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草地草地类型及草群植被恢复技术_第1页
景泰县草地草地类型及草群植被恢复技术_第2页
景泰县草地草地类型及草群植被恢复技术_第3页
景泰县草地草地类型及草群植被恢复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泰县草地草地类型及草群植被恢复技术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甘肃省甘蒙宁省(区)交界处。它是洛杉矶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10333'10443,北纬3643'3738。该县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303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约为2725小时,年≥0℃的活动积温3614.8℃,≥10℃的有效积温3038℃,无霜期141天,是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县草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0%左右,主要草地类型有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GEF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选在景泰县寺滩乡新东湾村,草原类型属于温性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组成草群的植物种主要有矮嵩草、苔草、珠芽蓼、火绒草、披碱草、早熟禾、蒲公英、风毛菊,灌木有金露梅、绣线菊、银露梅、鬼见锦鸡儿等。全村有土地面积2200公顷(其中草原面积1450公顷,人工草地140公顷),天然森林182公顷,耕地面积473.2公顷。据2008年调查,全村人口1238人,其中牧业人口613人;家畜饲养量山羊1258只,滩羊7382只,牛550只,马185匹,骡170匹;人工饲料地66.7公顷,主要栽培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箭筈豌豆、莜麦等。一、解决了参保草种的矛盾,从根本上讲,草地的“三草”以牧草为主,草原草原通过对目前草原全面退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草原生产力普遍下降,草原土壤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沙化、石漠化。近几年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泥石流、鼠虫害、江河断流等自然灾害,已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景泰县各类草原因受干旱、风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偏低。经测定,各类草场的平均产草量分别是草甸草场1927.5公斤/公顷,草原草场600公斤/公顷,荒漠化草原草场390公斤/公顷,荒漠草场367.5公斤/公顷,草场总产量114108558公斤。按一个羊单位日食鲜草4公斤计,理论载畜量为79242个羊单位。2008年全县总饲养量达43万个羊单位,各类草场的总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比较,理论超载35万个羊单位。从以上数据看,天然草场严重超载放牧,草畜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砍柴、挖药、开荒、鼠虫害及干旱、沙尘暴影响下的水土流失等,使草场植被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生态环境呈恶性循环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鼠虫害加剧,毒杂草蔓延。寺滩乡新东湾村目前草原利用的主要矛盾是由于草原没有承包,属于集体所有,特别是与邻县接壤,因此草原过度放牧、混牧现象非常严重。据2008年统计,该村草食畜饲养量为9545头(匹、只),折合羊单位1.3万个,而草原理论载畜量约为2000个羊单位,实际饲养量远远大于理论载畜量。二、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和建设赶不上。一是严重超载过牧。甘肃牧区普遍超载严重,超载放牧造成对草原资源的掠夺式利用,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干旱化趋势,同时又为鼠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草原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利用、轻保护,多索取、少投入的现象非常突出,草原投入严重滞后,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草原保护建设的需要。再由于牧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草地资源的掠夺性利用的程度愈演愈烈,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三、草原综合治理的技术应用和探索草原是一个生产力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草原能保护环境,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对草原盐渍化、沙化、荒漠化发挥着生态屏障功能。退化草原治理牵涉到生产、生活、经营、工程、技术等方方面面,当务之急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水平地进行结构调整,实行保护草原、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合理利用草原,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和人工草地,在注重草原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生态功能,鼓励农牧民把退化草场综合治理纳入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本项目紧密结合草原动态监测状况,对各种措施和手段综合应用,以达到综合治理的要求和目标。一是从政策层面讲要推行三种制度。即:草畜平衡制度,实行以草定畜;草原保护制度,像保护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使草原有生息养息的机会。二是从技术研究层面讲要及时掌握草原动态变化,了解草原的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进行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测定,开展相关科学试验;推广应用人工草地建植丰产技术,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包括当地野生牧草驯化和繁殖;推广应用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重点推广“两贮一化”技术,提高饲草料利用率;配套推广畜种改良、科学养殖、疾病防疫等技术;在示范户推广应用“一池三改”技术等生态家园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清洁能源。三是从生产管理层面讲,要逐步建立畜牧业生产基地;要引导组建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农牧民发展生产;要开发产品市场,成立专业组织协会,形成小规模大市场。鼓励农牧民把退化草场综合治理纳入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是针对项目区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牧区宜以实现草畜平衡为基点。