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_第1页
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_第2页
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_第3页
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_第4页
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兴山县与巴东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研究

自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来,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建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工程12年内启动。自湖北省发展旅游业以来,各地区都实施了旅游业发展战略,成为“周边圈”的核心模块。如总投资60亿元的武当山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宜昌市与神农架林区签署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策划“峡湖神山”黄金旅游产品线路推出;神农架至武当山生态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全省相关在建项目多达228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有138个,达六成之多。可以说,以三峡、神龙架、武当山三大主要版块实行区域一体化联合发展的旅游模式初步形成,“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如火如荼。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引发旅游市场下滑的严峻形势下,鄂西地区旅游业竟然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1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增旅游就业2.5万多人1。在这个两型社会建设、生态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大试验中,“一江两山”2的开发利用、“两圈一带”3的发展战略,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后现代”理念应运而生。那么,在游离于核心版块的边缘地区似乎呼声要小。该怎么做,才能适应如此大好的圈内建设形势?才能不坐失圈内发展机遇?本文从区域旅游、生态资源的视角,将与核心版块神龙架相邻的鄂西兴山县和巴东县加以比较分析,希望能从中探索出互为借鉴、携手合作的建设新途径。一、且立足于两国三大的红色传统,推动了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持续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泛指除武汉“城市文化旅游圈”以外的湖北西部地区,包括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襄樊、神农架、随州等八个地市,占整个湖北近70%版图面积的生态圈。其中兴山县隶属宜昌地区,三峡版块,巴东县隶属恩施自治州,也属三峡版块。与此同时,两县又与另一个核心版块神龙架相邻,可谓同处在一个大圈中的两个小环。既是同心的,也是相交的,叫做同处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具体见表1。上表可看出两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文化。兴山,秦汉属南郡秭归,三国时期“分秭归北界立兴山县”。据兴山县志载:北周建德六年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罢下诸郡,改长宁县为秭归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次年辖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历史上这三县曾同属秭归郡或归州,而巴东与秭归仅一江之隔,所以有着互为渗透的历史文化。二有相邻的山地河流文化。大巴山和巫山是巴蜀文化的盛产地;西陵峡是三峡文化的汇聚地,所以它们均厚积着这两种民间民俗文化,共同被划入今天鄂西生态旅游圈的“三峡民俗风情旅游区”。三有类同的优势资源。除水电、矿产外,因为两县紧邻中国茶发源地——神龙架,林特产中的茶文化尤其丰富,有关茶的诗词歌赋、茶道茶艺遍及这一地两县。2009年宜昌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年会暨兴山县首届茶艺表演万人品茶活动在兴山县昭君广场举行,招徕游客无数。兴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龙头企业,生产的“昭君白鹤”茶是汉代名茶,2008年获得宜昌市“消费者十大满意品牌”,2009年6月荣获第四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巴东全县茶叶全年产值近2000万元,其中金果坪茶先后荣获国家有机茶食品认证,产品通过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引领巴东茶叶产业振兴的重点龙头企业。春季里来,无论是游巴东,还是游兴山,那漫山遍野、屋前屋后,茶树青翠、机声隆隆,茶山、茶厂、茶农、茶歌彼彼皆是、佳茗飘香,这为旅游山水增色不少。四有相同的红色文化。两县均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贺龙创建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巴东金果坪乡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九次率部进驻金果坪,留下了红三军军部、红三军枪炮局、贺龙旧居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址。2008年该县投资40万元修缮红三军烈士纪念塔4。此红色景区现已成为三峡水布垭4A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而外,巴东还建有东瀼口镇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兴山也有巴兴归起义旧址、李来亨抗清遗址,等等。二、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协同发展,形成点、轴、内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巴东、兴山两县除同处以上诸多大圈背景下,自然、文化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还都是三峡移民搬迁县,同享国家对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共有移民经济文化向旅游产业转移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只因巴东在地理上多跨了一江一山,面积和人口多于兴山县,又因巴东少数民族人口占43%,所以区域文化资源更为丰富。巴东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发展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所以它能成为全省旅游强县之一。而兴山县的优势在于境内群峰竞秀,双溪夹流(凉台河、香溪河),特别适宜人居的环境。加上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村有昭君宅、昭君书院、昭君渡等20多处遗迹遗址的独特景观,所以2004年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县在区域旅游上,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具体见表2。区域旅游是指利用系统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与区域旅游业相关的各项要素如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联系起来,看成有机整体,使不同特色和不同类型旅游地域相互联合与协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各个体单元在孤立状态难以实现的最佳功能,增强组成网络的各地域单元的对外旅游吸引力。