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小沽河岱苑西汉墓发掘简报
岱西西汉墓位于山东省莱西县小沽河东岸书院。岱西村的人们通常被称为“点将台”的高地,后面是山脉(图1)。1978年12月,在深约30厘米的熟土层下,发现长方形土坑,内填夯实了的黑黄土。大队党支部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经上级批准后,派人进行清理。历时两个月,清理了古墓两座(编为M1、M2)。两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口、底大致相同,墓向95°,南北并列,M1在北,M2在南,相距1.5米。两墓的墓坑四壁挖凿整齐、规矩。在坑的东北角都凿两行脚窝。椁室内均积水深40—80厘米,随葬器物朽腐,原来陈设已不清楚。M1墓坑东西长5、南北宽3.4、深6.2米。为一椁重棺。椁外四周用长22、宽13、厚7.5厘米灰色砖垒砌(图二)。砖外填塞50厘米木炭灰。椁盖上填土夯实。椁室四壁各用五块厚10、宽15—20厘米木板垒成,卯榫接合。南北长3.65、东西长1.92、高1.4米。椁顶板有两层,下层用十四块长1.95、宽0.20—0.30、厚0.10米的木板接缝横铺。上面再用直径40厘米圆木,对开平面朝下横铺。椁底竖铺八块木板,长3.75、宽0.15—0.20、厚0.10米。椁底板下横置垫木两根,长2.10、宽0.40、厚0.20米。椁室内用木板隔成主室、边箱、脚箱三个部分(图三、四)。隔板高1.10米。主室在南,长2.63、宽0.93米,内置棺木。边箱在北,长2.63、宽0.68米,放置铜、漆器。脚箱在西,南北长1.72、东西宽0.70米,放置陶器。主室与边箱的盖板,用长2.75、宽0.25—0.35、厚0.10米木板竖铺。脚箱的盖板,用四块长1.90、宽0.20—0.25、厚0.10米木板横铺。外棺系用楸木做成,长2.37、宽0.77、高0.82米,板厚10厘米,卯榫接合。外髹棕色漆,内髹朱漆。棺盖外绘朱红云气纹。棺盖与棺身用子母口扣合。棺外用八道双股麻绳捆缚。内棺长2.15、宽0.55、高0.53米,外髹褐色漆,内髹朱漆,素面。板厚均5厘米。棺盖与棺身无榫,接合处外贴麻织物施漆加固。出土时盖板下塌,内、外棺被挤碎。死者骨架形迹可辨,为仰身直肢。发髻保存尚好,插一支角制发筓(图五)。从保存下来的头发看,死者可能是中年妇女。随葬器物有:漆器七十六件。分木胎和夹纻两种。樽、盘、耳杯之类皆为木胎,妆奁盒和各种小漆盒俱为夹纻胎。夹纻胎漆器一般保存较好。木胎漆器多朽残。漆盘十二件。规格相同,口径22.5、高7.5厘米,平沿外折,浅腹平底。内施朱红漆,外施黑褐色漆。在内壁红底上用金黄色和黑色彩绘,口沿饰卷涡纹、点纹等。内底饰云气纹,外底饰一圈红漆线。有的用红漆在外壁写三个“B”形字(图版贰:2右)。漆碟十六件。规格一致,口径13、高1.6厘米。平沿外侈,浅盘,平底,大都内髹朱红漆,外髹黑褐色漆,口沿饰朱、黄二色线纹,内底饰云气纹,外底有一圈红线(图版贰:2左)。耳杯二十八件,椭圆形,新月形耳上翘,平底,内髹朱漆,外髹黑褐色漆,纹饰均在口沿内外和耳外,多为卷涡和点纹,个别在内底饰云气纹、鸟纹。奁盒一件。圆形,有盖。盖顶嵌银质花瓣,盖与奁身的腹部各嵌银虎三只。内髹朱漆,外髹棕色漆。外壁满绘云气、草叶等纹饰。通高12、直径17厘米(图七)。