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含意。⑵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⑶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2、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③某物象象征什么?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3.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外在特征+内在品格)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思考问题典型例题1:

(2010山东卷)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上。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起来。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这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醴泉:lǐ,甘甜的泉水。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延颈:伸长头颈。商风:秋风,西风。摧藏:cuīcáng,收敛,隐藏。去:离开。但:只。恨:遗憾。怆悢[chuàngliàng]

:悲伤。鉴赏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咏怀八十二首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句义: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1分)、远离尘世(或”“清高”)(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分析咏怀八十二首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1分);通过

,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1分)和

情怀。分析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孤独无奈、苦闷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1分)、怀才不遇(或“失意”)(1分)的悲伤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⑴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⑵政缘:正因为。政,即“正”。⑶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⑷黄:指黄菊。⑸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1]

[2]

白话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典型例题2:2012年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本诗塑造了怎样的野菊形象?外在特征:内在品性:形象意义: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自视清高。本诗(托物言志)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人嫁衣裳的清高的志趣典型例题2:2012年天津卷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内心高洁的野菊形象。(第一步:总括)首联表现了野菊不愿被文人赏识,更不愿被流俗赏识,颔联表现了生长于山野的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自视清高,颈联从色彩方面衬托出野菊的清幽高雅,尾联化用典故,写野菊嘲笑被人赏识的家菊。(第二步:分析)作者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嫁衣裳的清高(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第三步:感情)典型例题3(2011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⑴借问:犹询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⑵飞空:飞入空中。⑶深涧:两山中间很深的水。⑷恬澹:同“恬淡”。清静淡泊。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2]

白话译文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外在特征)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内在品性)。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注】本题有两问,属小口径题,两问刻分开来答,问什么答什么,可不用分析,视分值而定。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细焚潮湿的暑气湿润潮湿快天亮的时候渐近昨夜下的雨水边

【译文】: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片写出了“荷”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三句写尽了荷的袅娜风姿。“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给人以饱满的感觉;”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地细致入微;”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通过对荷的描写,表达了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觉。三句写尽了荷的袅娜风姿。“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给人以饱满的感觉;”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地细致入微;”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通过对荷的描写,表达了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觉。三句用细节描写与白描的手法写尽了荷的袅娜风姿。“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给人以饱满的感觉;”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地细致入微;”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通过对荷风姿的描写,表达了对荷的喜爱之情。上片荷的美丽让作者联想到了家乡荷塘,由实入虚,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注释

1.修竹:长长的竹子。

2.映带:景物彼此衬托。如:山河相映带,万竹争映带。

3.一泓:yīhóng,一道。

4.森寒洁绿:指竹子幽深、阴冷、洁净、翠绿。

5.风动二句:风一吹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像洁净的美女添上了润发的油脂。膏沐,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抹膏沐。也指洗沐,润泽:日出雾露除,青松如膏沐;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6.凤来栖: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7.聊医俗:姑且医治庸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8.问华胄:问竹子是哪个贵族的后代。华胄,huázhòu,贵族的后裔。

9.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0.苗裔:miáoyì,子孙后代。

11.湘江曲:湘江弯曲处。

12.孤高:高傲,不合群。此赞竹子的和松柏一样高雅不俗。

13.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指翠美珍奇的竹子。

渡江张弼扬子江①头几问津②,风波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④忙于我,南去青山⑤冷笑人。孤枕不胜⑥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⑦尘。交游落落⑧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⑨。

①扬子江:即长江。后又因扬子津、扬子县而将令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近代,人们又将长江统称为扬子江。②几问津:几次求渡。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③风波:比喻纠纷或患难。④西飞白日:指夕阳。⑤南去青山:因为渡江北上,故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