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与文化传承_第1页
方文山与文化传承_第2页
方文山与文化传承_第3页
方文山与文化传承_第4页
方文山与文化传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文山与文化传承

2009年7月28日的移动报纸上有一篇题为《教育部:利用流行歌普及古典文学》的新闻。“国家语言委员会表示,邵尔奇的蓝色被许多青少年所接受,并需要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添加优雅的元素。”。而之前教课书将他的《东风破》与李叔同的《送别》并行列举的时候,已显示出流行歌词不仅受到歌迷们的喜爱,而且也慢慢为正统文化所接纳,并受到来自学术领域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喜欢周杰伦的人大多知道,这两首歌的词作者为同一人———方文山。方文山是闪耀于当代词坛的一颗新星,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台湾,从1997年正式成为一个职业词作者开始,先后为吴宗宪、周杰伦、温岚、迪克牛仔、S.H.E、潘伟柏、南拳妈妈等多位当红歌手或组合作词。其中合作最多最完美的是周杰伦,因此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和周杰伦的演唱一起,被视为流行乐坛的风向标。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词,在内容的深度、形式的广度以及创作风格上独具一格。其创作的歌词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深厚的历史感,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不失现代时尚的特质。“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流行文化,而成为一种可以酵生多种文化想象的文化现象。”1这对于文化领域既追求国际化的现代感、又渴想具有传统特征的民族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一、文学创作的历史视野新中国成立之前,歌词与新诗基本上是同质同构的。李叔同、田汉、贺敬之等既是诗人,又是词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诗人与词人开始有了分工,而上世纪80年代是新诗与歌词产生明显区别的年代。陈煜斓在《终结与启始———80年代歌词创作的历史审视》一文中,讲到(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歌词创作继往开来的年代;是旧的歌词美学终结与新的歌词美学起始的时代。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音乐,更新了歌词的创作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呈现独特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显示了时代的新风尚。之后的歌词创作风格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优秀的作品却很少,特别是通俗歌曲,歌词的内容、形式单一,虽然从过去僵化的群体模式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又陷入了个人际遇的小天地中作茧自缚。方文山的歌词在这种形式中脱颖而出,他让歌词回归诗的本色,以作诗的方式写词。这有别于现在大部分歌词那种直白、露骨、过分口语化的现象,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1.方文山的韵律特点歌词要求音乐性强,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押韵适当,能更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并且和谐好听,容易记忆和传诵。正如鲁迅说的:“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来,就记不住。”然而现代歌词创作对押韵的要求普遍不是那么严格,口语化越来越浓,注重押韵的作品也越来越少。方文山却是个例外,他自认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能充分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的养料,创造出一种新的歌词风格,并命名为“素颜韵脚诗”。根据他自己的定义,“素颜韵脚诗”中的“素颜”,指的就是素着一张纯中文的脸,没有使用其它的文字、图像,以及符号等化妆品来加以涂抹;“韵脚”,或可称之为“押韵”,是指在这些诗文词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上,使用同一系列的韵母音。方文山非常注重歌词的音乐美,他创作的歌词几乎都是押韵的,有的甚至通篇押韵,一韵到底。不仅如此,方文山歌词,韵字的位置自有规律。