梳、篦盒,胭脂盒,粉盒各一件。盖、底上下套合,内髹朱漆,外髹棕色漆,内外绘云气纹、草叶纹,盖顶嵌银饰,色泽鲜艳如新(图版贰:3右、4)。樽盖一件。木胎,直径23厘米,内髹红漆,外髹棕色漆,绘云气纹、草叶纹、卷涡纹,盖顶镶嵌铜质铺首套环。勺一件。勺头椭圆扁平,正、背髹红漆,正面用金粉勾描鸟纹。把涂黑漆,绘三道红色线纹,长26厘米。铜器:鼎一件。已残,无盖,腹扁圆,口沿两侧有方耳、蹄足、素面,腹部有一凸棱。出土时内盛用草席包裹的漆耳杯八个,口径23、腹深17、高29厘米。釜一件。折沿,圆腹,素面,器壁极薄,高9.2、口径19.6厘米(图八)。昭明镜一件。圆纽,连珠纹座,外凸起一周连弧纹,并有一周凸带纹。直径10.5、边沿厚0.4厘米,内有铭文:“内清以昭明光天象辉天日月心忽天忠然壅塞泄”(图六)。陶器十二件,出自脚箱。全为灰陶,外涂黑色陶衣,火候较高。钫四件。方形,有盖,子母口与器身扣合,钫身上下四角出棱,方底圈足,素面。通高39、腹径29厘米。壶二件。小口微侈,矮颈。腹呈球状。圈足,素面,通高40、口径15、腹径35厘米。罐四件。可分三式。Ⅰ式一件,宽唇直口,短颈,鼓腹,平底,腹上饰三道弦纹,间划网纹一周。腹下满饰方格印纹。高22.5、腹径24厘米。Ⅱ式一件,宽唇,短颈,广肩,肩部饰三道弦纹,每条弦纹显加划碎点纹。素面,平底,通高15.6、腹径19厘米。Ⅲ式二件,卷唇,短颈、圆腹,素面平底,高22.6、腹径18厘米。玉石器:玉璧二件。一件为白玉,两面刻凸起卷涡纹,内外边沿刻带纹一周,直径10.3、厚0.5厘米。另一件为青玉,两面阴刻卷涡纹,直径13、厚0.4厘米(图版贰:5、6)。玉佩二件。青玉,均为长方形,素面,两面打磨光滑。出土时在女尸左右肩部。长13.5、宽7.3、厚0.5厘米。玛瑙珠九枚。红色球状,打磨光滑,中穿小孔。出土时散乱在女尸掌骨附近,直径小于1厘米。尚有口琀、耳塞、鼻塞、肛门塞,均为白玉刻制。其它:发笄三件。角质。一种素面,有黑、黄色自然花纹,光滑透明。通长16、宽1.5、厚0.1厘米。另一种形微弯,长22、宽1.5、厚0.2厘米。均有七根细密长齿(图九)。木梳二件。形制相同,肩呈圆弧形,有较稀木齿十四根,长7、宽5、厚1厘米(图版贰:3中)。木篦二件。梳形,有较细密的长齿七十根。长8、宽5.5、厚1厘米(图版贰:3左)。素罗片七块(残)。出自边箱内,长8、宽4—6厘米,棕色,丝料,平织,经纬纤维很细,密度稀疏。出土时呈带状,内盛二发笄。泥封二件。出自边箱,一件一字残缺,印文“遂□之印”。一件为篆隶体,印文“遂麋之印”(图一〇)。二木棺和龙组木棺M2墓坑东西长5.7、南北宽4.3米。为一椁重棺。椁室四壁各用木板五块垒成,板的两端都凿有子母卯榫衔接,接合十分严密。南北长4.40、东西宽3.10、高1.70米。椁底板横竖铺两层,上层横铺十四块木板,长3.10、宽0.22—0.40、厚0.10米。下层竖铺十块木板,长4.40、宽0.27—0.35、厚0.10米。再下横置垫木两根,长3.23、宽0.23、厚0.20米,周围填塞木炭。椁顶板两层。上层用长3.60—3.80米的圆木,对开平面朝下横铺,接合严密。下层用长2.80、宽0.20—0.40、厚0.20米的木板十六块横铺,两头底部凿有5厘米浅槽与椁壁衔接。椁内偏西处,有一横隔板将椁室分成东西两部。西部为脚箱,面积南北长2.35、宽1米,放置木偶、木俑、六博盘、瑟等随葬品。