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教案【教材分析】《我与地坛》(节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5课,本单元的课文体裁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既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情怀。《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课文节选部分讲述的是作者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学情分析】作为一篇“生命体验”的散文,其主旨深度值得师生共同探讨。通过前面的学习,高一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但是,每篇散文每位作者都有其特别的书写特点,还需要教师正确指导,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和深刻内涵。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学会反省和思考和自身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如何正确树立生命价值观?树立怎样的生命价值观?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等。教学目标:1.赏析景物描写段落,体会作者眼中地坛。2.理解披情入文写法,把握情景交融特点。3.知人论世,体悟从自然中参悟汲取力量。(一)教学导入人应如何对待死亡?人又该怎样活着?是每个人在生活之中都难免去想又很难有答案的问题,也是历来文学家在其作品中忍不住想去探讨和表达的话题。作家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年仅21岁的他从此在轮椅.上度过了一生。瘫痪后他曾在附近的工厂做过七年的临时工,后在好友柳青的鼓励下转向写作。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他双腿残废;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的时刻,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这是作家史铁生的人生。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但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二)教学流程一、读地坛,品味标题师:第七单元我们学习写景散文,前面两篇课文《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他们的标题都是自然景观,《我与地坛》这个标题,不仅有自然景观地坛,还有我。我们一起来看导学案中的第一个任务:思考,我与地坛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原文中画出来,大家都找到了吗?作者是如何把“我”与“地坛”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明确:①距离。“我家与地坛很近”,我们冥冥之中的缘分。②共性。地坛荒芜冷落,我残废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师: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与地坛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车轮印遍布园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他在地坛中走过的路,不仅仅是景路,还是一条心路。二、读地坛——景路与心路师:我们先来看看史铁生在地坛中走过的景路,在这条路上看到了些什么风景?大家看到导学案的任务二,第一点,找到画出文章红的景物描写。(齐读写景的部分)分为三个大组,每一组负责表格纵向一行的内容。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讨论。明确:这三处景物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史铁生精神跋涉的三个历程。第一个时间段,十五年前,刚刚失去双腿不久。所以他的状态是茫然的、颓废的、痛苦的。只有跌入生命的惨境,才感觉生命的卑微与渺小。从园子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地坛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的精神寄托。所以这个时候他思考的问题是——要不要死。我残废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应该就此结束,一死了之?第二个时间段,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作者一开始是为了逃避才去这个园子。(第5段),但他这个时候看到的景象,我们刚刚找到的——蜂儿”“蚂蚁”“瓢虫”“露水”,很多的小生命,这些生命如此渺小却依然自我地活着,它们不会去想为什么来到这世上,园子的荒芜并没有阻碍它们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时候他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活(第5段,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来到这世上的小昆虫)。这两个问题他有没有找到答案?原文画起来,一个人的生与死都是必然的,出生了,便不须再考虑为什么生,死也是必然要到来的节日,只须经营如何活的问题。也正是通过这些渺小的生命,他获得了启示,明白了生与死的偶然和必然。(三)行文思路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由“我”与地坛的缘分引出地坛给予“我”的人生感悟。第二部分(8-17):写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突出了母亲的爱时刻都陪伴着“我”。(四)精读研读1.文章开头绍地坛有什么作用?从自己的小说引出地坛,并说明它是一痤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首先表明我是一个作家,同时又为下文埋下伏笔,促使人们思考,地坛为什么能进入“我”的小说,“我”与地坛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3.作者写“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写“十五年中”“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请结合史铁生的心理,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①这个世界是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个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们可能是寂寞的,甚至是悲哀的,但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它们同样在演绎着生命的美丽。②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它们是生命本身最真实的律动。4.我们明白,没有母亲的陪伴,作者是难以走过那段历程的。母亲在他的求索过程中,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帮助。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作者写道:“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母亲顺从儿子的任性,宽恕儿子的烦躁。这不是溺爱而是尊重。她试图从尊重入手接近儿子的心灵,从而了解儿子,帮助儿子。作者描写母亲,着重写了母亲内心的斗争、内心的矛盾。从感情上讲,她不放心儿子去地坛,那是一个脱离了她的视线,让她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但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处可以在独处中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所以她一方面忧心忡仲,一方面深明大义。她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看着儿子隐入地坛。母亲做对了选择,使史铁生得以在地坛拯救了灵魂。然而母亲却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赌注: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5.描写对作者思考“怎样活”的问题有何作用?这些环境的永恒特点给作者思考“怎样活”提供了一种氛围和启示。所以说我与地坛的关系十分密切,她让我在那里找回生存的勇气和决心。用课文的词语来说是有一种“宿命”的“缘分”。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的救命恩人,所以他“总是”要跑到地坛去。在我狂妄时,地坛在无言的等待我,在我痛苦自伤时,地坛在宽容地接纳了我,并毫无怨言的让我在那里思考了15年。6.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课文写的是“我”与“地坛”及“母亲”之间的事情,“我”在“地坛”与“母亲”之间建立了联系。“地坛”与“母亲”给了“我”怎样的生命启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了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销售个人的工作总结
-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500字(10篇)
- DB12T 598.17-2015 天津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第17部分:墓葬项目
- 中秋节的慰问信(5篇)
- 团支部书记竞选演讲稿四篇
- 新学期学习计划范本锦集8篇
- 业务员的实习报告范文4篇
- 高等数学教程 上册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P177 第7章 多元微积分
- 天然气公司股东协议书-企业管理
- 3D立体风立体商务汇报
- GA 1551.2-2019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炼油与化工企业
- 三九企业集团商标权资产评估报告书
-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医院)课件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巨型水电站规划方案
- 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报表
- 城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 国开成本会计第14章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课件
- 1到50带圈数字直接复制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分类
-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