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_第1页
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_第2页
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_第3页
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_第4页
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江水环境问题及绿色污染防治对策

1水环境恶化的原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珠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总体上看,珠江水环境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重大水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1.1水体富营养状态据近几年珠江3.4万km主要河段调查评价,有18.6%的河长河流水质劣于Ⅲ类,珠江三角洲、西江上游南北盘江接近一半的评价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污染物质除了氨氮、高锰酸盐等常规物质外,部分地区还有汞、镉、铬等有毒污染。在评价的157座水库(湖泊)中,有136个以中富营养状态为主,占97%,其余为富营养。在评价的79个重点供水水源地中,不合格水源地占30%,影响总人口约1150万人,涉及GDP约3000亿元。1.2对国内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珠江重大水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珠江下游及河口重要的大中城市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影响人口和涉及经济总量大。这些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并影响到当地的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1)咸潮至上的运动机理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接连发生严重咸潮,澳门、珠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咸度严重超标。珠江流域2005年起连续5次成功实施珠江枯季水量调度,确保了澳门和珠海用水安全,大大缓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枯水期供水紧张局面。连续5次成功实施珠江枯季水量调度,使我们在利用上游来水压制河口咸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受上游来水、河道变化、风向和沿岸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咸潮上溯的运动规律非常复杂,目前有待从咸潮运动机理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今年的水量调度中发现,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还有继续增强的趋势,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咸潮运动规律,确保澳门、珠海等城市供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2)废水排放量近十多年来,珠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呈现出水质状况明显恶化的趋势,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水污染趋势较重。2007年珠江废污水排放总量184.6亿t,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41.3亿t,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3.3%。珠江三角洲河道接近一半的评价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澳门附近前山河流域水质劣于V类。珠江三角洲城镇生活供水量合格率低,影响城镇人口1100万,涉及GDP超4000亿元。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呈现出水质状况明显恶化的趋势,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较重,水质恶化比例均在80%以上,用水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3)污染源严重,社会环境危机突出四川沱江水污染、松花江水污染、太湖蓝藻暴发、江苏盐城水污染、江苏邳州砷污染等,据统计,自2005年松花江事件后,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突发事故,其中70%是水污染事故。珠江流域近两年水污染事故也频发不断。2005年12月,粤北北江流域发生一起企业违法排放导致镉超标的严重水污染事故,直接威胁到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三个城市的饮用供水,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2007年10月贺江水污染事件、2007年12月右江百色水库上游翻车造成粗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以及2008年云南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和2008年8月广西宜州广维化工厂爆炸水污染事件等接连不断。近年来,随着珠江流域内经济活动的加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珠江三角洲属珠江流域经济发达地区,是华南地区货物集散地,各种货物运量非常巨大。珠江三角洲货运以公路和水路为主,且大部分公路通过珠江三角洲纵横交错的各种桥梁交织在一起,沿河道陆路和水上交通十分繁忙,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可能极大。假如2007年九江大桥撞翻的不是采沙船而是载有化学有毒等物质的船只,造成的水污染对下游澳门、珠海和附近水域的供水安全和水环境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应对珠江下游及三角洲干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尚在编制中,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1.3水质污染严重造成珠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点源污染,但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珠江流域多为丘陵山地,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田分散,面源污染相当严重。据统计,非点源污染造成的COD、氨氮的入河贡献率已分别达42.1%、43.9%,是造成珠江主要干支流水质指标接近超Ⅲ类地表水临界点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治理难度很大。据2007年《珠江片水资源公报》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2301km河长的评价,有897km的河长水质劣于V类,占39%;5个高原湖泊中,仅有抚仙湖达到Ⅲ类水标准,星云湖为V类,杞麓湖和异龙湖为劣于V类,阳宗海本来达到Ⅲ类水标准,但近年来因磷肥厂渗漏致使湖水砷含量超标两倍多。随着珠江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水体污染潜在风险加大。据初步预测,2030年珠江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量将超过350亿m3,按照现状排放标准,污水排放量将达到230亿m3,是现状的1.7倍。如果废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按现状污水处理水平,约90%的污水将直接排入河道,到时候水质污染将非常严重。1.4生态环境问题珠江流域局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局部山地灾害活动强烈、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致海水入侵和导致地面沉降、高原湖泊萎缩、部分支流出现河道断流等局部生态环境问题,种类多,涉及面广。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河口地区不当围海造田引致沿海湿地退化、水生物种群和栖息地减少、入海水体受到污染引致赤潮频发、河口地区咸潮上溯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受破坏。珠江三角洲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水环境恶化,特别是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流,鱼虾绝迹,部分饮用水源被污染,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由于严重的水污染,使珠江口成为赤潮的高发区,赤潮引起海产品大量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珠江流域水情偏旱,枯水期干支流来水偏小,加上珠江三角洲涉水工程不断建设,人类无序采砂活动的影响导致径流动力减少,咸潮上溯加剧且影响频繁,危及整个珠江三角洲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2建设绿色道,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实践去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珠江流域水利发展定位,特别是对珠江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针对珠江流域河口咸潮上溯、局部水质恶化等问题,统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加强珠江三角洲生态保护,改善河流水质,建设绿色珠江。