在东部,中间隔两块长2.75、宽0.15、厚0.20、高1.70米的木板,分别隔成长2.72、宽0.10米的主室与长2.70、宽0.50米的南北两侧边箱。主室内放置棺木。南侧边箱主要放置铜鼎、铜釜、六博具等随葬品。北侧边箱主要放置陶壶、漆柙等随葬物。盖板两层,上层由六块长1.16、宽0.40、厚0.10米木板接缝横铺。下层由四块宽20—40、厚5厘米的木板,拼合成长2.70米整板。两层盖板均搭在椁室两侧板壁上(图一一、一二)。棺系用柏木做成。外棺长2.23、宽0.90、高0.85米,棺盖与棺身用子母口承合。上下合对后,用漆嵌缝,封闭极为严密。棺板厚均为10厘米。外髹棕色漆并有彩绘,内髹朱漆。棺盖上面似铺编织物一幅,长1.93、宽0.70米。外棺两端用双股麻绳捆缚,各缠绳十圈。在棺盖两侧各用木楔两根,将绳楔紧,平放在厚10厘米的木板上。内棺长2、宽0.70、高0。62米。由六块厚5厘米的整板接缝卯榫而成,内髹朱漆,外髹棕色漆,盖上用朱红色涂云气纹。清理时内外棺壁靠的较紧,两层棺盖之间留有3厘米的空隙。棺底竖铺三块厚10厘米的垫木。棺内尸骨朽腐,但形迹可见,仰身直肢。从残存的牙齿观察,齿冠磨损不重,死亡者可能是中年男性。随葬器物有:漆器:仿玳瑁盒一件。通长17.5、高12厘米。木胎,内髹红漆,甲部满饰黑、红、黄三色花纹,腹下两侧绘四足,头和上颔及背部作为上盖,下颔连在腹部作为盒身。在上下颔中凿长4、宽2厘米的浅槽,当中嵌有长3.5、宽2、厚0.6厘米的小木栓,下端固定在下颔上,上端钻一0.5厘米的小孔。上颔内横一小圆柱,插入小孔。使用时合上上下颔,盖便张开。底、盖以子母口扣合(图版贰:1,图一三)。耳杯三十件。均为木胎,椭圆,大部分与M1耳杯相同,其中八件内髹桔黄漆,外髹黑褐漆,用红和黄色勾描纹饰。耳及口沿饰卷涡纹、点纹,底部饰云气纹。大柙一件。高21、腹长25、宽14厘米。直口,短颈,口圆,底平,扁形体。卷木胎,两侧肩部各雕一圆纽。出土时纽上残存麻绳。内髹红漆,外髹棕漆。樽二件。木胎,通高20、直径23厘米。盖顶镶嵌铜制铺首,子母口与樽身扣合。身作筒形,厚1厘米。平底,下有高5.5厘米三只兽形足。内髹红漆,外髹褐漆,描绘黄色云气、草叶纹。卮四件。通高6.5、口径8厘米。圆筒形,平底,身侧有一环形铜耳,均为夹:胎,内外髹桔红色漆,外部勾描黄色、黑色云气纹。漆盘十二件。式样均同M1。漆碟十四件。均与M1同式。其中一件内壁用金粉记有“文公”二字。梳篦盒二件,粉盒二件,胭脂盒二件,梳妆器盒一件。这组器物均为夹胎,彩绘饰纹。漆勺四件。木胎,可分二式。Ⅰ式用整段木头雕凿,形似长把瓢,通长28、勺头直径10、深7厘米。内髹朱漆,外髹黑漆,素面(图版贰:7)。Ⅱ式长把,勺头圆平,正反面髹红漆,内绘鸟纹。把涂黑漆。几一件(残)。几面窄长,正面平,背面中部雕凿拱形。几面两端各凿三孔。腿已散乱腐朽,高度不详。几面长53、宽8、厚1.5厘米。此件可能为明器。木瑟一件。长26.5、宽7、厚2.7厘米。通体髹黑漆,正面绘距离相等黄色弦线二十条。一端钻四个安弦纽小孔。此物与木俑一起出土,为明器。六博局二件。均为木制。一件出自脚箱,正方形。长、宽37、高7.3厘米,内外髹黑漆,盘面饰朱色规矩纹。盘底四角有平足。另一件出自南侧边箱,博具盒正方形,长、宽为42.5、高9厘米。盒底四脚有平足。盖素面,盒口沿外四周和平足嵌带形角质图案。棋盘用五块木板拼合成39厘米的正方形。面上刻宽0.5、深0.2厘米的“□”、“”、“”三种规矩形纹槽,再把角质条嵌入槽内,制成局盘。