从饲草料生产贮备、加快出栏周转、推广冬春塑料暖棚养畜、牛羊快速育肥、异地育肥、饲草料青贮氨化、冻配改良、草原围栏等实用技术、引进划区轮牧制度等环节入手,建立示范户,配套实施适合当地条件的牧草种植试验示范,开展全方位的畜牧技术培训,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素质,广泛推行农牧民培训合格证制度,增强农牧民参与草原管理的意识。同时紧密结合草原动态监测,进行草原生产力和生态状况调查。在农区和半牧业区以建立高产牧草基地为突破口,引进舍饲养殖技术,提高牧区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减轻草原压力,配套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储藏以及补播改良等技术,逐步恢复项目区的草原生态。三、建立健全积极的土地恢复保护方式,积极寻求为干草被打㈠干旱草原的合理利用第一,科学合理确定载畜量及放牧时间。放牧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依据为是否实现畜草平衡。所谓畜草平衡就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年之中牧草生长供应的情况,经常不断的调整放牧牲畜的头数,以求草地牧草的产量和家畜对牧草的需求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因为只有实现畜草平衡,才有可能达到牧草的合理利用,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畜草平衡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牧草产量规定载畜量。目前最大问题是牧民求富心切,以及传统习惯和一些技术上的原因,牧民无节制的发展牲畜,以致牲畜头数增加很快,畜草得不到平衡。为此必须进行“草场放牧管理制度”、“草场休牧、轮牧制度”的推广。同时还要提倡参与式管理,调动牧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配套科学的培训,增强农牧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二是发展季节畜牧业。我国北方季节变化明显,牧草数量和质量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牧草产量高,营养也丰富,家畜增膘也快,而冬季牧草处于枯黄期,产量低、质量差,家畜掉膘快,死亡率高。因此,为使草畜平衡,应安排季节性畜牧业。夏季充分利用,发展数量,入冬之前需尽快出栏,以减少冬春牲畜的掉膘和死亡的损失。第二,围栏技术的应用。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之一,通过草原围栏封育,解除放牧压力,使草地得到自然恢复。这作为一种低投入、较经济、草原植被恢复快的措施在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截止2008年在项目区已建成天然草地围栏600公顷,占项目村天然草原面积的30%,通过草原围栏封育,提高产草量0.5倍~1倍,牧草产量成倍增产,取得良好效果。据测定围栏内外植被变化明显。实验表明草场封育当年植被盖度提高20%~40%、植被高度增加5厘米~10厘米,牧草产量分别提高40%~50%,封育3年后分别提高108%~110%、15厘米~20厘米和135%~145%,若将草场封育、草地施肥、灌水、补播等技术相结合,将更有利于草场的恢复。㈡草原补播改良利用农业措施促进恢复退化草地是较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项目区已进行人工补播106.7公顷,主要补播披碱草、珠芽蓼,其当年不拔节,不结籽,株高16厘米,莲座状,第二年结籽,株高35厘米。产干草3450公斤/公顷。㈢建立人工草场牧区畜牧业主要矛盾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实现“退牧还草”,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牧区应以建立混播人工草地为主,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本着豆科牧草为主,禾本科牧草为辅,当地草种为主、引进草种为辅的原则,选播披碱草、珠芽蓼、草木樨、黄芪、达乌里胡枝子、蒙古冰草等优良牧草,进行多草种、不同播量组合播种。四、草地的生物利用饲草及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是关系到畜牧业能否稳定、优质、高产和高速发展的关键。历史经验证明,如果质优的草料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畜牧业稳定、优质、高速度发展是不可能的。从生产实际出发,解决牧区冬春季饲草不足、奶牛及圈养家畜的饲草及草品质低劣的问题,必须走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路子。在农区大力发展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充分利用农区秸秆则是解决饲料短缺的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㈠人工草地的建立建立人工草地、栽培牧草可使牧草的产量大大提高,比天然草场高2倍~5倍甚至10倍,而且品质优良,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豆科牧草,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多年生的牧草,一经栽培可利用4年~5年或更长时间,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建立人工草地也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牧业结合的重要手段。人工草地的建设,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促进农业持续、全面、稳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大人工种草面积、提高人工种草力度是缓解草畜矛盾、减轻草场压力的有效途径,按照景泰县的实际状况,选择水、热、土壤条件较好的草地,每年应种植黑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这不仅保证了灌区草食畜的饲草,并且为山区家畜冬春补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景泰县是我省半农半牧区,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显得由为重要。项目区新屯湾村有草原面积1450公顷,人工草地已达140公顷,对该村畜牧业长足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㈡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景泰县不但有丰富的牧业资源,而且农业产业也非常发达,耕地面积达4.6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4万公顷。玉米、小麦、啤酒大麦的播种面积分别达0.87万公顷、0.4万公顷、0.43万公顷,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产生,是发展农区畜牧业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现实的情况是仅有部分秸秆资源得到了利用,而大部分被废弃,造成资源巨大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为此要在农区大力开展舍饲规模养殖、异地肥育,推广“两贮一化”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