节奏或有快有缓,却以每句三逗为多,除了每句的末一字注意押韵外,有时候句中节拍点的字也押韵,如《爱在西元前》、《胡同里有只猫》等等。这使得歌词充满了节奏感,富于音乐美。2.设置新的语体色彩,并将其作为一种美的花朱光潜在《诗论》中曾论及中西诗歌的差异:“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88方文山的歌词除以美好而独特的意象来营造氛围外,还以丰富的修辞来达到曲折幽微而言简意赅的表意功能,亦即委婉、微妙、简隽。有比喻:“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迁”(《候鸟》),将爱忽远忽近难以把握的感受,表现得具体可感。“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龙拳》),既在形象上加以形容,又让人感受到以武力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有通感:“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把对温度的感受具体成味觉,又以鲜美的色彩加强美好的感觉。“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七里香》),把抽象的思念具体成有质有量的雨水与落叶;有用典:《乱舞春秋》中的三国争雄,《刀马旦》中的霸王别姬,《娘子》中的红豆相思,《嘻游记》中的玄奘取经等等。《菊花台》则同时具有黄巢《菊花诗》的铿锵霸气和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缠绵凄凉意,形成一种悲壮又凄清的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一书中,收入了34首他最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歌词。在这部书中,方文山不仅从古典诗词与天文地理中去解释其创作典故,向读者解说“江南”和“塞北”在哪里,“红豆”和“杨柳”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东风破”、“发如雪”是不是词牌名,“青花瓷”之外有没有“红花瓷”“黄花瓷”……还将歌词中的各种修辞技巧对解释,对修辞手法一一举例说明。读者可在欣赏流行歌词的同时,轻松了解到多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毫无疑问,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在中国新诗这棵大树上开出的另一朵鲜美的花。它强调语言的音乐性,最重要的是注重诗歌的意境,恢复了传统诗歌的含蓄空灵。方文山说:“诗是对具象人事物的一种抽象解译,是一种特殊氛围的审美观,一种随时处于游离的精神状态,它游走于一切事物之间,并且赋予它们不同的生命解读,但其本身却无法被任何事物单一化地定义,诗的魅力与可贵之处即在于此!”方文山真正表达中国诗歌的意境———单音节的文字,富有音乐性的平仄声调,含蓄幽雅的词意,浩如烟海的成语典故,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21世纪的今日更加弥足珍贵。3.意象的创造与运用方文山歌词很少直接抒情,他往往运用新鲜而独特的意象,间接地表情达意,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曲折深沉。如《东风破》不仅题目源自古词调名,词中还用“琵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构成一个苍凉而古典的意境,来表达悲怆的爱情主题,“准确地来说,这不是一首歌词,而更像是一首诗,正是因为诗的倾向,使之充满了严肃与创意,使之更加耐人寻味,从而迥别于如今歌坛的情爱小调。……这首《东风破》独辟路径,婉约而不失大气,古韵流露充满深情”。再如《止战之殇》,方文山在这首歌词里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进行组接:一是“她”在台上演出;一是全村的人在座位上静静地看,孩子则吵着要吃糖;一是战火在村庄里燃烧。在3种画面的来回跳跃中营造出紧张和惨烈的气氛,直至令人产生窒息之感。《青花瓷》中的“青花瓷”、“牡丹”、“仕女图”、“烟雨”、“帘外芭蕉”、“炊烟袅袅”等意象组合在一起,与其说是一首歌,更不如说是一幅烟雨溟濛的江南水墨山水图,水云萌动之间还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的流荡。当浓烈的古典中国元素浸透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时,它们变得轻柔婉转,悠然低回。值得一提的是,方文山对“意象”的使用,并不仅限于中国特色,他还擅长通过外国的哥特式教堂、阴森的古堡、拥挤的广场等意象,把西方的古朴、庄严或浪漫、奇幻融入现代爱情故事里。种种阴森、虚幻意境以及异国情调营造出时尚另类的的感觉,使人耳目一新。比如《爱在西元前》、《威廉古堡》、《布拉格广场》、《米兰的小铁匠》等,与《东风破》相比,虽然在手段上大为不同,意象的鲜明独特却是同样的。这是他在内容上的大胆创新。方文山是这样谈到他词中的意象的跳跃的:“我的歌词不那么平铺直叙,一句一句的连接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我可以跳接,就像‘印第安斑鸠,会学人开口,仙人掌怕羞,蜥蜴横着走’。