在盒内一边,居中有直径1厘米穿孔一个,孔上口嵌角制兽形纹饰,孔内装一圆木柱,用于启开盒盖。盒内用三块长木条隔成四个长方格。中心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凹圆窝。清理时边箱内积水,博具盒漂散,盛物不详。通体髹黑漆,四周边框用红、白、黄三色绘云气纹、几何纹等。六博子八枚。长方形,用乌木制成。正面有浅槽,似曾嵌过东西,背为素面。两枚大的长3.2、宽1.4、厚0.6厘米。六枚小的长2.5、宽0.7、厚0.3厘米。铜器:鼎二件。鎏金,有盖,子母口扣合,圆腹,附耳,兽面纹,蹄足。素面,盖上三纽已失。通高16、口径15、腹深9.7厘米(图一四)。提梁“卣”一件。鎏金,高21.2、口径12厘米。直筒形,有盖,子母口,盖中心有一小纽套环。腹下近底部有周凸出的宽条带纹,下有三小足。提梁的两端各有一兽头,口衔一小串铜环与盒身两纽连结(图一五)。壶一件。鎏金,小口,大腹,有盖,子母口。盖上有三兽形纽,壶身两侧各有一纽,底有三蹄形小足。通高17.7、口径7.3、腹径15.2厘米(图一六)。釜一件。鎏金,规格式样与M1相同。洗一件。鎏金,敞口折沿,圆腹,小平底,口径26、高8厘米(图一七)。百乳镜二件。鎏金。连峰式纽,纽外凸起一周连弧纹,外有八乳钉。平沿。一件直径14.8、边沿厚0.5厘米;另一件纽外少一周连弧纹,余均与Ⅰ式同。直径11、边沿厚0.3厘米(图一九)。带钩一件。鎏金,琵琶形,长11.2厘米。环剪一件。环形把,刃部锋利,长7.3、刃长4.3厘米。镊子一件。用铜扁条一段,弯成弧形,尾部卷成一朵五瓣小花,借以增强镊柄弹力。通长8.3、宽1厘米。铁器:钢剑一把。淬火度很强,全身烤蓝,锋刃犀利,脊有棱。全长108.5、柄长20厘米。剑格为铜质,原有木鞘,涂黑漆,鞘口呈棱形,素面,已腐,仅存漆皮(图一八:2)。刀一件。通长48、宽2.3厘米。环首,柄扁平,刀身套在鞘内,外涂黑漆(图一八:1)。削一件。环首,刀身作烤蓝处理,未锈。长34、宽1.5厘米(图一八:4)。镇四件。铁铸虎形,每件长9.2、高5厘米,重1050克。陶器十三件,均出自北侧边箱,全为泥质灰陶,外涂黑色陶衣,火候较高。壶八件。口微外侈,颈高,盖与身以子母口扣合,鼓腹,腹部印有两道绳纹,腹下满印碎绳纹。平底、圈足。通高37—40、腹径30—32.5厘米。罐五件。可分三式:Ⅰ式一件,大口,宽唇,高领,圆腹,小平底,腹上饰三道弦纹,腹下满饰绳纹。通高38.3、腹径33.5、口径17厘米。Ⅱ式三件,小口微侈,宽唇,短颈,大腹小底,腹部饰两道绳纹,腹下及底部满印绳纹。通高33、腹径30厘米。Ⅲ式一件。宽唇直口,矮颈,鼓腹,腹部划一道弦纹,圜底。通高29、腹径26厘米。玉石器:玉璧三件。均为青玉。二件底刻网纹,内刻乳钉纹,外刻鸟纹,直径14.2—16.2、厚0.35—0.45厘米。一件两面刻云纹,直径13.8、厚0.4厘米。木器:木俑十三件。均出自脚箱。其中男十一件,女二件,高46—48厘米,或双手下垂,或拱手作揖,或举手托物。全以整段圆木雕刻而成。口涂朱红,头发、眼、眉以黑彩描绘。有的面部和身上残留红、黄色彩(图二O)。大木偶一件。出土时木制骨架已散乱,经拼合,除腹部一些细小木骨架腐朽无法拼合外,余皆复原。全身关节活动,可立、可坐、可跪,身高193厘米。头颅用整段木块雕成,有耳、目、口、鼻等。沿发际处凿以深2、宽0.5厘米的浅槽,槽内嵌木条,当时可能嵌着头发。