即区域旅游的发展是从点状到轴线到片网,最终形成圈的。根据这一理论,从表2可以分析看出:第一,兴山、巴东县的区域旅游现状已经从初期较为孤立的点状中心地(国家级景点一地游)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网络结构的发展轴线(精品线路一线游),实现了区域旅游的点、轴空间增长。第二,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以民俗节庆为载体,精心培育、重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通过实施点——轴战略进行线状开发。昭君文化节到今年已举办第十届,过去总是在内蒙古举办,其节俗在内蒙可以说是浓重气派、家喻户晓,广吸中外游人的眼球。可是在昭君故乡的湖北却远不及他乡。今年的昭君文化节终于搬到了湖北来,相信香溪昭君村文化旅游区3A级很快会升级为4A级。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2009年4月才举办首届,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几近产生轰动效应,正式签约了8个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11.2亿元。节上开设了中国首届纤夫节“神龙溪漂流”旅游线路、“三峡车溪”旅游线路、“宜奉宜三峡”精品游线路。说明这两个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连续开发,不断推陈出新地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对外吸引力不断扩大,旅游空间不断增长,已进入了整个鄂西区域一体化的网状开发。第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传统小旅游市场向大旅游市场不断扩张。昭君文化与纤夫文化分属不同区域的文化,却反映着同一种民族精神:逆水拉纤的纤夫精神,是土家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民族精神。和平使者的昭君形象,也正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代表。昭君文化村旅游属观赏型,神龙溪漂流属参与型,虽是不同的旅游类型,却实现了同一种旅游功能——昭君文化村的看点,一年四季可看;神龙溪因为有个神龙泉源,也一年四季皆可游。纵观09中国四季文化旅游节,无论是上海、南京、湖南的桃花节;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云南、贵州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旅游节、民俗旅游节,等等,民间艺术文化在区域旅游中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令节点亮起来的重要元素。昭君文化与纤夫文化是兴山、巴东两县具备典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条件,是两县区域旅游的根,要开发延伸、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本土文化做旅游景点的文章,即文化与旅游联姻,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软实力变硬实力。三、从消费的过程看,可分为消费、文化、美学旅游是人类的一项经济文化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过程是消费。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其过程又是体味文化。文化是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旅游则是传承弘扬文化的载体,二者不可分割。加强区域合作2007年以来,与巴东相邻的神龙架、秭归、巫山等地均在与巴东共谋“旅游与发展经济”大计,却没见到有兴山与巴东合作的报道。是因为中间隔了个神龙?但兴山有昭君故里~神龙溪~神龙架精品游,而巴东只有“双神”,却没延伸到离神龙架仅一小时路程之遥的昭君故里去;兴山新开发了双漂河道朝天吼漂流,200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可否进一步延伸与神龙溪媲美?这值得调查与思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应冲出“神龙”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共同打造“神农架、神农溪”大旅游景区,与旅游强县携手共建,融入其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流、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对于游离于鄂西生态旅游核心版块的边缘地带,应该是值得一试的有利途径。以戏剧、舞、旅游、文化旅游为主,打造文化品牌昭君文化旅游是一种传统模式,文化产品较为单一。古遗址看点旅游类型,决定了游客量少、停留时间短,参与性小,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不明显,市场不发育。怎么办?推陈出新方为上策:一可像宜昌“三峡人家”旅游景点,在昭君文化村活态地再现昭君历史生活;二可像云南民俗文化村,在村内表演以昭君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尽可能扩大昭君文化的展示舞台,同时可表演兴山民间艺术、唱原生态五句子民歌,既要有观赏性、审美性的,也要有参与性的节目。要使看点不仅有内容、有内涵,有品味,还要增强趣味性,使之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激发游兴、引人驻足。三是以举办昭君文化的形式,打造旅游品牌,使之像人们到深圳旅游,看了“世界之窗”,也一定要看“锦绣中华”一样,看了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的恢宏气派,也一定想来看看昭君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其实早有学者提出将昭君在塞外生活场景和动人事迹搬到“昭君文化园”来展演,既激发游客的新奇、兴奋点,又便于休闲度假,这正是一个活态保护传承昭君文化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更新开发项目。通过更新转变,从而使昭君文化旅游传统模式实现由省内旅游主体为主,向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省内、国内旅游并重的市场格局转变。向相关城市辐射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世人皆知,但昭君故乡兴山却远远不及。由于历史上行政划分的原因,昭君故里是秭归的导向始终存在。怎样使人们提起昭君就想到兴山,说到兴山就想起美女昭君?这就要把对昭君文化的宣传从地域上前沿化,不能只局限于在本地兴山,或内蒙的宣传、办节。而要向兴山周边的大城市,如武汉,重庆、张家界辐射。与此同时,以昭君戏剧、歌舞为龙头,带动兴山其他民间文艺,如围鼓、龙灯舞、狮舞、竹马舞等等,从而丰富宣传内容,使昭君文艺与兴山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加深人们对“昭君——兴山”的认同感。像“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的宣传口号是“世界纤夫在巴东,巴东三峡神龙溪”。这样既把中国黄河上的纤夫、中国嘉陵江畔的纤夫,乃至世界闻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等区分开来,又以人们熟悉的三峡与深藏的神农溪串联了起来,再加上流行名歌《纤夫的爱》效应,以及在央视青歌赛上取得好成绩的原生态组合唱巴东《纤夫号子歌》,从而收到社会轰动和节庆旅游招商引资的双赢效果。构建本土文化的大区域宣传平台村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单元。有学者认为,中国民族村寨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沿袭传统的阶段、消解传统的阶段、再造传统阶段。那末,笔者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正是为昭君文化、纤夫文化搭建了一个再造的平台,使之进入了大区域文化建构的现代历程。因此,地方政府在恢复和重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一是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价值与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