这些具体要求,为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岳中明主任在珠江委2008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明确指出,将把珠江打造成既能造福流域百姓,又能健康、优美,使珠江流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成为既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保持山川秀美、碧水蓝天的流域典范。与全国大江大河比较,珠江水环境总体良好,尽管珠江还未污染到难以治理的地步,但就当前珠江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把珠江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碧水蓝天的流域典范,珠江流域治理与保护的任务艰巨而紧迫。针对当前珠江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建设绿色珠江至少应当满足以下五个基本要求:(1)珠江重要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江段局部严重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2)珠江重要干支流河段水质变清,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标准要求;(3)影响和制约珠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重大水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逐步缓解;(4)具备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珠江重要江段,特别是珠江下游及三角洲河口经济发达地区的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5)珠江重要江段的水生态环境基本得到修复,高原湖泊和中下游及河口地区生物多样性能够基本得到恢复,珠江流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江苏河流域枯季水量调度的成果及其启示近几年来,珠江来水连续偏枯,加之珠江三角洲无序采砂造成河道变化等原因,导致枯水期珠江三角洲接连发生严重咸潮,各主要取水口无法正常取水,严重威胁并影响到珠江三角洲澳门、珠海等地区居民的供水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珠江三角洲澳门、珠海等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国家防总和珠江防总继2005年、2006年年初连续两次成功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后,2006~2007年、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又分别成功实施珠江枯季骨干水库调度和珠江枯季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澳门、珠海供水安全。珠江枯季水量调度,时间跨度大,调水路线长,涉及范围广,涉及部门多,调水系统复杂,精度要求极高,不确定因素众多,技术难度极大,前所未有。珠江防总通过“前蓄后补”和“月滚动、旬预测、周修正、日跟踪”,准确预报,精细调度,有效压制了珠江河口咸潮,实现了水调、电调、航运多方共赢。5年来,珠江枯季水量调度从被动应急到主动调控,从容应对,克服了时间上、地域上、技术上和协调上的各种困难,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面揭示了新时期珠江治水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内涵,为解决目前珠江面临的系列水环境问题开拓了新的治水思路,特别是对于解决珠江流域上中游地区高原湖泊水环境问题和干支流枯水期径流量过小引起的水质污染加剧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前五次珠江枯季水量调度已经证明:(1)“前蓄后补”洪水资源整合珠江枯季水量调度对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压咸补淡保证供水安全的巨大成功,为解决珠江下游及河口地区水环境问题提供重要思路。“前蓄后补”洪水资源化,枯季水量调度为珠江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水量保障。通过枯季水库统一调度增加珠江枯水期河道保证流量,不仅有利于保障下游工业、农业和生活饮用水安全,为珠江水资源配置奠定物质基础,也对解决枯水期特枯时段河道沿线自然湿地、水生物栖息地、遏制生物种群减少等系列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2)污染物的输送与稀释由于珠江下游及河口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槽蓄量大,加之感潮河段河水受潮汐影响来回回荡,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不利于污染物输送。因此面对珠江下游及河口地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加大上游来水流量,加快污染物的输送和稀释。但是,珠江水量调度表明,目前由于四大骨干水库距离下游调水时间长达三天以上,对于发生在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显然无能为力,“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上游骨干水库无法取代大藤峡水利枢纽在应对珠江下游及河口地区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重要地位。(3)改善水生态环境珠江枯季水量调度保证梧州流量1800m3/s,比历年最枯3个月的月均流量高67%,控制思贤滘调度期流量一般在2200~2500m3/s之间。近两年由于河口区咸潮明显增强,梧州调度流量将增加到2000~2300m3/s。由于水库统一调度后将大大增强珠江三角洲枯水期径流动力,明显改善三角洲主要分流河道水质状况,极大改善分流河道的水生态环境,有利于西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河道岸边水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天然湿地水量交换,避免特枯月份因径流量太小河道水质的全面恶化、水源地水质和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从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以来,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因上游淡水径流过小引发的较严重水生态环境事故明显减少。经初步估算水库调度水量后,西江干流、郁江和珠江三角洲等相关河道因提高河道枯季保证流量,每天将增加COD容量1500t,增加氨氮容量65t,主要河道容量比原来提高15%~60%,从而大大改善珠江主要河道的水环境条件。(4)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了系统监测和跟踪调度前后沿线河道水量、水质和咸潮的变化规律,在5次珠江枯季水量调度中;围绕调水沿线和珠江三角洲澳门、珠海等地区水域开展了大量的水量、水质、咸潮和生态同步监测分析工作,并沿磨刀门水道建成9处咸潮自动监测站。这些站点的建设和获得的大量水量水质资料,对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水环境变化规律,以及今后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体系的系统建设,具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4枯季水生态保护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珠江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也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珠江水环境的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珠江水环境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局部河段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局部水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重大水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尚缺乏快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等四个方面。近五年来的珠江枯季水量调度,对改善珠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及其河口地区水域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上中游地区小流域改善局部水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从当前珠江水环境现状分析,切实解决珠江水环境面临的四大问题,需要抓紧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尽快完成珠江水量统一调度条例的制定,使珠江枯季水量调度法制化,确保澳门、珠海及珠江三角洲免受咸灾之苦,同时提高枯季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水域出现特枯水量条件下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恶化。(2)加快大藤峡建设步伐,为西江中下游、澳门、珠海及珠江三角洲相关水域应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快速提供充足的水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藤峡建成前如何应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造成的影响后果是很严重的。(3)积极推进流域水污染严重地区的水资源保护配置工程的实施,在处理好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关系的同时,尽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三条红线”为依据,加快省(自治区)界、地市(州)界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