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却有一种气氛在里面。”这种气氛,就是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方文山通过对意象巧妙的运用,把民族特色鲜明、内涵浓厚的各种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令他的流行音乐既具时尚元素,又具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他独特艺术魅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挖掘历史,寻找影像方文山善于运用意象把古代历史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并因此产生深沉的历史感。他深入挖掘历史,在历史的画卷中寻找到闪光的东西。他对历史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作者在品读历史的同时,留给我们的是种种影像,如一个个历史英雄人物、具有典型性的人文地理景观、文化艺术等等。通过歌词的写作,把一份厚重的历史浓缩在简短的歌词里,让大众意识到“根”之所在,方文山也借此完成了对历史文明的解读和现代性构建。1.现实意绪的再现方文山曾说:“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民族意识很重的人,长期关注跟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议题。当我的这种意识跟音乐相结合起来时,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所谓‘中国风’的歌词。”关于这一点,生长于台湾的方文山对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以及对其精髓敏感而准确的把握令人吃惊。表现在歌词里,我们看到方文山用多种方式呈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意义指向,则是强烈的家国意识被具体为浓浓的“乡愁”。这正像他在《一壶乡愁》里所表达的:“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母亲的怀抱最自由最温柔”。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这一点。首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再现。《青花瓷》中以“青花瓷”、“牡丹”、“仕女图”、“烟雨”、“帘外芭蕉”、“炊烟袅袅”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烟雨溟濛的江南水墨山水图,再与贯穿始终的缠绵婉约之情相结合,用点染之法勾勒出一个衣袂飘举的江南女子,其曲折隐幽的情致如烟似雾般令人迷醉。当“本草纲目”、“兰亭序”、“刀马旦”、“双截棍”、“龙拳”等这些颇富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器物、医学、文学、书法、戏剧、武术等等,都成为方文山歌咏的核心时,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在数字媒体时代,当这些传统艺术的瑰宝披上流行音乐的外衣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习惯并追随时尚的、国际化的审美情趣的人们,恍然惊觉“中国的”元素的独特魅力,并唤醒人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博大。其次是再现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意韵。这类歌词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往往借气氛的营造重现特定文本的特别的意境,让人对古典文学之美心生向往。如用“琵琶”、“篱笆”、“古道”、“离愁”、“荒烟漫草”等点染成宋词格调的《东风破》;还有“折一枝杨柳”,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塞北客栈”里来“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牛肉”的,演绎成唐代边塞诗情味的《娘子》;兼具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委婉寂寥,和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的豪爽沧桑的《菊花台》;“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你却不回来”,那种悄然叹息的哀感缠绵的《千里之外》,演化白居易《长恨歌》的悲情故事,那沧凉而无望,诚挚却残缺的唐人爱情,跨越时空,在今人心头重现,并引发了众人的共鸣;《嘻游记》则将众所周知的西游故事,用调侃与无厘头重现《西游记》的活泼文风和周星弛《大话西游》的当代幽默。我们能够体会到方文山努力融合古典文学与当代流行文化、通俗与雅正于一体的良苦用心。