躯干、四肢,根据骨胳长短、粗细,关节式样,分别雕制。整体用十三段木条组成,在每个部位的卯榫衔接处,有“±、、=”等红色拼合符号。这说明在制做时,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图二一)。梳二件,篦一件,均与M1同式。木柄一件。棒状,首椭圆,下部刻有三道竹节纹。通长50、直径1.5厘米(图一八:3)。用途不明。木方六块。出自棺室。长23、宽7、厚0.3厘米。其状与海州西汉霍贺墓出土的木方极为相似。出土时全泡在水中,经过清理未见字迹。木杆一件。髹黑漆,通长189、直径2.4厘米。杆首刻长18.7厘米锥形体。离锥尖12厘米处,发现上下两个不穿透的小孔相距1.2厘米,孔径0.6厘米,有插入物。根据形制,似为古代棨节。其它:发笄一件。角制,其形与M1同,长18、宽1.4、厚0.2厘米。算筹三十枚。银质。长22、宽0.5、厚0.2厘米。有的外部残留一层棕色漆皮,并绘有重环纹,可能为六博筹码(图二二)。1。墓葬年代与死者身份问题。这两座墓出土的器物与江苏海州霍贺墓所出器物相比较,大圆漆妆奁盒,内装的长、方、圆、椭圆、马蹄形等盒和梳、篦等物,造型、纹饰,髹漆色泽,镶嵌银饰等都极为相似。其中一件“百乳镜”几乎同出一范,因之,两者在年代上也应相近。海州霍贺墓年代断定为西汉晚期。岱墅这两座汉墓的年代,可能也在西汉中晚期。关于这两墓内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铁隧道二维位移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建议书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课堂实践
- 智慧城市安防升级保障公共安全技术合作新篇章
-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教育心理学方法论
- 数字化校园教育园区的智能升级
- 商业教育中技术应用的新趋势
- 教育心理学在个人自学策略中的应用
- 教育大数据下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
-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学习动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 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湖北省卷)
- 宿舍清洁服务方案(3篇)
- 校园清廉建设活动方案
- 总经理半年度总结述职报告
- 韶光新丰县丰城街道办事处招聘执法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管理制度
-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常规
- 光伏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农村小学生科技活动方案
- 精神科护理进修总结
- 开票税点自动计算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