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独特意境的再现,不失原创韵味,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意绪。第三是再现历史。方文山的歌词从“东汉王朝在一夕之间崩坏,盛衰九州地图被人们切割成三块”的三国时代,到“话说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大师立誓发愿至西方取经”的盛唐;从“命有几回合擂台等着/生死状赢了什么冷笑着”,“止干戈我辈尚武德”的晚清,到“岩烧店的烟味弥漫隔壁是国术馆”,“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方文山习惯于将一段历史与一个或几个人相关联,以个人的或民族气节或非凡事业赋予一段历史以感情色彩。这种个人化的理解虽然片面,给人的印象却是强烈而鲜明的。第四是由追溯家族历史进而寻求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皈依。“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以一个“茶”字将自己的家族史和中国的文化史牵系在一起,又一再重复“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突出因同根同质的“茶”文化而生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在《上海一九四三》中表现得更具体:“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质朴而亲切,具体而鲜明的中国民俗风味扑面而来。接下来的“雕花的门窗”、“豆瓣酱”、“吴侬软语”、“老街坊小弄堂”、“白墙黑瓦”进一步将这种普遍的民俗特色个人化,象一个电影短片,让我们“看见”一九四三年的上海弄堂里一户平常人家的生活具像,并沉浸于游子归家的亲切与琐细。这种如目亲见、如耳亲闻、如临其境的鲜明生动,及对“国”、“家”的深沉眷恋,让受众感受到美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词中包蕴的庄正温良的品性。2.浪飘爱情,所体现的新奇感方文山还有一种歌词,是对异域文化的呈现。在这类歌词中,或借古老辉煌的异域文化表达爱情的恒久绵长,或呈现异域文化的鲜明特征,以传达其古老神秘、惊怖神奇的效果。前者如《爱在西元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跨越时空的爱情,与古老辉煌的异国文明交叉重合,共同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永恒之爱情因此成为可触摸的实体。《布拉格广场》则以“彩绘的玻璃窗”、“哥特式教堂”、“蔷薇依附”的“十八世纪的油画”为背景,“我”在“布拉格广场无人的走廊”“一个人跳着舞旋转”,“不远地方你远远吟唱”,在距离之外演出一场波西米亚风情的浪漫爱情。而《北欧神话》中,已“变成故事里的风景”的“维京时代”“一段尘封的爱情”,“那誓言跟那时间比要怎么赢/你说要等我的话在飘零”,永恒爱情之不可得的伤痛,令人心怀凄恻。这类歌词,象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般,重大的历史事件成为爱情的底色,因这底色来得格外沉重有力,爱情因此变得重大。在方文山这里,“情”不再是个人虚无飘渺的咏叹,而成为有形质的实在。后者最典型的代表是《威廉古堡》,有爬满“藤蔓植物”的“伯爵的坟墓”,“一片荒芜长满杂草”的“古堡”,“不会骑扫把的胖女巫”,会“用水晶球替人占卜”的“黑猫”。这首歌词里的主要人物“威廉二世满脸络腮胡/习惯在吸完血后开始打呼”,“拥有一双蓝色眼睛的凯萨琳公主/专吃有AB血型的公老鼠”。我们很难想像这样的文字能成为歌词,这更像一部恐怖小说。同类歌词还有《印第安老斑鸠》,方文山给我们罗列了印第安沙漠中的“泥鳅”、“海鸥”、“响尾蛇”、“灰狼”、“盯着腐肉”的“秃鹰”、“仙人掌”及“蜥蜴”等等,当然还有“腿短毛不多”的会说话的“印第安老斑鸠”。当印第安沙漠的动物世界出现在歌词里时,给人的感受主要是新奇。而“新奇”并不是歌词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然而方文山将不可能成为歌词的元素构成歌词,使人们在感受惊恐或新奇的同时,也领略到时尚的气息。好在这类歌词并不多,方文山在制造出适量的新奇感后,就适可而止了。这与其说是歌词艺术的没落,不如说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当代歌词艺术新变的多种可能。3.共同心态的特征方文山歌词最当下化的是他表达青春少年生活与心事的作品,如《三年二班》、《同一种调调》、《我的地盘》、《七里香》等。在这些歌词里,方文山放下历史,袒露着一颗青春躁动的心,呈现出纯净而美好的现代性希冀:“快疯掉情绪偏离轨道快疯掉我睡不着快疯掉”,但呐喊却不歇斯底里,因为“我们同一种调调”;他有着不可一世的坚定,不讳言要“我当我自己的裁判”,渴望被肯定、实现自我价值的少年,却不是为了争强好胜,“等机会就是要打倒对方这种结果我不要这虚荣的骄傲”。渴望被肯定,讨厌被束缚,想大展拳脚地做自己,这是当下年轻一代的共同心态。这类歌词里也有青春期对恋爱的渴望:“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